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字数作文>1000字>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2-09-17 13:04:02 1000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汇总8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汇总8篇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昨天有朋友发短信说叫我一起去白云上登高,我一惊,都是晚上七八点了还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吗?后来一想,对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阳了,重阳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印象中我的家乡在重阳节就是在大门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从未知道过重阳节的来历。小学的时候学过王维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候或许不能体验这首诗的含义。但至今或许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XX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和朋友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白云山顶,那里可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啊,看来来登高望远的人好多啊,虽然一路爬到山顶已经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好像人们都不只是冲着登高辟邪来的 ,或许是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看来中国古代传统遗留下来的节日都是有深远意义的!呵呵!不虚此行!!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不但要在老人节多帮助老人,给老人们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实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老人,从点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让我们,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吧

  随着候鸟的远走高飞,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金菊争艳,秋高气爽,金秋时节让人心旷神怡。此时,九九重阳节带着所有人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重阳节前夕,我们去了外婆家,让她们享享清福,一起来度过这个一年一度的老人节。

  “快,放面!”我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得不亦悦乎,这不,我们正在做第一道菜――长寿面。我拿了一个鸡蛋,轻轻沿着锅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锅里了。我又加入青菜,堆点肉末,散点小葱。一碗香喷喷的长寿面就做好了。“上菜――”外婆脸上的皱纹刹那间没了,而外公的头上的白发似乎也少了数根,一边品尝着长寿面,一边夸着我和妈妈的杰作。“外公外婆,这长寿面阿,可是我们用特别长的面煮的,你们吃了呀,保准能活到100岁,身体康健得不得了!”我调皮地对外公外婆说到。“你这丫头!”外婆点了点我的脑门。“上重阳糕!”只见妈妈端着一盘松软可口的重阳糕来了。“外公外婆,这叫‘九九重阳糕’。这个‘糕’阿,预祝你们步步高升,上面画的两头羊,象征‘重阳’,而这‘九’呢,古代时为阳数,两个‘九’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长久之数,长命百岁不成问题!”看,外婆笑得连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我们还上了西红柿炒鸡蛋、大闸蟹、鸡汤……只剩下最后一道“寿比南山”了。

  我们先将准备好的哈密瓜、桔子、葡萄、苹果洗净、去皮,开始做我们的`招牌菜――水果拼盘。我先将哈密瓜分成4份,每一份我都将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样,把前端削得尖尖的,后端削成圆圆的,中间刻上一条缝儿,嘿!真像个‘寿桃’。我再分别刻上‘寿’‘比’‘南’‘山’四个字,放在盘子的东南西北四个角,成了我的主打。我再将桔子的一周画上波浪线,沿着波浪线把桔子分成两部分,侧面一看可真像花瓣!我接着在桔子的中心插上了根牙签,把葡萄插在牙签上,葡萄就成了花蕊,两种水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朵‘花’。我把苹果切成薄薄的一小片,把它切成五角形,让它与‘花’一起来当点缀。哇!我做的水果拼盘还真不错!我立即把它献给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条皱纹上都荡漾着欢乐,笑得开心极了,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的杰作,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外公外婆,这叫‘寿比南山’,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好,好,每道菜都好。只要是我们外孙女儿做的,样样都好!”……

  唐代诗人王维有这么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不但要在老人节多帮助老人,给老人们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实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老人,从点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让我们,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吧!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说起来母亲已经去世十一年头了,除了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到重阳节我都会很自然的想起母亲来,这到不是因为菊花,而是因为每到重阳节,母亲总会给我们讲起的一个故事,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个样子的。

  有一位姓王的父女俩相依为命过日子,父亲只有一个嗜好爱喝酒,常和一帮酒友相聚赌酒。是一个著名的酒鬼。闺女很聪明,知书达理,人前人后从来对父亲恭敬有加,其父排行第九,小名为老九,人称王九。却被大家戏称为王老酒。但女儿从不称呼“九”这个讳字,甚至连九的同音字也有意避开不说。很懂得维护自己的父亲名誉。

  父亲对自己的`宝贝女儿十分疼爱。平时听人夸自己的闺女懂得孝顺。也美滋滋的附和几句,一次在重阳节前大家喝的半酣时,和酒友又夸起闺女的聪明和孝顺,引得酒友不服,“你说侄女聪明孝顺,怎么证明给我们大家看看?”酒鬼父亲就又举了那几个嘴边上例子,结果大家都不服气,“说那不能算数,要证明侄女孝顺和聪明,得能答上来我们所出的题目,答上来我们不仅真服了她,而且送给你们父女俩一桌酒席。”双方打赌击掌,众人并告戒王老九不可预先泄密,大家挥手而别。

  重阳节的早晨,王老酒的几位酒友抬着一坛酒来到门口叫门,姑娘开门一看这几位的架势就愣住了,这时俩酒友上前答道:“我们两位一个叫张老酒,一个叫李老酒,二人抬着一坛酒,手里拿的是韭菜,今天本是九月九,特来请我九哥到酒花园里去喝酒。”二人说完瞪着眼睛看着姑娘的反应,姑娘略一沉吟就明白了,此刻,恰好装睡的王老九在屋里问道,外边是谁来了呀?她马上机智地答道,“是来人了,爸爸,咱家来了贵客了,两位长辈一个叫张三三,一个叫李四五,二人抬着灵丹曲,手里拿的是扁叶葱,今天恰是重阳节,几位叔父邀请父亲您到菊花园里去赴宴。”话音未落王老九已经得意的踱到门口,冲着几位老友哈哈一笑。而门口的几位老酒友无一例外的伸出大拇指,对姑娘的机灵赞不绝口。心服口服。大家摆上酒席,轮流为王老九有此孝顺和聪明的闺女敬酒。大家大醉一场。

