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3-08-10 09:30:55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大全(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大全(10篇)

设计方案 篇1

  高分子益胶泥属水泥基聚合物,抗渗力强、粘接力大、施工适应性广,能在潮湿基面和立面上作业,它具有无机和有机复合网络结构,耐老化、耐冲击,又环保因而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泳池、贮水池防水效果甚好,其操作方法如下:

  一、基层处理:

  1、基层必须平整、牢固,无空鼓起壳,无裂缝。

  2、基层必须清洁,施工时需将基面上的浮灰、污垢清洗干净。

  3、基层的`泛水坡应在2%以上,不得局部积水。

  4、地漏、套管根部和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5、有关设施及管道等细部的做法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及设计要求。

  二、灰浆配制使用

  按PA-A高分子益胶泥/百公斤加水25~30公斤进行配制,不加任何助剂.搅拌均匀成厚糊状,不得有生粉团,放置5~10分钟后随拌随用,应在3个小时内用完,施工温度不得低于5℃

  三、防水层施工:

  1、在冲冼干净的基层上稍用劲刮涂上PA-A型益胶泥稀浆,水灰比约为0.4~0.45:1(重量比)作为底涂层,涂层应均匀(厚度约1-1.5mm)。

  2、底涂层初凝前即可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PA-C型高分子益胶泥,水灰比约为0.25~0.3:1(重量比)调制成灰浆,均匀刮涂在底涂层上(厚度约2-3mm),要求抹压密实,不得漏涂,至管根处时可盖过密封膏与管道搭接成一体,并沿管道边抹起20mm高度,至墙边时沿墙边抹起200mm高度与墙面的防水层交圈,墙面防水层不得低于1.80m,地面与墙面转角处应抹成圆弧形。

  3、防水层刮涂好后应经48h方能试水,水深20 mm,试水时间为24h,不得渗漏。

  四、注意事项:

  2、灰浆应有专人配制,搅拌最好使用电动搅拌器,不得有生粉团。施工前基层可以湿润但不得有明水。

  3、拌好的灰浆需放置5-10分钟,拌匀的益胶泥应在6h以内用完,以免硬化结块造成浪费。

  4、使用的容器工具应保持清洁、干净。

  5、防水层刮好后,若没有马上贴砖,涂层表面发白时,可用花洒轻轻洒水养护。

设计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全力推进我校教学工作扎实开展。经研究决定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特制定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此次活动旨在为全校教师铺设施展才华的`舞台,使教师的独立备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引导教师加大课堂教学研讨力度,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开展,成立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主任:

  副主任:

  工作人员:

  四、参赛时间:

  3月—6月;9月—12月。

  五、参赛地点

  任课班级的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六、参加人员

  所有45周岁(含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员参与。

  七、具体要求

  1、本次大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技能培养为主旨,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赛的重心是考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

  2、每节课45分钟。具体赛课时间和人员安排由教务科按教学计划隋机进行,不通知上课教师本人,有课青年教师要时刻做好准备。

  八、活动评委

  1、学校领导

  2、特邀专家、满二十五年教龄的教师代表。

  3、专业科长、教研室、信息中心主任代表

  4、青年教师代表

  九、评分规则

  采取百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十、奖项设置

  本次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对获奖者学校给予奖励。

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小学五年级《黄河象 教学设计2》。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㈠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许多同学对现已灭绝的古生物挺感兴趣,特别是恐龙,因而对一年前去过的中华恐龙园是念念不忘,说说那次游园最令你难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之一,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又紧接下面环节古生物化石及相关知识介绍,激发学生内需。

  ㈡化石资料交流,丰富感性认识

  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获所得。

  [设计意图]

  资料搜集交流是开放式教育下对信息处理的一种学习,亦通过感性材料的积淀,丰富对“化石”这一科学知识的感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㈢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

  ⒈观察化石图片。

  老师也带来一张古生物化石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细观察一下,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黄河象 教学设计2》》。

  ⒉感知化石特点。

  怎么样,看了有什么感觉,跟大家来说说。

  ⒊引导读文,加深感受。

  陈列馆旁边还竖着一展牌,上面写的正是这具化石的介绍,你们读读看,有什么新的感觉。

  ⒋读中感悟,感情朗读,表现化石特点。

  指名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受化石的大和保存完整。

  ⒌了解发掘经过。

  师引述过渡: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万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黄河边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便向当地政府报告,这具化石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再去挖掘现场看看,又了解了哪些情况。自读课文最后一段。

