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2-10-17 13:00:4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大班教案集锦10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度。

  2、学用小纸刀、注意安全。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准备材料:

  纸杯、粉色彩纸、红色和黄色卡纸、剪纸、彩笔、双面胶。

  活动步骤:

  1、将纸杯倒扣在桌子上,在纸杯外面包上一层纸。

  2、用黄色卡纸剪出兔子的大耳朵,用红色的卡纸剪出比黄色小一圈的耳朵并粘在一起。

  3、用卡纸逐一剪出胡须及眼睛,并粘到相应的位置,再用彩笔画出眼珠,鼻子和嘴。

  4、将兔耳朵粘在最上面,小兔完成了。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反复感受,了解歌曲性质,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导学唱的愿望。

  2、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准备:图片四幅、小乐器人手一份

  过程:

  1、幼儿听毕业歌旋律,手执乐器自由进入活动室。

  2、发声曲:再见

  5 3 1 │ 5 3 1 │ 2 4 3 2 │ 1 3 5 │

  (领)小 朋 友 毕 业 了 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5 3 1 │ 5 3 1 │ 2 4 3 2 │ 1 ― ― │

  (幼)再 见 了 幼 儿 园 啦啦 啦 啦 啦

  3、感受歌曲旋律

  (1)听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

  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老师,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从心底里舍不得大家离开。三年了,老师看着你们一天天地长大,学会了画画做游戏,学会了唱歌和舞蹈,变的健壮、聪明、勇敢、有礼貌,心理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所以,老师要祝贺你们长大,祝贺你们毕业。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毕业歌》。

  (2)听第二遍音乐。歌曲的名称叫什么?听上去感觉怎样?

  (3)听第三遍前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4)你听到毕业歌里说了什么?

  (5)老师出示图片示范唱。

  (6)听了这首毕业歌,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吗?

  (7)再次欣赏后,幼儿跟教师学唱。

  4、复习《节奏邀请舞》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用对唱和接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 、培养幼儿的乐感和节奏感。

  3 、使幼儿感受乐曲中的欢快,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对唱和接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幼儿掌握乐曲中的节奏。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舞蹈《铃儿响叮当》

  鼓励语:

  淅沥沥、哗啦啦,你的表现顶呱呱。

  物质准备:

  森林挂图一张、节奏图谱三张、小动物图片(小鸟、猴子、兔子、鸭子、小狗)各一张、圣诞老人图片一张、录音机、音乐《火车开了》、《欢乐满山谷》、《动物猜谜歌》、《铃儿响叮当》。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一)导入:

  1 、开火车游戏

  导语:小朋友们,圣诞节就要到了,森林王国为了庆祝圣诞节的到来准备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森林王国还邀请了小动物去参加,刚才老师也接到了森林国王的电话,说想 邀请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一起去观看它们的表演,你们愿不愿意去啊?()但是森林王国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得坐上火车才能到达那里,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教师当火车头,游戏开始)

  2 、欣赏音乐《欢乐满山谷》

  导语:小朋友们火车到达森林王国了,请小朋友们下车,找位置坐好。()小朋友们森林王国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然后告诉老师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好不好?()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各种动物的声音)

  二、 基本部分

  (一) 出示挂图集中幼儿注意力

  1 、 导语:哦,小朋友们听到了这么多动物的声音,那么到底谁来参加舞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森林挂图)为什么只有小鸟和猴子呢?原来它两是被森林国王派来迎接我们的,那么其他小动物在哪里呢,原来啊,森林里的动物太多了,森林国王不知道该选谁,于是就决定请最聪明的圣诞老爷爷来帮它选。(出示圣诞老人的图片)圣诞老爷爷已经把它选好的小动物编成了有趣的谜语,它说如果我们小朋友猜对了就能请出小动物了,那么现在我们听听第一个出场小动物会是谁。

  2 、教师念歌词,幼儿自由回答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小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小朋友们肯定觉得奇怪吧,一个谜语怎么这么多谜底呢,其实是圣诞老爷爷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它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我们一起再来听听是什么。(出示节奏图谱教师念歌词)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走路跳跳跳,猜猜猜,猜猜猜,小朋友们猜一猜,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 学习对唱

  1 、导语:小朋友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圣诞老爷爷一高兴就唱了起来,它是这样唱的。(教师示范并要求幼儿跟着老师拍手)

  提问:小朋友们,圣诞老爷爷是怎么唱的?(前面是念的,后面是唱的)

