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4-02-19 08:28:32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六一”是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通过环保系列活动,帮助全体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优化、美化校园环境,督促自己的环保行为,并以此带动家庭、社区环境建设。

  2、人人自主参与环保游园活动之中,在环保教育和主题游园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培养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养成节约习惯,拒绝餐桌浪费

  三、活动时间安排: 5月31日上午

  1、7:40各负责老师到位,布置场地(如果场地布置费时的要在周四下午开始准备)。

  2、8: 00各位同学在自己的班级门口整好队形,准备进场。

  3、8:10集中操场开环保教育动员会。

  4、8:30全体师生进行环保签名活动(学生自己带勾线笔用较粗的一端签名)。

  5、8:40分组活动(一至三年级一组先进行环保游园;四至六年级一组集中阶梯教室看环保和防溺水安全教育片。9:50交换项目)

  四、活动地点:先集中操场、然后分组到教室和阶梯教室。

  五、活动人员安排

  校园安全巡查:

  场地一:游园活动场地(1至3楼):林国强、黄劲、黄静。

  场地二:视频播放场地(阶梯教室):项为人。

  活动组织:钱方理

  班级管理:一至二年级学生在班主任的安排下,有序分散到各活动场地(先参与人数少的活动项目);三至六年级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场地。各班主任事先应做好纪律及安全教育。

  阶梯教室视频播放:蒋勇

  摄影:卢成善

  奖品发放(一楼大厅):何调溪、孙阿丽、陈俊华、冯笑乐、陈彬彬(大)。

  六、环保主题游园活动项目及人员安排(共15项):

  (1)吊起山崖下的易拉罐。

  活动目的:人们在旅游时,随手将易拉罐等垃圾丢下路边的山崖,给环保工人的工作带来不便,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体验环卫工人捡易拉罐过程的艰辛。

  活动设计:在教室地面摆一些空的易拉罐或牛奶盒,根据一分钟吊起的个数进行奖励。负责:*郑瑞楠、郑晓平、蔡中桃

  (2)粉刷树干。活动目的:冬天小树的断枝部分要涂上白灰,进行防虫和保暖。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保护树木教育。

  活动设计:在黑板上画上树干和树枝,学生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用刷子点住树干的准确情况给予奖励。负责:*胡洋洋、朱铭洁、王芙蓉

  (3)环保知识选择题。根据答题的正确率给予适当奖励。负责:*张陈跃、姜璟、周文肖、陈阿钗

  (4)环保知识判断题。根据答题的正确率给予适当奖励。负责:*白雷、张北勇、李如焱、黄谢春

  (5)活动目的:夹纸条(用筷子或夹子),体验清洁工人的艰辛。

  活动设计:把一张张小纸条团撒在地面上,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半分钟或一分钟)把纸条夹到小垃圾桶里,根据夹到纸条团的多少给予奖励。负责:*姚素霞、林秀燕

  (6)现场环保画创作A4纸(5~8分钟作画),主题是“画出你心中的`地球”(参考),看学生的画画质量给予奖励。负责:*陈彬彬(小)、张芳芳、郑芳芳

  (7)抽奖环节。

  活动目的:让学生熟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设计:学生抽取印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纸条,大声朗读一次,根据读的声音和语感给予奖励。负责:潘蓉蓉、欧阳玉球、王阿敏

  (8)手工制作(剪纸或折纸)。看意义和手工精美度给予奖励。负责:*叶娟荣、孙穗珍、

  (9)不踩草坪。活动目的:许多绿化带中间铺有一些小石板或凳子,但是还发现石板或凳子旁边有许多草被踩枯的现象,通过活动教育学生不踩草坪。

  活动设计:在教室地面用粉笔画上一个个小圆表示草坪中的小路,学生在上面走过,踩到外面的视为踩草坪,顺利通过的给予奖励。负责:*李倩倩、叶国和、黄王媚

  (10)闻气味。活动目的:通过清水和污水的气味辨别,让学生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活动设计:教师将清水和受过污染的水分别装在两个瓶子里(瓶子不透明),让学生闻气味来辨别。并说说水污染对人和动物(小鱼)分别有什么不良影响。

  负责:*叶树聪、陈青勤、张芳芳(生活老师)

  (11)看环境污染的彩色图片说体会。负责:*吴慧梅、翁丽秋、谢小云

  (12)废物利用(一):叠易拉罐积木。

  活动目的: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知道废旧物品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养成不乱丢废旧物品的习惯。

  活动设计:教师收集一些易拉罐,看学生叠的高度进行适当奖励。负责:*虞思、周淑芝、包连云

  (13)废物利用(二):废弃物制作手工艺品。

  活动目的: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知道废旧物品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养成不乱丢废旧物品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设计:自带一张废报纸、旧光盘或易拉罐等废弃品制作环保时装秀、风筝或其它简单工艺品,做得好的给予奖励。负责:*周思甜、余茜茜

  (14)垃圾入箱。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良好行为习惯。当垃圾丢到桶外时,要自觉将垃圾捡放进垃圾桶后才能离开。

