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9-08 09:56: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4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我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仅有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提议,便是期望经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我,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活力)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终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写到对于傅聪习惯的改进建议,例如“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双手不拿刀叉时要平放在桌面上”等。结尾,傅雷先生又叮嘱道:“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在译林版的序中,楼适夷先生回忆傅雷对于孩子幼时的施教:“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从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只为了让傅聪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平坦。

  傅雷对于孩子的思想精神也极其注重,他曾多次在信中叮嘱傅聪。1955年12月9日的'信中,傅雷写道:“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起齐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的继续前进。”一个人只有拥有清澈明朗的内心,才能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更自然,才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傅雷先生也曾说过:“心情不稳定,就懒得动笔。”足以见得,他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能发现孩子所处的状态,并且针对这些教育孩子。傅雷先生的话既具有针对性,却也具有普遍性。对于我而言,的确,只有把握好心态,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成长得更好。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况时,傅雷先生也会有所感悟,对于孩子进行教育。在一信中,傅雷先生在参与过中共中央全国宣传会议,听取毛主席的报告后,给傅聪写道:“自己先要锻炼的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才有剩余的精力对好朋友们喊‘加油加油’。”是的,人当自强为先,只有自身强大以后,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教育是极全面的,并不着眼于生活,也从国家的层面、社会的层面给了他一些启发。

  在傅聪遇到感情方面的困惑时,傅雷先生给了他极重要的观念。傅雷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他并不看重儿媳的家境、学历等外在条件,只要天性是好的,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对于夫妻的相处之道,傅雷曾多次叮嘱傅聪和儿媳弥拉,一定要互相尊重这正是感情持久的要素。

  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是从傅聪的生活里,从自己的生活里,或是从他人的评价里,给予傅聪平实的、细微的却极重要的建议。天下父母心,都是为了孩子更好,而傅雷先生的这份,更厚重,也更珍重。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题记

  家书一封,寄情三百。

  翻开《傅雷家书》,一篇篇情深义重的家书赫然入眼,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诲跃然纸上。以情为笔,以感为纸,将所有心底之意和盘托出,字里行间光阴流动。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的傲骨,他以此来要求他的孩子,也正因此他的孩子不仅多才多艺,更像他那样拥有高尚的品质。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洋洋洒洒的文字表达着自己的思念,只盼着孩子的一封回信,好安抚自己思绪良多的心。他们一个在国外苦修音乐,一个在国内被划为“右派”,天涯海角重重叠叠的山水相隔,唯有不曾间断的书信如鸿雁往来。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穿过层层叠叠的纸面,我看见当年那个已经迟暮的父亲,睁着浑浊的眼睛在灯下提笔,力透纸背意难平,一笔一画出本心。他的爱借此穿越千山万水,跨过无数阻碍。他的爱其实很简单,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坠平生志向。

  我们的父母呢?他们或许没有那么伟大,或许能给我们的只是微薄的`帮助,却一定是像傅雷夫妇那样竭尽他们的全力给予孩子爱。只是我从未理解,也曾一度抱怨,抱怨母亲给予我的关注不够,抱怨她不能像其他家长在功课上辅导我。我不曾知道她的辛苦,她也不曾向我透露。与傅雷和傅聪截然不同的是,我与母亲平日里几乎不交流。我们好像各自在自己的生活里过得怡然自得,却不清楚对方世界里自己的模样。

  后来是一封信让我解开了缠绕交叠的心结。书信真是件很神奇的东西,那么薄的一张纸,那么厚的一份感情。只有在书信里,我们才能毫无顾忌地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才能毫不犹豫地表达平日说不出口的“我爱你”。母亲在信里表达对我的建议,我在信里倾诉我的难过。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无论晴雨。读到序言《读家书·想傅雷》,感触最深的便是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还没来得及说出的“对不起”,是再也说不出口的“我爱你”。

  因此现在的我,愿倾满腹诗书,极尽文采,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表达最深切热烈的爱;愿为你在长夜里提一盏灯,让你永远有着光和热;愿一直跟在你身后,让你回头时能在眼里倒映出我的背影。

