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4-03-07 09:47:41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讨论,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学习目标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计算机及软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设计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展现当代中学生朝气、活力、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班级良好风貌,增强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寝室;展现学生良好学习风貌,培养文明风尚、学习风气、精神风采,丰富中学生活;提高班级凝聚力,增进班上同学的友谊,加强学生对身心健康的关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组织单位:边阳中学团委

  三、评比对象:边阳中学初、高中全体团支部

  四、活动主题:

  月份、主题

  9月“教师节”

  10月“国庆节”

  11月“志存高远,报效祖国”

  12月纪念“12.9”

  1月“元旦节”

  五、评比内容

  1、教师节(老师,您辛苦了、感谢老师)

  2、国庆节(祖国,我爱你、我的祖国、祖国在我心中、庆祝祖国60周年)

  3、志存高远,报效祖国(学生立志、奉献社会)

  4、纪念“12.9”(以回顾历史为背景,以热爱祖国为主线)

  5、元旦节(以欢度新年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

  六、评选要求:

  1、标题醒目,突出。

  2、内容要求丰富、新鲜、健康、充实,紧扣主题。

  3、主题鲜明,健康向上,有教育意义。

  4、字迹工整、不潦草,无错别字。

  5、插图美观,不花里胡哨,且与本期黑板报内容相符合。

  6、美观大方、创意新颖,色彩协调、图文及装饰布局合理。

  七、活动进程:

  1、各班在每月20—25日把班刊出好,28日进行检查.

  2、每月29日对评分结果进行张贴公布.

  3、每月30日评选出优秀黑板报班集体并进行表彰.

  八、相关说明

  1、设计班级黑板报作品不允许抄袭他人作品(包括框架布局、文章内容、图片、文字、图标等)。

  2、连续4次获奖且无其它重大违纪事故的班级,可直接被评为的'度优秀团支部并给予颁发奖状、奖金和奖品。

  3、各班级要高度重视每月的黑板报评比,精心准备,认真完成。

  九、奖品设置:

  一等奖1名奖状+奖金(40.00元)

  二等奖2名奖状+奖金(30.00元)

  三等奖3名奖状+奖金(20.00元)

  优秀奖10名奖状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难懂,串讲时,可以采取学生先讲,教师有重点地加以补充的方法。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讨论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学内容:

  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口技特点。 读课文,疏通课文,正音,断节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谁,课文著名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顷(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

  六、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中的口技表演讲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发展变化是怎样的?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疏通课文。

  小组合作交流翻译,班内交流。

  活动步骤:先提问不理解的字词句,再进行翻译。翻译时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法,一个小组代表翻译几句之后,指句下一个小组的同学发言翻译。

  二、整理文言知识。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个人进行文言知识的整理,请一生上黑板板书。教师明确。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用讨论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练习省略句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通过口技表演,摹拟了哪些声响?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体会?(发动同学讨论)

  要求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写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里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一场大火场面中的各种声响,还写了听众的各种反应。通过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古代艺人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追求绝妙境界的精神。

  二、讨论写作特点。

  《口技》作者林嗣环,在文章结尾时感叹说:“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虞初新志》的编者张潮对《口技》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

  请同学讨论,本文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样把口技艺人“善画声”这一奇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要求明确:

  (一)叙事条理清楚,行文波澜起伏。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施屏障开始到撤屏障为止。口技本身顺着宾客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个层次,井井有条,互相联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由少到多,由静到闹,由小到大,使读者有亲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

  叙事条理清楚还算奇妙,这篇文章的传神之处,在于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宾客意少舒”,波澜渐低,但“火起”以后形势大变。全文如音乐的旋律,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紧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澜达到高峰,千态万状,令人应接不暇。

  (二)叙事中注意描写,首尾间注意照应。

  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有平板叙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描写,但不会引人入胜。

  本文在正面记叙时,勾勒出三幅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画面。如各种声音,全凭描写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感。又如在叙述口技表演过程中随时描写听众的反应,描写他们的神情态度。这种写法,既能具体地显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间接表现口技技巧的高超。除了记叙穿插描写以外,首尾之间还注意照应。开始与结束两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确简单,即使全部发挥作用,也难以发出那“百千齐作”的声音,这就不能不叹服艺人绝妙技艺。