  (了解化石出土姿势:脚踩石头,斜斜插入土里)

  ⒍引发生疑。

  了解了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这么多内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⒎过渡引导。

  我们也来做做小科学家,假想一个有关黄河象来历的故事,你们说怎么样。

  ㈣想象来历,自编假想故事

  ⒈指导假想。

  ⑴科学假想我们还是第一次。首先让我们来策划一下,看这个假想该怎么个想法。

  ⑵学生讨论,引导归纳科学假想的要点:以现实为依据,大胆推测,展开科学合理想象。

  ⒉小组合作,自编故事。

  ⒊交流自编故事,学生评议。

  评评:①故事创意,②现实为依,③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点,自己分析,思考,推断,自编故事,通过自己亲历、实践,体验科学家假想的一般过程,逐步发展完善了对“科学假想”的认知。

  ㈤赏评课文故事,交流感悟

  ⒈读中充分感知课文故事。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指名分段读,进一步感知。

  [设计意图]

  多层次的读,充分感知,让文字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为后面对文本故事的分析,比较,赏评奠定基础。

  ⒉比较故事,细细品味。

  ⑴小组学习,把刚才自编的故事和课文故事比一比,谁编得好,好在哪里。

  ⑵交流感受。

  1 故事发展的`背景环境:气候干燥炎热,2 动物们干渴难忍,3 为后文急于喝水,4 忘了危险埋下伏笔。(细致形象)

  5 老象陷入淤泥的经过,6 环环紧扣,7 故事想象合理、

  8 地质变化的过程,9 具有科学性。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赏书本故事的优点,亦可评其不足,也应肯定自编故事的独特创意,细腻周密之处,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书本)

  [设计意图]

  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赏评文本故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批判意识。

  ⒊小结亲历感悟。

  说说通过自编科学假想,再与课文故事对比,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传统教学重结论,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起初,学生凭着已有的对科学假想粗浅的认知进行自编故事实践,再经历生生互评,与文本故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经历了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不仅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

设计方案 篇4

  1、幼儿园的功能组成

  包括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三部分。

  2、幼儿园的功能分析

  幼儿园的对外出入口至少应包含:人员出入口和货物供应次要出入口。不能共用一个出入口。

  幼儿生活用房主要以活动室、卧室、衣帽间和卫生间四者构成班级活动单元进行组合的。因次,合理的进行班级活动单元功能设计至关重要。

  活动单元中活动室的主要房间必须朝南,衣帽间应紧邻活动单元入口,卧室空间不应被其他流线所穿。

  各个公共活动室应尽量成区进行功能布局。

  “各班级活动室”与“公共活动室中的音体室”应与“室外活动场地”有紧密联系。

  服务用房应自成一区,又可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两部分。

  供应用房应自成一区,与生活用房既要保持适当距离,又要有方便的功能联系。

  要优先满足幼儿生活用房必须朝南,要有良好的景观条件。

  幼儿室外活动场地,必须向阳、背风、宽敞。

  幼儿园流线主要包括幼儿流线和食物供应流线,要通过分别设置主次出入口来拉开距离。

  食物流线在供应用房外最好与幼儿入托流线相对。

  3、相关法规

  单侧采光的活动室,其进深不应超过6.6米。

  音体室的位置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用房、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置时,宜用连廊与主体建筑联通。

  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宜相邻设置,与幼儿生活用房应有适当距离。隔离室应设独立的厕所。

  晨检室宜设在建筑物的主出入口处。

  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台阶,应设1:12的防滑坡道。

  活动室、卧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宽度不应小于1.2米。

  4、应试要点

  主次出入口都不应穿越室外游戏场地,主要入口宜退让城市道路以形成接送幼儿的缓冲等候空间。

  建筑物宜居场地之北部,幼儿室外活动场地宜处场地之南部。有条件者建筑宜成“L”行布局,开口朝东南向。

  幼儿室外活动场地宜集中成片设置。

  后勤杂物院应处于场地偏僻一角,不应与其他场地相混。

  幼儿生活用房中的音体活动室因其空间较大,层高较高,宜独立设置。但应与各班级活动单元所构成的主体建筑和室外集体活动场地都有方便的'联系,特别是与主体建筑还需有连廊,形成不受天气影响的连接方式。

