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6-07 08:41:2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中班教案集锦五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气息,萌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引导幼儿声音响亮,有感情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

  3、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知道春雨可以帮助植物发芽、生长。

  重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声音洪亮。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已有过观察春天雨季特征和该季节植物生长特点的经验。

  PPT课件《春雨》;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头饰若干;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春天,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春天来了,植物会起什么样的变化?春天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怎么啦?春天的雨我们把它称为《春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PPT《春雨》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诗歌中说春雨落到了哪里?种子说什么?梨树说什么 ?麦苗说什么?小朋友说什么?

  2、播放轻音乐,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朗诵诗歌,渲染诗歌的.美好意境,启发幼儿想象春雨的美丽景象。

  3、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认识。

  1)"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当春雨,我来问,你们来答。谁要当种子?谁想当梨树?……"

  2)师:"春雨落到种子、梨树、麦苗身上,他们心里会感觉怎样?"

  三、结束部分

  活动结束,教师进行总结,给幼儿留下一个对春天完整的印象。

中班教案 篇2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之间的相互关心.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

  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教学时,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了.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所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难题会迎刃而解的.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生熟悉生字词后,我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这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真是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你再加把劲,就成为江苏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啦!"

  五,注重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教育界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 同时代,同作者或同风格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在这节课结束之际,我推荐了一些课外读物.学了这课学生已经对动物的过冬方式充满了兴趣,补充的阅读让他们有了可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的阅读安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相信这样的拓展多了,学生最终一定会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读与说的训练不够扎实;最后可以让学生表演,加深感悟.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恰恰舞》音乐CD

  黑板一块;图谱。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创编具有轻松、快乐、逗趣特点的恰恰舞。

  2、能根据乐曲XX xx Xl X X xx XI的节奏,创编恰恰舞蹈,动作造型新颖并富有位置变化。

  3、能与同伴协调配合用恰恰舞的基本动作富有表情地表达乐曲的形象和情感。

  活动过程

  1、师幼共跳表现恰恰舞的基本特点

  教师重点关注:扭跨、交错步、眼神交流、快乐的表情。

  2、探究“造型”元素,引导幼儿创编舞蹈

  (1)教师激发幼儿创编恰恰舞动作的内在需要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造型

  ①无音乐伴奏全体幼儿尝试创编恰恰舞动作

  提问:你们编的是什么动作?试一试把这个动作跳出来。

  ②音乐伴奏下全体幼儿尝试表现创编的恰恰舞动作

  (3)教师抓取幼儿的表现进行元素点拨扩展幼儿的经验

  ①幼儿分组表现创编恰恰舞动作教师提炼动作造型元素扩散经验

  ②幼儿运用创编的经验大胆进行动作造型

  3、探究“位置”元素,引导幼儿创编舞蹈

  (1)通过个别幼儿示范或者老师的引导观察位置的变化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自主创编位置造型

  ①无音乐伴奏,全体幼儿尝试动作及位置变化的创编

  ②音乐伴奏下全体幼儿尝试动作及位置变化的`创编

  (3)教师提取有典型价值的位置变换组合拓展幼儿经验

  ①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典型组合变化分享学习经验

  小结:原来可以朝左右、上下,斜方变化舞蹈位置。

  ②个别幼儿或教师示范引出朝各自不同方向的位置变换

  提问:请看林老师是怎么改变位置的?和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来两个小朋友除了_一同朝一个方向变换位置,还可以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变换位置。

  ③全体动儿再次尝试动作造型及位置变化的创编

  4、幼儿尝试完整创编表现

  (1)幼儿随音乐尝试完整表现创编的舞蹈

  教师重点关注:能快乐轻松地表现恰恰舞并有眼神的交流、动作的变化。

  (2)幼儿教师同台表演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现在的孩子常常受人关心爱护,却很少意识到去帮助别人,即使他们想做好事,可实际去做的时候却认为生活琐事并不算什么好事,所以我们本次活动让孩子理解“好事情”的真正含义,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别人做力所能及好事情,培养孩子关心人、爱护人的思想意识。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地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2、能根据情节发展对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看图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我手里的书撒了一地,咱们班的小朋友立刻帮我捡起来,我觉得心里啊真温暖!

