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23 09:46: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汇编7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小班第二学期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而且对盐溶解于水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科学知识有探究的愿望,愿意去尝试。因此我将二者相结合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试验,自己参与探究。感知盐不仅溶解于水还能增加水的浮力,让孩子初步了解科学的神奇。提高了孩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活动重点:通过活动,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活动难点:幼儿动手操作,成功地让鸡蛋浮上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关于物体沉浮、溶解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教师: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一个,鸡蛋一个,搅拌棒一支,盐一杯;视频《死海的秘密》。幼儿:装有水的透明杯子、鸡蛋、小勺子人手一份。盐每组一份,毛巾每组一条。

  活动过程:

  一、魔术“蛋宝宝浮起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材料,幼儿观察鸡蛋在水里的沉浮 师:小朋友们,这里有一杯水,鸡蛋宝宝要去水里游泳了,你们看,蛋宝宝会游泳吗?(不会,沉到水底了) 2.教师演示魔术“蛋宝宝浮起来” 今天张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个魔术可以让蛋宝宝在水中浮上来。这是我的魔术粉(盐),我要把它倒进去,用魔术棒搅一搅。(用搅拌棒慢慢搅拌,边说“变变变”直至蛋浮起来) 提问:蛋宝宝怎样了? (浮起来了)

  二、是什么魔术粉让蛋宝宝浮起来?引发幼儿猜想与假设 1.幼儿猜测,魔术粉到底是什么?你觉得我的魔术粉是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从魔术粉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提示幼儿) 2.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刚才有的小朋友猜的是盐、有的猜的是糖、有的猜的是味精,其实你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份魔术粉呢!等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或用手指占取尝一尝到底是什么?

  三、幼儿实验,让“蛋宝宝浮起来” 1.交代实验要求每组的桌子中间都有一份魔术粉,每个小朋友的位子上都有一杯水和一个鸡蛋,请小朋友将鸡蛋轻轻放入杯子中,再用勺子舀进魔术粉,轻轻搅拌,注意魔术粉要放得足够多才会成功哦!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轻轻搅拌,注意魔术粉的用量。引导幼儿间相互观察、交流实验的结果,感受新奇发现的乐趣。(讨论交流分享)

  四、交流实验结果

  揭示魔术粉的真实身份 说一说水里加入什么魔术粉使蛋宝宝很快浮上来?(盐)

  2.引发幼儿对盐溶解于水增加水的浮力的思考 我们知道盐加入水里会溶解,为什么盐在水里溶解了,鸡蛋宝宝就能很快浮上来呢?(自由讨论)

  3.介绍词语:浮力 那是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增加了水的浮力,浮力增大了,鸡蛋就能浮上来了。

  五、知识迁移

  1介绍“死海的'秘密” 师:地球上有一个神奇海洋叫“死海”。很久以前有个将军抓了一群士兵,想把他们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士兵都浮在海面上,没有沉下去,结果一个都没淹死

  2.幼儿观看视频“死海的秘密”。

  3.知识迁移:提问: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不沉下去呢?你发现了死海的秘密了吗?

  4.教师与幼儿总结:原来,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宝宝浮上来。同样,死海的海水里含有大量的盐,所以士兵们都浮上来了,没有淹死。

  六、延伸活动今天的发现可真神奇啊,盐的作用真奇妙,它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等我们来发现呢,小朋友如果有新的发现一定要跟我们分享哦!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有困难。

  2.尝试克服困难遇到困难时想办法不退缩。

  3.体验战胜困难的乐趣,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教学准备:

  预先设置两个小困难﹑写有“必胜”字样的头带若干﹑关于幼儿遇到困难时的勇气兄弟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以两个预设的困难引出活动

  1.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将幼儿喜欢的零食放置高处,请幼儿想办法取下。

  师:我有一些好吃的东西,挂在高处,谁有办法取下来?谁取下来就奖给谁。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都试着想取下好吃的,可都没有成功,看来想要得到好吃的可真是太困难了。

  师:那你们想一想,有没有好办法拿到好吃的呢?比如:可以踩到凳子上去取,或者请大人帮忙 ……………..

  幼儿采用上述的方法拿到了好吃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设置困难场景,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困难

  师:我这里有几根缠绕在一起的跳绳,能帮老师解开跳绳的小朋友可以获得奖品。

  先请一位幼儿尝试不能成功。

  师:一个小朋友解绳子解不开,看来这个任务太难了,怎么办呢?

  幼:老师我帮他解开。

  师:刚才解绳子太难了,一个小朋友没解开,两个一起就解开了。

  二.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

  1.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

  师:你们每天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师:你们遇到困难会怎么办呢?是哭鼻子﹑发脾气吗?

  2.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

  师:有了困难哭鼻子﹑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个好朋友(出示图片)他们叫勇气兄弟,他们从来不怕困难,你们愿意和勇气兄弟一样勇敢吗?

