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11-14 19:57: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模板10篇

说课稿 篇1

  一、对课文的理解与思考

  《鸟情》是九义小语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叙小作者悉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以至于开学的第一天,喜鹊“小花”飞到教室找“我”的故事。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从“我”对“小花”的照顾爱护、从“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二、对本课教学的希望

  1、充分对话。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

  A师生对话时,教师是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多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B生生对话时,注意平等,避免出现一部分学生是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是对话的“奴隶”。

  C与文本对话时,努力使学生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原汁原味的独特感受。

  2、以学定教。教学中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老师的作用更像是给猜谜的人提示一下朝哪儿猜,为学生提供一点线索,揭露出一点端倪,鼓励学生去发现。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老师甩掉牵在手上的绳子,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粗浅的认识及生活经验的欠缺可能会使思维受阻,或者表达的意思很凌乱,体会情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内容上。

  四、尝试解决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字里行间,随处可见“我”对“小花”的关爱之情,“小花”对“我”的眷恋之情。因此,在教学时,我想以读为主线,层层推进,紧紧抓住这一“情”字,来突出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只要热爱动物,善待动物,人与动物就会和谐相处,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致分为初读、精读、赏读三个板块。

  以情促读。教师充分把握课文情感的纽带,用富含情感的导语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厚的情感,深刻体会“小花”对“我”的浓浓的情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以读悟情。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本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倾听文本,质疑文本,解读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自己的心得感受。

  移情入文。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课文对话,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从而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在动态阅读中超越文本。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想听,可是有要求,老师请你用心的聆听,看看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2、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这首动听的乐曲,包含着一个千载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弹琴的技艺很高我们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诗写的好,人们称他为什么?那么俞伯牙的琴弹得那么好,人们就会称他为——琴仙而钟子期却和他大不相同,他不会弹琴,只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他仅仅是一个在山中靠打柴为生的樵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伯牙绝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文

  3、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它要求读出文章的节奏美现在你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节奏

  4、指名读文,指导读出文章节奏

  三、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⑴作为当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技可谓出神入化,而钟子期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课文中的哪一句写出了这一点?

  ⑵联系刚才讲述的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两个“善”的意思

  [过渡]: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长江口滔滔的江水触动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对着江水弹起琴来一首曲子还没有弹完,他就发现有一个打柴的人立在岸边正在听他弹琴这个人呀就是钟子期就是因为这次相遇,使伯牙认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让我们深入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研读课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汇报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理解“善哉”这个词语的意思(表示赞叹的意思)

  ③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④此时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声高亢嘹亮子期透过琴声,了解到他的心声,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伟的志向(出示泰山图片,感受它他的雄伟气势,指导朗读)

  B、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

  ③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⑶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除了这些以外,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些景色?

  ①出示词语生读

  ②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会赞叹到:善哉—(引导学生说句子)

  ③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他们情投意合,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围会缺少赞美声吗?为什么他偏偏视子期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样?

  ⑸此时的伯牙,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齐读课文的前4句)

  [过渡]:这短暂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成为知己在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诉衷肠然而,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⑴齐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这真是“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断了琴弦,留下了无边的孤独、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伯牙绝弦,他向世人宣告什么?

  2、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经写下这样一首短歌来悼念子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此时你一定已经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就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4、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写下来

  5、“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就让我们伴着这动人的旋律,再来读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尝试背诵

  五、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的特征有所了解。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摸一摸、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二、说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教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扩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让同学们在主题图中找认识的图形,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所找的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图形叫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的认识。 (板书课题)

  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让学生观察涂好的四边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的共同特点。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一个四边形。

  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四边形。

  下面的图型是四边形吗?如果不是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不是四边形

  不是四边形

  是一个四边形

  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最后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及建筑物发现四边在生活处处都有。

  例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让他们把刚才涂好颜色的四边形剪下来,并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四边形。 (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小组合作把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3、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特征: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四边形分类: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三年级上半学期的《品德与社会》一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地成长》和《我的成长与家庭》。在选择教材时,我们毫不犹豫地把目光集中在了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