  2、观看图书封面——介绍东东。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非常可爱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3、讨论“好事情|”:我们来替东东想想什么样的事是“好事情”呢?小朋友们平时做过什么好事情?

  4、到底东东想做什么“好事情”呢?咱们还是快快看看吧!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东东想帮助谁?(妹妹、奶奶,哈巴狗、)想在什么时候帮助他们?

  三、运用故事中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说一说东东想做哪些好事?

  (1)假如果妹妹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

  (2)假如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死它。

  (3)假如哈巴狗掉到井里,我就把它捞起来。

  2、东东在想好事情的时候,妹妹、小狗、奶奶正好遇到什么困难呢?

  妹妹——恰好妹妹需要和东东玩一会

  奶奶——正好奶奶需要帮他摆早餐

  哈巴狗——正好小狗需要喝点水

  3、东东帮助他们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怎样对妹妹,奶奶,哈巴狗说的?

  妹妹—-受了委屈走开了。

  奶奶——摇摇头

  哈巴狗—–夹着尾巴跑了。

  4、这些虽然不是大事情,但是妹妹、小狗、奶奶正遇到困难急需帮助呀!假如你是妹妹,奶奶,哈巴狗,东东这样拒绝了你你心里怎样想?

  *妹妹——东东不喜欢我了。一点也不友好。

  *哈巴狗——我渴死了,小主人对我一点儿也不关心。

  *奶奶——唉,我们的东东还没长大,一点儿也不知道孝顺奶奶。

  5、妈妈又是怎样对东东说的?

  小结: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东东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四、结合幼儿用书的画面讲述故事。

  翻开幼儿用书《好事情》,教师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进试着讲述故事。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好事情应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

  2、鼓励幼儿为故事(结尾)创编多个不同的结尾。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机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明白道理。

  1、我们来帮东东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

  其实是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身边的小事情,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好事情,做好事也是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2、你觉得东东是好孩子吗?

  (他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要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3、可东东为什么一件好事也没做成呢?

  (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东东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二、续编故事结尾

  假如我是男子汉—东东,请幼儿讲一讲东东如何改正不足,做一个人见人爱的东东。

  三、联系实际,展开讲述。

  1、好事情应该从哪做起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2、你会怎样做呢?(录像:刚才,咱们的教室,如粉笔掉在地上、黑板没擦、桌子歪了、扫帚横在路上、小朋友的书掉在地上……)

  四、延伸活动:

  1、利用操作图卡与父母进行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好事情,互相帮助,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教育幼儿吃饭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活动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二、倾听与理解故事。

  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

  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

  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三、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延伸:

  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反思: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附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叫。

  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瞧着花蝴蝶飞来飞去,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道:“好运气,好运气,!今天找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大公鸡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真快呢。真好玩小弟弟越看越高兴,连吃饭也忘了。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我来啄小弟弟的裤子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裤子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衣服上还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衣服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谁啄你了,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衣服上的饿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开看了看。好咧,小弟弟嘴巴旁边有一饭粒,就开啄小弟弟的嘴巴。

  小弟弟,害怕了,端起饭碗来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别跑,别跑,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饭粒,让我吃了它!”

  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跳,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

  小弟弟哭了起来:“奶奶来呀,奶奶来呀!”

  大公鸡可高兴呢。他说:“小弟弟是漏嘴巴,掉下饭来让我吃得乐哈哈,”

  奶奶来了,小弟弟问奶奶,“奶奶,我的嘴巴漏吗?”

  奶奶说:“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饭的时候,东看看,西瞧瞧,把饭粒撒了。”

  奶奶又给小弟弟盛了半碗饭。“快吃,快吃,可别再撒了。”

  小弟弟,端着饭碗吃饭。大公鸡又来了,它说“我还没吃饱呢,漏嘴巴,漏嘴巴,撒点饭粒让我吃呀!”

  大公鸡等呀,等呀,怎么了,一个饭粒也没吃到。哦,小弟弟这回吃饭,可不东看看西瞧瞧了!

  小弟弟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拿着空碗让大公鸡瞧了瞧,对它说:“我是好弟弟,不是漏嘴巴。”

  大公鸡没办法,耷拉着脑袋,只好去找虫子吃了。

  小百科:公鸡,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啼能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