  2 、导语:原来谜语也可以唱啊,那我们小朋友也用唱的方式回答圣诞老爷爷好吗?(教师示范一遍,再教幼儿学唱)

  3 、让幼儿完整的唱一遍。

  4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把第一位小动物请出来了,那么第二位小动物是谁呢?现在老师把谜语唱出来,请小朋友们唱着回答老师好不好?(教师唱谜语)

  “脑袋圆圆的,嘴巴扁扁的,叫声嘎嘎嘎,走路摇摇摇,猜猜猜,猜猜猜,小朋友们猜一猜,猜猜它是谁?”(幼儿唱着回答并出示图片)。

  5 、请个别幼儿学唱儿歌。(给予奖励)

  注:其它幼儿用手打节奏

  小结: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和圣诞老爷爷唱歌的方式叫做对唱,就和小我们一组小朋友问另一组小朋友回答一样。

  (四)

  1 、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把小兔子和小鸭子请出来了,那下一位小动物是谁那?刚刚圣诞老爷爷说这位小动物已经等得着急了,说我们能不能快点儿请他出来,小朋友们你们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快点儿出来呢?()圣诞老爷爷又有新的注意了,它说让我们用接唱的方式就能快点儿把它请出来了,什么是接唱呢,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呢?()

  2 、教师与配班老师示范一遍(出示第三张节奏图谱)

  “脑袋圆圆的,耳朵大大的,叫声汪汪,看家本领大,猜猜猜,猜猜猜,就让我们猜一猜,它是小花狗。”(让幼儿直接从猜猜猜开始接唱两遍)

  (五)让幼儿分组进行对唱和接唱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问(拍手打节奏),;另一组幼儿答,角色互换,进行对唱和接唱的练习。

  三、 结束活动

  导语: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不仅能猜出这么多小动物的谜语,而且还学会了一首这么好听的儿歌,还把小动物们都请了出来让小动物们快快乐乐的参加舞会,小动物们为了感谢我们想请大家一起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参加吗?()

  播放音乐《铃儿响叮当》

  四、活动延伸:回家后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猜一猜。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美丽的瓷器随处可见,可他们却很少与之互动,美丽的瓷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陶艺课程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孩子们每次也只是与泥巴打交道,却从没有亲眼瞧见陶艺作品变成真正的陶瓷作品的过程。无意间翻到一本《会痛的泥娃娃》这本儿童心灵成长绘本,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漂亮的瓷娃娃是需要经历火烤的考验,然而故事中的两个泥娃娃在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它们不同的命运。《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大班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像泥娃娃那样坚强吗?一味的跟孩子们讲道理太干涩了,把道理放进故事中明显生动很多,通过这样的绘本旨在让幼儿知道成功有时候必须经过一些考验,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活动目标】

  1.知道泥娃娃与瓷娃娃的关系及制作流程。

  2.感知故事内容,学习泥娃娃在遇到困难时做到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3.体验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看图描述两个泥娃娃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现。

  难点:学习泥娃娃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瓷娃娃图片若干、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了解瓷娃娃的质地。

  1.师:“这些是什么?”“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师:“用泥做成的娃娃怎么就变成漂亮的瓷娃娃了呢?请你们看一看,你们能告诉我吗?”

  (出示陶瓷制品的制作流程图片:初坯——素烧(8小时)——冷却(5小时)——上釉彩——釉烧)

  小结:原来泥娃娃是需要这么多步骤才能变得如此漂亮呢,真不容易!

  二、出示PPT,感受泥娃娃遇到困难选择放弃时的遗憾。

  1.师:看!这是一位陶瓷匠大师,叫做赛利亚。他今天用一块陶土捏了两个可爱的泥娃娃呢!看上去怎么样?(黑黑的,没什么特别)

  2.师:要想变成漂亮的瓷娃娃必须经历火烤,所以在赛利亚准备睡觉时帮其中一个泥娃娃涂上一层釉就放进火炉了。

  3.观察泥娃娃的表情,猜测其心理变化。

  师:泥娃娃表情怎样?为什么?此时的泥娃娃会和赛利亚说什么呢?赛利亚又会怎样劝说泥娃娃呢?他能坚持下去吗?

