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

时间:2024-02-02 06:54: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1

  这是一本值得多读几遍的历史小书。

  对于历史而言,我只有少数历史事件的记忆,没有明确的历史观,这是事实。这本小书读起来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过去2个月了才写这篇笔记,又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所以,姑且重翻一下书,总结一下每章的观点吧:

  1、犹豫。

  历史编撰不能算是一门科学。它只能算是一个行业、一门艺术和一种哲学——一个搜集史实的行业,一门通过将混乱的材料有意义地排列起来的艺术,一种寻求预见性观点和启蒙作用的哲学。

  2、历史与地球。

  历史受地质条件影响,地理好比是历史所在的子宫,哺育着历史,规范着历史;但由于技术的发展,地理因素的影响变小了。

  3、生物学与历史。

  历史只是生物学的一个片段:人类的生命是陆地和海洋生命沧桑变化的一部分。它给历史的教训是: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

  4、种族与历史。

  不是种族塑造了文明,而是文明塑造了种族:地理、经济和政治环境造就了文化,而文化又创造了人类形态。

  5、性格与历史。

  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但人性改变了多少呢?很少。

  6、道德与历史。

  道德是社会规则,充当社会告诫者的角色,是社会秩序、安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我们还不能有把握地说,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松弛是文明衰败的先兆,还是已失去了农业社会基础的道德规范,向着仍在由我们的工业文明融铸为社会秩序和常规的道德规范痛苦而可喜的转变。

  7、宗教与历史。

  宗教对道德而言是必需品–自然伦理的力量太过脆弱,以至于不能抵抗那些潜藏在文明执中、展现在我们的梦境、犯罪行为与战争中的野蛮。

  8、经济与历史。

  财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缓解。

  9、社会主义与历史。

  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东方就是西方,西方就是东方,这一对双胞胎很快就会团聚。

  10、政府与历史。

  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秩序;有组织地集中使用暴力,是无数私人手中的破坏性暴力之外唯一的选择。民主政府虽然不是最好的政府,但能保证不做最坏的事。

  11、历史与战争。

  战争是竞争和人类物种自然选择的最终形式,战争或冲突是万物之父,是各种观念、发明、制度和国家强有力的来源。和平只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只能靠公认的霸权或势力均衡来维持。人类社会消灭战争?那只能等更高形式的战争(星球大战)来转移矛盾吧。

  12、增长与衰退。

  所有文明都会经历生长、繁荣、没落、消亡的过程,文明成长取决于面对变革时是否存在着有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个体;文明衰退是由于政治领袖或思想领袖在回应变革的挑战中遭受了失败。

  13、真的有进步吗?

  历史首先是文化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进步是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纵然我们有所抱怨,但进步仍然是真实的。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2

  《历史的教训》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近日终于把这本书读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感受。

  杜兰特夫妇于1968年写作出版了《历史的教训》一书。该书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

  《历史的教训》一书体现了杜兰特夫妇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该书共有十三章,包括“犹豫”、“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增长与衰退”和“真有进步吗?”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新见迭出,引人入胜,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历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书名《历史的教训》隐含鉴古知今的寓意,其中许多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定律式的高度概括呈现出来。比如,在论及生物学与历史的关系时,作者提出生物学赋予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生命即是竞争。他把战争比喻为一个国家的觅食方式,战争促成国家间的联合,除非各国组成一个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护性群体,否则国家间必然不断重复生存竞争的逻辑。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助益。

  作者不论是在重要研究问题的选择和聚焦上,还是为研究重要问题所采用的广阔视角以及方法上,都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正是因为杜兰特夫妇的研究选择了最为重要的问题,采用了如此广阔的视野和方法,因此,其研究所获得的一些结论:人类文明史提供给人类的教益,就具有重要的价值,至少值得人们去深思。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有几点:一是在大自然面前要谦逊,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我们要充满敬畏地学会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不能为所欲为;二是国家之间要以合作为主,文明是合作的产物,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对此做出过贡献,要求同存异,不能你死我活;三是在社会改革方面要适度,不能过于激进,有时保守的态度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在社会进步方面,也要注意公平、正义的适度。四是自由不是绝对的,个人的自由需要行为规范加以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合理的秩序。

  其实,人是历史的产物。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都在为这一目标而辛勤耕耘。《历史的教训》一书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没有昨天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今天面对不论是教育还是金融,不论是改革还是反腐,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历史的视野去看问题、思考问题。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割裂历史。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3

  中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从对过往历史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所以,历代史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在编纂历史的过程中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如《史记》中,司马迁经常在文末来一段“太史公曰”,进行总结和评点。不过,很少有历史学家会像美国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夫妇这样,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专门撰写一本《历史的教训》。历史虽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要想对人类历史的教训进行全面客观总结,难度绝非一般。《历史的教训》开篇也承认:“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试图把一百个世纪的历史浓缩进一百页的书中,并进而得出不可靠的结论”,但杜兰特夫妇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完成了这部内容简短、思想精深的小书。