  以我赤子之心,寄你牵念之情。

  我爱你,就像突然有了软肋,多了一份牵挂;又像是披上铠甲,突然间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一纸家书聊以赠,附以江南一枝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呕心沥血的186封书信,是充满父爱的教子篇,也是关于艺术修养的好的读物。

  家书,曾经满载着离家游子的思念与温情,在从前的慢时光里穿梭,那份悠长的牵挂与等待,似乎让亲情更显浓厚。而如今,家书却成了一个遥远的回忆,甚或成为一个陌生的名词。

  家,多么温暖的一个字,不仅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更是心灵停靠的港湾。家书传情,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纽带,一字一词间传递着殷殷舔犊情,拳拳慈父心。

  全书以傅雷、傅聪的书信对话形式展开,谈艺术,讲道理,论文学,父亲对儿子既有长辈式的谆谆教导,又有朋友间的谈笑风生。

  看似普普通通的家信,饱含着纯真的父子之情,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彰显出普世价值的无穷魅力。

  这是一本涵盖了人生方方面面哲理的书籍,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到微乎其微的小事,流露出了这位父亲对儿子满满当当的爱意。

  傅雷在书中无疑是一个渴望父子亲情的慈父形象。从1954年到生命的结束,他与傅聪鸿雁传书,谈音乐,谈文学,更谈人生,谈婚姻,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句句话语沁人心田,仿佛甘泉一样滋养着傅聪的艺术生命。

  父爱如山,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殷殷的期待,亦师亦友,令人羡慕!信中除了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谆谆教诲儿子了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爱如山,读起来感人至深!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满满期待,亦师亦友!

  傅雷以他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视野,经年累月地,如春雨润物般滋养和开化着傅聪的内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观的建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艰难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决定了视野的所及。这也是本书给读者的启示。

  总之,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一本有关于做人,爱国情怀,艺术一体的好书,诚意推荐!值得每一个家庭认真去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畅所欲言的家庭氛围,愿每个人都能在家庭中感受到理解与自我价值,愿世界充满这样的和谐之家!

  傅雷先生一生的智慧和爱都在这本家书里。他透过书信这种方式,不断地告诉孩子美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一封家书表孝心”,一封小小的家书,蕴藏着多少子女对父母的爱与为他们尽孝的决心。是啊,我们都懂得父母希望我们成才的愿望,但我们是否也误解过他们,让他们失望了呢?其实,我们无论过得好与不好,父母也常常牵挂着我们,所以父母们对我们的爱护不止你所看到的。我们常常印务课业繁忙,学习负担重没有与父母进行过多的交流,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一封家书来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声,让无声的交流避开一些无谓的争吵,让跳跃的'笔尖代我们向父母说声对不起,让所有的不开心都化作小小的家书。

  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他儿子的家书,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傅雷先生对他儿子无声的教育和纯纯的父爱,这样一位父亲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我们也应该有一封写给亲人的家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我们的孝心。有了家书,我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诉说烦忙;有了家书,我们不用担心出门在外没有依靠……这就是一封家书的力量,小小家书,真挚的爱。

  既然不能常回家看看,为何不用家书这种古老却温暖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问候与孝心。父母希望我们在外过得好,却又希望我们可以多回家,却怕耽误了子女,只好日夜无间的等待,他们思念在心头不敢放下,他们逐渐老去,只有对我们的爱从不老去,这种无私的情感我们要给予回报,我们要用孝心去守护那份爱,让那份爱也守护着父母。

  一封家书可以是简单几句的问候,可以是一些烦恼的倾诉,可以是我们的担心,可以是一张回家的时间表,可以是分享的一洗开心的事……一封家书,哪怕是小小的,都会让父母感受到的隔着纸的那份爱和那份孝心,家书也让他们放心。也许父母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身影会更加开心,那就写封家书你回家的时间的家书,并附上你们的孩子会如期而至,给他们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好好尽孝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的期限只有短短的一天,但相信机会永远不止一个,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还要重要。

  多写家书,给父母当作纪念,给自己一个宽慰。让小小的家书,守住你不在的家,守护你的家人,让所有真挚的爱流露在字里行间,让那些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要错过一些机会,也不要错过父母的爱。

  小小的家书,真挚的情感,如期而至的孝心,请收下。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两封简简单单的书信被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被视为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这些家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从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通过书信往来,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线,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读完《傅雷家书》,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第一,“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地位多高,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而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通讯、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但是众多的为人子、为人女者,却不愿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听不进父母意见。喜欢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形成逆反心理,其实,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条件,更何况是与自己的父母呢?