  原因有二:

  1、基于学校博爱理念的大环境,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的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从爱家庭,爱家里的所有亲人开始;

  2、基于学生对于家庭,对于亲情的忽略。“父母加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成为主导型家庭结构,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的地位特殊,往往受到过多的关照,导致一部分儿童心理发生变化,行为出现偏差,尊重父母、长辈的意识淡漠。

  因为这是一堂研究课,所以我们对第三单元的前三课《家庭树》、《父母的疼爱》和《现在的我能做什么》的内容重新整合了,前两部分即对家庭结构的认识与理解,着重对家庭概念和家庭关系的形象化的认识,和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疼爱,这些相对比较简单,第三部分儿童对父母长辈的关爱与体贴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但三者是不可割裂的,正是因为这血浓于水的自然亲情才生成了家庭树,亲人才会无私地爱着“我”,正是因为有了对亲人的无私的付出的道德认知,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基础,最后才能指引学生走上回报亲情的回家的路,这是最终的教学目的。

  总的来说,我们设计这一个活动的思路是以情感为主线,以多媒体为媒介,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中达到三个目标:1、在道德认知上,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2、在道德情感上,能在自己和同学的亲情的唤醒下,感悟亲情的可贵,激起对父母长辈的有一定提升的或深或浅的爱;3、在道德行为上,能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激、尊敬与关心,孝敬父母长辈,至于这恰当的方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定位在四方面:有礼貌,能谦让,会体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在“家庭树”这一块设计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说一说家庭成员及其与“我”的关系后,把它们放在家庭树的合适位置,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进而较为完整地弄清楚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特别是“家庭树”这么树的一个具体形象,让学生更加饶有兴趣地弄清了这些本很抽象的家庭结构。因为上课时有些紧张,所以学生的有些回答没有听清楚,所以,在评价时产生了一些错误。另一个活动是边拍边唱《家族歌》,让学生在简单的旋律中对家庭成员及其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巩固对于家庭关系的认识。

  “感受亲情”这一块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看从小到大与亲人生活的照片集锦,用以唤醒学生对于亲情的记忆,并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第二个是束昀菲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亲情故事。第三个是全班可借家庭纪念物交流亲情故事,能相互进一步唤醒对于父母长辈的爱的认识,知道疼爱是爱,严格也是爱,能够感受到亲人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知道珍惜和感激。第四个活动是聆听家长的'期望,让家长走进活动,进一步拉近学生与家庭的回忆,感受亲情,情感上达到一个高峰,并自然地引入第三块的活动,知道如何去回报。

  “回报亲情”这一块设计了六个活动。第一个是听《怕黑的小女孩》这个故事,知道父母长辈的爱也是需要回报的,这样的回报会让亲人感动难忘,激发学生回忆回报亲情的故事,但是这一回忆并非易事,它深藏在学生的记忆深处,而且因为他们从小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和关心,对家长任意指使,得到的多,付出的少,所以设计了第二个活动,在《爱的箴言》的旋律中静静地想,逐步地打开记忆之门,流出回报的故事或是瞬间。接下来是全班交流,这时学生的交流可能有一定的局限,大多体现在生病或是节日时在特殊的时间与地点中的爱的回报。所以,接着创设了二个情境,一个是面对好菜讲谦让,一个是谁来拎书包,学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学生对于爱的回报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导向。通过这一系列的回忆、交流、讨论,学生对于爱的回报的认识有一定的提升时,再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现在准备怎么做?虽然学生举手不多,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在感动得哭泣时,甚至是泣不成声时还能清醒地发言呢?真实的眼泪不是更能提示学生已经有了对于亲情可贵的真实感悟,并沉醉其中难以自拨吗?看着那些开始还在微笑着寻找片中的人物原型的人,或是看着别人在哭泣而暗自好笑的人也渐渐眼圈发红,泪眼涟涟时,我也深深地被他们所感动,泪也不由自主地又一次涌出了眼眶!

