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09:45:1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精选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继续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揣摩其写作意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2、把握信客形象。培养学生洁力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品格。

  重、难点:

  1、感受本文的语言、体会人物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揣摩品味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2分钟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手机短信拜年已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对外通信往往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的苦涩人生。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展示)10分钟

  1、正音

  2、释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脉络。 15分钟

  做信客的原因——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四、启发探究: 15 分钟

  1、填充信客档案: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信息。老师边问学生边答来填充档案的内容。(课件展示)

  职业:信客。

  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职业病)(第12段)

  收入情况:收入微薄(第3段)

  最高兴的事:几十年来从未失过会一封信,一件物品:给焦急等待的家属送去了在外亲人的消息;他的工作被乡亲们还有老信客认为,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杨(信客的幸福快乐是建在别人的.幸福快乐的基础上的)。

  最痛苦的事:报死讯、被怀疑、被诬陷、被打、被扭送到巡捕房。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最后一段)

  座右铭:信客信客就是一个信字(诚信是信客的生命)。

  2、用一个字概括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苦”

  3、学生畅谈信客形象,教师归纳。

  明确: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属尽职守、洁身自好、忍辱负重。

  五、小结:2分钟

  信客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风得忘义;心胸宽广,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辛劳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许多震颤你心灵,让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断,下面请你们把它们自由地、深情地朗读出来。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练习册同步

  B(中等生):整理笔记,熟悉课文内容。

  C(后三分之一):完成字词小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品味佳句、体会风格 10分钟

  1、请同学们把刚才找出来的感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对其做以品析,教师作适当引导。(可侧重从它们所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分析它的美感)

  它们可能是:

  ①第三世界16自然段“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连声诺诺”

  ②第18自然段:“直到他流了几身汗……堆在他的肩上。”

  ③第22段中的“传唤来的同乡……他不想让滇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2、文中还有一些含义丰富的美句,你们都懂它的含义吗?可以提出来,师生一同讨论解决(提示:可从修辞角度,重点词句等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未梢。

  ③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回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3、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质朴的典雅。

  ②精辟而又畅达。

  二、互动合作:展示作品人物形象 10分钟

  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试写一段话,描写信客基碑上的文字,或某一补白性的文字,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笔,并作简要点评

  参考示例:(多媒体显示)

  三、迁移拓展,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信客。 10分钟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例如: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清洁工……。

  师可补讲关于四川藏族自治县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的故事。

  小结:他们虽工作平凡,但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同学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从事的也像信客一样普通平凡的工作,我们虽然不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将来就算是一名清洁工,你也要像贝多芬演奏一样,全身心地投入,热爱、忠诚于我们的职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无怨无悔,生命才有意义。课上到这里,老师不禁想起一首歌,歌中这样唱道……(多媒体展示《好大一棵树》的歌词,师生齐读,读后放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四、中考链接:布置作业 5分钟

  1、按例名仿写:

  例1、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 。

  例2、信誉就是你立足社会的通行证。

  信誉就是你 。

  信誉就是你 。

  例3、真诚,友谊的桥梁,没有它,人们之间就失去应有的平和与信赖。

  批评, 。

  2、请同学们以“诚实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可以谈看法,也可以讲故事。”

  五、布置作业:

  A(学优生):以诚信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B(中等生):练习题同步

  C(后三分之一):整理笔记,完成书后习题。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信 客@$ @ 1脉络:做信客的缘起——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为什么当教师、校长是好样的

  2品格: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②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③能梳理本文思路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资料,自读分析,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准备】

  教师:巴金资料、星空图片、儿歌《小星星》、课文朗读录音等制作成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

  教学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赏读”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讨论,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进而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近作者:(幻灯片展示)

  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是新文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鲁迅称他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爷爷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为的是学习经济学,“向西方寻求真理”。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爷爷撰写了38则《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文体知识:(可在预习课文时展示认知)

  本文的.体裁是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取材范围: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画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内容上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所写内容一般是作者自我感悟最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写法特点: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二、测评反思: [方法:师生问答,交流反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舱 cāng 面 摇摇欲坠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词语解释:

  纳凉:乘凉。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3.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看繁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顺序:从前 三年前 如今)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标:1.2.3.(1分钟)