  三.引导幼儿尝试克服困难,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

  1.穿衣服比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成为战胜困难的勇士吗?谁能想办法把自己的外套穿好,那就一定能成为战胜困难的小勇士!我们来比赛吧。

  师:把写有“必胜”勇士的头带发给小朋友,你们想办法系在自己头上,这样就成为真正的不拍困难的.勇士了。

  2.激发幼儿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我们都是不拍困难的小勇士了,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怕,一定能战胜它,走,我们一起去打败困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体验过程中,引导幼儿,知道面对困难要想办法﹑不放弃﹑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虽然教学准备简单,但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兴趣很高,目标完成较好。

  2.在社会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育方法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方法有

  〈1〉 实践练习法

  〈2〉 调查法

  〈3〉 参观法

  〈4〉 表演法

  〈5〉 讲解法

  〈6〉 谈话法

  〈7〉 讨论法

  〈8〉 观察学习法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实践练习法,讨论法和观察学习法等方法,来指导幼儿,不足的是,讨论时没有让幼儿畅所欲言的谈,应该让教学活动延伸到户外家庭,还有让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想出战胜困难的办法,来告诉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分享,“困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对幼儿来讲如何对待“困难”这关系到幼儿的社会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所以应该加以重视,必须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认真观察迎春花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搓、捏的技能表现迎春花花瓣一头尖一头圆的特点。

  2、通过制作和欣赏,幼儿能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面泥每人一盒、画好的树枝、迎春花图片、制作步骤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到了,花园里开了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种花儿是春天里第一个开放的,猜猜是谁?(出示迎春花图片)

  提问: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个花瓣?花瓣是什么样的?

  小结:美丽的迎春花有六瓣黄色的`花瓣,花瓣的形状是一头圆圆的一头尖尖的。

  如果有一大片的迎春花该多好,它们会大声吹响喇叭,告诉大家:春天来啦!我们一起来做做美丽的迎春花吧!

  二、老师示范。

  出示画好的、光光的树枝,这里的迎春花要开花了。

  示范制作它的花瓣:搓一个小汤圆,然后把它放在手掌心里搓长,然后压扁,接着用小手捏出一头尖尖一头圆圆的小花瓣,把六瓣花瓣组合在一起后,中间粘上几根细细短短的花蕊。

  三、幼儿制作。

  让树枝上都开满黄色的迎春花,幼儿独立制作。

  观察点:是否捏出了花瓣的形状?每个花瓣的大小、厚薄是否相近?

  四、作品展示,讲评。

  1、将作品放置在一起,变成大幅的迎春花。

  2、和同伴一起欣赏并念念儿歌,说说自己的感受。

  附儿歌《迎春花》 迎春花,开黄花,

  朵朵张开小嘴巴。

  它是公园小喇叭,

  迎着春风吹喇叭。

  滴滴答,滴滴答,

  它把春天迎来啦!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悟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

  2、以生动自然的表情和真挚夸张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活动准备:图片、画信的工具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信导入(知道信的作用,引起活动的兴趣)教师:瞧,这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写信呢?

  小结:信是一种通讯工具,它是寄给别人的,当你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写封信给他,如果我要请谁帮忙我也可以写信给他……

  2、 猜猜这是谁的信这是谁的信,他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爱心?是谁送给谁的呢?我们来听个故事,答案就藏在故事里面。

  3、 乌龟给妈妈的信教师讲故事,乌龟给谁写信?信里写了些什么?

  乌龟妈妈收到信心里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蜗牛为什么也想给妈妈写信?

  4、 小蜗牛给妈妈的信小蜗牛不会鞋子,猜猜它是怎么给妈妈写信的?

  讲故事后半部分。

  蜗牛妈妈看懂妈妈的信了吗?信上说了些什么?

  你看了这封信心里有什么感觉?跟蜗牛和它妈妈的感觉一样吗?

  一张纸、一幅画会让妈妈这么高兴,你觉得奇怪吗?

  5、 我给妈妈的信你觉得妈妈爱你吗?为什么?

  你们爱妈妈吗?妈妈知道吗?怎样让妈妈知道呢?

  给妈妈写信,怎么写才能让妈妈看懂你的.意思?

  提供纸笔,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方式给妈妈写信。

  活动延伸:回家和妈妈一起读信

  活动反思:

  《给妈妈的信》是中班主题活动《我有多爱你》中的一个活动,它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小乌龟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让小蜗牛送去,当小蜗牛把信送到乌龟妈妈手里,乌龟妈妈看了信之后非常开心。所以小蜗牛决定回来后也要给妈妈写封信,可它不会写字,它就想了个办法,画了一副画。写完了后,自己给妈妈送去,当妈妈看了信之后,也非常开心,它们相互搂着,相亲相爱。在这个活动刚开始时,我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封信,并问到:“这是谁的信?”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这是老师的信。”“这是邮递员叔叔的信。”“这是小朋友的信。”……孩子们的想法还真的很多。后来在讲述故事时,当我问道小蜗牛也想给妈妈写封信,可是它不会写字怎么办时,有的孩子说到:“可以请乌龟帮忙写。”也有的孩子说:“请乌龟教小蜗牛写字。”可能是我的思绪停留在故事里,所以当小朋友们讲到这些时,我有一点点的惊讶。

