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3-08-10 09:10:27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大全6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大全6篇)

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谭格庄初级中学六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 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 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3)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3) 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

  (4) 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

  (5) 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 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 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 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六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设计方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4.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分组讨论、填表、比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说话训练。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一处建筑物。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

  3.分组竞赛。学习过程中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成员答对一个问题给本组加1分,课后评出优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学生以激发课堂气氛和参与意识。

  4.拟题训练。学习本文后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或身边一个建筑物。(自由发言,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吗?苏州园林现存近200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明确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下:苏州园林有100多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我国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成为其他地方园林的标本。如果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应错过。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是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具有一种艺术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在上面安排上桥梁,并且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岩,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真是鱼戏莲叶间的入画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也相间。没有松柏,也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有的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无限繁华和欢悦。

  苏州园林里也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几乎可以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甚至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尽量做到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梁子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墙壁白色,墙壁下面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各种花明艳照眼。

  2.为了加深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这样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出示幻灯片并男女竞赛)

  (1)什么叫说明文?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哪两类?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哪两类?

  (3)如何理解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6)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有何区别?

  (8)你认为阅读这种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9)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阅读知识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具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3)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指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说明事物是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就抓住了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5)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求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7)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在于: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而说明文要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地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8)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略)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3.生字词。(采取形式是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另找一名学生叫写,看谁写得对,写得规范)

  如:轩榭 丘壑 嶙峋 镂空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

  分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围绕这一总特点如何展开做具体说明的?

  (3)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建筑布局方面有何特点?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方面有何特征?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如何理解?

  (6)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引导学生明确回答如下:

  (1)作者评价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首先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色调的处理等七个方面,有条不紊的加以说明。

  (3)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是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艺术美。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而苏州园林的池沼的特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中隔是指有墙壁隔着,不隔是指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界是指有廊子界着,不界是指廊子两边无所依傍。这样就使园林层次多了,景致深了。

  (6)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四)总结、扩展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进

  而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评出本节课获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同学给予表扬。)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第一、二题。

  (六)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设计方案 篇3

  有幸参加本次录像课评比活动,在经历了整个“磨课”“研课”的过程后,使我清楚地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每一环节的衔结语,每一次对学生的评价,每次对课堂小意外的处理等等,只有努力和改进,才会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这一内容,以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送学具献爱心为活动背景,怎样包装学具盒更节省包装纸为中心问题,通过“设想与摆放”、“记录与计算”、“交流与比较”、以及“发现与思考“等系列活动,综合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四则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在开放的、系统的数学活动中,重在为学生探索提供思路和线索,让学生经历不断尝试,不断发现新问题,再尝试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并应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思路与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题策略和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当小小设计师这个活动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包装一个长方体学具盒开始,逐步增加到两个、四个、八个学具盒进行包装方案的设计,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再动手操作,再感悟,加上适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最终寻找出包装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最优策略。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三是通过给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送学具和怎样设计用包装纸最少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养成关爱他人、互帮互助以及节俭的良好品德。

  本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上台汇报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设计方案 篇4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准备:

  1.挂历一本、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

  2.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录像片断。

  活动与指导: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1)教师请幼儿认读5月1日,提示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字是红色的?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五一”节的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的人都过的一个节日。

  2.认识谁是劳动的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1)观看录像片断,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服务的人。

  (2)谈谈自己身边的劳动者。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的照片说一说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3.师生共同为幼儿园做一次大扫除活动

  小班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节真快乐

  设计意图:

  一年里有着许多的节日,“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爱能力,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踏上社会,积极参与公共社会活动,培养幼儿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事,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目标:1、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

  3、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假日里,布置幼儿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到超市购物等,了解人民的劳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知道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2、请幼儿回忆参观理发店、超市的情景,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劳动的辛苦。

  教师提问:你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劳动的?

  3、幼儿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劳动是件辛苦而又快乐的事。

  提问:理发店的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没有他们会怎样?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着累吗?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干?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4、带领幼儿参加幼儿园公益劳动(捡石子、捡树叶、扫地),并观察劳动后场地的整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马的特性以及马与其他一些动物不同的共性。

  2、学习对比手法。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问题预设】

  1、自找并结合课后生字词,、词典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境理解。

  2、文中写经过人工驯化的马与天然野马,从品格、形貌、表现及马与其他动物不同有哪些?结合具体关键词句概括?