  第二,“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做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物质生活贫乏,书信作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被视为至宝。今天书信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减弱,有了更为方便的联系媒介——电话、网络。可是有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其中不乏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平时很少给家长报平安、交流思想;唯一使用电话的时候,就是囊中羞涩、伸手向父母要钱之时,真让人不可思议!

  第三,“众多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能做到“胜不骄”,面对鲜花和掌声,而保持清醒的头脑,这需要高度的智慧。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人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取得过骄人业绩,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拥抱和赞美,而功败垂成,让世人感叹!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自立为王,只顾享受、不思进取而遭遇失败,即是明证。在现代化建设时期,许多为国家、为人民,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高级干部,醉心于灯红酒绿的环境中,忘乎所以,最终走向反面、悔恨终生!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传统:孟母三迁,成就儒学大家;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今天,在一个条件如此之好的环境中,父母更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傅雷家书,一封封平淡无奇的信,背后却隐藏着父母对孩子最真挚的情感。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导,是父亲对孩子苛刻却又宽容的爱。这是一本充满父子之间相隔甚远却好似近在眼前的爱,一本父亲含辛茹苦的教子过程,来来回回,都包含在这家书之中。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自己的孩子傅聪在波兰求学时互相寄出的书信,并集成了一本书。记录了傅聪从一个小小的钢琴学童成长到一个世界瞩目的伟大钢琴家的过程,其中自然是少不了父亲母亲对其无微不至的关爱,即使是在天各一方,无数个叮咛和嘱咐汇集在书信中,便促就成了傅聪。让人不得不感叹傅雷的教育方式之妙。

  傅雷曾向傅聪说过;‘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这一句话让我深思,为什么第一做人,其实很简单生而为人,我们就是人,做人才是根本,人在这世上,很容易迷失自我,特别是在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傅雷有远见卓识,固然能守住做人的根本,也以此教育子女。这是我读完书后感悟最大的之一。

  在傅雷的眼中,换句话说,他教育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是一个纯粹的孩子,更是精神上交流的伙伴,他会关心傅聪的身心健康,会关心傅聪的生活,关心他的练琴进展,甚至还会和他聊到中国艺术的发展就像是一个老朋友,知音,给傅聪一个能发出内心声音的空间,尤其是在书信当中,不管是傅聪的日常生活还是来自工作上抱怨,而是耐心与他教导,倾听他的意见和心声,拉近与他的距离,像是书信当中的;‘你觉得怎么样或是听听你的意见’将自己人生道路所经历的一切经验,道理用内心教给孩子,这,就足够了。

  傅雷夫妇对于整个中国的教育其实也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的教育之独特点在于并没有陪在孩子身边,而是精神上的陪伴,依然是书信中,傅雷细致入微到上台应该保持怎样的面部表情,抛去其他的不说,这种表现难道不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了吗,能为了孩子考虑这种地步,真乃用心良苦啊!傅雷的眼光看的也可谓是真远,他知道物质化的时代总会过去的,像这种超时代的教育方式,怎可能不出效果呢?这就是他们被例为典范父母的原因。

  其实傅聪的成功光靠苦心孤诣是绝对不行的,父母在这方面就像是一个老师,不可能永远的陪在孩子的`身边,两者一定是相互的。傅聪对音乐,我觉得更多的是热爱,对音乐的贪婪,热爱的动力使得他努力的追求音乐,努力将最好的感觉传达给听众。