  不过后来想想,这正是孩子的心理。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引导他们去寻找别人的帮助,同时也教育他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热情得去帮助他们,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所以此时此刻,让小蜗牛去寻找乌龟的'帮助是最可行的办法,也正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而此时的教师,可以及时地抓住这一点进行教育,但回想当时的我,在引导方面还有所欠佳,我可以说:“是的,好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就想我们一样,可是小乌龟想此时亲自给妈妈送去一封信。它虽然不会写字,但是我们可以帮它想个别的办法。”也许教师这样的回应会好一点。

  教育是随机的,教师应抓住机遇,及时给予孩子恰当的回应,提升孩子的知识点。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比较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品,并能不受颜色、大小、形状及位置摆放的影响正确区分长方形。

  3、在操作活动中激发幼儿对认识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图片,房子图画,计数棒,正方形和长方形实物(毛巾、书本、尺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手指游戏:我有一方田。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方方的老朋友,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说说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二、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从而认识长方形。

  1、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与正方形的对比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角?有几条边?

  (2)折一折,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怎么样?四条边怎么样?

  2、引导幼儿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相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几个角?几条边?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角都怎么样?

  不同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怎么样?(屈老师)长方形的四条边是怎么样的`?

  三、游戏:找正方形和长方形,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长方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在盘子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2、引导幼儿在房子图画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四、生活延伸:

  1、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让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

  3、动手操作:提供计数棒,让幼儿尝试在桌上拼长方形。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 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活动准备: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活动重点: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活动过程:1.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3.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的观察。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4. 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3)延伸活动: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课题组活动评析: 本活动,萧老师结合班级课题活动,在幼儿历经一个月的观察和饲养蚕宝宝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回忆加深对蚕的一生的认识。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蚕生长过程的课件图片和自拍相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画的图片又有相片,既有长条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圆形的变化循环操作材料,还体现出难易不同的要求),最后还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谱,棋谱的设计也是反映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娱乐性,还绘画了小型的棋盘让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设计不同的棋盘游戏。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课题研究能结合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班级幼儿对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观察、发现也要有记录资料。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在如今多元化的幼儿教育领域中,我认为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是“田野课程”。它把幼儿当作有特殊需要和兴趣的个体,看作问题的发现者与探索者,用多种方式表达认识和感受。注重幼儿的兴趣、生活、活动的延伸和联系。因此,根据“田野课程”的理念,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我”这个主题,让幼儿去面对生活,在情境中学习,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主题选择: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由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并且不太会解决问题。鉴于幼儿上述一些情况,我选择了该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准则,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活动目标:

  1、尊重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

  2、体验“我”在游戏、生活中快乐的情感,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

  3、提供自由 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等教育因素,来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知活动—我自己。

  通过认识自己的姓名、性别、测身高、自主绘画等一系列手段,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认识我的一些特征。

  活动二:家园活动—我的家。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长环境,然后把它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比较、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家”的印象,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生活活动—我会……

  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叠被、系鞋带……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现力。

  活动四:语言活动—我喜欢……

  通过语言描述和肢体语言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人、事、物,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进行中的、可以改变的、开放的过程,根据幼儿经常在盥洗室、走廊边讲一些小秘密这一特点,我改变了原定教学活动的形式,更改为活动区活动—悄悄话:用屏风隔出一角,让幼儿在这个小天地里说悄悄话,从而培养孩子交往的技能。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于“我”的一些特征、生长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在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方面都有所增强,但是合作、交往的技能还很不够,因此,我又设计了一项社会性活动:好朋友。这是我重点要讲的,设想通过这项活动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在此,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进入场景,通过《小鸡和熊》的故事,让幼儿知道要相互合作,接着让孩子分别扮演角色来进行“好朋友”的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蒙眼一人睁眼,互相帮助,共同跨过由多只可乐罐设置的小矮墙,到达小城堡。

  第一次游戏:失败。小矮墙被撞翻了,请幼儿讲一讲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的说:“他没扶住我。”有的说:“他没说清楚。”再此教师引导孩子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怎样才能使小矮墙不被撞倒?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还是失败,再讨论、再尝试,通过反复的尝试来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当发现有个别幼儿能顺利地通过时,我及时让他们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跨过小矮墙的,然后再让大家一起来试一试,通过尝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顺利通过到达了小城堡,好朋友手拉着手欢呼雀跃,在此同时既锻练了幼儿的身体,又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活动七:采用家庭的教育因素,进行双休日“幼儿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地、愉快地通过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八:美工活动—我的朋友

  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制作小镜框—我的朋友,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

  活动效果:

  经过这次活动以后,我班幼儿在社会性方面、交往方面明显有不少进步。在活动中,开始会共同协商,解决同伴间发生的矛盾,家长们也反映,在家庭中自己的孩子与伙伴在玩时争吵的现象减少了,通过一系列活动,基本达到预期所定的目标。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8-29

[经典]中班教案11-06

中班教案(经典)10-20

中班常规教案06-22

中班滚动教案08-14

实用的中班教案08-14

(热门)中班教案07-24

中班游戏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