  (三)文字简练贴切,语言生动形象。

  《口技》所记的事很奇妙,也相当纷杂,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字简练的特点。此外,本文选词恰当,写什么象什么。如写小儿是“含乳啼”,大儿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无不贴切而生动形象。为了说明声音发生的先后,选用“既而”、“当是时、“未几”、“俄而”等表示时间的副词,表现时间的推移,变化多样。

  三、布置作业。

  (一)背诵全文。

  (二)省略句式练习(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内完成)。

  教学反思:

  文言文我还是采用了一贯的做法:第一课时读,第二课时译,第三课时把握中心。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还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掌握,积累文言词汇,整理文言知识,在教学形式上,运用一些比赛的形式、抽查的形式、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有兴趣说,愿意讲。

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横钩和新偏旁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4、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认字和朗读课文。(重点)

  2、 通过读文,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卡片,笔画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记得的学生一起背诵)

  2、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⑴ 导入:是啊,秋天的菜园多美呀!菜园的外边有一座房子,可爱的小燕子和妈妈就住在这屋檐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师范读课文)

  ⑵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⑶ 过渡:这个有趣的故事名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

  ⑷ 读课题,学习生字次。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同桌听。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三、集中识字,读好带生字的句子

  1、小组合作学习:我来考考你。(进行生字指读、正音)

  2、指名当当小老师,拼读生字,读词语。

  3、快速认读生字,小组开火车读。

  4、你想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相机学习王字旁

  5、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

  四、指导书写回、片

  写时强调:回字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片的第一笔是竖撇。

  五、拓展活动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想一想: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创设菜园情境,做摘茄子游戏。

  3、导入:小朋友识记生字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那么,燕子妈妈为什么也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呢?

  二、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读读议议。

  ⑴ 一起把课文读一至二遍。

  ⑵ 讨论: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2、 全班交流,学会读书。

  ⑴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会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书。例如:

  ① 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用序号把三次分别标出来。

  ② 每次看到了什么──用喜欢的线条把写小燕子三次不同发现的句子画出来,再当当小燕子,把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小燕子有所发现后的快乐心情)

  ③ 除了小燕子的三个发现,小朋友再读读课文,再看看茄子和冬瓜还有什么不同?(躺、挂)你是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知道的'?

  ④ 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用喜欢的符号圈出妈妈每次夸小燕子的话,再当当燕子妈妈,也来夸夸观察认真仔细的小燕子。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读,指名读。

  三、读一读,演一演

  1、各组排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评选明星小组。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全文,边读边配上动作。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仔细什么分别说句子。

  2、 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五、指导书写皮(复习笔画横钩)

  六、拓展活动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妈听。

  2、制作生字卡片。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案《1《种子》教学设计》。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方案 篇6

  1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类别为丙类建筑。建筑总高度为84.6m,高宽比2.74,地上28层(不包括隔震层),带两层裙房,地下室2层。隔震层层高为1.6m,1层层高4.7m,2~27层层高为2.9m,28层层高为4.5m。柱子截面尺寸主要有800mm×800mm,700mm×700mm,600mm×600mm和400mm×400mm,混凝土等级为C50~C30。隔震层梁截面尺寸主要为800mm×800mm和300mm×700mm,混凝土等级为C35。上部结构梁截面尺寸主要有400mm×700mm,350mm×700mm,300mm×800mm,300mm×700mm,300mm×600mm和200mm×500mm,混凝土等级为C35~C30。剪力墙厚度为400~200mm,混凝土等级为C50~C30。隔震层楼板为200mm,顶层楼板厚度为120mm,中间楼层板厚为100mm,楼梯间板厚150mm,混凝土等级为C35~C30。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主要设计依据:①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II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②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采用,取0.55kN/m2,地面粗糙度B类;③区域抗震基本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g。该工程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面,隔震支座均在同一标高,隔震设计目标为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和构造均按降一度考虑。

  2隔震方案设计

  目前国内常用隔震设计方案主要是采用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以及粘滞阻尼器配合使用。隔震层抗风装置主要利用带铅芯的叠层橡胶垫或配合使用金属阻尼器。