  主体建筑的各班级活动单元组合以南廊为佳,可使幼儿进出活动室与室外游戏场地,都有直接的交通联系。

  各班级活动单元中的活动室、卧室、卫生间和衣帽间四者应布局紧凑,优先保证活动室朝南,且面宽大于进深。

  服务用房宜分为行政管理与教师用房两个区,行政管理应接近幼儿园主出入口,教师用房宜临近幼儿生活用房区。服务用房若为楼层时,行政管理用房宜在一层,教师用房宜在二层。

设计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扎实推进我校书法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让每个孩子从小练就一手好字,受益终身,我校特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评选活动。

  二、比赛形式

  1.初赛:5月9日下午第一节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书法比赛,各班评选出5名小小书法家进入复赛。

  2.复赛:5月12日左右,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

  三、参赛人员

  全校学生

  四、比赛要求

  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

  2.一、二、三年级用铅笔书写;四年级用钢笔书写;

  3.注意字要写得工整、匀称、大小适中,没有涂改,少用或不用橡皮擦拭,不得用修正液。不要写错别字(注意:标点不用写);

  五、评比办法

  1.按低、中年级各评选出五名我是小小书法家,予以表彰。

  2.学校公布获奖学生名单。

  3.优秀作品在校园里展出。

  六、评比标准

  1.写字姿势:写字姿势端正、执笔方法正确。

  2.书写标准:

  (1)无涂改,无错别字。书写规范美观,流利有节奏。

  (2)字的结构合理,重心平稳,笔画书写舒展到位,笔顺正确,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体现字体的形态美。

  (3)能在一张方格纸上书写,懂得布局,落款合理完整,整体效果好。 七、领导小组

  总负责:

  具体负责:

  各班级负责:各班语文老师

  材料准备:写字内容——xxxx 纸张提供——xxxx

  中心小学教务处

  20xx/5/5

设计方案 篇6

  一 、活动背景

  同学是什么?是一起分担痛苦,一起分享喜悦的亲密伙伴;是孤单时可以依靠的肩膀,

  是快乐时可以相拥的怀抱;是生活中无微不至关心你的人,是学习上竭尽所能帮助你的人。大学同学除了要一起学习外,还要一起生活,一起完成团队任务,一起走完丰富多彩的四年大学之路,走向光明璀璨的未来。所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至关重要。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学生不仅要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应锻造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正趋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情绪不甚稳定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等方式来帮助广大同学,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

  因此我班特组织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深入人心。

  二 、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认识同学情谊的'可贵,感受和谐的美好

  2、通过讨论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促进感情,加强班级凝聚力

  3、游戏互动拉近同学距离,学会团结协作,并让同学们认识到和谐集体的重要性 4、让同学们走出交友误区,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

  5、升华思想,让同学们拥有并保持开朗活泼、积极乐观的心态,幸福快乐的生活。

  三、活动宗旨

  加深同学情感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 构建团结协作的集体,共迎华彩瞩目的未来

  四 、活动主题

  与爱同行,携手未来

  五、活动形式

  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12月3日 地点:基础教学楼A421

  七、参与人员:

  财务管理1202班全体成员

  八、活动流程:

  1、播放本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相关ppt 2、主持人致开场白

  3、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一下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 4、围绕话题自由讨论 5、活动环节 6、老师总结 7、主持人结语

  8、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音乐,结束班会

  九、活动内容 (一)播放PPT

  PPT主要内容为班级同学的亲密照片,班级集体活动的照片,宿舍温馨照片。配上温暖的音乐和温馨感人的文字描述。

  (二)开场白

  男: 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 女: 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卓尔不凡的年华

  男: 捧着友爱走进一片土地,耕耘属于我们的岁月情深

  女: 带着宽容跨越一切困难,展现我们团队的无往不前 男: 老师们,同学们 合: 大家好! 女: 我是主持人***

  男: 我是主持人***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到场的各位老师!