  威尔·杜兰特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胡适一样同属美国大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弟子。《历史的教训》是杜兰特夫妇花了50年写成了皇皇巨著《世界文明史》后,为了方便一般读者阅读而写成的,可以看做是《世界文明史》的观点总结和内容概要。《历史的教训》可能更应该算是关于历史哲学的书,其中基本没有了对史实叙述和考证,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精干。全书十三章,在跨学科的简洁直接的论述中,作者分析了地理、种族、性格、道德、宗教、经济、社会主义、政府、战争等与历史的关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可以从中得出的教训。全书充满了发人深思的隽语警句,如“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文明是合作的产物”“进步就是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唯一真正的革命者,是哲学家和诗人”。对于没有读过《世界文明史》的读者来说,这样高强度的浓缩灌输,需要洗洗去品味。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速读,很可能错过或者无法深入理解作者的微言大义。

  歌德把历史成为“上帝的神秘作坊”,要想拿到这个神秘作坊中的配方,总结出读者能够认可的历史教训,就必须站在更高的位置,用更广阔的视角去扫描分析人类历史。杜兰特夫妇是睿智的,他们拉长了时间的维度和空间的广度。《历史的教训》涉及的时间从人类文明发轫到写作的20世纪60年代,空间从苏美尔到希腊、罗马到中国再到美洲,可以称得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游刃有余的穿插论述中推出想要表达的观点,站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来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爬梳人类应汲取的教训。

  作为杜兰特夫妇晚年的总结之作,他们对历史的观点更加清醒、冷静,也更加开放包容。很多观点可能和我们传统接受的观点不一样,例如,作者从生物学观点总结的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既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看起来就是简单的进化论观点。作者还认为“我们生来就是不自由不平等的”“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这样的观点让人从理智上有些抗拒,但是深入思考后却很难辩驳。还比如,作者认为“那些抗拒改变的改革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因为根须深厚比枝叶繁茂更加重要”,非常值得深思。

  理论是灰色的,历史的动人之处往往在具体情节的起承转合和身处其中的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历史的教训》省略了推理和演化过程,直接呈现结果,即使作者文笔优美、感情充沛,多少让读者有些不适应。而且,书中有些观点也非常值得商榷。如,作者将所有国家控制经济的行为都认为是社会主义,以至于将汉武帝、王莽、王安石的土地改革都算成了社会主义,这显然不符合基本的史实。

  杜兰特夫妇虽然承认文明终有其毁灭之时,但是对人类的'发展还是持谨慎的乐观。他们认为,与过去相比,在科学、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社会管理等方面,人类都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并且还将继续进步。不过,细思起来,这种进步究竟是人类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得来的,还是仅仅是文明发展的惯性驱动呢?所谓教训,只有和自身切身利益密切结合起来,才会真正被汲取。只可惜,在大历史的重要关口或者是个人的关键抉择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去理会历史的教训呢?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推动历史前进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中的欲望和进取决心。物质条件的改造很容易,但是人性很难改造,杜兰特夫妇也承认“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人性中的欲望一旦膨胀则很难控制,所以前人犯过的错误后人往往还会再犯。也正由于人性的不可测,才决定了历史的不可预测和不重复。所以,黑格尔才会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4

  在历史长河中,人性改变了多少呢?从理论上讲,是一定会有所变化的,自然选择就已经假定了它既会作用于生理变化,也会作用于心理变化。然而,从已知的人类历史来说,人类的行为却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

  在不同的阶级之间,也不会有人性的不同:穷人和富人都有同样的冲动,只不过穷人没有什么机会,而且技能太差,没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本能冲动而已。历史也清楚地表明了一件事,获胜的反叛都会采用他们过去习惯于谴责的方法。

  人的演化一直是社会性的而不是生物性的,也就是说,人的进化程度不是经由物种遗传变异,而主要是因为经济、政治、智力和伦理道德的革新,通过模仿、习俗和教育的力量,个别地或者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智力是历史中一种重要力量,但是也可以是分裂和破坏的力量。每100种新的思路,其中至少有99种可能连它们试图替代的那些旧传统都不如,因为这些习俗是无数代人在许多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的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新的观念应该被听取,因为少数新观念可能有用。但新观念必须通过异议、反对以及轻蔑的研磨。经过这样的对抗,才能产生充满张力的创造性力量,才能带来富有活力的发展,才能产生整体隐而不彰的基本统一与运动。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5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他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50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11卷的《世界文明史》。终其一生,杜兰特都热情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

  《历史的教训》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

  本书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以现实、残酷而又冷静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勾勒出历史与地理、生物学、种族、人性、道德、宗教、经济、社会主义、政府、战争、盛衰定律等的关系,展现了人类恢弘壮阔的发展史,并总结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正如本书郭小凌教授的序及前言所述,本书固然有不精准甚至谬误之处,但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展示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给现代人类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作者长期读史、治史经验的积累与萃取,与其说它是一本历史经验谈,不如说是对人类史的哲学思考,涉及史学本体论与客体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历史是什么?历史的价值是什么?书名《历史的教训》隐含鉴古至今的寓意,其中许多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定律式的语言高度概括呈现出来,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该书共分十三章,包括“犹豫”“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增长与衰退”和“真有进步吗?”全书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卓见迭出,引人入胜。它纵览人性改变国运的痕迹,洞察财富聚敛分流的轨迹,沉思道德塑造社会的力量,字里行间到处闪耀着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部值得人们静下心来深思细品的佳作。