  傅雷家书,四字包含了太多太多,但永远不变的是傅聪每封信的‘再谈了,祝你们健康’和傅雷夫妇对孩子深刻的教导,看看现代,大部分的家庭甚至还在物质的时代,用物质满足孩子,其实都是虚伪的。但在看看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游乐每相亲。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权利。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傅雷家书,让我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有体会过父母的慈祥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另一番感受,那是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的谈心,接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巧的孩子遨游在书海中,聆听着,用心铭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家书》是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那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信中傅雷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还现身说法教导傅雷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到挫折不气馁,获得大奖不骄傲,要爱国和爱民族,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也对自己儿子在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言溢于表,是我一读心里深受触动。

  傅雷的文学造诣很深,其中有几段文字让我记忆深刻: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傅雷用比喻句从侧面告诉他儿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内心平静,情绪稳定,不骄不躁。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遇到挫折,控制情绪很重要,把握分寸才不至于收到伤害。他们之间感人肺腑的家书、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对亲情倍感珍惜。

  傅雷家书里父子之情,深受感动,这也让我想到我与父亲的父女之情。我的父亲是一位严父,从小对我很严格,他对我的爱不像母亲那般温暖,却是在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依靠。父亲如大山,深沉,让人有安全感。记得那次,我外出参加一个作文比赛,第一次出远门,心里很忐忑,母亲一直安慰我不要慌张并把我送到车站。可是我还是很紧张,快要哭出来了。没想到,父亲转身离开,我以为她看不惯我的娇气,走了。心里很气他,眼泪哗啦留下来。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父亲出现了,手里挥着火车票,说:“没事,我陪你去!”那一句我陪你去给我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的心的到平稳,也让我明白,人生的路总要学会自己走,就算有困难,转身就有父亲站在那,有什么可怕的。父亲牵着我的手上车,掌心传来的温暖让我信心倍加。在作文比赛中,我也获得了好的成绩。父亲不善于表达,可他用行动给我树立帮让,让我在每一次困难中学会独立自主的完成,并相信自己。虽然父亲没有像傅雷先生那样给我写家书,但他每一次在电话中的教诲也给我带来很多的启示,让我不断的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及文艺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这是一部最好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作为父亲的傅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那么傅雷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呢?

  首先,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为了儿子,他以身垂范、孜孜不倦,现实中又有谁能完全做到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有多少家庭的父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尝到点甜头,就高兴的得意忘形了?自己对待长辈,不分轻重,时不时还会恶语伤人;教育子女一遇到点小困难,便畏首畏尾,总想着去逃避,不愿担负为父的责任……是时候该静下心来想想了,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其次,深深触动到我心灵的是,他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意。颇深印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里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诚然,每个人都有展开翅膀,飞出巢穴的那一刻。父母们是多想看着我们茁壮成长,却又多想不愿我们离他们而去啊。他们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为的还不是望子成龙,希望我们能有点出息?恩情深似海,这份爱,水不能溺,火不能灭。来日的一言一行,定不能忘了他们的教诲,也决不能辜负了这分情,更要争做栋梁之才。

  在阅读中我也感悟着自己那份父子情,父母每日的辛勤劳作,就是一面镜子,照耀着我也要勤奋努力。我开始理解父母平日里的那份唠叨,是这些所谓的闲言碎语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的,如今想来都是受益匪浅的。

  读《傅雷家书》,我想既会成长父母,更会激励我们青年,让我们更深刻领悟亲情的含义,做人的追求。强烈推荐,你也来读一读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是的,每个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寻着,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寻的那个人?傅雷,就是这么一个在他孩子追寻旅途中给予极大帮助的人。《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书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但在关爱的同时,傅雷不忘给孩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信中的一句话。傅雷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写信,教导他做人做事,给予他关爱,无不体现他的爱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书都以他严谨,细心的态度对待,决不允许其中有一个错别字,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以此来教育远方的孩子。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虽说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传达千言万语,一个电话便可完成,但这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离虽短了,但隔膜却多了。