  4.经验迁移:如果你遇到困难,你是会放弃还是努力克服,如果你是泥娃娃,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三、理解故事,感受另一个泥娃娃为成功付出的代价。

  1.观察图片,提问:

  师:无奈的赛利亚只能将另一个泥娃娃放进烤箱,你们觉得这个泥娃娃面对火烤他会如何选择呢?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表情,感受泥娃娃为达目标的坚定性。

  3.师:“经过一个晚上火烤煎熬,现在的泥娃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小结:“赛利亚还用颜料为瓷娃娃画上了美丽的衣服,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实在是太美了,摆在橱窗里小朋友看到都非常喜欢。”

  四、情感体验。

  1.“原先的泥娃娃现在会是怎样呢?”,幼儿猜测并说一说。

  2.出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后悔,知道错过就是错过,只能让自己不再做后悔的事情。

  3.播放音乐,出示两个泥娃娃的对比图,感受选择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比两个泥娃娃的命运,知道不放弃、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五、延伸活动

  通过游戏体验,感知坚持就能得到胜利。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脑筋、动动手变纸片来更好地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2.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卡纸人手一张。

  2.各种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组合成的"城堡"。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初步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1.观看课件,师:这是谁?这个手工纸娃娃心情怎么样?你知道它为什么难过吗?原来它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到处走走,去看看美丽的世界。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吗?

  2.幼儿自由回答。

  3. 教师交代要求和注意事项,幼儿操作,让纸娃娃站起来。

  4.展示、介绍、评价。

  教师小结:纸宝宝开心的笑了。(出示笑脸纸宝宝)为了奖励你们,纸宝宝要带你们去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闭上眼睛。

  二、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1.展示城堡。这些都是由纸宝宝变成的,这些纸宝宝跟刚才的纸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小结:能够站起来,而且从任何角度看过去都能看到形状,我们叫它立体的。

  2.为"形"找好朋友"体"。

  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体。

  长方形的好朋友长方体。(特例:上下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重点介绍圆锥体。(特点:下面圆圆的、上面尖尖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圆锥体的?这里有几个圆锥体?(特例:很扁的圆锥体。)

  三、"体""形"变变。

  1.这个城堡其实都是由扁扁的躺着的纸变成的`,只要我们给它剪上一刀,它就会变成扁扁的躺在地上的形。

  2.教师分别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3. 教师交代要求和注意事项。(只能沿着直线剪一刀、想好了再剪、注意安全)幼儿操作。

  4.幼儿操作。先剪好的幼儿把剪出的形状布置在地毯上,通过合作摆成一定的图案。

  5.引导幼儿用"刚才我把一个什么体变成一个什么形"的句式介绍自己的成果。

  6.教师小结:不是所有的长方体剪出来都会变成长方形。几个扇形虽然嘴巴不一样大,但都是扇形。当扇形的两个手臂都正好伸平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半圆形。

  四、结束活动。

  评价奖励幼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作为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尽力为孩子们创造设计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当然,由于活动中人数较多的因素,再加上又是借班上课,所以在关注个体差异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更加自由大胆的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利用幼儿无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这节课更加生动活泼。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双簧这种艺术形式短小精悍,艺术性高,趣味性强,从清末流传至今一百余年,仍活跃在文艺舞台上。双簧表演一般有两个演员,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双簧表演者和观众老少皆宜。让双簧表演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中间,通过孩子间两两合作表演,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表演者和其他孩子都能获得愉悦和快乐,同时发展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与表演能力,这正是设计本次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了解双簧表演中人物之间的分工与配合,感受双簧表演诙谐有趣的特点。

  2.尝试两两合作进行简单的表演,能从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保持与同伴的协调一致。

  3.能积极参加表演活动,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园内两位老师作双簧表演。

  2.用于区分角色的胸牌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组成双簧表演组合。

  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幼儿随音乐寻找朋友,音乐停幼儿两两拉手在座位上坐下。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音乐停两个好朋友必须手拉手站好。

  请你们回到座位上,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

  (评:双簧是两两结对表演的,通过游戏的组织让幼儿自由结伴组成表演组合,充分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教学理念。游戏还在活动已开始就带给幼儿在轻松愉快地心情。)

  二、仔细观察,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1.观看两位老师的双簧表演。

  教师:刚才的表演有几人参加?两人的位置是怎样的?坐在前面的表演了什么,后面的呢?

  2.分析提炼。

  (1)教师:为什么一人坐,一人藏?两人的分工是怎样的?看了这段表演你的体会是什么?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双簧表演者的分工。

  3.师幼小结。

  这段表演有两人参加,前面的一人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说话,两人一起合作表演,看上去就好象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说一样,这样的表演叫双簧。

  (评:双簧表演的难点在于两位幼儿必须明确自己的表演任务,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地观看表演,说说表演者的分工再以画有前后两位表演者的表演任务的小图片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在一步步的“引”和幼儿的自主观察发现之下难点得以解决。)

  三、群体合作,尝试简单的合作表演。

  1.戴上标记,区分角色,练习一人坐一人藏。

  教师:刚才我们观看了双簧表演,现在我们也来试着演一演双簧,你们想吗?