  重阳节又到了,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可这个故事蕴含的传统美德和做人的智慧,依然令人赞赏和回味。不知母亲讲这个故事时是有意还是无意,时至今日,这个故事还一直影响着我的价值判断和为人处事。直到今天我还会在重阳节上讲给孩子们和晚辈听,尽管他们提出了许多质疑和不屑,但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和信仰的根基,肯定会因为这个故事的吸引力逐步降低的原因而被消弱。不知是否是故事的内在说教韵味太强了还是社会进步太快了?

  社会进步发展应该和道德意识同步得到提升,但现在这两者间联系的纽带似乎被生生的扭断了,在经济高速繁荣发展的今天,传统道德的退化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失序不幸成为了我们要面对的事实。社会的经济发展繁荣若以道德信仰水平的降低为代价,这肯定不是好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做出改变!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6

  重阳到又到了,每年的这天我都会想起:

  在万家灯火都熄灭时,外婆家的台灯仍然亮着。灯光下坐着一个布满白发而又慈祥的老人,他头戴一副老花镜,手握一支钢笔,在书上不停地圈圈、点点、画画。他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愁眉紧锁;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爱看书。由于外公会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缠着他给我捏一些小玩艺。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书,想让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梦”了。我真想把外公的书都锁进箱里。可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妈妈问了我一道题:“熊猫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还是去问外公吧,我心里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妈妈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脑袋,说道:“你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书。熊猫只有四个指头的啊!”“外公,您的知识可真渊博啊!这么多知识,您都是从书上获得的吗?”我羡慕地问道。“当然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肯读书,博览群书,你也会跟外公一样,知识渊博的啊!”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书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外公不仅学识渊博,还常常无私地帮别人做事,解决问题。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饭。突然,马伯伯和几位叔叔进来了。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却堆满了焦急与无奈。他们和外公寒暄几句后,便进了书房,我也好奇地跟了进去。只听马伯伯沮丧地说:“我家的茶树不知怎么的`,生了一种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紧接着茶树就大片枯萎。我们农民一年就靠这几亩茶园养家糊口,可如今却颗粒无收,这……这可这么是好哇!”说完,便一手撑着书桌,一边低头丧气。这时,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树的根,递给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镜,左手紧握树根,右手执一个放大镜。只见外公时而拨开树根,不停地端详:他时而握起钢笔,在纸上圈画;时而放下笔来,愁眉紧锁;时而回过头去问一两句。马伯伯他们的心情也随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过了好长时间,外公才把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递给了马伯伯,马伯伯接过了纸,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太感谢您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才好。”“嗨老朋友了,还这么见外。帮这点小事,应该的。”过了一会儿,马伯伯该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说:“等会儿。”说完,他快步走进书房,拿出了一叠东西,放在马伯伯手中,马伯伯一看,原来是一叠钱,马伯伯执意不要,可外公却说:“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这点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有困难,尽管来找我。”马伯伯握着钱的手微微地颤抖着,嘴里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望着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触动了,外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他不以专长而肥私,而以助人为乐事,想到这里,外公的身躯不禁在我眼中越来越高大。

  外公,他虽然没有干过什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一身华丽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躯中,却分明隐含着极不平凡的品质。是啊!外公那助人为乐和嗜书如命的精神,将会筑成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习和敬佩的楷模。

  我怀念我的外公 。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7

  昨天有朋友发短信说叫我一起去白云上登高,我一惊,都是晚上七八点了还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吗?后来一想,对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阳了,重阳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印象中我的家乡在重阳节就是在大门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从未知道过重阳节的来历。小学的时候学过王维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候或许不能体验这首诗的含义。但至今或许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和朋友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白云山顶,那里可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啊,看来来登高望远的人好多啊,虽然一路爬到山顶已经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好像人们都不只是冲着登高辟邪来的 ,或许是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看来中国古代传统遗留下来的节日都是有深远意义的!呵呵!不虚此行!!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8

  昨天有朋友发短信说叫我一起去白云山登高,我一惊,都是晚上七八点了还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吗?后来一想,对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阳了,重阳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印象中我的家乡在重阳节就是在大门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从未知道过重阳节的来历。小学的时候学过王维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候或许不能体验这首诗的含义。但至今或许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和朋友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白云山顶,那里可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啊,看来来登高望远的人好多啊,虽然一路爬到山顶已经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好像人们都不只是冲着登高辟邪来的 ,或许是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看来中国古代传统遗留下来的节日都是有深远意义的!呵呵!不虚此行!!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重阳节优秀作文09-21

重阳节节日作文09-25

重阳节怀念母亲作文09-28

重阳节高二作文12-25

重阳节作文初三11-13

重阳节作文初二11-14

重阳节初二作文11-07

关于重阳节的节日作文11-09

传统节日重阳节作文10-05

重阳节敬老爱老作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