  《傅雷家书》既体现了“严父慈母”式的中国传统教育,但同时也包含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响着中国教育,让为人父母者急于求成。孩子犯了错,成绩退步了,为人父母者谁不着急呢?有的父母可能开展温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来,数落一顿再说,严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骂。“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是傅雷在儿子遭遇挫折时所写的一番。的确,当我们跌倒时,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对,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来,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毕竟祖国的花朵盛开也需阳光,露水和时间。还没到花开之时,还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独自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坚持给孩子写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现代很少会有这种事例发生,但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却无处不在。“天气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门带伞。”可能每逢我们看到这些话或者小纸条时,我们总觉得父母太啰嗦了,总把我们当作三岁小孩。的确,我们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不会长大的孩子,时刻需要保护,关爱。当我们平静看待这些“唠叨”话时,就能感觉感觉到父母的爱将自己包围,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与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与关爱。

  拳拳爱子心,温暖你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国庆期间在儿子的极力推荐和要求下拜读了《傅雷家书》。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谆谆父爱跃然于平常的家信中,平平语言蕴涵真理。使人读后感慨万端,可细细想来,要做到如此却实属不易。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

  现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出现两种极端:一是信奉“棒头出孝子”,二是盲目遵从“和子女做朋友”。

  每个家长都急切地想看到子女的具体的成长。完全失去的傅雷先生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耐心。想想自己,我自己到底有没高举棒头,有没把儿子当作朋友,有没给于必要的教导?

  回想儿子的成长史,他虽然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初中学习任务,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有较大进步,但我总觉得在他身上少些什么。

  我采取的是朋友加棒头的办法。平时,我喜欢和儿子说说话,喜欢听他说同学间的闲闻趣事,听他说对家长的要求,我也喜欢抓住生活中的小事例及时给于解释,每个事例也总是能联系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给于教导。如果他在学习生活中偏离轨道,我会及时警告,必要是就会动用棒头了,暴风骤雨后再和他谈,使他能领悟棒头的作用。从初中学习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我也比较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总是督促他多学习课外知识、多参加课外活动,多和别人交流,但在这方面,他却不如人意。

  升入高中后,我感觉这个方法有点行不通了,孩子对你的教导明显有抵触情绪,对家长的话有些不屑一顾了。他感觉自己已经是高中生了,已经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了,或者感觉家长的.看法及方法已经落伍了,可他们哪能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呢?如果说,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单向性的,那么到了高中阶段,家长、老师和孩子间必须进行双向性的交流。

  每个老师、家长都愿意做孩子的朋友,都希望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真正了解孩子要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后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

  其次,作为孩子也有必要看看,用心体会。因为它可以感染孩子,让孩子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孩子懂得艺术的欣赏,生活中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积极和老师、家长配合,在老师、家长的教导下,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省锡中的骄傲。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书中也有提到“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中“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教子的历程”;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为此在当年的笔记里,我写下了一句话: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傅雷对音乐富于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清澈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

  刻的执着,等等,等等。除非你亲去阅读,你亲去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它会教会你很多。教会你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你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教会你如何理解音乐如何对待艺术,教会你去读哪些中国古典图书能更快地吸取其精华,教会你接人待物的礼貌。最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做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这些话语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它们出自哪里?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家庭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儿子常年于海外求学,作为父亲只得通过书信与之交流,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这就是傅雷与儿子傅聪的两地情,将其家书汇集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我常问到你的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每次看到这,我都发自内心地羡慕傅聪有个这样的好父亲。

  通读这本书,不难发现,字里行间透露了傅雷对傅聪的关心牵挂之情,如开头引用的两句话,还有傅雷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是强调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吧。在这本书中,“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一一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将这两个方面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泰然处之,而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家书中,当儿子精神消沉时,傅雷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如同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当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傅雷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会贯通于这两类书信中,主旋律都是让儿子做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时刻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热情。纵观这本书的语言,都是那么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哲理的启示,满含慈父的舐犊之情。

  不错,作为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长以“爱”教育好孩子呢?若仅像某些家长的一个''打‘’字当头,能得出一个好的结果吗?就怕当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了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之后,他们的金色童年也就成黑色童年了吧。

  展读百余封家信,我总觉得呈在面前的是作为父母为海外求学的儿子撑起的一把巨伞,挡风遮雨,而巨伞之下洋溢的是浓浓的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2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摘抄02-10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5-01

《傅雷家书》读后感06-13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09-20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11-18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8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18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07-22

傅雷家书读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