  四、整体感知: [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课文配乐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媒体、幻灯片展示)

  一(1):写作者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写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写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从课文中勾画出作者三次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灯片展示)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下一环节进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点探究: [方法:精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铺垫。)

  2.看课文插图,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如何理解星光“虽然微小”,却“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六、难点突破: [方法: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 (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 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由实到虚,采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点赏析: [方法:赏读课文,体验感悟。]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修辞+好处]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赏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修辞+感官+内容]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赏析:本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修辞+效果]

  八、总结提升: [方法:师生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

  (善用修辞来表情达意。

  (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3)学法归纳:学习散文(游记),建议同学们先初读,整体感知;后精读,研究重点;再研读,探究难点和疑点;最后赏读,体验感悟。

  九、精练达标: [方法:当堂测试。]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情感表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业布置:

  积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繁星》 巴金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爱星天 热爱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发美好的情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品读文章重点词句,挖掘关键词句的深意。

  二、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进而产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学会在困境中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拼搏进取。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看似写外婆手艺好,实则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语句,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而我校的课题是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的研究,因此在设计时重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谁能谈谈自己收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礼物?为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谈对礼物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悟。

  教学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好本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

  1、师:自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默读,归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明确:手纹

  2、整理本文的写作提纲。

  明确:一、(1—6)回忆外婆缝补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

  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准则:做衣如做人

  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二、(7—8)“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三、(9—13)外婆的灵感和作品。

  四、(14—20)“我”临摹外婆的作品。

  教学时间:10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三、质疑问难

  1、师:分小组活动:

  1)、小组准备朗诵。(形式不限)

  2)、每组至少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并联系上下文整理出大家认可的较为合理的回答。 (可关注词、句的含义)

  3)、时间8分钟。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并挖掘其深意。

  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预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预设的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以“外婆的手纹”为题?而不是“手”或“手艺”?

  2) 理解第11、12、14段对外婆绣品的描写,体会作者的用意。

  3) 现实中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的私人文物的?结合具体段落和词句分析:保存、复制

  4) 我为什么要亲手复制外婆做的私人文物呢?复制的目的是什么?(延续、传承)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相互讨论分析

  2、沉浸文本,品读重点段落和词句并挖掘其深意,教师注意引导对于外婆人格魅力的挖掘。

  3、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25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因为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所以,开展质疑问难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手纹”的内涵。从而体会外婆的人格之伟大。

  四、小结

  手艺体现的“三美”不该失传,刺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不该失传;外婆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的精神也不该失传。

  五、作业

  细微之处见真情,请以长辈的某个细节为题,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感悟。(100—200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具准备图片。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

  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

  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批评的意思。

  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4)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四)板书设计

  3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怀疑分析试验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品读体验(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巩固延伸1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2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四)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词语填字,并给这个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不容______改:①、改变、改换;②、经历;③、计时单位

  _______妄为:①胆囊;②胆量;③某些器物的内层大。

  3、读了这篇课文,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课后觉得课堂设计处理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细读文本,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抓住描写两个人物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亚里士多德当时是绝对的权威,而伽利略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授。事实上,学生也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对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通过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原本以为这篇推理性较强的文章比较枯燥,学生可能不怎么感兴趣,但事实上,合理地让学生利用实物演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2、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学生了解植物转播种子的方法。2、教师准备课件、苍耳实物、三种植物的大图片各一张和小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趣”植物妈妈有办法 TITLE=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分类认识生字。(课件分类出示词语)(1)、认读:蒲公英、降落伞、娃娃、苍耳、山洼、豌豆学生读正确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当学生读“娃娃”时,师追问:课文里的娃娃是指(种子)。 (2)、认读:旅行、纷纷出发、炸开、绷着跳着这几个词语都表示(动作)。 (3)、认:啪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语?再读“啪的一声”。引导学生读得短促:“啪的一声”是指什么声音?(4)、全班齐读生字。植物妈妈有办法 TITLE=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回顾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那几位聪明的植物妈妈吗?根据学生回答师贴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

  (二)、角色转换,入“趣”

  1、小朋友们,这三位聪明的植物妈妈,你最喜欢谁呢?

