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4-03-18 08:58:24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学生通过行星的运动一节已经知道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因此在分析人造卫星的运动学特点,和动力学特点可采取类比的方法,近而进一步理解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探索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对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及我国在航天领域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章节的理论。并在本章之前学习了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一些天体运动的特点。学生可以类比行星运动的特点原理自己分析人造卫星的规律。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前面的知识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来探索人造卫星的发射及宇宙速度。学生可以通过联想上一章所学的对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处理方法来探究牛顿的思考,以地心为参考系平抛出去的物体从空间运动效果上可分解为指向地心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这两个分运动都是变速度运动,它们都需要一个指向地心的力来维持它们各自的运动状态。因此万有引力就有要改变两个运动状态的效果,即要既要产生自由落体加速度又要产生向加速度。当万有引力只能提供向心力时,自由落体加速度就变成零,这样平抛出去的物体就落不下来了,从而得到第一宇宙速度。再根据圆周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知识可知道速度再大一些会做椭圆运动或摆脱地球对它的约束。这样,人们就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分析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

  3.掌握三个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

  4.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5.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6.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推理、探索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 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4.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导及合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世界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卫星运行的动力学特点规律,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

  1.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2.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仰望星空,浩瀚的宇宙苍穹给人以无限遐想,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到今天这一梦想实现了吗?

  学生:实现了。(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提问(1):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一年由哪一国家发射的?

  2.我国哪一年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卫星?

  3.迄今我国共发射了多少颗人造卫星?

  教师:从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20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

  我国发射人造卫星和其他探测器60多个,他们分别在通信,气象,探测,导航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入新课。

  一、人造卫星规律的探究

  教师:现在我们地球上空有这么多卫星,他们运行的速度一样吗?他们是怎样被发射升空的今天我们就通过的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这是我国目前发射的部分卫星的运行规律的数据。

  提问观察数据思考:

  1.不同卫星的其运行轨道相同吗?

  2.不同的卫星运行时有什么规律?

  3.你能试着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吗?

  卫星名称 卫星质量(kg) 轨道近地点(km) 轨道远地点(km) 运行周期(h)

  返回型遥感卫星 2100 205 315 1.48

  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441 35786 35863 23.9

  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 461 35469 35782 23.76

  返回型遥感卫星 2100 175 400 1.5

  风云1号A 750 900 901 1.7

  巴达尔1 50 210 992 [高考资源网KS5U.COM] 1.57

  大气1号 873 900 1.712

  学生:1.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2.合作交流,类比行星运动特点分析人造卫星的运行特点。

  3.试着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人造卫星运行特点运动学特点:(板书)

  1.轨迹:椭圆 有的近似为圆

  2.人造卫星的半径不同,其运行的周期也不同,而且半径越大,其周期越大。

  3.类比行星运动分析原因,卫星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

  地球和卫星之间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4.学生自己应用前面万有引力知识分析

  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向心力(板书)

  (1)由 得 ,

  ∴r越大,v越小.

  (2)由 得 ,

  ∴r越大, 越小.

  (3)由 得 ,

  ∴r越大,T越大

  教师小结:卫星绕地运转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板书)

  演示课件:几颗不同轨道卫星同时绕地运行动画,从而直观判断以上变化关系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学习了卫星的相关知识,我判断一下下列几种轨道哪一种是可能的为什么?

  思考问题1:

  下图中,有三颗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动,它们运行的轨道

  可能是 ,不可能是 。

  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动力学角度解决问题。

  卫星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且向心力时刻指向圆心。所以地球与卫星之间指向地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应该是地心。

  思考问题2:

  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

  1.试比较三颗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周期,万有引力的关系。

  2.如果c 的速度增加,能否与同轨道的b相撞。

  三、卫星发射原理

  教师:过渡:不同的轨道的卫星其速度不同,那人类是怎样将卫星发送到指定轨道上的呢?

  介绍牛顿的卫星设想(FLASH)

  教师引导:我们抛一物体怎样才能抛的远?

  讨论:依据平抛运动学生知道:速度越大,越远,那速度足够大,又有什么现象?

  学生探讨:统一结论:不落回地球。

  教师总结:这时由于有引力在,卫星想落回地面,但有一定的速度又落不回地面就形成了卫星?

  思考:物体需要多大的发射速度,才能刚好贴着地面转?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这时(r=R)

  学生

  得出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四、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定义: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思考:发射什么样的卫星最容易?