  人类相对于宇宙时空,只是短短一瞬、匆匆过客,但正是人类的渺小和局限,如果不保持警惕,学习前人的经验,我们将重蹈覆辙。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科学的中立性,知识不仅仅只是正面的力量,它如同双刃剑一般,如果一再努力地扩大手段而忘记改善我们的目标,无异于自取灭亡。感谢历史上无数的圣哲贤明、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有共同爱好的人以及哲学家,他们留下了足够多的文明遗产,赋予人类超越死亡的生命意义,帮助我们扩大自身的理解能力、控制能力、审美能力和享受生命的能力。因此,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牢记教训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以警示,也是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尽可能多地收集文明遗产并传递下去。

  美国的尼布尔博士说:“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这两者的智慧。”如果刚好渴望增长自己处事的智慧,不妨可以尝试品读《历史的教训》,思考人类的哲学,也许在面临选择时会有更加广阔的思维,更加明智的行动。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6

  《历史的教训》是20世纪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夫妇在其多卷本《世界文明史》等著作的基础之上,于1968年完成的一部优秀作品。虽然篇幅不长,却娴熟地运用各种史料,站在跨民族、跨国家的文明史角度,以总结、论辩又不乏通俗性的语言和历史哲学式的思维,思考自然史与人类史的方方面面。该书共有十三章,包括“犹豫”、“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增长与衰退”和“真有进步吗?”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新见迭出,引人入胜,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历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

  《历史的教训》正确区分了自然史与人类史的不同,强调了自然史与人类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文明是人类自己创造的重要观点,将人类史放在自然史的视野下进行思考,探索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般规律和普遍联系,从当代出发总结人类历史的遗产。作者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认为“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承认人类文明所积累的经验在文明传承上的价值,主张以文化而不是血统来划分民族与种族,主张通过普及教育来消除歧视。

  该书始终注重从经济关系的变化来观察人类文明的变迁,从生产发展、技术革新和物质资料的运动来看待历史变革。因此,该书作者既看到了大河流域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也看到了新航路的开辟和航空业发展所带来的历史变革;看到了人类的不平等首先是经济上的不平等,离开经济的不平等谈自由是空泛的;看到了文明的产生、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经济因素,道德与人类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该书在深入探讨人性与历史、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之后,进而将道德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中来考察,对道德的历史性和其作为社会规则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不同阶段的道德规范之所以不同“乃是因为它们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历史和环境的条件”的结果。因此,放在历史进程中看,道德是相对的,“罪恶”和“美德”必须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评价。

  作者真正的目在于思考一个宏大的主题——“真有进步吗?”尽管作者部分肯定了进步的存在,但其角度却和普通人并不相同。该书认为:“进步仍然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比过去的婴儿更健康、更漂亮、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来便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式,知识和艺术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支撑。遗产在增多,接受遗产的人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升。”也就是说,进步不可能脱离开历史,不可能存在与历史决裂的进步,历史的借鉴作用和意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人是历史的产物。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实社会中的许多问题来源于历史,从自然史与人类史、从整个文明史的视野,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我们所面临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借鉴本书所揭示的关于人类文明的种种思考,更加深入地研究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制定措施,理政干事。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7

  本书仅6.5万字,用了10个半小时。

  作者威尔·杜兰特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历史的教训》是杜兰特夫妇花了50年的时间写作11卷《世界文明史》为了方便一般读者阅读而写成的,可以看做是《世界文明史》的观点总结和内容概要。《历史的教训》是一本关于历史哲学的书籍,全书十三章,包括“犹豫”、“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增长与衰退”和“真有进步吗?”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观点新颖,引人入胜,是历史真谛的宏大体现。

  作者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以及人们可以从中得出的教训,体现了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历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

  推动历史前进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中的欲望和进取决心。物质条件的改造很容易,但是人性很难改造,正如作者所说:“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人性中的欲望一旦膨胀则很难控制,所以前人犯过的错误后人往往还会再犯。也正由于人性的不可测,才决定了历史的不可预测和不断重复。所以,黑格尔才会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8

  《历史的教训》是杜兰特夫妇的代表作,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该书共有十三章,包括“犹豫”、“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增长与衰退”和“真有进步吗?”