  2.1三种隔震方案

  第一种采用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即目前国内常用的隔震方案,其中抗风承载力主要由铅芯提供。第二种采用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不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摩擦滑板支座混合隔震,即在方案一基础上,将裙房非铅芯支座L27、L30、L35、L37、L38、L39、L40、L41、L46、L47、L49和L50全部换成摩擦滑移支座,其中抗风承载力由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滑移支座二者共同提供。第三种是在第一种方案基础上将L11、L17、L28和L31换成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并且隔震层两个方向分别安装4个破坏荷载为250kN的专门抗风装置。该抗风装置在风荷载作用下和铅芯共同提供抗风承载力,当地震作用超过其破坏荷载时退出工作。三种方案隔震支座布置时应尽量使得结构质心和刚心尽量重合,并使结构抗扭刚度尽量大。各支座力学参数见表1所示。计算表明三种方案隔震支座性能验算(包括压应力验算、拉应力验算、最大位移验算和层回复力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抗风承载力均大于风荷载设计值。采用ETABS对三种隔震方案进行分析,上部结构采用弹性模型和刚性隔板假定,取地下室顶部为嵌固端,隔震单元采用非线性连接单元。考虑叠层橡胶支座拉压刚度不等,取受拉刚度为受压刚度的1/7倍,在ETABS中采用ISOLATOR1单元和GAP单元组合模拟,摩擦滑移单元采用ISOLATOR2模拟,专门抗风装置在地震作用下失效,所以计算模型中不予考虑。结构动力特性分析采用RITZ法求解振型。地震作用时程分析采用FNA法。计算时先采用非线性重力荷载工况加载,在保持重力荷载作用下,分别施加不同工况地震作用,分析过程考虑二阶重力荷载效应。

  2.2减震效果分析

  对比分析非隔震结构和三种隔震结构动力特性,计算在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各结构的楼层剪力、倾覆弯矩、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对比三种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

  2.3周期对比

  对比非隔震结构和不同方案隔震结构前三阶振型的周期、方向和参与系数,各模型前两阶振型为平动,第三阶振型为扭转。隔震结构周期均明显大于非隔震结构。从方案设计中可知方案二和方案三隔震层刚度都比方案一隔震层刚度小。因此,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周期均大于方案一的周期。方案二的周期比(即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值)比方案一和方案三大,可见方案二的扭转效应比方案一和方案三明显。

  2.4楼层剪力、倾覆弯矩对比

  《抗规》中采用楼层剪力比和楼层倾覆弯矩比(即隔震结构楼层剪力、弯矩与非隔震结构楼层剪力、弯矩的比值)作为高层隔震建筑减震效果的评价指标,即减震系数。且当减震系数小于0.4时,上部结构构造措施可以降低一度。图2和图3对比了三种方案两个方向的.减震系数,由图可知,三种方案均具有很好减震效果;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大部分楼层减震效果均优于方案一,特别是倾覆弯矩比优势更明显;三种方案顶部出天面小塔楼减震系数相对其他楼层均较大,在Y向上都超过了0.4,但该层在设计中考虑鞭梢效应的影响会有所加强,所以可以不考虑该层减震系数;方案一和方案二天面层Y向倾覆弯矩比超过了0.4,而方案三满足小于0.4的要求。在上部结构设计中方案一和方案二顶部天面层楼层构造措施不应降低。

  2.5层间位移角对比

  根据原结构和三种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可知,三种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均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效果明显。分别将三种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比非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得到三种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比,可知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大部分楼层层间位移角减震效果均优于方案一。

  2.6楼层加速度对比

  通过原结构和三种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计算结果可知,三种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均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效果明显。分别将三种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比非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得到三种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比,如图5所示,可知方案三的大部分楼层加速度的减震效果优于方案一;方案二在X向楼层加速度比与方案一和方案三相比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方案二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导致隔震层Y向刚心偏移较多,上部结构扭转效应增加,进而使得X向地震作用下楼层加速度变化较大,相比之下Y向刚心变化不大,楼层加速度变化与方案一和方案三较为一致。

  2.7隔震方案讨论

  该高层建筑处于高烈度地区,采用隔震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该地区风压很大,使得国内传统隔震设计中隔震层设计需要较多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导致隔震层刚度过大,上部结构减震效果降低,部分楼层减震效果不能达到设计目标。采用专门抗风装置和滑板支座均是在保证隔震层抗风要求,减小隔震层刚度,使得上部结构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按照《抗规》进行设计时,方案三可以保证上部全部楼层减震系数均小于0.4的要求,但是方案三需要专门的抗风装置,该装置性能的研究还很少,技术不够成熟。方案二将高层建筑裙房的隔震支座采用滑板支座,由于裙房柱底压力小,从而滑板等效水平刚度也小,一定程度减低了隔震层刚度,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国内对滑板支座应用于建筑隔震中的研究还比较少。方案一是国内常用的隔震设计方案,该方案用于低风压地区普遍适用,而在高风压地区可能因为隔震层刚度过大,导致上部结构个别楼层减震效果达不到设计目标的要求。此时建议修改设计目标,允许个别楼层抗震构造措施不降低。