  最后在半唱半哭的《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这家庭浓情的活动。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江版第五册第十二课《图形联想》,本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可以上两课时,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按照教材编写中的意思,图形联想应该是指以一种物体形象为基本,通过联想将原来不太相关的其他事物形象组合在原来的基本形象当中,形成一种具有丰富的奇特想象的画(或其他美术类别)。

  首先,这种组合的联想方法比较适合三年级小学生,三年级小学生随着他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对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这和成人不同,儿童有他的优势。

  第二,从知识能力结构上讲,联想能力是人类创造的灵感之源之一,将两种原本不相关的事物形象通过联想组合在一起,是一种很有趣、有效的训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又为学生以后的相关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础。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习图形联想的方法,体验图形联想创作的乐趣。本课教学难点:图形联想的思维的广度(多样、开阔),以及画面的组织表现体现美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联想在造型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表现方法(知识目标)。2、尝试利用各种事物的造型展开联想,并手绘出来。(技能目标)。 3、学生在图形联想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及美的新奇的视觉感受。(情感目标)。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然后在苹果中加了三个窗户,第二幅,将苹果变成一辆汽车。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由简单的苹果导入

  直接点出图形联想的要义

  书上圆平面的各种变化其实无组合

  歌剧院的建筑太复杂,不适合导入

  1、是由哪两种物体组合在一起的。

  2、你还能再加工这只苹果吗?

  二、 提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图形联想

  三、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水杯》范例

  四、 《小鸭》范例讲解

  五、 其他范例。

  六、 进一步欣赏,让学生理解图形联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 学生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基本形体作业

  如:苹果水杯小鸭子船帆螃蟹(组合螃蟹)

  八、 作业点评

  九、 教师总结:课后延伸,收集相关图片,照片等。

  1、学生已有了尝试的欲望

  2、反馈对课题内容的理解程度

  3、画不出来无所谓,为进行下一步学习设定一个目标

  4、也可以先由学生语言描述,苹果和什么进行组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一两个,然后由学生自行在作业纸上画出。

  利用教材中的资源

  1、悉尼歌剧院

  2、七星级大酒店(船帆的外形)

  3、儿童手机(兔子外形)

  4、优秀海报(船长的帽子成了船)

  5、普陀山的电话亭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构思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是对第一单元公民政治生活的延伸,又为第四课政府权力的行使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教学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理解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而做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

  ③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政府的职能。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政府履行职能不能缺位、错位和越位以及“政府万能论”的错误。

  2.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身边的政府不是很关注,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政府;政治生活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法学法分析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对新知识的领悟。

  二、教学环节

  本课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幅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环节二:阅读文本 理解重点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一、二知识点,知晓政府性质和职能,指导学生分析环节一的四幅图片,回答三个问题,明确政府的'性质和职能。让学生看课本第37页的图,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加深对政府性质和职能的把握,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再给出关于“汶川地震三周年”的事例材料,引导学生回答设置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检验学生对政府职能的把握,第二个问题让学生领悟政府为什么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履行这些职能,同时教师也必须指出即使不发生这些事件,政府也会履行自己的职能,这是由政府的性质(人民的公仆)和政府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以及政府的作用(便民利民)决定的。最后,教师再强调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主要职能是管理与服务,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并指出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存在职能交叉,比如公共服务职能,有社会领域的公共服务也有经济领域的公共服务。

  环节三:激发思维 突破难点

  以漫画的形式,引起学生对有些政府履行职能的效果产生质疑,教师分析漫画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越位现象,说明有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履行职能,没有便民利民,这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管理与服务相违背的,也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公仆相违背的,我们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对政府机关的地位和特点的误解产生的“政府万能论”。这样达到释疑解惑。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瘦肉精事件”材料里体现政府的缺位和错位现象。使学生更加明确我国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政府履行职能不能缺位、错位和越位以及“政府万能论”的错误。从而使难点达到突破。

