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小学作文>二年级作文>春节二年级作文

春节二年级作文

时间:2023-01-24 16:54:52 二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春节二年级作文汇总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二年级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春节二年级作文汇总6篇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1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给盼到了,有人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期待春节,那还不是因为春节为我们国家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拥有特殊的韵味。

  每到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全员出动来一场大扫除,俗称二十八扫邋遢,为了就是给上一年的晦气以及霉运全部都一扫而净,来年迎接瑞祥和好运。忙忙碌碌几天,我们一家四口总算是给家里打扫干净了,看着一尘不染的房间感觉身上的劳累都值了。

  除夕那天,一觉睡到了早上10点,穿衣起床发现亲戚朋友都已经来齐了,帮着爸妈收拾收拾,中午12点准时开饭,由于今年蚌埠市公安局规定不允许放炮,我们作为守法公民自然不可反之而行,放炮也就省掉了,但是对联、福字还是要贴的。下午一家人在家里和气融融地包着饺子,晚上大家围着沙发坐着看着春晚,有说有笑,温馨不已,什么是家,不求有多富裕,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便就是家吧!

  春节,一家团聚开开心心过年,这也许就是先辈们所传下来的.意思吧,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体会中国每个节日特别的意义,就没有人会崇洋媚外了吧。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2

  包团子是我家过年时必做的事,今年我帮助奶奶一起完成包团子。

  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为包团子做准备,包团子的萝卜丝馅和豆沙馅早在前一天就准备好了,爸爸在一个大盆里放入面粉,水,将面粉和水融为一体,揉成韧韧的胚子。爷爷把粽叶剪好,放在水里浸泡,然后又往蒸团子的锅子里放水,找来柴火,准备烧炉子。我把浸泡好的粽叶铺在蒸笼里,等待奶奶手中的团子。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面粉胚子也在奶奶的手里“变”成一个个小巧好看的团子,我心里有些痒痒,也想试一试,我照着奶奶的手法,先把胚子揉成一个圆形,再用大拇指摁住圆形的中央,另外的手放在外边,慢慢的转动胚子,将胚子转成一个空心半圆,放入适量的馅,左手的.大拇指摁住馅,不让它漏出来,其它的左手托住团子的底部,一点一点的转动,右手随着转动将团子包出一个尖尖的角,我费了好大劲,才将一个歪瓜裂枣的团子包好,看着奶奶包的团子下面圆,上面尖,好看极了,而我的则像埃菲尔铁塔,比奶奶的高出不少,我只能趁奶奶不注意,把我包的团子上的尖头,拿掉一段,再给奶奶检查,奶奶稍稍修改,又鼓励我继续包,我一鼓作气,包了很多个,看着蒸笼里的团子,我心里顿时很开心。

  包团子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家过年最幸福的时刻。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德化,这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前一两天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子和被子都清洗干净,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

  除夕那天,家家热热闹闹。人们在家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煮好后,大大小小必须全部到齐了,才开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收红包,放鞭炮了。长辈给小辈钱,而且都是用一张红纸包着,这称为‘压岁钱’:意味这一年都富富裕裕。发放完红包,小朋友们就去放鞭炮了。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烟花‘嘭’的一声,响彻云霄,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诗这么写:“除夕更阐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没有除夕那么喜气洋洋。吃过早饭。然后,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后辈先祝福长辈,长辈再给小辈期望。有句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们争先恐后地向亲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正月初二,三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饼干呀,糖果呀,瓜子呀......虽然礼物都颇薄,但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对家人的切切思念。

  ......

  一眨眼,春节悄悄地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在这里。祝福家乡越来越红火,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4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来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意味着新一轮的播种,意味着我们又要长大一岁,意味着大地万物复苏。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的宅门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然后人们通常要贴福,务必倒着贴,简称福到了。有的人在墙上贴年画;有的心灵手巧的人剪着窗花……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开始除旧迎新……传说,这个年就是对人十分不吉利的,年一来就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就万物生长,鲜花遍地,这个年到底怎样赶走呢?那怎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呢?人们就用炮竹赶走了年,因为年怕红色,这样人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春节到了,这就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更就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吃饺子,就是北方的习俗,大家一齐吃个团圆饭,多温馨呀!南方的'习俗就是吃年糕,因为他们想要节节升高,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节到了,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然后长辈要给晚辈红包。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来买年货,春节这喜庆的气氛,不仅仅洋溢在欢乐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狮子,有的在放鞭炮,还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那里华灯满城,友人满城,真就是热闹非凡!春节到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5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相传每天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6

  今天是大年初二,一大早爸爸说:“今天我们全家去奶奶家拜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妈妈则忙得团团转,一会儿找这个,一会儿准备那个……

  一路上,大雾迷茫,对面看不见行人,爸爸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在马路上开着。突然后面赶上来了一位叔叔,开着摩托车带着他们全家,车后得行李箱上堆得礼物足有一人多高,妈妈说:“这个叔叔还真厉害。”话音刚落,那叔叔车上得礼物像塔倒掉一样落下来,幸亏用行李带固定着,要不然就是一部国产大片“满地都是礼物。”

  我们得车继续往前开,忽然我们得车爆胎了,幸好车速不快,人无大碍,妈妈对我说:“不能笑别人吧,这可好了,我们成了别人得一道风景线……”没办法,我们全家只好下来推车,推了足足有一公里得路程才到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把这情况告诉了爷爷,爷爷打趣说:“今年你们要发财了,都爆炸了……”

  你说这年过得有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