  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新见迭出,引人入胜,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历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书名《历史的`教训》隐含鉴古知今的寓意,其中许多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定律式的高度概括呈现出来。有些教训的提法与流行的、看上去不成问题的解释相抵牾,但细细品味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比如,在论及生物学与历史的关系时,作者提出生物学赋予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生命即是竞争。他把战争比喻为一个国家的觅食方式,战争促成国家间的联合,除非各国组成一个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护性群体,否则国家间必然不断重复生存竞争的逻辑。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助益。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有几点:一是在大自然面前要谦逊,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我们要充满敬畏地学会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不能为所欲为;二是国家之间要以合作为主,文明是合作的产物,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对此做出过贡献,要求同存异,不能你死我活;三是在社会改革方面要适度,不能过于激进,有时保守的态度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在社会进步方面,也要注意公平、正义的适度。四是自由不是绝对的,个人的自由需要行为规范加以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合理的秩序。

  其实,人是历史的产物。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都在为这一目标而辛勤耕耘。《历史的教训》一书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总而言之,当今时代,能够潜下心来读一些诸如这样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对个人和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9

  初拿南怀瑾先生《历史的经验》这本书,以为只是历史故事的经验的简单介绍,并没有觉得内容之深刻。后来看了才知道,这里面撷取了赵蕤的《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并对黄石公《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进行了逐句串讲。

  关于谋略。

  上次听过北京文明文化传播公司的刘文明老师的一节课,对销售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销售是一把刀,刀可以用来切菜,可以是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但也可以被坏人用来杀人。我们无法对一件东西做一个准确的定性,正如销售,你做的恰当,那就是直销;做的不对,可能就成为我们所理解的传销了。同样的,谋略,往往让我们想起厚黑学之类的权术之作,单纯的说谋略,有错吗?没有,仅仅是手段而已,手段不存在对错之分,其他类似的事物也是一样,本身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对与错之分,圣贤讲道德,道德也只不过是一个手段,仁义也是一个手段,这并不是坏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制制度、民主制度,也只是一种手段,没有好坏之分。问题在哪?在使用者本人。正人用手段、谋略,手段就正、谋略就正,在乎动机,存心正手段就正,存心邪门的人,即使用仁义道德的手段也是邪。

  《长短经》还是说了一个我们都熟知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并用历史的事实来验证。仁、义、礼、乐、名、刑、赏、罚等等,实际上就包含了不仁不义等等。而且,凡事都有一个度,到不了这个度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仁义等,同时,过了这一点,可能就不是真正的仁义了。

  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在明白,以前老觉得,我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凡事我都要把握最基本的原则去做,尤其是在自己不知所措的时候,更要坚持原则,坚持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其实呢,这已经走上了本本主义的路子,不知变通,因为真正的把握原则,不是愣头青似的死搬教条,而是因时因地不断适应具体的情况,顾全大局的基础上,同时又不违反基本的原则。因为有时候,很多事情,在自己看来是做到了所谓的仁义道德,但是从整体来看,却违反了大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长短经》中的一些观点:

  1、仁爱"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反仁也"

  仁就是爱,可是爱的反面是私心,有爱就有偏私。"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不得过所爱者,恶私惠也。"仁爱有一定的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只要偏重仁爱,偏私就会来。宋史上有名的宰相王旦,他提拔了很多人,可是当面总是教训人,等他死了以后,大家才知道自己曾经被他提拔过,但是范仲淹曾问他,为什么提拔了而不让人知道?王旦说,他提拔人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他私人,所谓"授爵公朝,感恩私室"的事情不干,这是大夫不收公利的例子。

  这一点的把握,非常困难,但最基本的,应该是先去爱人,没有爱人的心恐怕也就没有这些仁爱的流弊。

  2、仗义"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反义也"

  义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大义,顾大局舍小利;一种是所谓的江湖义气,就是小义。战国宰相虞卿"弃相捐君",魏国信陵君"窃符矫命",都是后者,小义。

  想到一个朋友的例子。朋友的父亲是某县教育局副局,年轻有为、能力强,因其兄长住院需花费大量医药费,他父亲就以公事名义予以报销,后来局长等领导对其不满,仕途便从此不顺,最后离开。这里就牵扯到大义与小义的矛盾。今天的大义,当然早已不存在,我们可以把大义局限于大局意识。应该是不破坏大局的情况下,尽量付出,尽量帮助。儿女情长、兄弟情义,量力而行。对我而言,做不了大义,但也不会盲目小义。

  3、礼"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惰慢———反礼也"

  礼包括了一切制度,有礼、有规矩,在公家或私人的行为上,是比较好,但是相反地,制度、规矩,行久了,太多了,会出大毛病,会使人偷懒、逃避。严格照礼的规矩,我们这样站,这样做都不对的,讲话、走路、站、坐、穿衣,生活上一点一滴,都要小心谨慎,着实麻烦。因为处处要人守礼,要人讲节义,这是令人痛苦的事情。

  因此,礼要讲,但不必苛刻做作的讲礼,也不要过分的讲礼。讲礼要分场合、时段。

  4、乐"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反乐也"

  乐包括文化艺术,乃至歌舞音乐等。我们看历史,一个国家富强了,文化鼎盛,艺术发达到最高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社会最堕落的时候,乐也有反的一面。"养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彩"。民生太舒泰了,社会就堕落了,文化精神丧失了,表面好听好看的东西却特别多。

  人也一样,正如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一时忘乎所以,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

  5、名"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反名也"