  环节四:畅所欲言 内化情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政府的作用: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和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政府,有事呼我?》,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讨论题第⑤题“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需不需要“呼”政府、怎么“呼”政府,教师总结对于人们就业一方面政府会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另一方面需要人们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目的:检验学生对“政府万能论”的学习效果,体会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感受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环节五:提高升华 课后探究

  设置两个课后探究题。目的:加深学生对政府的认识,扩展思维,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对本课知识进行清点,提高自悟能力。

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加和减(一)》中第55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55~56页的“想想做做”等习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学习10的加减法作了知识上的铺垫。10的加减法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学习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10的加减法中,教材选用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这一情境,让学生联系图意列出相应的4道算式,学生心理上很乐意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试一试”让学生通过操作抛花片,根据10个学具可能出现的正、反面几种情况,自主探索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这样把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起来。“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对口令”、“小兔出题”、“开放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盎然兴趣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生鼓掌祝贺。)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数最多。

  【教师借体育时事创设情境,学生既了解了信息,又置身于比赛的模拟情境,增添了学习动力。】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1“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学生可能会答:分成左边3个小朋友和右边7个小朋友;可以分成穿黄衣服的6个小朋友和穿蓝衣服的4个小朋友;还可以把这些小朋友分成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

  师生交流: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生:6+4=10-6=4+6=10-4=)

  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课本翻到第48页,试着填一填。(生尝试做,师巡视。)

  师生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1)从图上数一数,共有10个小朋友,所以6+4=10;(2)因为10可以分成6和4,所以6+4=10;(3)因为6+4=10,所以4+6也就等于10。(4)因为6+4=10,所以10-6=4;(5)因为10-6=4,所以10-4=6……)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10的加减法)

  【教师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引出了学生对图意的不同理解,教师机智地把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及时引到正题(球赛的常规知识),尔后教师又放手让学生说得到算式结果的多种途径,于是又“爆”出一些精彩的思考方法,可谓收放自如。】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教师让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电脑辅助演示抛的状况,从而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周庄水韵》。

  一、说教材

  《周庄水韵》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单元的课文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而《周庄水韵》的作者更是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我认为,课文包含一种韵致(宁静素雅的古典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溢彩流光),两相联系(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联系),三次游历(两略一详细),四幅画面(“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四种方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描写景物,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作为一课时的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水乡动人的情韵,体会“水韵”的内涵。

  2.品味本课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的语言清新忧美,修辞运用恰当,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极有帮助,为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如下:

  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难点: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认知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赏析,最后再评价。引领学生走进课本,亲近周庄,走出课本,评价周庄。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法方面:课前预习法,诵读感知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在背景音乐《梦里江南》的优美旋律中,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显示的周庄风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水乡的情韵,进而让学生明白:周庄之韵在水,周庄之魂在水。同时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美文《周庄水韵》,这里有独特的风景,清新的语言,更有难以言说的韵味。

  【设计意图】: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大于老师的语言的,从这点来说,直接入题省时省力。

  (二)讲授环节: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速读课文,揣摩题目中“韵”字的内涵并请你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拟题的理由。

  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四幅画面?

  【设计意图】:本文围绕着“水韵”来选材做文章,学生拟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梳理再创作。在说明拟题理由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而第二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读课文,品味语言:(13分钟)

  1. 观察图片,请你有感情的朗读出与画面有关的语段,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配《高山流水》音乐)

  2.找出你最喜欢的画面中最喜欢的语句大声朗读并按照“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思路说说你的理解。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强调:语言使用的技巧方法: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②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③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④运用比喻等修辞法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清新隽永,读来令人身临其境。而品析语言不仅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景色之美,深入解读文本,更能够学会写作方法,进行语言积淀。

  ▲三读课文,理清脉络:(12分钟)

  细读文中写作者游周庄的部分,完成下列表格(合作完成)。

  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次 数

  时间

  观察角度

  作者印象

  景物特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水韵”这个文眼,从而理出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写景的方法和顺序,也体会多姿多彩的水韵美。

  ▲整体评价——走出文本,评价周庄。(3分钟)