  商量一下,两个人谁坐谁藏。坐在前面的小朋友请你戴上画有动作表演和只动口型不出声音的标记,藏在后面的小朋友请你戴上画有不表演动作、出声讲话的标记。

  2.采纳幼儿想出的表演用语,集体练习,体现语言的趣味性与夸张性。

  教师:双簧表演要用上语言,请你想一想,可以说一句什么话?

  谁说的`话更为有趣一些?我们就用这句话作为表演用语。

  怎样说才能听起来更有趣,显得很滑稽?谁来试一试?我们一起跟着他学一学。

  3.学习一人说,一人对口型。

  教师:两个演员在说这句话时有一位要说出声音来,是谁?另一位光动嘴巴不发出声音,是谁?先请后面的表演者站起来说这句话,要注意语气的趣味性。

  请前面的表演者学说这句话,但不能发出声音。

  刚才我们分角色进行了练习,现在两个人要对上口型了,在说话时谁跟着谁说?

  加上动作表演起来会更生动,试试吧。

  4.尝试完整合作表演。

  5.请幼儿自愿在众人面前表演,其他幼儿评价。

  教师:谁想上来表演的?你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

  6.交换角色表演。

  (评:上一环节探索重点是表演技巧,这一环节的重点突出幼儿的表演。表演时配合的要求很高,如果一下子就让幼儿自主表演,表演的成功就会大打折扣。我从表演位置入手,让幼儿配合练习,再从对口型,动作表演等环节跟进,让幼儿初次尝到了成功地喜悦和表演的乐趣。活动中注意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每一步抛出问题后不揭示答案和方法,而是让幼儿先尝试,再集体归纳提炼。强调表演的主体是幼儿,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难度提升,自由创造合作表演。

  1.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练习了双簧表演,每一组表演的都很出色。现在小演员们将面临一项新的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商量着编一句或一段话,再对上口型,配上动作,最后分角色进行表演。看哪组配合得最默契、表演得最有趣。先商量一下,说什么话?

  2.幼儿两人一组商量,交流,练习。

  3.在集体面前自愿表演,师幼共同评价。

  4.进行简单的化妆,加上道具,小组合作表演。教师与其他幼儿做观众,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幽默奖、最佳默契奖,颁发奖牌。

  教师:现在请你们上来表演,根据小演员的表现我们要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幽默奖、最佳默契奖。每组的演员都要认真表演,争取拿到奖牌。

  表演前先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评:技巧问题解决了,幼儿又有了初步的表演经验,所以接下来我大胆地提供机会鼓励幼儿自主表演。表演词、表演的动作语气都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商量。在此过程中我加强了对幼儿的观察,了解每一对组合的表演。宽松的氛围给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表演形式又让幼儿兴趣高涨,乐在其中。在表演,评奖中表演者和观众都获得了快乐。)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了解双簧的种类,介绍我国著名的双簧表演艺术家。

  2.在游戏区中继续进行双簧表演。

  活动反思:

  双簧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形式,以其诙谐有趣的风格吸引着观众。选择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考虑:符合“幽默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表演风格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寓教于趣;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表演的基础是了解双簧表演中角色间的分工,明确不同角色的表演任务。我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一目标的:(1)两位老师的双簧表演给以幼儿最直观的刺激;

  (2)通过小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角色间的分工;

  (3)充分让幼儿讨论、尝试表演,使双簧表演渐入佳境。

  由于对角色的分工分析得比较透彻,所以幼儿在自我表演中很顺利地进入了状况。表演中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让幼儿集体编一段表演用语,共想动作再分工表演;然后一组幼儿自己设计表演用语,想象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幼儿的表演很精彩,各不雷同,合作默契,博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躲闪跑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户外塑胶地

  四、设计思路:

  在平时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的活泼好动,最喜欢玩的就是抓人的游戏,但我也发现个别幼儿不知道怎样逃避别人的追赶,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技巧。针对孩子们的这一兴趣和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五、活动流程: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

  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

  让幼儿自主玩你追我赶。

  3、集体活动,捕小鱼

  介绍玩法,规则。幼儿进行活动。

  4、放松、休息、擦汗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锻炼纵跳的技能,提高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2、感受秋天丰收的快乐,体验合作的喜悦。

  3、从小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水果的多样性。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悬挂水果、平衡木、拱形门、篮子、小棒各四个。

  2、红旗三面,绿旗若干面。活动音乐四段,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以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2、活动中幼儿排成两排开着汽车绕成一个比圆圈,一路以钻山洞、爬坡、左右拐弯变换一些动作。

  3、幼儿围成双圆后,以下车了活动活动,进行一些基本动作练习,伸伸腰、甩甩胳膊、踢踢腿。

  二、练习纵跳的技能。

  1、呀,看那边有好多果子,可是果子长得真高,能摘到果子吗?怎样才能摘到果子?