  名是很好的,给人以名誉,是好事,如现在的表扬好人好事,公司里表扬员工的突出表现,绝对没有错,但是也会使人生矜篡的念头。当看到秦始皇气派威风的车服时,汉高祖心里面就起了"大丈夫当如是乎"的念头,项羽更直截了当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我们在看到他人有所成就,或比自己先成功时,或暂时过的比我们好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急败坏,那就肯定不会赶上他们,相反,沉下心来,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方能追赶上。

  6、法"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律越严密,犯法的人越多,有的人要做坏事之前,先去找法令的漏洞做根据,做出来的坏事就会变成合法的。

  7、刑赏"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凌暴———反刑也;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反赏也"

  刑是杀人或拘留人,但是执行的人,会滥用刑法来欺负别人,有时好人也会受到刑法惩罚的痛苦;奖励,得奖的人欲没得奖的人,常常会争功、争赏,而争得很鄙俗。

  8、学识"圣人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反书也"

  文字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有知识,使笨的人思想能够开发,不要忘记过去的错误,聪明的人知识学问高了以后,能够懂事。可是相反的,等到知识越广博,作奸犯科,作假的本事也越来越大,懂了文字,有了知识之后,犯法的也许就是这些人,而且有理论,讲得出道理,有罪的人他可以说成无罪。这还是说明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9、尚贤"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至于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反贤也"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但若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只以小圈子利益为主,则就蒙蔽了领导人。同一政见的人会互相包庇,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关系,结果就废公趋私,变成了一个大私的集团。

  10、夫士有五反,有势奠贵不以爱人行义理,而反以暴傲。———反贵也

  家富厚,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反富也

  资勇悍,不以卫上攻城,而反以侵凌私斗。———反勇也

  心智慧,不以端计数,而反以事奸饰非。———反智慧也

  貌美好,不以统朝莅人,而反以蛊女从欲。———反貌也

  贵、富、勇、智、貌,如果自己具备了这些中的一个,没有做到行义理、振穷、卫上攻城、端计数、统朝莅人,相反的,暴傲、侈靡、侵凌私斗、事奸饰非、蛊女从欲,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违背了贵、富、勇、智、貌本该有的形象。

  但是,每个人真要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恐怕很多事情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了,比如自己心态的变化,自己已经变了,却还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随时保持自我检讨的心事很重要的。而且,要深信,真正做到了贵、富、勇、智、貌,那就会到达一个新的层次。

  11、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惧,人畏惧则变故出———反明罚也;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反明察也。

  明罚,管理的太严,动不动就罚,大家就都怕了,但不要以为怕就能吓住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说,过分的罚,就会乱;明察,凡事都对人看的很清楚,调查的很清楚,这就使人感到被扰乱、受干涉,为了避免干涉,就逃避迁走了,不安其处,也容易形成社会变乱。

  罚和察本来都是好事,只是做过头了,就物极必反。其实生活中,比如对于朋友、亲人的一些过失,或是性格上的缺陷,大可不必去计较,因为每个人要去细细的观察,都会有问题的,这也就是不要过分的察,不要过分的罚。

  12、晏子曰: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父,谓嫉妒———反忠孝也。

  臣子忠于其君,子孝于其父,本无可厚非,但是,忠孝不是简单的你要忠孝于君、父。真正的忠孝,是要顾忌大局的忠孝。如果家长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特别的孝,其他的人就会被比下去了,这样可能就会造成他人的误解,孝心也就不是真正的孝心了。

  13、韩子曰:儒者也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反文武也。

  知识分子,读书人学问又好,又会写文章,文章写多了,思想也多了,能言善道,很会辩论,于是以文学知识扰乱了法令,讲侠义的人,动辄老子拳头最大,用武勇把事情摆平了,所以重武侠的人,专门破坏了法令。儒者以文乱法,究其原因,是修养不够,就是做人的道理没有把握好,以至于昏了头脑。侠者,武功本来是自保和强身健体的,但有武之后却要去挑战法令,就违反了武的本意,也是修养不够所致。

  14、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人应该廉洁,不苟取,一点都不要,这是对的,当然,不可以提倡贪污,但有时候,像子贡的不受金于府,也不可以公然做出来,不然就会收到廉而过洁的反效果。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10

  近来,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那感觉怎是一个爽字了得!细细想来,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书,这么精彩的文章,这么有趣的故事了。真的是写人写事不拘一格,说古道今入木三分!让我不禁感叹,历史原来这么近,就像刚刚发生过一样!

  好的文章,要像山一样厚重,像水一样灵动,像风一样无影无踪。说到这本书里的文章,首先吸引到我的就是闪闪发光的标题,一下子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崇祯本可不上吊,皇帝的伙食费,庆亲王的作风问题,将军的烟瘾等等。顺着标题这根藤,再来摸摸故事这些瓜,感觉好的西瓜太多了,我就挑几个又大又圆又甜又脆的给大家尝尝。 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开会总结元帝国倒塌的历史教训,大臣们普遍认为,元朝的统治太宽松。他却认为元朝是对官员太宽松。朱元璋给我的印象就是个残忍的暴君,铁血无情,杀人太多。但是,在历史教训的总结上,他的观点还是很深刻的,在今天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应该知道,朱元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大明的江山,老朱也是蛮拼的,如果谁有他那样的敬业精神,至少也要被评个劳模!如果公务员、机关人员都学他那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越来越近!