  展示两幅未来周庄图,一幅古朴典雅、青瓦白墙、木橹轻摇,一幅高楼大厦,水星点点。让学生对比讨论,哪一幅更适合周庄的未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做出评价。促使学生走出文本,思考周庄的历史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保护古典人文景观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2分钟)

  周庄水韵

  陈卫星

  江南水乡好,周庄天下闻。

  小桥流水美,水墨版画真。

  七彩梦幻奇,节日更缤纷。

  古镇典雅景,语言清丽新。

  悠悠水乡韵,入眼更入心。

  【设计意图】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三原则:有趣、有用、有关。

  六、板书设计:

  总述 小桥流水人家图

  春雨迷蒙水墨画 雨中周庄

  分述 冬天雪后动感版画 雪中同庄

  春夜节日七彩梦幻图画 节日周庄

  七、布置作业(7分钟)(音乐《滴水的月光》)

  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题,写一篇描写“所见所闻所感”的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针对八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指导。

  谢谢!

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热闹的菜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除本文外,在课文的编排上,本单元还有《种水珠》、《三个伙伴》、《岳飞练字》、《达尔文浇花》和古诗《所见》,这六篇课文,内容生动,反映了儿童的生活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热闹的菜地》一文以儿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豆角、茄子、丝瓜、萝卜、番茄、莲藕、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颜色、形状,以及生长地,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理解,仿佛把我们带回了美好的童年,是训练孩子背诵的好材料。

  介于此,在本文的教学,便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生活乐趣方面入手。

  二、 说学情。

  教育教学的受体是学生,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也应以学生的所得为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将教学定位于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内容,故此,在教育教学中,考虑作为受体学生的应有水平,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本次授课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体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较小,又地处山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值得注意:

  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持久性较弱,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孩子最欢迎的学习活动形式来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

  2.语言表达不完整,语言表达方式单一、口语多是低年级儿童的常见现象,在教学设计时多种语言表达引导,督促说话的准确、完整,方式的多样性。

  三、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文本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我定下了以下几个目标:

  1、 会认本课11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的乐趣,背诵课文。

  3、 训练孩子们的语言,做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课程标准》中,结合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学科特点,将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出旨在体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但这三个维度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开来独立地去理解。在本课中,通过对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训练孩子语言,做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这一知识能力维度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让孩子明确学习方法同样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阅读的兴趣,方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达到“感受生活乐趣”这情感目标。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倡导着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法学法。在教师教法设计中,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媒体展示法、游戏激趣法和情境演示法。在学生的学法中,根据课文形式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将本课的学法定为自主识字法、游戏巩固法和朗读法。这些教法学法的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有序地走进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五、说流程。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教学各个环节均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设计出孩子们的小伙伴“小辣椒”作为学习向导,让孩子们在小辣椒的带领下,逐步深入蔬菜王国,在进入蔬菜王国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记文,在参观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下面我仔细说说各个教学环节:

  (一) 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谈话的内容是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交朋友的情况,然后再由教师转向今天的教学内容,是让他们去认识更多的蔬菜朋友。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迎合孩子爱交朋友的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孩子们提供口语训练的材料,训练孩子们口语能力。

  揭示课题后,告诉孩子们,咱们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向导,他会成为咱们今天所认识的第一位朋友,但跟他交朋友还不那么容易,要先请大家猜猜他是谁?然后他才能好好地为我们服务呢?在孩子们猜出这位小向导就是“小辣椒”时,乘机学习新词“辣椒”,将生字新词教学在此处分开,适当降低了生字新词的难度。这一环节利用谜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选用小辣椒作为本文的向导,一是因为辣椒一词是新词,二是因为辣椒红红的身子,挺可爱,用此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二) 认读生字,读通读顺。

  随着小向导的介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坐上“童话列车”驶向第一站,在这一站中,小向导为咱们提出了学习要求“读儿歌,看谁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教师提出要求,要读正确通顺就得先会认生字,于是叫孩子们用笔勾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然后认读生字卡,正音后同桌互玩说字找字游戏,认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将生字娃娃送回家,读通顺读正确儿歌。《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年级,又是山区的孩子,语感训练尚处起步阶段,故我将训练点作了适当下调,让孩子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即要求孩子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错、不读破”这“五不“的要求。