  女: 20xx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社、心理健康者协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

  由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与我爱我谐音,表明了心理健康节珍爱自我的主题,也充分体现了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男: 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选的。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火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的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三)自由讨论

  女: 同学们,今天的班会我们首先来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是——友情。可以说,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已过中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朋友们活着。朋友无论在何时,都是我们远行万里的鼓励者和送别者。”那么,在同学们拳头大小的心中朋友又占据了怎样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友情这个话题。

  话题一:我对有情的认识

  两分钟讨论后,同学们自由发言,可谈谈自己对朋友的定义,认为友情在人生中所占的位置等。

  话题二:关于友情,最令我感动的事

  自由发言讲述在成长的过程中朋友做过的最令自己刻骨铭心的感动的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感动的美好回忆。

  话题三:友情出现裂痕,我该怎么办

  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弥补友谊,挽救友情的观点、意见,为巩固友谊出谋划策。

  (四)游戏互动

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习“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习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设计方案 篇8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线,缝衣服的线,打毛衣的线,电话有线,电灯也有线。哦,原来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仔细观察一下,"线条"也无处不在。双手可以围成一个圆,一根线重新摆弄一下可以形成三角形,门和窗也可以看成由四根线构成的方形。而我们的身体呢,本身就有很多直的,弯的线条。生活中神奇的"线条"更是无处不在。

  带领孩子去探索我们周围的"惊奇一线"吧。让幼儿自己先找找什么是"线",发现哪里有"线",进而转化到抽象的"线条"的概念,看看两点之间可以形成哪些千变万化的线条,这些线条又可以构成什么样的图案。让我们的幼儿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和体验"线"的千变万化。

  因此,在这个"惊奇一线"主题活动,将引导您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线",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充满"惊奇"的情境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作的`乐趣。

  主题目标

  1.认识线并会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

  2.观察生活环境中各种线的特征,比较各种不同特征的线,发展敏锐的观察力,感受自己动手制作和探索的乐趣。

  3.学习利用线条画图,运用绳子做造型,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环境创设

  第十八周

  1.收集各种各样的线,如电线、天线、电话线、毛线、钓鱼线、尼龙线、中国结线、棉线等,幼儿完成学习单"我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线",布置成版面。(卢)

  2.一同收集各种与线有关物品的照片或图片。(吴)

  第十九周

  1.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如纱窗、菜罩、蝇拍、羽毛球拍、渔网、苹果包装网、发网等。(卢)

  2.展示用线制成的各种物品:中国结、毛线制品、十字绣、蜘蛛网图片,布置成"线在哪里"版面。(吴)

  第二十周

  展示幼儿的编织作品"爱心圈",布置成"线条变魔术"展板。(卢)

  第二十一周

  1.展示幼儿用各种线在黏贴板上通过弯曲等技能形成各种有趣的图案、画面,布置成"和线玩游戏"的版面。(吴)

  2.展示幼儿的各种线描画作品。

  区域创设

  一、探索区

  区域负责人:吴国芸

  第十八周

  1.会变色的线

  材料:提供颜料、水盆、各种各样的线、学习单。

  指导:1)探索哪些线放入有颜色的水中会变颜色。2)探索放入水中的各种线变色速度的快慢。

  第十九周

  1.好忙的蜘蛛

  材料:提供蜘蛛标本或者图片,放大镜。

  指导:1)指导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发现探索蜘蛛的秘密;2)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蜘蛛,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

  第二十周

  1.神奇传话筒

  材料:提供不同材料和长度的线,及其它制作传话筒的工具。

  指导:1)指导幼儿根据步骤图学会制作传话筒。2)探索不同材料和长度的线的传话效果。

  第二十一周

  1.会吸水的线

  材料:提供各种各样的线、颜料和水。

  指导:1)指导幼儿把线放入有颜色的水中。2)指导幼儿探索哪些线吸水。

  二、益智区

  区域负责人:卢婷婷

  第十八周

  1.串珠子

  材料:投放线条,彩色珠子,学习单。

设计方案 篇9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2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设计方案 篇10

  1混合有机废弃物原料特性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园内废弃物主要有为温室生产有机垃圾,包括蔬菜尾菜,少量农作物秸秆、藤蔓等。经实地调研,每天可产生各类有机废弃物约1t,TS含量15-18%。