  统一结论:高轨道发射卫星比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原因是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做更多的功。

  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卫星时其刚好能在地球表面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卫星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将落到地面而不能绕地球运转;

  进入半径越大的轨道,所需要的发射V 越大。

  思考:这与刚才得出的`半径越大的轨道,所需要的 运行速度V 越小矛盾吗?

  讨论: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发射速度

  所谓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初速度,并且一旦发射后就再无能量补充,被发射物仅依靠自己的初动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升一定的高度,进入运动轨道。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若发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只能“贴着”地面近地运行。如果要使人造卫星在距地面较高的轨道上运行,就必须使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根据 可知,人造卫星距地面越高(即轨道半径r越大),运行速度越小。实际上,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所以卫星的实际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发射速度。

  (板书)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发射速度 指被发射物体离开地面时的水平初速度

  类比得出:

  (板书)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①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Ks5u.com]

  ②如果人造天体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于16.7km/s,则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太阳将是椭圆,太阳就成为该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板书)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①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②如果人造天体具有这样的速度并沿着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方向发射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和太阳引力的束缚而邀游太空了。

  这个速度目前能做到吗?教师介绍以第三速度发射的探测器,先驱者一号。

  教师小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探测太空的脚步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到其它星球旅游定居。

  但是今天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知识。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分层练习:

  C类

  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①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②它是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小速度;③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④它是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速度。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类

  2.对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地球卫星的实际绕行速率一定大于7.9km/s

  B.从卫星上释放的物体将作平抛运动

  C.在卫星上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周期是6.84×103s)离地面高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小

  A类

  3.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同一平面内沿不同的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绕行方向相同,已知RA<RB<RC 。若在某一时刻,它们正好运行到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那么再经过卫星A的四分之一周期时,卫星A、B、C的位置可能是( )

设计方案 篇2

  课题:大家都来认识我

  课时:1课时

  类型:制作绘画相结合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体验与发现:体验设计照片框架的乐趣,发现能突出主题照片的漂亮形式和颜色

  实践与创造:创造设计并制作出自己个性的作品

  欣赏与评议:在制作过程完成后,选几副优秀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评议

  教学重点:了解类似于相框框架的作品制作程序了解简单照片复杂照片简单化的对比作用以及相框图案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设计个性化的新颖的相框

  难点解决:尽可能的给学生各种各样多的背景信息

  教学准备:照片,铅笔,油画棒(学生)粉笔(教师)

  作业要求:基础层面:照片能与图案文字相结合,并带有名字

  深度层面:照片与图案有机组合,富有意趣

  探究层面:图案新颖独特,色彩与照片和谐

  教学流程:

  导入:(教师活动)问,WHEN YOU COME THIS SCHOOL你需要交什么?—》学生登记表格,那这个表格上有什么东西能让老师还没看到你就知道你的样子了呢?-》照片(教学意图)引入照片的概念,从而让其知道突出照片的效果客观性

  问,一般放照片的相框,在家的作用是什么?(教学意图)

  引入:

  相框的'漂亮与否对于审美来说的重要性

  欣赏:给其欣赏各式各样的相框(教学意图)从欣赏中获得信息。得到借鉴资料信息

  走进相框的制作:讲授制作过程步骤(边传授边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美化教室或家做铺垫)

  步入相框画面设计制作:想一下自己想设计一个怎么样的相框?图案内容是什么?(让PPT联播各式相框画面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图案样式的想象)

  正式进入设计描绘:请你吧自己的想象设计都表现到画纸上(真正落实想象中的漂亮画面)

  教学评价展示成果:拿几副首先完成的作品到台上,让所有学生评一下比较一下,各个作品之间,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优点和不足(说出不足能使自己进步,说出优点能使自己自信)

  出现单词:PHOTO照片EVERY BODY 每人ME我

设计方案 篇3

  摘要:启动实施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是山西省为改善太原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文中就该工程的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案设计,对工程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施工导流;防渗;土方平衡

