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散文>悠悠乡土情散文

悠悠乡土情散文

时间:2022-09-25 12:02:01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悠悠乡土情散文

悠悠乡土情散文1

  南漳,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将是我终老的地方。这里有我人生的起点、前行的动力、成长的足迹、和无限的期翼。

悠悠乡土情散文

  南漳,是三国时代的名人司马微、徐庶的故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家乡热土的基因、地域特征的印记,和传统文化的元素。厚重的恋乡情结,让我感怀、眷恋、仰望和追寻。

  南漳,我的家乡,他们一代一代,没有高深玄妙和严格响亮的家训,但他们用自己的举止言行,耳濡目染地浸润着儿女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不断地传播和延续着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祖祖辈辈都是靠勤劳俭朴、厚德包容、实干直行的品行,涵养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着我们民族的美德。

  六十年代,是一个不幸的年代,全国都在闹饥荒没粮食吃,而我却在这个时候,出生在南漳的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户里。在娘胎里我得不到营养,先天不足,出生后体弱多病;没奶水吃,是我奶奶用苞谷面糊糊拌上糖,把我喂养大的。

  我的童年是从饥饿和寒冷中度过来的。我读书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反潮流、开门办学、贫下中农推荐上学校。我的九年求学生涯都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两年的初中学习,一直在黄龙大队开门办学,只搞劳动、搞政治运动,很少学习,很少上课,上课都只讲一些粗线条的东西,或者分组讨论,或自习;自习的时间,绝大多数同学都溜了号,或者在玩耍,而我总是趁着这点时间看一些故事书或小说,我的班主任边忠武老师多次在班上表扬我,给了我很大信心。要知道在那个时期,老师表扬一个学生爱学习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老师给予我们的是无价师德和师爱,是通往知识殿堂的基础和桥梁,是认知世界的好奇和兴趣,是美好人生的憧憬和向往。

  初中毕业后,我被大队贫协代表推荐到社办高中读书,在当时,那是我们公社最高级的学府。到了高中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学校开始慢慢地抓学习了。由于以前的耽误,我们的基础薄弱,整个初中课本知识全部断档,无法与高中课衔接。那时的高考是分两个考卷,一个是考大专,一个是考中专。出于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心愿,学校决定我们全部改上初中课,准备考中专,因为中专考的是小学、初中内容,简单些,也能早毕业早参加工作;只留了一个基础稍好一点的班,上高中课考大专,保留了高中学校的校牌。

  虽然我的学习成绩毎次都考的很好,被树为学习标兵,但我知道自己的精力和潜力都已全部内耗尽了。由于生活太苦,毎天只吃八两米的籿籽糊糊,和一点腌菜或酸菜什么的,带的几个苞谷面馍馍,都是父母大人勒紧裤带从口中抠出来的,还等不到星期三就都被消灭光了。毎天早晨八九点钟上课时,我的头脑都昏昏沉沉的一整天,好像被锅罩住一样,处于一种迷糊状态,而这种病是我在小学五年级毕业后,升初中时就得了的,以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都一直是这样,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是饿出来的病。那时,我硬挺着、苦熬着,坚持学习、生活,可是命运还是跟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临到我们高考时,高考制度又变了,中专、大中都是统一考一个卷子,里面都是高中课的内容,我只能望洋兴叹,名落孙山了。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我背负着时代的召唤,盲目地在农村混了几年后,便随着下海外流的人员,在外打工漂流了两年。漂流的生活使我认识到,没有固定的工作,是难以生存的,于是我回家在供销社参加了工作。到了二十年代初供销社解体时,我的两个孩子都到了读书年龄,我放弃了创业的念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县城,我的二舅舅主动把房子借给我们住,并为我们申请到了城镇低保。安顿下来后,我边蹬三轮,边照管两个孩子读书。到了我大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日子似乎向缓了些,可残酷的`病魔却又无情地肆虐了我一场。