  活动设计:用废旧报纸捏成三至五个小球(用透明胶捆扎,防止松散),在两米多远的地方放一个垃圾桶,学生投三至五个球,根据投中的个数给予奖励。负责:*季微静、陈璋怡、黄晓媚

  (15)校园角落垃圾清理。

  活动目的:通过捡校内垃圾(尼龙袋、纸屑、干枯的树叶等)来换取星星的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校园清洁的良好行为习惯。但班主任事先教育不要进入危险区域或爬高。

  活动设计:在活动地点旁放一大垃圾桶。让学生把校园角落及校园绿化带中的垃圾清理出来装在袋子里(事先要求每位学生从家里带一个垃圾袋),拿到活动组织的老师处换取星星后把垃圾丢在旁边的大垃圾桶里。负责:*蔡金榜、曹秋华。

  注意事项:

  1、各项目组的第一位老师为组长,全面负责本项目活动的开展以及安全工作,维持活动场地和走廊学生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各项目负责老师要在组长的安排下事先要布置好场地,做好各项材料的准备工作,在班级门口显眼处粘贴一张有关本班级活动游戏的名称、规则等(提前一天到文印室打印)。

  2、一二年级班主任没安排在负责项目中,但务必要到各活动场地组织好本班学生,使他们有序参与各项活动(人少得项目先参加)。

  3、学生需事先准备的物品:垃圾袋一个、熟练制作废物利用的物品一件:(可以是废报纸、旧光盘或易拉罐等的制作。需要剪刀的要自带圆头剪刀一把、或固体胶一瓶)。

  4、各班主任事先要根据活动方案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同时做好安全教育。

  七、活动的形式

  先集中操场,召开活动动员会——全体师生为环保签名——分组到教室和阶梯教室(一至三年级组先进行环保游园;四至六年级组先看环保教育片,9:50交换项目。)11:00学生离校。

  八、活动要求

  1、游园总方案由大队部制定,各节目规则由负责教师制定并粘贴。

  2、学生在参加每一项活动时都要求排队,而且每项活动只能参加一次。

  3、学生游园后由负责教师打√,并根据成绩奖励一至三颗★,最多不超过三颗,否则视为无效(星星可以盖的或者贴的,如学生涂改,此项目不再参加)。

  4、活动前班主任老师要向学生宣讲活动规则,反对弄虚作假,并注意安全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班级要及时清理好卫生。

  5、参加活动的学生要自觉遵守活动场所秩序(排队、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等)。学生捡垃圾时可以适当踩入草坪,同时要注意“脚下留情”。

  九、奖品设置

  奖品由总务处统一购买,学生游园活动后凭星星个数统一到一楼大厅领取奖品。

  条幅内容:

  1、锦湖实验小学“庆六一 迎六五”环保主题游园活动

  2、同呼吸,共奋斗!

  3、养成节约习惯,拒绝餐桌浪费!

设计方案 篇2

  《包身工》教学拟围绕文章的材料性质与组合方式,采用分合比较的方法组织教学,相机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材料拟小标题。《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

  1、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3、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

  4:15 起身──住宿

  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芦柴棒

  4:30 早餐──饮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小福子

  5:00 上工──劳动

  ↓ ↓

  面 点

  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

  1、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

  2、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3、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

  议的内容

  议的形式

  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

  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

  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

  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

  最后整合总结,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1、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2、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

  3、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集中安排,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线不清,过程不清,联系不紧。只有分割穿插、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表现力。为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乘法来点拨。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可设计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有关包身工的三个比喻性说法,以《猪猡·机器·墨鸭》为题,弄清其联系,说一段话。这三个说法分别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劳动和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可激起学生的同情和义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设计方案 篇3

  课题:指偶剧院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通过折、画手指玩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纸工小舞台玩一玩,体验美感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分析:

  小朋友爱操作玩偶,边讲边演,其乐融融。操作手指玩偶最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本课教学溶折、剪、画、讲、玩为一体。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玩得有趣,有意义。

  教学重点: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画能套在手指上的动物玩偶。

  教学难点:折、画出耳朵和面颊长短不一的动物玩偶。

  教具准备:手指玩偶范例若干个、教学课件、纸工小舞台一个。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具准备:每人2—3张正方形纸、水彩笔或油画棒一盒、剪刀一把。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15日——12月16日

  活动一:

  激情引趣:

  学生欣赏,初步感知美的形象

  播放两分半钟《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赏。

  课件显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看。

  活动二:

  交流探讨:

  1、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操作表演“老虎”玩偶,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

  (1)出示动物玩偶纸折的步骤图,小组讨论,并讲一讲具体折法。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是怎么制作的。待会儿请小组的代表说一说。

  3、学生折一折。

  ⑴学生回忆步骤图,比一比谁最快、最完整的折出。

  ⑵学生再次观察步骤图,解决第一次折纸中出现的问题。

  4、教师引言提问:“动物玩偶折好了。猜猜看,接下来做什么呢?”

