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废墟》读后感

《废墟》读后感

时间:2022-09-11 20:05: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废墟》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废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废墟》读后感

《废墟》读后感1

  初读余秋雨的《废墟》,扑面而来的即是清新淡雅又不失磅礴大气的笔触。“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这对废墟复杂的感慨便是作者留给我的第一个疑问,而当文中提到“废墟文化”时,我就更加疑惑,这里的废墟到底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废墟令他既恨又爱呢?废墟是文化的结束。废墟是历史留下的印记。秦始皇陵的废墟告诉我们一代君主的沉浮与霸气,黄鹤楼的废墟告诉我们建筑史上的辉煌与曾经,圆明园的废墟告诉我们旧时中国的腐朽与无能……这一切的废墟终结了一个时代、一个王朝曾经鼎盛的文化。废墟象征着毁灭,象征着没落,它是残忍的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的只是世人的嗟叹与哀惜。然而这种废墟何尝不是美的?人们的雕琢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废墟的悲怆与破败,历尽沧桑的残垣断壁讲述着过往。历史是公平的,它用废墟警告人们,谁再重蹈它的覆辙废墟是文化的开始。历史的车轮轮回,弹指一挥间,千百年转眼即逝。当废墟还带着曾经的文化,还带着世人的叹息的时候,新的文化开始了,它在废墟上重建。黄鹤楼重建了,却不失古朴与简洁;雷峰塔装潢了,却不失苍劲与典雅;万里长城整修了,却不失庄重与大气……这一切都是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在新的文化开始的时候又不忘,不忘那层金的烟尘所埋没的废墟。然而,这重建的废墟又怎么能说是定然美丽,定然璀璨的呢?冥冥之中,那废墟中却透露着一种完美的遗憾。正如作者玩笑般的话“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不错,修复的废墟失去了原有的风韵,充斥着现代的气息。黄鹤楼用钢筋连接,用砖瓦垒砌;雷峰塔用现代涂料和电脑技术上漆;万里长城竟用混凝土和黄砖修补……丢失了的废墟让自诩“文化”的我们放弃了发觉,而觉醒的人们开始在废墟外发现唯美的文化。于是新与旧,笑与泪,苦与乐在废墟这个交点上汇聚。

  如若说前两个主题是引子,那么辉煌的交响现在才开始。古往今来无数的故事、传奇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而告终,然而面对这似乎美好的愿望与憧憬的往往又是残酷的现实。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实并不是会和想象一样,现实并不会完美无缺,更不会尽善尽美。近千年来,脆弱的中国人往往都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这也揭示了这个柔弱的民族面对残破的废墟时的懦弱与畏缩。而废墟中隐含的文化正是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只有悲剧和废墟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只有悲剧和废墟能让举世之人坚强,只有悲剧和废墟能让时代进步与辉煌!

  我们其实不必去掩盖悲剧,去掩盖废墟,历史的轨迹总会有一天帮它们解脱枷锁。欲盖弥彰的侥幸心理,只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段败笔。既然如此,何苦去追寻远在天涯的完美,何不坦坦荡荡地行走于荒寂的废墟?当有一天,你的眼前尽是古人留下的遗迹,尽是沧桑的废墟时,不要退缩,更不要闭上你的双眼。收起那颗怜悯的心,当手触到那粗糙的岩壁时,请用心去感受废墟的心跳。把心头的忧虑与苦行撒手在废墟,让时间将它们掩埋。它仿佛是开启时光隧道的钥匙,又仿佛是一面识透人间百象的词典。

  恍然间我彻悟了,废墟的文化是对自我和他人自省自律的美德,更是直面生命历程的勇气。蕴涵的是未来和过去,辉煌与沉沦的宿命,更是我们一直都没有发现的明镜。

  我们,挟着废墟走向现代。

  我们,更挟着废墟走向文明。

《废墟》读后感2

  读完宗璞的散文《废墟的召唤》,不禁掩卷沉思:《废墟的召唤》神在何处?意在何处?废墟在召唤什么?是风吹过废墟的那声声“留—留—”?还是路旁大石龟本该背起石碑的那份责任?

  惊诧于宗璞笔下的那片“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对于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我心隐隐作痛。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软弱退让,我们为之悲哀;圆明园遭遇洗劫、火焚的不幸,我们为之惋惜;外国帝国主义的恃强凌弱,我们为之愤懑。这段屈辱的历史,成了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心头之痛!这段似乎已经“凝固了的历史”,向每一个中国人展示了它的血迹斑斑、诉说着它曾经的屈辱沧桑。不知这段用鲜血凝成的历史,能否开启有志之士的救国报国情怀?倘若如此,“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何以“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清风拂过耳畔,我仿佛听到了从废墟上飘来“留—留—”的声音,那忽高忽低,如歌如泣的风声啊,让人心灵震撼。废墟本来“应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的,然而时过境迁,废墟俨然已成了“凝固的历史。”这风声,是它不甘凝固,不愿永久停泊的期待,是废墟急切的召唤,它“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

  古训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的兴衰强弱与每一个国民息息相关。文中的“年轻人”,虽深知报效祖国是一种应尽的责任,但是怎样尽每一个你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你我尽责任?不解。

  “那‘怎样’不就是内容么?”噢,我忽然醒悟——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人,应该在记录着屈辱的历史废墟上,以积极奋进的精神去改造、去重建,而独自感伤、徘徊犹豫,不愿永久停泊的废墟只能永远停泊,也许,“废墟的召唤”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吧!

