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5 12:04:5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中认识球体,了解球体的基本特征。

  2.能辨认生活中含有球体的物品。

  3.能用语言表达游戏中的发现,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小皮球、乒乓球和硬币等球体和圆形的物品若干、2个筐子。

  幼儿用材料:操作单页第25-28页。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说谜语:一个小宝宝,圆头又圆脑,用手拍一拍,跳得高又高。

  幼儿自由发言猜谜语,教师出示小皮球揭示谜底。请幼儿拍一拍皮球,初步感知球体。

  二、操作探索

  1、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乒乓球,提问:乒乓球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出示硬币,请幼儿比较球和硬币,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硬币和乒乓球分别是什么形状。初步了解球体的基本特征。

  交流小结:像乒乓球这样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圆的物品,我们称它是球体。

  2.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幼儿摸一摸硬币和乒乓球,比较圆形和球体的不同。

  交流小结:硬币(圆形)放在桌面上平平的,是平面图形;乒乓球(球体)放在桌面上高高地凸起来,是立体图形。

  引导幼儿将是球体的物品在桌子上向多个方向滚一滚。注意不要让物品离开桌面,启发幼儿说出:球体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3.教师出示各种圆形和球体的物品,请幼儿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是球体的,并把它们分放在2个筐子里。教师检查幼儿分放的'结果。

  三、拓展游戏

  1、寻找生活中的球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看到过哪些是球体的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如海洋球、羊角球、棒棒糖、地球仪、足球、篮球、台球等)

  2、完成操作单页第26页的活动。

  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三幅画,说一说他们在进行什么比赛,选择合适的贴纸粘贴在对应的场景中。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2、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 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 幼儿:3 3=6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分类、排序的经验进行猜扑克牌的活动。

  2、有初步的协作、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自制扑克牌一套、现成扑克牌五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扑克牌排列规律

  1、出示扑克牌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就用扑克牌来和小朋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这儿有一些放大的扑克牌,牌上的数字宝宝已被我悄悄地藏起来了。你们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横着看,第一排是梅花,第二排是红心,第三排是……竖着看,第一排是3个点子的牌,第二排是4个点子的牌……每种图案的牌有几张呢?有几种图案?最少的是几个点子?最多的又是几个点子?

  二、猜扑克牌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任意抽调一张扑克牌,你根据规律猜出是什么图案的、几个点子的扑克牌不见了。

  1、老师拿,幼儿猜。

  2、幼儿拿,另一幼儿猜。并让幼儿讲讲: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三、分组猜扑克牌

  1、讲解游戏规则:四人为一组一起合作,人人动手,将老师藏掉的扑克牌找出来。并一起记录在老师的记录单上。

  2、请客人老师藏掉两张扑克牌,幼儿找并进行比赛。要求大家一定要商量一下,怎样才会获胜。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与同伴或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出更多的扑克牌的玩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2、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发展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3、探索用不同数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组合成新的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课件、大记录表。

  2、幼儿用具:可操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人4个、几何图形底板每组三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记录纸每人一份,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重点:用不同数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搭、组合成新的.图形

  活动难点:尝试合作将16个三角形装入底座中。

  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王国,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复习图形,了解图形方向改变但形状不变。

  2、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导入活动。

  二、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游戏:图形碰碰乐(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师:怎样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

  小结: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个三角形才快乐。

  2、宣布、讲解游戏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然后就去取几个三角形。

  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完全“碰”在一起才可以。你拼出了什么图形就在记录纸中相应的位置划对号表示出来。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小朋友马上转向老师,小手放在膝盖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

  师: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图形吗?

  小结: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4、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

  师:2个三角形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几何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mamanv)又能碰出哪些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是“几个图形碰碰乐”。请小朋友边操作边记录。

  小结:真神奇,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碰出这儿多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样是长方形、梯形也可以有不同的拼法。

  三、送三角形回家,学习运用图形拼搭的经验解决问题(出示几何图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数一数每张桌子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手中的三角形合起来有多少呢?

  现在这些三角形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了,可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6个三角形的家,小朋友猜猜哪一个底座才是16个三角形的家呢?请说说理由。

  2、幼儿尝试将16个三角形送回家。

  小结: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小,16个三角形住不下;正方形(底座)太大,住不满;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好合适。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3个、8个、12个等角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买水果》游戏活动简介

  《买水果》是大班下学期符号聚敛类的游戏。符号聚敛能力指的是解决有关数字、字母等符号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加减运算、解方程式等都需要这种能力。本单元的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根据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等分的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一个“水果超市”的游戏情境,让幼儿统计购物单,并将购物单上的水果进行等分,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建立初步的等分概念。同时,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一套有趣的水果扑克牌,让幼儿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并利用水果卡片自编应用题,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由四部分活动组成。

  《买水果》游戏活动安排:

  活动1:统计购物单

  活动2:选水果

  活动3:水果扑克牌

  活动4:自编应用题

  《买水果》游戏活动目标:

  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能按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等分

  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掌握简单加法应用题的结构

  通过自编应用题发展综合分析的能力

  下面向大家介绍的是4个活动中的一个活动――活动2“选水果”