  3结论

  本文对高风压高烈度地区某高层隔震建筑进行了三种隔震方案设计,对比分析三种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讨论三种隔震方案优劣,提出高风压地区高层建筑隔震设计建议。研究结构表明:

  (1)高风压高烈度地区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时,通过合理设置滑板支座代替叠层橡胶支座或是采用专门抗风装置,都能有效减小地震作用时隔震层刚度,提高上部结构减震效果,更容易达到设计目标。

  (2)国内滑板支座和专门抗风装置研究还很少,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适应高风压高烈度地区高层隔震建筑的发展。

  (3)高层减震隔震设计时,应允许各别楼层减震系数超过0.4,但该楼层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

设计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熟悉国家经历的大事件;了解中国梦,明白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相连;鼓励学生畅谈梦想、确立梦想,激起为梦想而奋斗的激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令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明白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存在阻碍,中学生应付出实际行动;列举江声优秀学子事例,引导学生努力奋斗,担当复兴大任。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为民族奋斗的远大理想。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令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明白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存在阻碍,中学生应付出实际行动;列举江声优秀学子事例,引导学生努力奋斗,担当复兴大任。

  2、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为民族奋斗的远大理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央视新闻国庆特别节目:《爱国,让我想起…….》街头采访视频导入,通过林丹、戍边战士、叙利亚使馆工作人员等的叙说,创设爱国情境,让学生情感得以带动。

  二、活动展示

  第一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

  1、观看视频,了解祖国过去所遭受的苦难。

  2、小采访:过去祖国所遭受的苦难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3、主持人小结:在深重的苦难中,中华民族拉开了复兴大幕——实现中国梦。

  第二篇章:人间正道是沧桑

  1、通过视频,解读中国梦。

  2、抢答竞赛:你能说出这些照片中的.大事吗?

  3、快板表演:《改革开放三十年》

  4、讨论交流: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严峻考验有哪一些?

  5、主持人小结:近代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面临着风险和挑战,我们仍须努力。

  第三篇章:长风破浪会有时

  1、讨论交流:你愿意分享你的梦想吗?

  2、明确: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紧密相连的。

  3、身边的榜样:引用江声优秀学子官亚夫、彭宇峣的话,引导学生努力奋斗,爱班爱校。

  4、集体朗诵《一路江声,一路歌谣》

  三、老师总结,班会结束

  请问:

  1、第三篇章采访你吗?

  2、是否在歌声中结束?如果是,唱歌到第四环节“班会结束”

设计方案 篇8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展示您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老师用教态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问的好,答的好。(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在哪里?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样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

  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总结板书: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5.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告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可以获得个性和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

  6.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这句话的理解,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7.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答案: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3.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设计意图]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达到自然迁移,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内容。

  二、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老人为什么要给海鸥起名字?

  ②海鸥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呼唤?

  ③独脚海鸥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④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立刻动起来?

  ⑤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讲情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⑥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是如何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个问题。可以研讨一两个问题,也可以研讨全部问题。

  3.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①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②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③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④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这说明老人对海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情谊。⑤海鸥向老人告别,连续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从海鸥告别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⑥海鸥善解人意,可以预报天气,又是航标。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情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使学生人人有机会与文本对话,在队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探讨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①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②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直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一句什么话?(预设答案: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是告别,是守灵,是悲哀……可能会说:……)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预设答案:依依不舍,不忍离开、恋恋不舍、怀念老人……可能会讲……)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写一句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五、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同学们,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谐社会。读了这一篇课文,想一想,你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做一些什么贡献呢?(交流讨论)

  3.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识老人

  老人喂海鸥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情切切

  赞老人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特别建议】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7-20

设计方案【经典】07-21

设计方案(经典)07-22

设计方案[精选]08-08

(经典)设计方案08-01

设计方案[经典]08-01

设计方案(精选)07-24

[经典]设计方案07-25

设计方案(精选)07-24

(精选)设计方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