  1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建设概况

  汾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是山西省境内的第一条大河,全长约710km,流经太原市区段汾河长度近40km。1998年以来,为改善城市环境,太原市政府对主城区段总长约20km的汾河河道分两期进行了综合治理。20xx年为进一步改善太原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创建宜居城市,启动实施了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处于汾河中游太原市区段,北起二期工程治理段末端(祥云桥南500m处),南至晋祠迎宾路南2km处,长度12.0km,呈南北向展布。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堤防工程:包括移堤和现有堤防加固两部分。河道移堤总长度14.1km,其中桩号0+000~10+400西大堤西移,长度10.4km,桩号8+300~12+000东大堤东移,长度3.7km,;移堤后河道拓宽至430~450m。剩余的现有堤防进行加固处理,长度约10.3km。2)蓄水池工程:治理段共设有1号、2号两座壅水闸坝,分别布置于桩号7+400和桩号11+800的主槽内,形成2座蓄水池,池长分别为7.4km和4.4km,总蓄水量1450万m3,蓄水面积440万m2。两座壅水闸坝均由三部分组成:即位于中部的壅水闸和两侧的液压坝。其中,壅水闸布置在中间约100m宽的排沙行洪槽范围内,闸坝上游侧设工作桥,兼做蓄水池两岸人行交通桥。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壅水闸的中间,共2座,可利用现有主槽作为主航道,满足三期工程治理段至汾河二坝河道的水上通航。三期工程航线全长11.8km,通航建筑物采用单线单级船闸。3)排污暗涵工程:排污暗涵的作用是截断两岸边山支沟降雨初期水质较差的小流量洪水,以减少对汾河蓄水池水体污染的几率。暗涵最大设计流量25m3/s,支沟汇入前暗涵净尺寸为3m×3.5m(宽×高),支沟汇入后的暗涵净尺寸为4m×3.5m(宽×高)。本期治理段暗涵起点与二期工程东西暗涵相接,向下游延伸至治理段末端,设计总长度为24km(东西暗涵各12km)。4)防渗墙工程: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分析,蓄水池若不做防渗处理,年补水费用将增加4440~5400万元,同时蓄水池渗漏将使两岸的地下水位抬高,可能会对两岸形成一定的浸没影响,所以,对蓄水池进行防渗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经比较确定采用垂直防渗方案,蓄水池东西两岸纵向采用防渗墙和暗涵组合的型式,在平面上防渗墙与暗涵错开布置,防渗墙设置在暗涵的临水侧,暗涵与防渗墙之间水平铺设厚1m的黏土层连接,形成防渗墙—暗涵防渗体系,东西两岸纵向垂直防渗墙各12km。两座壅水闸坝底板段前端垂直河道设有一道垂直防渗墙并与蓄水池两侧纵向防渗墙“T”接。

  2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

  本工程为河道疏浚蓄水美化工程,其中施工导流、垂直防渗工程以及土方工程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及难点。1)工程全部位于汾河河道内,建筑物施工必须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导致导流工程量大,同时主体工程所处河道地下水埋深较浅,河堤、暗涵以及蓄水建筑物基础施工是均需要进行降排水,因此,选择合理的'施工导流及施工降排水方案,是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2)防渗工程主要包括水泥土地连墙和高喷防渗墙,水泥土地连墙总防渗面积为32.61万m2,高喷防渗墙进尺1.06万m,施工线路长,是控制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键项目,确定合理的防渗墙施工方案是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3)本工程土方开挖量为681万m3,回填量为587万m3,工程量大,投资约1亿元,占建筑工程费用的1/7。为了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土方的二次倒运,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土方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3施工导流

  3.1导流标准

  本工程蓄水工程的等别为Ⅲ等,相应壅水坝及岸墙按3级建筑物设计;船闸的工程等级为Ⅶ级,相应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xx)的规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本工程采用汛期与非汛期相结合的导流方式,导流建筑设计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主河道洪水流量汛期为1250m3/s,非汛期为167m3/s;风峪河非汛期为0.98m3/s。

  3.2导流方式

  3.2.1堤防工程

  堤防施工导流方式为围堰围护,原河道泄流。1)原大堤加固段导流:现状大堤可利用长度为10.3km(东岸2.7km,西岸7.6km),需进行加固处理,该施工段利用汛期施工,将原大堤填筑至设计高程。依据5年一遇汛期洪水流量,经计算河道水深为3.5m,低于现状堤顶高程,故加高堤防施工时利用原大堤挡水,原河床泄洪。原大堤迎水面防护施工时采用非汛期围堰,依据5年一遇非汛期洪水流量,非汛期围堰时水深为1.1m,围堰设计高度为1.6m。2)改线堤段导流:大堤改线段采用非汛期施工。依据5年一遇非汛期洪水流量,非汛期围堰时水深为1.1m,围堰设计高度为1.6m。