  倒霉的崇祯皇帝,做事不果断,开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坟墓,最终上吊自尽。本来他有活命的机会,可他没有抓住,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历史不能更改,但我们后人可以试着改变。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想好了的,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扎扎实实去干、去落实,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样才会不留遗憾。

  书中有一幅图片,写的是雍正皇帝的一副对联: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相信,谁读到这副对联,都会有一定的感触,这是多么高深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就像孟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这副对联散发的意境可能是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如果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又惧怕谁背后评论呢?

  读到晚清的两个奇官,我的感情掀起了波澜。读到成琦的时候,我是咬牙切齿;读到吴大澂的.时候,我是由衷点赞。我相信,成琦这样的官是民族的败类,一定会遗臭万年;吴大澂这样的官才是民族的脊梁,一定会流芳百世。这也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历史的经验需要总结,历史的教训更值得吸取,不然真的会陷进杜牧所说的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历史的怪圈里!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如果你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如果你希望从历史中获得一些启发,那请你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历史原来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11

  威尔.杜兰特先生的这一本书只有短短的十三章,但每一章都对我产生了不小的认知冲击。《历史的教训》一书从各个角度对历史进行解剖和思考,虽然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有失偏颇,但细细品味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从这本书里读出了我对历史的两个误解,第一个误解,就是我们总觉得历史是有规律的,那些治乱兴亡的背后,都可以总结出原因,然后就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要不,怎么司马光给那部书起名叫《资治通鉴》呢?过去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古代社会的变化比较缓慢,一代人的经验当然可以分享给下一代使用。但是,如果从比较大的尺度来看,所谓“鉴往知来”确实不太成立。比如,现在历史学界的研究就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和气候变化中的小冰期有关的,和南美洲银矿枯竭,导致的通货紧缩也是有关的。这种强烈影响历史的因素,从《资治通鉴》上是看不到的。历史展开的过程往往是出其不意的。所以鸦片战争之后的李鸿章才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叫“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历史不仅是没有规律的,而且威尔先生在还在书中说“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多么危言耸听。那历史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然威尔先生也不会用自己的大半生写出如此多的历史书籍去思考过去。我们都知道,过去二百年现代化的历程,对人类文明面貌的改造实在是太大了。就拿财富效应来说,过去一百年的积累,可能是之前几千年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那看历史还有什么用?

  人类文明的爆发,确实是在过去200年,但是就像第五个包子你吃饱了,但是前四个包子并不是没有用一样。 《历史的教训》一书中有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它比伯里克利的丰富,因为包含了他以后的希腊文化精华;比达.芬奇的丰富,因为包含文艺复兴的其他巨匠;比伏尔泰的丰富,因为包含了全部启蒙运动的结晶。如果历史有进步可言,那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时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降生于更丰厚的遗产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成就为基,随着它上升。所谓历史,就是这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而所谓进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传承和使用。”对于我们而言,学习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予警示,也是让我们铭记有价值的先人。过去成为了一笔价值非凡的财务。

  历史的是否像唐太宗所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的这个问题。我在无意中读到了耶鲁的一位教授说过的一番很有意思的话,感觉深受启发。他说:“我们熟知历史,所以知道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无法直视的黑暗、意料之外的光明。不过,知道这些只能使我们更好地解释现实,并不能使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未来没有什么会必然发生,因为不知道哪只蝴蝶会怎样扇动翅膀。熟知历史,使我们知道人这种动物能干得出什么事来,使我们对未来更有想象力。普通人要么不够了解历史,要么遗忘了历史,于是失去了对未来的想象力。”历史的意义不是为了知道未来,而是为了理解现实,并对未来保持想象力。历史从来就没有什么规律可寻。意外,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而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承担意外的后果,并小心翼翼的摸石过河。

  我的另一个误解,就是我觉得历史总有是非,但读了《历史的教训》和许多的论史文章之后发现“历史根本就没有什么是非,只有评论家才有是是非非” 。而历史经过评论家的记述也早已变得不再单纯,“历史”变得充满了感情倾向。正如威尔先生在书中说到的一样“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部分则是偏见”。

  就举个我们应该都知道的人“慈禧太后”。在康有为的嘴里,慈禧是一个独揽大权、不知变通的老女人。但我们从细节上看呢?事实可能跟我们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仔细一看慈禧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个坏透了恶魔,而那个正义凛然的康有为倒像是一个混蛋,打着各种口号招摇撞骗,四处圈钱。那慈禧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高阳先生的《慈禧传》和其他考证书籍上我还真的看到了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慈禧。她十分喜爱光绪皇帝(她亲妹妹的儿子),把光绪皇帝当自己的亲儿子对待,细心教导他把他培育成大清的接班人,而所谓“戊戌政变”也不过是把“儿子”叫到面前耳提面命,让儿子远离康有为这个“坏人”。我看到《慈禧传》中的慈禧是一个年轻丧夫,然后面对不坏好心的满朝文武的弱女人,一个让人感觉可怜的寡妇。仔细一看,原来慈禧也是一个命运悲催的女子呀,如果她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在那个位置上,我们后人真的要对她报以很大的同情。想想看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生活,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而且还要防范不怀好意的各种势力,晚年自己折腾得差点亡国。最后不得不感叹,原来慈禧也是历史里的一条可怜虫呀。