  废墟召唤的不仅是人们对祖国的那份责任,更是人们报效、改造祖国的行动。如今也许我不能携枪扛炮,去疆场守卫祖国的领土;也许我不能争金夺银,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但报效祖国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作为一名还什么都不是的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学校里,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练就高尚品德,相信将来我们也可以成为钱学森、陈景润、杨利伟等社会有用人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改造废墟,去攻坚科技,去让祖国腾飞,去令世人折服……到时,我们所唱响的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就是让祖国从废墟上站立、换取祖国青春的一种最好的行动。

  品读着《废墟的召唤》,作者的声声召唤,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种我从未有过的激动和激情,油然而生。耳畔风声又“留—留—”,召唤一声声。伫立于这片废墟前,心怀的不再仅仅是沉思、彷徨,我真想大声疾呼,行动吧,不要再犹豫,不要再彷徨,废墟不能再等待,祖国建设需要每一个你我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行动,青年强则祖国强,青年兴则国家兴,我们要“强”,我们要“兴”,我们不能让废墟等待的时间太久,我们不能让祖国因后继无人而重演圆明园废墟的悲剧,为了祖国的崛起,我们真该像路旁的大石龟那样时刻谨记应该背负的责任!

  让我们奏响那个寄托了了几代人梦想的历史乐章,重建废墟,在废墟上腾飞,让世界为我们鼓掌。但愿每一个有志报效祖国的你和我时刻谨记:“祖国兴亡,匹夫有责!”

《废墟》读后感3

  在大家高呼牛年要牛气冲天的20xx年春节,我拜读了俞敏洪先生的一本名为《挺立在孤独,失败和屈辱的废墟上》的演讲录,感受颇深。

  俞敏洪,一个“新东方”的创始人,在北大,他曾经是一个差学生,是全班倒数黑名单里的人之一。从小就没读过什么名著,没有听过英语磁带,在北大,他的身边全部都是一些条件很好的,读书很多,非常聪明的学生,想要让自己引人注目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怎么办?是选择自甘消沉,还是与未来搏击冲浪呢?俞敏洪先生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北大的一切。他相信别人能读多少本书,他就能读多少本书,甚至超越!

  事实好像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他依旧是班上的倒数几名,正是这接二连三的打击,遥不可及的目标,磨炼了他顽强的毅力和最求梦想的恒心。

  俞先生用七句话作为自己做事情的`原则和指导:“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用平和、宽容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用知识和技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用理性和判断来避免人生的危机;用主动和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友爱;用激情和毅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严厉和冷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他的人生格言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俞敏洪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能到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老鹰靠它天生就有的一对翅膀飞上去,而蜗牛呢?蜗牛只有一步步爬上去。当然,这样的路途是非常艰辛的,他很可能会爬上去又掉下来,然后再爬上去...... 如果它没有恒心爬到终点,那么它永远就只是蜗牛,反之,如果它爬上去了,那么他就成了一个王者,一个成功的人士。很明显他在北大不正是这样吗?俞敏洪身边全是长着翅膀的老鹰,而他却渺小得像只蜗牛,但他坚信,如果他努力地爬上了终点,那么在顶峰领略到的风光将与别人的一样!俞敏洪就是这么做的,他努力向上爬,别人用五年完成的事,他准备用十年;被人十年能做成的事,他准备用二十年,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恒心是俞敏洪必胜的关键。他不断追逐自己的理想,不停地在向遥远的地平线努力,并相信总有一天会到达。他天天都抱着愉快的心情,乐于与别人分享他的快乐,尽力帮助别人,因为他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正是这苦乐交织的北大生活,正是在这美好与痛苦,挫折与挣扎的进步中,俞敏洪找到了自我。

  俞敏洪的路充满了泥泞,但他做到了持之以恒。很多时候,恒心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得到,但凡事都只是尽力而为,半途而废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成就。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正是在恒心和毅力的灌溉下俞敏洪才走向成功。我们要想办法把自己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堆积成一个伟大的人生,每一个人都应该抱着恒心与毅力去完成每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读了俞老师的书,使我眼界豁然开朗了许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坎坷都将会是过眼云烟。努力就一定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成功的人都有差不多的经历,做一件事,你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全身心投入,你就越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们要向他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先做人后做事。因为人不做好,事就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