  3.2.2其他建筑物

  壅水闸坝施工采用分期导流,非汛期围堰。一期围护右岸,围堰高1.7m,原河道泄流;二期围护左岸,围堰高2.0m,利用建成的液压闸坝段泄流。考虑汾河二期工程暗涵下泄雨污水的导流,根据实际情况,在治理段首端-南环高速段河道中间开挖一条10m宽的导流渠,深1.0m,将上游暗涵下泄水导入南环高速桥下游现有小主槽内。

  3.3基坑排水

  施工期间在基坑内沿基坑轮廓线布置排水沟,水经排水沟汇入集水井,在井边设置水泵站,将水从集水井中抽排。东西暗涵基础强夯施工采用管井降水。根据汾河二期工程实际施工排水估算本工程为912600台时。

  4防渗工程施工

  4.1防渗工程布置

  根据地质情况,蓄水池存在渗漏和两岸浸没等问题,需采取防渗措施。经比较确定本工程采用垂直防渗方案,防渗墙采用水泥土地连墙和高喷防渗墙,蓄水池闸坝下及跨越南环高速路桥、小店桥和风峪河口等地段时,防渗墙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其余地段采用多轴搅拌水泥土地连墙防渗墙。两岸纵向防渗墙平行于两岸暗涵布置,总长度约24km,是防渗工程的重点。防渗墙采用与岸墙错开布置的方式(见图1,该图为东岸布置方案,西岸相同),即防渗墙平行布置于岸墙和暗涵之间的一级平台上,与暗涵组成防渗体系,即通过填筑在暗涵内侧齿墙上的宽9.2m、厚1m的黏土层将防渗墙和暗涵连接,形成防渗墙—黏土—暗涵防渗体系。防渗墙距岸墙控制线7.2m,待岸墙、暗涵及其内侧的黏土层、墙后填土施工完成后再行防渗墙的施工。防渗墙底高程伸至隔水层内0.5m,防渗墙顶至水平黏土层顶面。

  4.2水泥土地连墙施工

  水泥土地下连续防渗墙墙体固化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成墙厚度不小于2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桩间搭接长度按15cm控制,钻具垂直精度不小于1/200。成墙后要求墙体完整连续,满足防渗要求,允许比降不小于50。防渗墙施工工序为:起重机悬吊多头搅拌机定位下沉,启动带有搅拌头的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下沉;搅拌机下沉至设计深度后,提升20cm,开启灰浆泵从搅拌机中心管下端管口压开单向球阀,将水泥浆压入土中,边喷浆边旋转边提升;重复搅拌下沉,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重复搅拌提升。

  4.3高喷防渗墙施工

  高压喷射注浆成墙采用摆喷法,摆角15°,孔距0.6m,要求成墙厚度不小于15cm。防渗墙施工前应进行高喷试验,以选定合理的施工参数。防渗墙施工工序:测量放线→钻进→成孔检查→下入三重管→高压灌浆→封孔。为保证高喷防渗墙的搭接厚度,高喷防渗墙钻孔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孔斜率,孔斜率应按不同孔深控制,孔深小于10m时,孔斜率不大于2%,孔深小于20m大于10m时,孔斜率不大于1%,孔深大于20m时,孔斜率不大于0.8%。

  5土方平衡

  本工程土方开挖回填量大,投资约1亿元左右,约占建筑工程费用的15%。制定合理的土方平衡规划,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土方平衡规划原则一般为:1)优先考虑就近利用,减少土方倒运运距。2)合理确定工程区不同区域的施工顺序,减少可利用开挖料的堆存场地,提高开挖料一次利用率,较少二次倒运量。3)严格控制不可用料开挖、清除,保证可用开挖料的质量。4)利用料堆放场的设置应布置合理,应考虑进出场、运距等方面的因素。在充分分析挖填工程的施工进度、土方挖填的数量以及挖填运距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土方平衡计算。按照施工分区布置,将整个施工区段按东西岸大约每400m分为一个施工段,土方调配首先考虑相邻施工段或同桩号东西岸施工段之间调配;其次邻近段调配完成后,如剩余土方或缺土,综合考虑整个施工区情况后,进行二次调配;通过土方平衡调配计算,东岸缺土约66.2万m3(自然方),西岸余土约66.3万m3(自然方),桩号0+000~桩号5+219.6余土约133万m3(自然方),桩号5+219.6至末端缺土约132.9万m3(自然方)。由上可知,邻近段内平衡后,约133万m3(自然方)土方需二次调配,调配后整个工程的土方基本可以达到挖填平衡。