  但大多数人会说慈禧可怜什么?她干了多少坏事!她把中国的土地一块一块的送出去,还说什么“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我大清国之地大物博,结与万国之欢心......”。的确,慈禧做出了许多让我们现在感觉到丧权辱国的事,所以慈禧看起来应该是一个坏人,但这是一种马后炮式的不负责的简单评论。因为无论是谁在当时那个时代环境下,可能也不会比慈禧做得有多好。今天再回过头去看看慈禧的处境,虽然她握有最高权力,但是她的安全感是最差的。表面上,她拥有最多的帮手,但本质上她是一个孤家寡人。到最后我发现慈禧太后其实每一步都没有什么错。换做是我们,我们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吗?我想如果让我们去可能情况可能还会更糟吧。但没有办法,这就是政治的残酷逻辑。身在那个位置,有时候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呀。其实也无所谓什么好人和坏人,每一个人在他所处的历史情境下无论他做出什么大奸大恶、大昏大俗的事情其实本质上都是三个字叫“不得已”呀!

  历史没有所谓的是是非非,其实都是聪明人,其实都做对了。只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同的人的选择不同,最后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对现在的我们有着不同的影响。而我们呢?我们喜欢的就是马后炮式的不负责的.简单评论。以我们现在了解到的世界,去理解他们当时的想法。其实历史无外乎人情,只有我们回到当时那个格局,不断地揣摩。当我们觉得一切都合理了,一切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温度,才是真正的读懂了那段历史。只有用更温柔的目光去看待过去,我们才可能从中得什么吧。

  《历史的教训》一书对于我的影响不仅是冲击了我对历史原来的认知,而且也让我了解到“历史感”的意义。历史不是过去了的人和事实,历史其实是现实的一部分,历史是深度嵌入到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中的。正如那位耶鲁教授所说的那样“历史的意义在于理解现实,并对未来保持想象力”。历史感的意义也在于此,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世界。

  威尔先生的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恐慌--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我所了解的世界,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了解到了这一点,焦虑顿时让我越来越恐慌,准确来说是“学习焦虑”。这个社会越发地复杂,而“焦虑”也在不断地加深,在飞速的进化。以前的学习焦虑只是一个“谋生”的问题,而现在的学习焦虑变成了“求存”。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再是威尔先生的那个工业时代了,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我发现我不懂的越来越多,越不懂则越恐慌。恐慌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无法完成认知的升级,恐慌自己被时代落下,最后难以“存在”。

  其实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哀叹,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学习越来越是一个终身化的事情”。的确,就像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如此浩瀚无涯,但也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进“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的这个无底洞。在过去,每个人都是知识的自耕农。自己有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就可以了。但是这个越发复杂的时代,逼得我们必须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知识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处奔跑。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有一句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习者意义非凡,需要我们时刻回味。并以此结尾,时刻警醒自我。

  “慢慢走,欣赏啊!”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12

  人是历史的产物。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都在为这一目标而辛勤耕耘。《历史的教训》一书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该书由美国著名文化史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完成。威尔·杜兰特(1885―1981年),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杜兰特笔耕不辍,成果惊人,作品有《哲学的故事》《转变》《哲学的乐趣》《历史英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想法和观念》,以及规模宏大的11卷《世界文明史》,是当时美国少有的集作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学者。

  在撰写《历史的教训》之前,杜兰特夫妇花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写作《世界文明史》,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多领域,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而荣获1968年的"普利策奖"和1977年的"自由勋章奖"。因为卷帙浩繁,为方便一般读者阅读,杜兰特夫妇在此巨著的基础上,于1968年写作出版《历史的教训》一书。

  《历史的教训》是杜兰特夫妇的代表作,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该书共有十三章,包括"犹豫"、"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增长与衰退"和"真有进步吗?",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新见迭出,引人入胜,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历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

  在分析种族与历史的关系时,该书强调:"历史知识会告诉我们: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和债务;受过教育的'心灵,都会善待每位男女,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低下,因为每一个人,都对所属种族的文明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第41—42页)明确表现了反对种族主义的态度,这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该书在分析罗马衰落原因的时候,认为:"入侵的蛮族发现罗马之所以衰落了,是因为以前为罗马军团提供兵员的,是既能吃苦又爱国的农业人口,他们是为祖国而战的勇士,如今取代他们的则是在巨大农场里无精打采的奴隶,这些农场由个别人或者少数几个人据有。"(第88页)这种分析,绕过罗马衰落的表面原因,直指根源奴隶制,充分体现了这位历史学家的远见卓识。