  回忆那些林林总总的往事,虽然有酸楚和惆怅,但更多的是甘甜和美好。在我成长的阶段,父母亲给予的是要求和愿望,老师给予的是知识和方向。是家乡用乳汁喂养了我的生命和成长的身躯,用教育开启了我知识和智慧的大门,用双肩托起了我生存和发展的起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乡亲的教诲之恩,政府的沐浴之恩,亲朋的帮扶之恩,我都铭刻在心,没齿不忘,越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我越能读懂家乡的恩情。

  家乡的恩泽,是我永远不能淡漠的感怀;家乡的风光,是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那片彩云;家乡的发展是我永远不能满足的期待。

悠悠乡土情散文2

  刚踏入西北没多久,就听到了姚学礼这个名字。

  因喜欢文字,故喜欢结交有共同爱好的人。和朋友聊天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姚学礼这个人,说他是陇东地区最有名的乡土诗人,国内外很有知名度的作家,已经先后出版了四十几本书,现在是市文联的主席。

  出于对老师的敬慕,很想找机会向他学习一下写作的技巧。刚好碰到我一个画家老乡,和老师是朋友知道我喜欢文学,就领我去见老师。老师年近六旬,说话待人很平易近人,听说我喜爱文学,就和我热情地攀谈起来,末了,他把他的书送我了好几本。

  一本一本仔细阅读了老师的作品,我被他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说实在的,我看过很多书,可像这样贴近人心的文字不多。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作家,小说、散文、杂评、诗歌都各有特色,共同点就是乡土味道特浓。

  老师在陇东黄土地出生成长,他把黄土地的博大精深连同淳朴厚重都融入到他的文字里,写出了一本又一本乡土文学作品。

  黄土地养育了他,他也忘不掉这块黄土地。在他的诗歌集《喊不住的河流》里,他把黄土地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一山一水都写得那么生动:“泾河”一条经典的河\还将五千年的涟漪\不停的起伏给今天;描写塬上庄稼人面对干旱天气的无奈:“庄稼人坐在尘土里”庄稼人把心埋在土里\又把头从千层尘土里探出来\面对苍天\拼命挣扎\拼命呼喊\干渴……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一个黄土地儿女对家乡的热爱,对贫穷的呐喊。他希望家乡的人都能富起来,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他的散文集《渭洲夜雨》中,他用黄土地般的生命原色,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乡土世界原景。我们从一篇篇的文字中清楚地看到,贫瘠的黄土地赋予这些黄土地儿女丰富的精神世界。从女娲用土造人的历史,让我们记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泥土,我们都是土里生土里长,泥土就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他用一个个历史故事,让人们能够更深地了解陇东丰富悠久的历史:这里是绘画文化发展的源头、是针灸学文化发展的源头、是中国母系社会发展的源头、是中国道教文化发展的源头,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的名称。

  他的眼睛是敏锐的,他把历史与现在有机的相融合,把一个个历史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把他们的成败得失,剥析的井井有条,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让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从《王允的眼球经济》到《警惕司马昭的目的观》;从《孟获的傍霸主》到《魏延的聪明》每一篇文章,都分析的那么认真细致,人物的形态和心理变化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是黄土地的儿女,他的根在陇东,他忘不了那些和他一样土生土长的乡亲们,所以他把他的爱都融入了文字里,把黄土地儿女的粗犷、豪放、淳朴、善良以及这片厚土上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都用笔记录下来,让读过的人都能了解西部的风土民情。他的笔是灵动的,正如他的思想一样,他不光讴歌了好的一面,他还把自己看到的社会阴暗面也大胆地写出来,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关注弱势群体一直是他的文字主流,更是一个优秀作家必备的。在散文《水村》里,他把水村的现状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些因为缺水到现在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乡民们,平时从来不洗脸,不洗澡。只有下雨了才洗一下,因为长期不洗的缘故,身上的虱子和米粒一样大小。小孩的脸蛋都不知道是什么颜色,因为交通闭塞,水源奇缺,那里的孩子上学的少,很小就出外打工赚钱混生活。通篇散文用了五六千字详细描述了水村以及水村人的生活,语言是当地的方言,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场面,读者在读的同时不由不留下眼泪,也激励了更多热心人加入到了帮助水村脱掉贫困的队伍中。