  2、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妈妈,那么就把自己当作你喜欢的那位植物妈妈,再好好地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想想孩子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学生选择角色、朗读准备)

  3、创设交际情景,角色转换,交流感悟,随机学习2、3、4自然段。

  (1)、说中体会蒲公英妈妈办法的巧妙。①情境中师生对话交流:请问你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他胸前贴上蒲公英的小图片作胸牌)蒲公英妈妈你好,你的孩子已经长大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吗?老师故作疑惑,降落伞我见过就是(师出示课件图片),你给孩子准备的降落伞是这样的吗?那你的降落伞是什么呀?(生说完师再出示图片)就是这个吗?哇,多美的降落伞呀,瞧,娃娃们就躲在这儿呢,多神奇呀!蒲公英妈妈你真是聪明,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还有哪些蒲公英妈妈呢?(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作蒲公英妈妈进行对话交流)②多聪明的'妈妈,有了这神奇的降落伞孩子们就可以乘着风去旅行了。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乘着风去旅行吧!(孩子们起立模仿蒲公英的样子飘呀飘)老师随机采访多个学生:蒲公英宝宝,你想去哪儿旅行呢?孩子,你又准备飘到哪儿去呢?③刚才有这么多的蒲公英娃娃乘风去旅行,接二连三的,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纷纷出发)④朗读指导:蒲公英妈妈,你看到孩子们乘着风纷纷出发,到大自然中去安家,你高兴吗?请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孩子,你带着妈妈给你准备的降落伞去创造新的生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的心情吗?(多请几个学生读,引导学生读出心中的感受)

  (2)玩中感受苍耳妈妈办法的奇妙。植物妈妈有办法 TITLE=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①情境中师生对话交流:请问你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他胸前贴上苍耳的小图片作胸牌)苍耳妈妈你好,你的孩子已经长大要去旅行,请问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吗?②真巧,我今天在半路遇到了你的宝宝(师出示苍耳种子),先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宝宝好吗?(师出示苍耳种子让学生看看、摸摸、掐掐)③苍耳妈妈,我怎么没看见你给娃娃准备的带刺的铠甲呀?(结合苍耳种子认识)原来这就是带刺的铠甲呀,刚才哪些小朋友掐过苍耳娃娃的,你来说说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体会苍耳外壳的坚硬)④可是穿上这样一件带刺的铠甲多难受呀,请问你为什么还要给宝宝穿呢?这个办法管用吗?我们来玩一玩,试一试。(让这位学生把苍耳扔在同学和老师的身上,体会文章中的“挂住动物的皮毛”)⑤朗读指导: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把你的奇思妙想读一读吧。还有谁来读一读苍耳妈妈奇妙的办法。

  (3)、读中明白豌豆妈妈办法的绝妙。①情境中师生对话交流:请问你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他胸前贴上豌豆的小图片作胸牌)豌豆妈妈你好,你的孩子已经长大要去旅行,请问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吗?(多请几个学生说)你的办法也挺妙的。②激情朗读:豌豆宝宝们,你们的妈妈用这种方法让你们去旅行,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读出你的感受吗?“啪的一声”是指什么声音?豆荚怎么会“啪的一声”炸开呢?(被太阳晒得很干很脆了)那“啪的一声”该怎么读呢?(引导学生读得轻快、短促)如果加上表情你的妈妈会更放心(再指名读)。如果加上动作那就一定能把你们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看课文,想想可以加上那些动作呢?(蹦着跳着)先指名读再全班学生边演边读。

  4小结:这三位植物妈妈可真是聪明,送宝宝旅行各有绝招,那他们到底是靠谁才能让宝宝去旅行呢?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风力吹、动物带、太阳晒(弹力)。植物妈妈有办法 TITLE=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三)、拓展延伸

  写“趣”1、植物妈妈的办法只有这几种吗?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出示已预设的图片:椰子、柳絮、凤仙花、樱桃、荷花……)2、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看来你们是一群细心的孩子,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齐读第五自然段。3、让我们来当回小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来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妈妈,可以选老师提供的图片中的植物,也可以选自己了解的植物(生写,师巡视指导)。4、交流、修改。5、老师读题目,全班学生读1、5自然段,请三个学生读2、3、4自然段,创编一篇新的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9-07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精品)09-18

(荐)语文教案10-0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16

(精)语文教案11-08

小学语文教案11-14

【荐】语文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