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桃花源记》读后感

《桃花源记》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28: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桃花源记》读后感(汇总2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记》读后感(汇总2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笔下赏心悦目的心理图景,亦是人之所向。

  桃花林中有一溪,让我们跟随渔人的视觉跨越千年,尽享桃源之美!

  桃花源美在桃花流水中流露的神秘感,“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神秘。桃花源美在悠然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男女老少生活安稳,心情愉快;美在远离战乱,两汉、三国、魏晋的战乱,这里的人都一概不知,对苦难的无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桃花源美在人情淳朴,和谐愉悦,渔人受到家家户户的热情款待。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朦胧虚构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同时暗示这样完美无瑕的境界是虚构的,是作者对自由和极乐世界的追求。这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有享有自由与平等的权利的世界是当今社会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余秋雨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士人心中的桃花源。“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是抗疫最美逆行者所渴望的桃花源。我的桃花源是一年之后中考大捷,考上理想的高中。在学习的漫漫登山路上不断努力、不断攀爬,最终看到山顶不一样的风景!

  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告诉我们通往桃花源需要走过一段狭长昏暗的通道,但走过去迎来的.便是宽敞明亮的境界。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寻找心中的桃花源时,纵使会经历困惑与磨难,有低谷,也曾迷茫,但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在迷雾中找到出口,在迷茫中找到答案。泰戈尔说过:“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前行的道。”所以只管向前走,去探索,去拼搏,坚持不放弃,迎接你的将是苦尽甘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桃花源记》凝聚了陶渊明对社会美好的期望,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愿我们都能心有所向,砥砺前行,趁青春年少时,为之耕耘,为之奋斗,成就心中的梦想,实现人生的理想。

《桃花源记》读后感2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触颇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不仅令渔人流念忘返,还使我意味犹深。

  渔人因迷路来到了一条落花缤纷的小道,向前走去,看见了一座山,山中有个小洞,渔人走了进去,刚进去,是十分狭窄的,路边的石头十分的坚利,随时都有可能划破自己,又往前走了十几步,前方的景象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看见了一派祥和之景,仿佛与洞外的战乱隔了两世,这里是快乐祥和的景界,是个美好的人间仙境。

  然而,这篇文章令我最深有感触的地方,不是陶渊明的理象和现实,不是“怡然自乐”的纯真,也不是“设洒杀鸡作食”的至纯至朴。而是那条供人进出的小洞,是那初极狭后的豁然开朗!

  关于豁然开朗这个词,书上的注释是形容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在我认为,是历经重重困难,从初极狭的通道来到了豁然开阔、明朗的境界。

  袁隆平爷爷便是“初极狭”到“豁然开朗”的典范,他为了让中国人吃上饭,来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座大山,找到了洞口,设法走进去,不见他左手持着放大镜,右手拿着镊子,弯腰弓步,在稻田中一株一株地找,一粒一粒的找,只为找到一颗雄性不育株水稻,他终于迈进了小口,在不断的`研究,实验中,他失败了无数次,可每次总是不忘初心的站起来,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一步步向“桃源”迈进,最终,历经千险穿过了山洞,豁然开朗,此时是身负重担的释放,更是眼前这片黄金似的“桃源”。

  豁然开朗,不仅可以是一种现实,更可以是一种境界。

  那么,豁然开朗的境界该如何达成呢?它可能是漫长的,险阻的,可能一路有许多绊脚石,有尖锐的石头,一点点儿消磨我们的意志,但,我们不能退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逆风的蚂蚁,狂风中的鹰雁,逆游的鱼!心有梦便方可实现,不后悔,不放弃,定会来到豁然开朗之境,属于自己的桃源。

  每个人都期待,盼望那片广阔的属于自己的天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对你对我,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