  6结语

  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建成对改善太原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施工方案设计对工程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十六个,会写九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理解文中的专门术语,培养学生惧信息的能力。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惧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很早以前人们远行靠什么吗,你还了解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吗,科学技术的发情,交通工具越发先进,人类将会走得更快更远,今天我们学习《远行靠什么》

  二、新课

  (一)自学

  1、轻声自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用你学过的方法进行识字。

  3、小组或同桌用识字卡检查生字,并相互交流。

  4、按自然节小组内读课文,检查字音。

  (二)识字

  1、读卡片。学生读一个,老师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2、说说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3、游戏识字。同桌你读我找,我找你读,练习组词语。

  (三)交流

  1、学习1-3自然段,读文思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用什么流通工具。

  学生读文很快就能找到最初,人们远行时靠步行,骑马,后来是马车和帆船,二百多年前有蒸汽机,就有了火车和轮船。

  2、让学生知道独木舟、蒸汽机词语的意思,理解奔驰、天涯海角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四)诵读

  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通工具由古代骑马、乘独木舟发展到使用马车、帆船及火车和轮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内燃机等,交通工具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接着学习以下课文的内容。

  二、新课

  (一)交流

  1、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人类远行靠什么?

  第四段首先理解内燃机的意思,然后从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看出或体会到什么?一是说有了汽车、军舰和快艇,二是说车多、军舰、快艇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川流不息、疾驶的意思。

  第5、6自然段让学生理解了飞机,人们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现在又有了电力机车,核潜艇,还有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让学生把现在和最初比较一下,现在和二百年前比较,说明了什么?

  2、学习最后一段,齐读。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是全文的.中心句,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二)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认为自己读得好就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2、小组赛读,读出骄傲、自豪的情感来。

  3、指名朗读。

  (三)评价

  结合学生诵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价。从情感的投入朗读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写字

  1、复习巩固字形,认读生字卡。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

  3、老师指导。内、艇、界。

  (五)练习

  1、说一说。

  军舰在海面上巡逻。

  在天空中_______。

  在海底_______。

  在轨道上________。

  在宇宙里_________。

  2、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什么样?画出来向同学介绍。

设计方案 篇5

  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将客观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中介与载体。师生双方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如设计得精巧,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学生通过主动的活动与探究能获得锻炼、获取经验,进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辩论、即兴演讲、欣赏影音片段……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课堂活动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不断创新,在带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优势显著。但我们在活动中往往只注意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这样很容易使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活跃就可能成为一种假象一一活跃是单纯的行为活跃,热闹的背后是教与学的浮躁,效果并不好。

  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巧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活跃更真实,收效更实在?明确的设计原则和开阔的设计思路至关重要。

  一、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语文课堂活动设计最基本的原则是要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活动要有“语文味”,要紧紧围绕语文学习的核心问题。余映潮老师在《读报指导》一课中曾设计过这样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换一种写法描述你对读报的看法,用另外一种语言诠释读报,并给出了范例一一一“读报为你打开一扇门,这里有美丽的语文世界”。下面是学生的发言和余老师的点拨:

  生:这里有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师: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很形象。

  生:这里有五彩缤纷的童话。

  师:如果把句号改成省略号,就更能引发人们的想象,这里还有好多奇妙的东西。……

  这个活动为教学营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为陈述观点而产生表达需要,发言是主动的,有真实的信息输出,这种真实促使学生能动地关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余老师从修辞知识和标点使用的角度加以点拨,让学生获得一种理性的认识,促进学生优化语言能力,提升语言品位。师生交流的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规律,发展和完善语言能力的过程。余老师的点拨像一个柔软的触角,触动了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感悟。整个活动关注的是语文问题,守住了语文学习的阵地。

  具体说来,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形式新颖的课堂活动更容易撩拨学生的情绪情感,使他们在新鲜的刺激中产生参与的愿望和冲动,进而在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下开始活动过程。强烈的欲望与兴奋的情绪状态是学生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在活动之前获得了这种内驱力,在活动过程中就有可能发挥才智,张扬个性,创新思维。例如下面的活动设计;