  陇东的山有山的博大,陇东的土有土的厚重,陇东的人有着和山一样豁达,和土一样宽广朴实的胸怀。姚学礼老师行走在陇东的山水之间,把自己所有的苦痛都深埋在自己的心底,他就像崆峒山顶上的一颗青松,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牢守着文学这片净土,低头向文学的更深处探索着。

  他在《三百六十五日路呀》这篇随笔里写道:“此时此刻,总在路上,三百六十五路呀,才是一年的里程。人生,年年有春之萌发,夏之热烈,秋之成熟,冬之冷静。是风风雨雨,是电闪雷鸣,是冰雪霜雾铺路为程,云锦的红蓝,夜昼的白黑,此时总在路上变幻。岁月,总伴着曲折坎坷,总伴着平坦遥远,却又在眼前是一日日不息的过渡。谁能舍生命的脉搏而活,是鬼,是仙?却不能脱离沉重的肉体而让灵魂独往,君临一切就是君临世界,无尽无息的路只是一个个片段的生命。生命是路,路是生命的过程。唯过程比开始和结果重要。开始是生,结束是死,生生死死常使开始和结果分不清,惟有过程是一种存在,三百六十五日路呀!”只有看透了生命的真正内涵,才会有这么理智的文字。生命就是一条路,而所有人的结束和开始都是一样的,只是行走的过程不一样,坚强的人走出了自己的辉煌。

  对一个作家来说,他是在思想与情感的重重矛盾中写作着,他一方面要发掘出现实与过去的差别,一方面要让人牢记古老的乡土传统。这就是一个严肃思考者要面对的事情。发掘与自然的统一和谐,是他散文的主旋律,闪现在他笔下那些气息鲜活的风俗人情,无处不流淌着地域文化的血脉。《感谢穷人》、《拾荒人》、《世无丑花》等一系列的散文篇什所显示的人物以及对人生所持的态度,都源于对那些自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也与他对身旁事物更深刻的发掘息息相通。

  在这个金钱当道,物欲横流的社会,纯文学的作品太少,而那些能真正反映乡土的文字更是没有多少。很多作家在面对当今多样化的人生观念和视野的追求面前,只为选择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去迎合我们的眼球,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以至于如今快餐文学占了文学市场的主流。其实作家所要面临的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要保护好以乡土为主题的文学,是值得重视的。而姚学礼老师能始终坚守住乡土文学这片文字的净土,是值得我们称赞的,他所引发的思考,不只是他所居住的陇东这片历史文化沉积丰厚的大地,而是指向整个中国的乡土大地。

  姚学礼老师的艺术风貌是和乡土传统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他的散文一般篇幅较长,在真实的叙述中夹杂着自己的感悟。他的文章一般都是凭自己的思维信马由缰而写,由自然去延伸思路,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写出的文章大多是声情并茂。这种写作的状态和他对乡土传统的深刻了解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崇尚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他的文章打眼一看,很普通,可是仔细阅读,却耐人寻味,值得深思和学习。

  陇东多的是高山厚土,更有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文学大家——姚学礼老师,他以文人的身份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几十年的文学路,他写出了几百万的文字,付出的汗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作为崇拜他的学生来说,寥寥数笔是写不出老师文字里的更多精华,可我真心期望姚学礼老师对乡土主题有更深的开掘,真诚地祝福老师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悠悠乡土情散文】相关文章:

悠悠中秋情作文01-13

母爱悠悠作文10-03

中秋情月饼情作文11-12

我爱悠悠球作文06-27

乡情悠悠作文600字07-29

悠悠的爱_感恩父爱作文02-15

兄弟情10-29

兄弟情02-08

大班语言教案:小船悠悠10-02

“兄弟”情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