  3、文中写天然野马特性时用了哪些词语,从哪些方面写?

  4、文中描写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另外七种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你更喜欢哪种马?为什么?

  6、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介绍:自小热爱自然,以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用40年时间写成科学巨箸《自然史》一书,该书是一部博物志。

  2、导语: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马的描写、赞美的篇章、名句……当你看到影视上的战马或拉车的马时,你想到那些天然的野马吗?下面让我们共同品读布封的《马》吧。

  二、品读课文,师生共同研讨预设问题

  1、自我查找并结合课文注释、具体语境理解课后生字词。

  2、师生共同研讨问题2、3,归纳文章层次层大意。

  板书:

  人工驯良的马 天然的野马

  品 勇敢,驯良而克制 豪迈、狂野、和平

  格 迎合别人的心意

  外 带有奴性的的标志、劳 强壮、轻捷、遒劲

  形 动和痛苦所给予的残酷 身材高大而各部分配的痕迹 合得最匀称、最优美

  表现 技巧性、妍媚 精力充沛、精神高贵

  层次概括:

  第一部分:描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描写天然野生的马。

  结合重点词句品读:

  驯良的马:

  ⑴ 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⑵ 驯良的性格:克制、服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

  天然的野马:

  ⑴ 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有着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⑵ 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狂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平凡而又简单”,不“互相妒忌”。

  ⑶ 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头:整齐;神情;轻捷;眼:闪闪有光、坦率;耳朵:不大不小,鬣毛:装饰颈;尾巴:美观。

  3、师生研讨问题4:

  归纳要点:通过比较,突出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其高贵的姿态。

  4、师生研讨问题5:

  据课文描述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5、师生研讨问题6:(学生找出难句,共同品读)

  如句①课文说: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为什么?

  归纳:人对马是“养育”、“训练”、“驱使”、“奴役”……“驯养”,马成了人的奴隶。不仅如此,人还用“鞍辔”、“羁绊”约束它,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使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更悲惨的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条”、“把马的项鬣编成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侮辱马性”,马成了人的`玩物。

  句②课文中说: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归纳:①“教育”是拟人说法,指马接受人的驯养。②“以丧失自由开始”,指马终生接受人的照料、喂养,而不能自由地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指a、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b、马以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了马的性格。这句话概括了人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驯良马的深刻同情。

  6、课文小结讨论: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驯良的马和天然野马各什么思想感情?

  归纳:对驯养的马的深切同情,对天然野生的由衷赞美。

  三、课后作业

  1、笔答课后习题一、二。

  2、抄写并理解课后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教学后记】

  该课教学计设置有梯度的可行性问题,以激发学习阅读兴趣为契机,以实现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教师预设问题,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研读归纳,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教学过程中忽略必要的文体知识的点化。拟为对课标“淡化知识”的误解。

设计方案 篇6

  一、 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增强艺术教育体验,引导学生注重艺术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结合《印江县20xx年中小学特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的要求,全面推进我校特色教育工程“艺术之冬”活动的有效开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运动之夏”系列活动,有效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活动目的`

  落实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精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习惯,锻炼学生意志,弘扬体育精神。

  三、活动主题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

  四、时间安排:4月1日——7月30日

  五、活动内容

  1、“阳光晨练活动”。各班利用每天早读课前的时间,组织学生,到运动场开展各种锻炼活动。如晨跑、打球、跳绳、做操、跳舞等活动,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2、“开展体育兴趣小组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周利用星期一、二、四时间,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并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全体同学都运动起来,参加跳绳、踢键子、跳健身操、跳摆手舞、拔河或其它趣味性体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

  3、进一步规范两操,确保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起到实效。

  4、开展首届中学生运动会。(运动会具体方案另行下发)运动会中,举行第三套广播体操比赛活动,同时,为展现我校综合素质,运动会结束时,举行小学部文艺汇演。

  5、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上报工作。

  6、开展夏令营活动。

  在开展“运动之夏”活动中,要加强学“三生”教育,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珍惜生命,懂得生活。各班利用班会、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生存技能教育,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经典】07-21

设计方案(经典)07-22

设计方案07-20

[经典]设计方案07-25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8-25

(经典)设计方案08-01

设计方案[经典]08-01

【精选】设计方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