  例l、在阅读《米洛斯的维纳斯》之后,请你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一下阅读心得。

  例2、请同学们在小说题目药后面加上不同的标点来表达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其实例l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后总结阅读心得,积累阅读经验,但总是用固定的模式提出,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新鲜的形式带来的是学生的兴趣,活动效果相当好。例2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小说主题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独特的见解,学生在标题后面加了句号、问号、感叹号、 省略号,并就自己加的标点分析阐释,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2、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

  设计精巧的课堂活动,可以叩击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要求老师先要沉入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想清楚怎样的课堂活动才能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让学生在活动创设的情境中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在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一位教师安排了这样的课堂活动:

  (1)请学生在文章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片段,诵读并分析语言和情感。

  (2)播放他你的MTV。

  (3)请学生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

  在诵读段落、讨论分析文章语言和情感的过程中,学生己经相当沉默,课堂气氛很凝重。MTV的每一个镜头都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几分钟的静寂之后,好几个学生讲述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片段,语言连贯,情意深切。

  活动中安排播放MTV,情境与文中的情境相似,这间接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感受,老师在学生情感参与的同时,设计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的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思想的涟漪。整个活动牵动了学生的心,讲述只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当时的课堂静极了,但学生 们的情感却掀起了波澜,思想受到了震动,教学效果很好。在这个情境中,动情后的安静才是真正的活跃。

  思维力度是相对的,活动内容是否有思维力度,要看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思维力度不够就不能帮助学生获得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往往会因无所得而产生思维懈怠。

  在学习《阿Q正传》一文的课堂讨论活动中,老师抛出了这样的话题: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需要精神胜利法,请同学们举例论证。

  话题抛出后,学生先是短暂的沉默,然后是十几分钟的唇枪舌战,观点主要有:

  第一,现代社会仍然需要精神胜利法,它能帮助人们解除心理压力,走出失败的阴影,恢复心理平衡,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现实。如果我们遭遇考试失利,就可以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次小考,并不决定命运,前面还有很多机会。这样我们就能重新拥有勇气和信心,继续向未来挑战。

  第二,现代社会不再需要精神胜利法。面对事实的失败,倘若用虚拟的胜利来安慰自己,那是一种麻痹,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痹带来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当你摔倒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力爬起,而不是坐在地上自我安慰。

  第三,现代社会需要精神胜利法,但要看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它调整心态,但不能一味地沉溺其中而不思进取,前进的方向不能改变,精神胜利法只是我们走出阴影的一种手段,不是我们逃避现实、不思进取的借口。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问题使用它。

  学生深刻的观点来源于强力度的思考,强力度的思考来源于含金量高的思维活动。活动内容有足够的思维力度,就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就能点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高密度、大容量的思考才更有可能带来深刻的结果。

  课堂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行为参与展示的是学生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先有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然后才有行为参与。含金量高的思考活动,能让学生的内心运动和大脑运动强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3、关注中间环节的指导,活动方向要在老师的掌控之中

  课堂活动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时时监控,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和知识帮助。

  一位老师在执教《荷塘月色》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生1、作者为什么要写忽然想起六朝时采莲的事情来了,六朝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生2、六朝也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作者写六朝是想表现动乱中也有快乐的景象、美好的生活。

  生1、作者是希望现实生活中能有采莲的热闹,还是希望自已能做六朝时的人?

  生2、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六朝时的`人那样,享受生活,得到快乐。

  讨论到这儿,学生的思考方向已经跑偏了,于是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长时间。如果老师能在学生思路开始偏离的时候叫停,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师生可能就会有这样的对话:

  师、如果我们把六朝换成唐朝行不行?影响文意的表达吗?

  生、好像并不影响。

  师、我们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是因为我们阅读时没有抓住语句的主要信息,这个语句的关键词不是六朝而是采莲。不能抓住语句的关键信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意,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如果老师任凭学生纠缠下去,课堂讨论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讨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老师加入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理解文章,学生就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讨论的实效性能得到保证。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期待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结论,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活动的定向并不影响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开放,例如下面的活动设计:

  例3、在练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指导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任意选取一个事物,用下面的句子形式讲出事物的精神及与之相关的人的精神品格——我选择……它有……的形状,它可以代表……的品格。

  例4阅读《花的话》,走进“面对面聊吧”,补充下面的句子一一

  男孩,如果我是你……

  ……花,你使我想起了他

  宗璞奶奶,我觉得您的意思是……

  表面看来,这两个活动都有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掌控的是学生思考的方向,定向的思考更容易集中,思考集中才可能有比较高的思考质量。

  二、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思路

  把握了设计原则,还要有开阔的设计思路,思路清晰,活动目的才能更明确。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思路大致有以下几个:

  1、设计活动渲染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一般可以通过讲述和诵读来渲染,一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效果会大不相同。

  例5、如果你是李密,准许你在朝廷上涌读《陈情表》,你会怎么读?