  2、幼儿讨论,并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

  3、 练习纵跳,教师个别指导。

  4、 如何让自己跳得高?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纵跳的基本要领:起跳时稍屈膝,然后用力蹬地,落地时要轻轻地,腿稍屈点,可以使腿不受伤寒。

  5、 幼儿再次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竞赛游戏“摘水果”

  1、我们练好了摘果子的本领,现在我们来比赛摘果子。(将幼儿分成四排,带至场地)

  2、游戏玩法:每组幼儿按顺序每个人摘一个水果,爬过山坡,通过小桥,钻过山洞,送到篮子里,然后跑回来拍第二位小朋友的手,第二位小朋友继续进行,玩二至三次。

  四、游戏“运水果”

  水果摘好了,我们再帮农民伯伯把水果运到他们放水果的仓库好吗?

  1、扩大活动场地,设置钻山洞、过小桥等障碍,用一根小棒抬着篮子,进行运水果,让幼儿体验到合作运输的快乐。

  2、按照路线两两合作,齐心协力运送水果到目的地。

  五、结束活动: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师幼共跳丰收舞。

  六、满载而归。

  带着劳动果实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活动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起初,身体活动能力较低,然后逐渐上升,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待疲劳出现,活动能力逐渐下降,形成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遵循身体在活动中变化的规律,应当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

  活动中尽量考虑到了生活化、游戏化和情境化,注重活动的整合,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尽情地玩,天性得以自然流露。大胆尝试不同的运水果方法。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反复实践和探索,体验运水果的乐趣,积累运水果的经验。活动中体现了胜不骄败不馁的乐观精神。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 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练习跳跃30―45厘米高的障碍物。

  2、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力。

  4、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提高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椅子8把(两把小椅子之间栓上松紧带并挂有一个铃铛)

  用绳搭建好的弯曲的鳄鱼池(最宽的为80厘米、最窄的为40厘米)

  小青蛙的食物(随意准备)。

  活动流程:

  准备活动(小青蛙操)→进行活动(过电雷区、过鳄鱼池、小脚丫休息日)→集中活动(智取食物)→结束活动(放松游戏)。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幼儿做青蛙操进入场地:我是快乐的小青蛙,又顽皮又淘汽,你看我,变小变小变小了,变成一只小蝌蚪,你看我,变大念大变大了,变成一只大青蛙,摇摇身体摆摆头,拍拍可爱的大肚皮,呱呱呱,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二、进行活动:

  1、“过电雷区”:幼儿双脚跳过30―45厘米高的障碍,(根据个体差异请幼儿自由选择高矮不同的路线)

  2、“过鳄鱼池”:幼儿跨跳或立定跳过弯曲的小河(根据个体差异幼儿自由选择宽窄不同的路线)

  3、“小脚丫的休息日”:自由想象小脚丫休息后我们过桥的.方法(前滚翻、匍匐前进、双手撑地跳、横着滚等)

  三、集体活动:

  “智取食物”:小青蛙分成四对后,要先过电雷区,然后跨过小河,最后用自己的方法过桥,取得事物。动作标准、食物取得多的一组为胜。

  四、放松活动:夏天到,柳树笑,树叶随风飘,树枝随风摇,风停了,你停了,我停了,我们大家都停了。(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各环节安排的紧凑环节的过渡自然,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十分融洽,教师在启发幼儿进行动作练习时,指导语精炼、到位,精神饱满,再加上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的配合,吸引了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材料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对材料的设置上考虑到分层次、份难度,让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不足:

  在活动量的设计上要考虑天气的因素,可适当降低活动量及活动强度。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教案(精选)09-14

大班教案(精选)10-15

大班教案【经典】12-15

(经典)大班教案12-26

大班教案07-25

大班活动教案11-17

大班手工教案07-28

大班《彩虹》教案06-24

大班美术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