  5、教师出示动物玩偶范例,学生欣赏,并找出错误之处。

  活动三:

  欣赏、评价交流:

  1、学生欣赏范画①和范画②,小组讨论两幅范画形象不同之处。

  2、教师提问:“动物耳朵尖的、圆的、下垂的.分别怎样制作呢?”

  3、教师演示不同动物的头部画法,学生欣赏。

  活动四:

  发展阶段:

  ⒈学生折画动物头饰,师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

  学生制作,师生共同探讨。

  ⒉学生通过纸工小舞台进行表演。

  活动五:

  学生欣赏,相互评价作品

  ⒈学生交换制作的动玩一玩,说一说。

  ⒉教师以“虎大王”的身份宣布全班同学制作的小动物都被招收到森林剧团。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17日——12月19日

  活动一:

  教师宣布动物剧团开始演出。

  各小组讨论自己组准备演哪一出戏并分配角色,大家一起讨论具体的场景和对话。

  活动二:

  各小组随着相应的音乐表演童话剧。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语气、动作进行表演,观众可以给予适时评价。

  活动三:

  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

  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在活动结束后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

  课后拓展:

  1.对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感兴趣。

  2.把美术课上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札记:

  我用学生熟悉的《天线宝宝》的造型作了几个范作,找学生和我一同表演。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创作欲望,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的分好了组,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并进行制作。提高了创作的效率。所以说教师在做范作时要多动脑筋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一定要作出能够感动学生的范作。

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现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解题。

  3、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多么有趣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反复朗读,读出音律。

  (1)学生标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互评。

  (3)小组赛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天真、聪明可爱、有趣、顽皮……)

  (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

  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疑惑,便仔细观察,欲探个究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

  (预设:闲适的、愉快的、兴奋的……)

  从文中哪个词可体现这份愉快?

  师述:是啊,诗人此时应该是愉快而悠闲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六、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世纪宝鼎》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对“世纪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本课时的教学以第二、三自然段为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细致地描述宝鼎是什么样的,写得极有层次。先写鼎的艺术造型及它的艺术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宝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说明了世纪宝鼎的深刻寓意。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通过品读、赏读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表达方法,并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使学生从具体语境出发,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解说语展现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 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既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又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发展”的核心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潜能的机会,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熟读——领悟——表演。即在多读中领悟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及文化的内涵,通过表演把对世纪宝鼎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于市级学校,多媒体设备齐全。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而现今学生对此接触很少。文中一些专业性词语,如“浮雕、铭文、纹饰配制等”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鼎的样子”及专业性词语都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世纪宝鼎”加以理解。学生们都有表现欲,课内设计的“赠鼎表演”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文的积极性,激发积累词语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浮雕、铭文、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龙兆吉祥”等词语。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领悟课文中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湛艺术和深刻的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激发情感

  1、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我国人民赠予联合国一件珍贵的礼物,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板:世纪宝鼎)

  2、读课题。质疑: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的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赠予世纪宝鼎等。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愿望。]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作者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世纪宝鼎。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三、 精读第二、三自然段,自主探究。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插图,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2、 出示“世纪宝鼎”图片,引导看图,理解“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等词语。

  3、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于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以读为主学习课文,同时有目标地思考相关的问题,在读中感受到世纪宝鼎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① 在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旁写自己的体会,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与大交流讨论。

  [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独立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 讨论交流赠送宝鼎的意义。

  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相机引导理解“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词语。

  ③ 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如:三足鼎立、鼎立相助、鼎鼎大名、人声鼎沸等。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围绕研究的主题,在读文中、在讨论中摄取相关的语言信息,起到了信息共享,扩大学习面的作用。]

  ④ 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 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 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品味这两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如:介绍鼎的样子,用了数字写了鼎高、象征意义;词句准确、简明、语言精练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感悟表达的角度再读文章,学习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了去“无米下锅之苦”。]

  五、 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

  1、 我们已经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联合国人员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所赠鼎的意义,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假如你是联合国人员,你在接受礼物时应该怎么表示?

  2、 同桌互练,一人为中方代表,另一人为联合国接收礼物代表。

  3、 各组推选代表上台进行表演。(分两三组进行)

  ① 提出表演要求:说话口齿清楚,仪态热情大方。

  ② 评选优秀演员,颁发奖品。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说、演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布置练习

  自主选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附板书设计:

  教学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本课教学抓住文章重点,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世纪宝鼎的感知和体验,为学生“赠鼎表演”奠定基础。“表演创造”这一环节,能创设具体情境,发挥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发展了语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需要今后注意的是语言要更加简练,小组合作要更加细致。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点评:

  本教案设计能根据教材特点,学校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了教学目标及具体教学步骤。教案能立足于大纲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理解课文后,以“表演赠鼎”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交际,重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品读、领悟写作方法”一环节,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很好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如果本课时的板书设计能用简笔画展示,会使学生更直观、更明了的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用“一言九鼎”说话或出示某艺术品,让学生加以介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