  例6、选取《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相关内容改写成散文诗,然后老师再诵读。

  例7、阅读《离骚》,教师用古声古韵吟唱。

  渲染课堂氛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渲染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利用得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5强调的是诵读的自我意识,学生觉得“我就是李密,李密就是我”,诵读时就较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例6中老师诵读了这样的诗句:“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确是/死掉了……”,第一小节还没读完,学生就已经沉寂下来,一种凝重围绕在师生之间。例7中教师的吟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楚辞的距离,他们的表情流露出吟诵的渴望。渲染课堂氛围的手段应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从这个角度发散开去,我们可以根据课情和学情创造出很多方法。'

  2、利用活动引领探究深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探究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学生产生了懈怠情绪,探究很难深入下去。这时候,课堂活动往往会有振奋精神、点燃热情的作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思考、比较、分析,使探究深入。如下面的活动设计:

  例8、请比较《失街亭》的京剧唱词与小说的异同,并简要分析。

  例9、小说的细节设计往往直指主题,你在阅读望《药》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细节,又有哪些感悟?

  例8、打通了课内和课外,利用课外的阅读资料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热情,而且活动设计直指阅读的专关键问题失街亭,谁之过。唱词和小说不同的立场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充分,发言质量很高。例9从细微处入手,激发了学生阅读发现的欲望,学生边搜索地思考,发现了很多精彩的细节,如老栓与洋钱、站在树上的乌鸦、坟头那一圈红白相间的花等,对细节的感悟深化了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活动效果非常好。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从静听状态转为实践状态,思维由静转为活跃,有利于探究的深入。

  3、借助活动交流阅读心得。

  在课堂上交流阅读心得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阅读的思维过程,并借助交流积累阅读经验,避免学生一边经历一边遗忘。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促使他们梳理自己的思路,汲取别人的阅读技巧。如下面的交流活动:

  例10、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你喜欢的句子。

  例11、建立网页,师生分话题交流阅读心得。

  因为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不同,学生阅读感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善于联想和想象,能够将文字转为画面或情境,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去领悟;有的善于朗读,在诵读过程中一点点走进文本,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有的喜欢条分缕析地整理思路,借助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收获。例10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不同的诠释方式 展现的是不同的阅读方式,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借鉴那些适合自己的方式。例11把交流场所转移到网络,好多内向的学生语出惊人,交流很充分。

  4、凭借活动指导应用拓展

  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丰富学生的阅历,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在鉴赏领悟之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拓展。如下面的活动设计:

  例12、结合孔子的言论及你对他的了解给他介绍一个职业。

  例13、带着问题出课堂:做回自己与欣赏他人。

  例12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思考孔子思想的价值,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孔子的思想。例13意在帮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跳出来,利用文本的观点来思考自身的问题。这两个活动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让阅读材料在发挥学习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明确思路是为了拓展角度,思路就像车轮的轴心,以轴心为端点发散,我们可以设计出很多新鲜、实用的课堂活动。

  语文课堂活动的活要以实为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想到活动的目的、导向及要达到的效果。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有以实为基础的活才能带来学生思维的活跃,才能构建真正活跃的语文课堂

设计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报纸做的彩球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准备:

  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手持彩球,随音乐沿场地四周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二、一物多玩游戏

  1、讨论:想想手里的彩球可以怎么玩?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游戏。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玩彩球的?

  4、幼儿再次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三、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四、结束,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五、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

设计方案 篇7

  设计思路:

  我们班幼儿在“春夏秋冬”的主题活动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四季的生活经验,知道一年四季与植物、动物及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选用《四季游戏》这一活动时,是基于几方面考虑:1、以故事导入,拉近四季与小朋友的距离。2、我们班幼儿已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交流分享的基础。3、教师组织集体游戏,是希望通过游戏,来引发幼儿集体合作的意识。4、在活动中,结合汉字学习,符合大班年龄特征和识字愿望。5、每个个体对四季的感受和想法是不同的,通过绘画完全表现幼儿对四季的看法,体现了自主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四季的`基本特点和轮换的顺序。

  2、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魔法奶奶的电话》的故事,有关四季的汉字卡、问题卡若干,画纸、水笔、圆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运用故事的手段引出活动的主题)

  (一)欣赏故事《魔法奶奶的电话》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二)提问:

  1、魔法电话能拨通谁的电话?