  2资源化处理工艺设计

  2.1工艺流程图设计

  按照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则,本处理方案采用以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的工艺流程:餐厨废弃物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经收集进场后,首先经过筛网、人工分选等去除塑料、方便筷、大骨头、树枝等较大及难降解固形物,再将易生物降解组分进行粉碎浆化,之后送入水解酸化池进行预处理(该过程可适当添加水解酶以促进其水解酸化,水解酸化池中配备机械搅拌设备进行匀浆搅拌),经过5天[11]左右水解酸化后,再将料液每天分批次定量泵入CSTR厌氧反应器中进行25-30d的充分发酵。工程所产沼气经过除水、脱硫工艺进入贮气柜存储,并用于农业园热能中心燃气热水锅炉,热水主要满足沼气工程自身加热、保温,富余部分用于农业园区内温室供热。所产沼液沼渣进入暂存池沉淀存储,沼液回流至水解酸化工艺调节发酵料液浓度,同时起到菌种回流的作用,剩余沼液及沼渣用作农业园种植生产有机肥料。本方案的工艺流程可用图1表示。

  2.2CSTR反应器设计

  根据餐厨废弃物和农业有机废弃物混合原料的厌氧消化特点,本处理方案的核心工程设计采用CSTR厌氧反应器,该反应器可以处理高悬浮固体含量的原料,消化器内物料均匀分布,可避免物料分层状态,增加物料和微生物的接触,是厌氧消化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反应器之一。参考CJJ184-20xx《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及NY/T1222-20xx《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设计发酵料液TS浓度为8-10%,水力滞留时间(HRT)为25-30d;CSTR厌氧反应器的总容积参照下式确定:V=TQ/0.8式中,V为厌氧反应的容积(m3);Q为设计日处理量(m3);T为设计水力滞留时间(d);0.8是有效容积与总容积的比值系数。本处理方案日处理餐厨废弃物及农业园有机废弃物共3t,按照原料TS浓度分别为18-20%及15-18%,以及进料TS浓度8-10%的要求,则每天进料量(Q)约6t;为保证处理工程稳定运行,HRT(T)取30d,则CSTR反应器的总体积为225m3。2.3处理工程主要设计指标根据高校学生食堂特点,去除寒暑假3个月时间。本处理工程主要设计指标如下:厌氧工程发酵温度(中温)为30-35℃;池容产气率0.8-1.0L/(Ld);沼气产量4.8万m3/年;年处理混合有机废弃物800t;沼液、沼渣有机肥原料年产量400t。

  3产物及应用分析

  经过沼气工程厌氧处理,原本污染环境、危害食品安全的混合有机废弃物在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沼气的同时,转变为高效有机肥原料。

  3.1沼气

  沼气中甲烷(CH4)含量一般为55%以上,热值约20,000-22,000KJ/m3,是一种优质的清洁燃料。本处理方案中,沼气主要设计用作农业园热能中心热水锅炉使用。按照沼气中CH4含量60%、热值为21,820KJ/m3,相当于0.74kg标准煤。为维持225m3的CSTR反应器中温运行,设计每天需100m3的沼气燃烧供热,则每年共需约2.7万m3,除满足沼气工程自身加热、保温外,每年仍剩余2.1万m3沼气可用于农业园温室大棚冬季增温保温。目前,农业园内3000m3PC板智控温室、20xxm3玻璃智控温室增温保温主要采用煤炭为燃料,每年需40t。根据以上分析,该处理工程每年剩余沼气折合标准煤约15.5t,可替代近39%的温室采暖用煤,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3.2沼液、沼渣

  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利用沼渣沼液作为农作物的基肥和追肥,减少化肥用量,减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低碳种植”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本处理工程设计沼液、沼渣主要用作农业园内温室生产有机肥,按照每亩每年10t的施用量,则400t沼液、沼渣可供40亩土地施用。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园占地100多亩,种植土地约80亩;则本处理工程所产沼液、沼渣有机肥原料可被完全消纳,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结论

  1.本方案针对安徽农业大学学生食堂餐厨废弃物、农业园区温室生产有机废弃物等混合原料,设计采用以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的沼气工程,实现其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本方案沼气工程设计采用225m3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可实现年处理混合有机废弃物800t,年产沼气4.8万m3,沼渣、沼液有机肥原料400t。3.本方案设计所产沼气除满足厌氧工程自身加热、保温需求外,可折合标准煤约15.5t,可替代近39%的农业园温室采暖用煤。4.本方案设计所产沼液沼渣用作农业园温室生产有机肥料,可实现完全消纳,无二次污染。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经典】07-21

设计方案(经典)07-22

设计方案07-20

[经典]设计方案07-25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8-25

(经典)设计方案08-01

设计方案[经典]08-01

【精选】设计方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