  在分析暴力革命的时候,该书认为:"暴力革命对财富所做的再分配,并不会多过对财富的损坏。对土地可以进行再分配,但是人们之间天然的不平等,很快就会产生新的占有和特权的不平等,形成新的少数人权力,他们的本能从本质上说和过去的少数一样。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唯一真正的革命者,是哲学家和圣人。"(第122页)明确指出了革命的局限性,即革命并不必然会带来真正的进步和解放,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只有作为个人的独立精神得到了解放,才意味着革命的成功。

  作者并不满足于单纯分析各个因素与历史的关系,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前面十二章的内容,思考一个更为宏大的主题——"真有进步吗?"尽管作者部分肯定了进步的存在,但其角度却和普通人并不相同。该书认为:"进步仍然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比过去的婴儿更健康、更漂亮、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来便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知识和艺术积累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支撑。遗产在增多,接受遗产的人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升。"(第182页)也就是说,进步不可能脱离开历史,不可能存在与历史决裂的进步,历史的借鉴作用和意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书的最后,作者强调:"历史首先是这一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进步就是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以警示,也是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过去不再是一个恐怖陈列室,而是变成了一座英灵的城市,一个广阔的思想国度,那儿有无数的圣哲贤明、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有共同爱好的人以及哲学家,他们谈笑风生,有说有笑,有跳有唱,有雕有刻。"(第182页)这就在不经意间,回答了第一章"犹豫"的第一句话:"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一个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第1页)也就是说,作者追求的,是历史对文明的保存、记忆和薪火相传,这样的气度和境界,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

  当然,无可讳言,因为作者生活时代和环境的原因,书中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误解,以及对美国式民主的崇拜;作者对于民族、宗教、东西方文明等内容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相信读者自会加以鉴别。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13

  年轻时对历史的不屑,通常是另一种形式的无知。等到中晚年才会明白,历史不会重演,而是人一再的重演历史。

  开篇: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部分则是偏见。由于变化的加剧,由过去推演未来比任何时候都有风险。当下乃成事而拾掇的往昔,往昔尤为解惑而展开之当下。历史必须回答的问题: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类行为的本质?人类的前途?

  历史本身之所以能大体上重复着,是因为人类天性的改变像地质改变那样缓慢悠然,在面对经常发生的状况,以及像饥饿、危险以及性爱一样的刺激时,总是准备用最古老典型的方法去应对。

  当然,在高度发达和复杂的`文明社会中,个体要比在原始社会中的个体有更多的差异和独特性,许多情形中包含新奇的情况,需要修正直觉的反应。习惯在减少,推理在扩展;结果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未来是否重复过去并不那么确定,每年都会有奇遇。从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有的技术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旧目标一一取得财货,追求异性(或者同性),在竞争中取胜,发动战争。

  后记:这本书,全书都是感悟,也就没有许多特别的感悟了!只是不断的将现实生活去验证罢了!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14

  '实事求是哲学读书会'二月向全厂员工推荐了四本书,我读了其中的一本《中国历史的教训》,它是纪检监察干部、法学博士习骅所著,作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此书共包含24篇说古道今的典故,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沉思的人物故事,延伸出巧妙的含义。这些历史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是前人的智慧也是过去的教训,借古而喻今,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本书第二篇雍正治吏,讲述了雍正皇帝的用人举措。其中一则小故事《考核县太爷》对我影响颇深,它说的是对一名县令的考核。当时负责考核他的巡抚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二是'懦弱不振',建议调离本岗位,任命适合他的教育工作。当时吏部看了考核报告,觉得这名县令无功也无过,不足以调离岗位;两者发生了意见相佐,报请雍正帝判别。雍正帝听说之后,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域是社稷基石,县令责任重大,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眼见雍正帝治吏如此严厉,各级官员震惊之余,也明白了,官不好当了,不但要两手干净,这双手还必须要干活呢。雍正帝当时就要求,当官本来就不应该贪,如果只满足是清官,倒了油瓶也不扶,那还能算是好官吗?

  清廉,直到今天也是官员的起码条件。清廉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不仅是杜绝'贪',还要杜绝'懒',贪致误国,懒也误事,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作风上清正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党的>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反腐力度,成绩斐然,一些大贪官的落马让百姓们拍手称快。反腐不但反的是贪污受贿,还反的是无所作为。做为领导干部,如果报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整天混日子,在其位而不谋此政,拿着俸禄不干事,最终与贪官无异。

  廉洁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勤政也是其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一则很小的历史故事影射的道理发人省。作为一名干部,我会时时以'三严三实'反省拷问自己,思想上是否有庸、懒、散的苗头,是否做到了为员工谋福利,办实事,是否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效益,是否想公司这所想,急公司之所急。20xx年在公司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形式下,更要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摒弃旧习,做一名真正合格的领导干部。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历史的历史读后感01-22

教训作文300字08-12

教训作文400字08-09

(精选)教训作文300字11-25

教训作文600字07-21

历史读物读后感11-24

吸取教训的名言警句11-18

教训作文300字(合集)08-13

实用的教训作文600字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