  游戏材料准备:

  教具:大购物单1-12、水果大卡片32张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幼儿材料:购物单1-12、水果小卡片54张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重点:

  能按水果的数量和种类进行等分,建立等分概念。

  流程:

  1、引入活动 2、讨论 3、操作 4、互检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提示与建议:

  教师可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例如:“因为‘水果超市’的购物单少,所以只能两个顾客合买一个‘购物单’上的水果,这就需要水果超市的'售货员帮助顾客等分‘购物单’上的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水果超市的售货员’,将购物单上买到的水果平均分给两名顾客。”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等分”。

  (三)教师演示讲解游戏的玩法,然后让幼儿独立操作。

  玩法:将每张购物单上的水果按种类和数量等分,选择相应的水果卡片放入?中。要求:两边水果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提示与建议:这部分玩法涉及到了量的等分和守恒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幼儿数清楚“购物单”上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的数量是多少?再让幼儿进行等分。

  幼儿等分后,教师要提示幼儿注意:等分后,左右两侧水果的种类和每种水果的数量都要相同。如图:等分后左边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右边也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四)幼儿互相检查购物单的等分结果。

  提示与建议:教师可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检查同伴等分结果的。也可以提示幼儿利用购物单背面的统计结果去核对等分后购物单左右两边的水果种类和数量。

  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结帐比赛”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女巫与公主”。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她对公主施了魔法,把公主关了起来。你愿意帮忙把公主就出来吗?(愿意)我们要闯很多关,才能就出公主哦!你们有信心吗?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故事情节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对帮助公主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二、游戏“闯关救公主”。

  (一)第一关:寻找复原

  师:请小朋友找出爱心的.另外一半,把爱心复原。(出示三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辨别)

  师小结:像这种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这一环节,孩子们首次接触到电子白板,都争先恐后地想到前面操作一下,同时,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第二关:对折辨认

  1、出示月牙形、梯形、正方形,请幼儿折一折,找出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

  2、集体交流:

  (1)请幼儿上前示范折一折,并说出图形是对称的。

  (2)教师小结:像这种上下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叠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做一做,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找出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并再次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老师也再次地进行小结含义。)

  (三)第三关:观察分类

  师:请你把对称的送到笑脸框里,不对称的送到哭脸框里。

  (此环节让幼儿在电子白板上把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分别拉到相应的框里,并通过对称轴进行检验,图形是否对称,孩子们争着上前试一试,分错了,其他幼儿积极愿意帮助他,并能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四)第四关:旋转操作

  师:两个梯形,请你转一转、摆一摆,把右边的梯形跟左边的相对称。

  师巩固总结: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能够重叠在一起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是最后一关,幼儿非常兴奋,公主就快要被救出来了。但是这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不仅要观察梯形的特征,还有观察梯形在对称轴的什么位置,一开始请了两名幼儿都没有摆对,在老师的再三提醒下,通过一次次的观察,终于摆到了正确的位置。)

  三、感恩“公主送礼物”。

  集体讨论并操作:如何折、剪出对称的图形。

  师:公主就出来了,为了感谢我们,公主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对称的,它的另一半藏起来了,应该怎样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

  (此环节利用公主送礼物,让幼儿通过折和剪,感受对称的含义,体验对称的美。)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教案网出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背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灌输式”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螳螂太太的新家》这本绘本是将数学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以形状为线索讲述故事,使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图形及图形的变化,从而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活动而言,从形式来说比较新颖、从内容来说比较有趣,能够激发起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的神奇和乐趣。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动物朋友给你们认识,它是螳螂青青。”

  二、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组合及变化。

  1、“青青它有一双能干的手,会用图形宝宝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重点提问:你们看它都做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待在一起能变成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2、同时出示图片:房子和电视机。

  重点提问:再看看这两个是用什么图形变出来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咦,它们都用了三角形和长方形,怎么变出来的.东西不一样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位置不一样,变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三、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的多个组合。

  1、青青不但会做这么多东西,而且它还想到了要给好朋友们做东西。它给瓢虫做了一张椅子,谁能告诉大家都有哪些图形躲在这张椅子上?

  (1)幼儿讨论。

  (2)哦!它是用了1个圆形和5个长方形做了这张椅子。

  2、青青还给小蝈蝈儿做了一辆滑板车,这辆滑板车是用哪些图形变出来的?用完整的话来告诉大家。

  (1)幼儿讨论。

  (2)哦?青青用3个长方形和4个圆形做了这辆滑板车?哪3个长方形啊?这个也是长方形吗?它长的这么瘦也是长方形啊?为什么?哦,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它们都是长方形。

  4、小结:圆形有大大的圆、小小的圆,长方形有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高高的长方形和矮矮的长方形,这些不同的圆形和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变成许多许多的东西。

  四、幼儿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青青妈 妈的生日快到了,青青决定送给妈 妈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请你们去她的新家做客,你能用图形给螳螂太太做一样礼物吗?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以绘本来引出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在听听讲讲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时,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没有更好的递进,要求不是很明确,老师对幼儿一剪刀剪直的方法应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