  2、卓子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学习新词:风筝)

  3、汤豆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学习新词:游泳、西瓜)

  4、小添喜欢什么季节,又是为什么?(学习新词:枣子、凉爽)

  5、卓子又是怎么说的?(过年、雪)

  6、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巩固关联词:因为···所以···)

  集体讨论后,个别回答。(幼儿之间经验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有的喜欢春天,有的喜欢夏天,有的喜欢秋天,有的喜欢冬天。其实每个季节都有它们不同的特点,所以每年我们都要过四季,春天过完过夏天,夏天过完过秋天,秋天过完过冬天,冬天过完又要过春天,一年四季都是轮换的。

  二、四季游戏

  1、出示“春”、“夏”、“秋”、“冬”汉字卡认识。(复习对四季汉字的认识以及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性)

  2、幼儿分组: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

  3、介绍游戏规则。(掌握游戏规则意识)

  4、集体游戏:贴汉字。

  (游戏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纠错)

  三、画画喜欢的季节(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

  提问:一张圆纸怎么让它变成一样大小的六份呢?(教师引导幼儿在圆形纸上六等分后作画)

  四、四季抢答赛(复习巩固对四季特征的认识)

  1、介绍游戏规则

  2、幼儿游戏:一人抽题,教师读题,请幼儿抢答。(熟练的掌握对四季的认识)

设计方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老鼠图片,尝试用草席和辅助材料表现不同姿态的老鼠。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了解老鼠的外形特征。

  物质准备:视屏展示仪 PPT(1.老鼠图片 2.不同材料制作的老鼠图片)

  幼儿操作的席条、辅助材料(眼睛、耳朵等)、剪刀、双面胶、笔、纸等。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欣赏老鼠图片,了解老鼠的不同姿态。

  1.教师讲述老鼠谜面,幼儿猜测。

  “老师有一个谜语,你们仔细听猜猜它是谁?”

  “是谁呀?”

  2.出示多幅老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老鼠的动作和表情。

  欣赏老师带来的老鼠图片(播放PPT.1)。

  A. “对了,是小老鼠。我这儿有几张小老鼠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B.“它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3.出示草席,介绍活动内容请大家来制作各种各样可爱的老鼠。

  “看,老师带来了一些废旧的草席,今天我们就用这草席来变一只只可爱的老鼠,想想怎么变?”

  (二)探索用草席和辅助材料表现不同姿态的.老鼠的方法。

  1.个别尝试变老鼠。

  “谁愿意来变一变?”(发现幼儿能一下变出来,接下来就请幼儿讲变的方法,到下一环节的C部分)

  2.出示半成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草席变成老鼠的方法。

  A.“老师把席条变成了什么?哪里像是老鼠的身体、脑袋、嘴巴?”(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半成品)

  B.“我是怎样变的?谁愿意来试试?”(学习卷的方法)

  C.“怎样让老鼠身体、脑袋不松掉?” 鼓励幼儿说说有困难怎么办?(学习使用双面胶固定)

  D.“尖尖的头上还缺什么呢,谁知道?”(请个别幼儿说说)

  3.认识辅助材料并会借助辅助材料表现小老鼠的不同姿态。

  A.“这里还有什么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说说)

  B.“你想做的老鼠眼睛、耳朵、胡子、尾巴应该怎样粘、粘哪里呢?”

  请幼儿说说,并适当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三)鼓励幼儿尝试制作各种各样的老鼠。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教师巡视指导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作品。

  1.你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样的?你制作时遇到了困难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2.讲述:刚才我们开动小脑筋用灵巧的双手把废旧的草席变成了可爱的小老鼠,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的东西都可以再利用,通过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小手把让它变成各种各种形态的小老鼠,看看老师还制作的不同的小老鼠(播放PPT.2)。鼓励幼儿说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以后我们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开动小脑筋,尝试把各种废旧物品改变成有用的玩具,做一个珍惜物品的好孩子。

设计方案 篇9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精选】设计方案09-13

(精选)设计方案08-03

【经典】设计方案08-21

(经典)设计方案08-23

(精选)设计方案08-23

设计方案【精选】08-25

设计方案(经典)08-27

[精选]设计方案09-03

(经典)设计方案08-01

设计方案[经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