  (三) 认识朋友,品读儿歌。

  在孩子们会读后,在小辣椒的提醒下,咱们又坐上“童话列车”,驶向第二站,认识蔬菜娃娃。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出两个问题:一是儿歌中为我们介绍了哪几位蔬菜朋友?通过读儿歌,你都知道了你朋友的哪些特点?第一问题在于把握文章的主要角色,第二问在于抓出主要特点。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融合说话训练,让孩子们说完整、说通顺。

  在认识朋友后,紧接着设计出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教师引读,学生间引读等形式,让孩子们读熟读出味儿。

  (四) 和韵唱读,背诵儿歌。

  在孩子们读熟儿歌的基础上,让小辣椒带领大家来到了第三站,游乐园。

  在这里,孩子们将放松,在愉悦的配乐声中唱读儿歌,背诵儿歌。孩子们经过紧张的学习,此时已经够累了。在此时如果让孩子们强背,效果不好,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为此,特融音乐、儿歌于一体,让孩子们轻松背诵。

  (五) 拓展延伸,傲游“蔬菜王国”。

  在各项学习均完成的情况下,由小辣椒带着大家进入蔬菜王国,去结识更多的的蔬菜朋友。让咱们的课程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六、说板书。

说课稿 篇10

  说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中,经常能看到许多的标志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幼儿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但又缺乏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意外损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幼儿园时刻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固然重要,而让幼儿认识常见安全标志,掌握其含义,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安全、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安全标志记心中”作为大班幼儿安全教育第一课。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它既是设计活动的根据,又是最后检查活动效果的指标。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安全标志,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学习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的安全常识和规则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以上三个目标突出了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教学难点是培养安全常识和规则常意,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说准备:

  1.物质准备:教学课件一组。

  2.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初步了解其作用。

  说教法:

  教要有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首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多媒体课件认识安全标志,然后采用了提问法、交流讨论法、层层深入,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讲述,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并让幼儿在富有童趣化的环境中,正确认识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能力,社会情感得到深化。为了让幼儿的学习具有实效性,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体验学习法、讨论法、观察分析法、多感官参与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知不觉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说过程:

  本次活动设有五个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 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第二环节 认识安全标志,理解图意。

  第三环节 标志分类

  第四环节 判断与纠错

  第五环节 活动延伸:绘制安全标志

  整个活动流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是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让小朋友喜爱的蓝精灵出现在大家面前:“蓝精灵跟着蓝爸爸离开大森林去游乐场玩。结果一到游乐场,看见许多他们没见过的标志,大家傻眼了。想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

  解读安全标志,了解标志的作用,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提问“这个标志的名称是什么?她表示什么意思?”请幼儿根据标志上的画加以想象,配合生活中的经验,说出安全标志名称,理解安全标志意思。接着教师又提问“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让幼儿用用语言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小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在前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么进行加工整理呢?“那么多标志,我们怎样方便,把它们全记住呢?”为此,我们就通过幼儿集体讨论方式,引导幼儿去发现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形状、意义等。学习并记忆安全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安全标志的归类。如: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叫指令标志;黑色三角形边框,黄色的底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叫警告标志;红色圆环,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中间有一红色斜杠的标志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叫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

  先观察找特征,再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归类,层层递进,不断明确,很好的完成第二个目标。

  第四环节:判断与纠错。在这个环节中,返回到开始蓝精灵们去游乐场场景,并在场景中设置安全标志,请幼儿找出课件中哪个蓝精灵做的对,哪个做得不对,并说明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做。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为实现第三个目标培养幼儿的安全常识和规则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而服务。

  当然,生活中的安全标志还有许多许多,幼儿还需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作用。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课后,幼儿可以自己画安全标志,设计安全标志,并找需要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教师因引导幼儿更加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地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更加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我的教学活动《安全标志记心中》有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