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7-18 13:14: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通用15篇】

教师读书心得1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所以,余老在序言中对年轻教师(在余老面前,凡站在讲台上的先生们,都是年轻的)谆谆告诫:

  (新部编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_新部编语文教材培训心得)“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

  “我珍视在事业奋斗中对生命的历练。”

  “趁着年轻多做事。”

  不能失去“追求的勇气”,要“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

  要承受“刻骨铭心咬牙坚持的历练”,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要能“苦做”,“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还要“巧做”,成功讲究方法,能让我们更早、更多地品味奋斗的快乐滋味。

  要“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学会摘抄、摘录、摘记”并“分类研究”,“越是有丰富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灵感和把握成功的机会”。注重学习积累的人,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

  所谓“专家”,“是哪些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

  “心静”,是一种情绪和心态状态,“专心致志,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思想方法”。

  做教育教学研究,没想像的那么深奥可怕,其实就是“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好同一件事”,并“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名家、行家,都是这样起步的。

  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主要在四个字上下功夫:角度,难度。‘角度’好加上‘难度’大,就是高层次技能,就是创新。”

  读着余先生的“修身警言”和“思想火花”,觉得“高山仰止”,让人心虚和畏惧。这那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呀?

  那么,余老几十年如一日的历练成就和肺腑之言与我们有何现实的意义呢?

  作为教师,每个人的学识基础有不等,天赋条件也不一,外在环境机遇也不同,谁能说这些区别是无法改吗?我们学习余老,期望个个成为余老那样级别的人,那是不自量力。余老对我们一线广大普通教师最大的启发是,坚持做事业的规划,珍惜时间,坚持用巧妙的方法去践行,用心把教学工作中小事做到精致,做得有意思。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生活中具备野心且能成大事的人毕竟少数。我们更多的普通人其实是“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一个教师,三尺讲台,一本教材,几十个学生,这是我们世界,很小。我们其实不需要大抱负,只要能脚踏实地,在教室里,在学生心里,把每件小小的事做精致,做的有意思,我们就会渐行渐远,越攀越高。眼界和心界是低头看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仰头远望出来的。坚持做精致的小事,这就是余老“静下心来”的修炼之道呀。

  思虑至此,便不再对余老“敬而远之”了。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一个好老师难,当一个好班主任更难,班级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特别是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班主任不仅要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面对他们背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第三辑中通过《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让父母成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父母的处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进步了,国富民强了,孩子们有了优越舒适的环境,但行为习惯为何出现了滑坡。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学校教育模式与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异,或者说是家庭问题给孩子的行为习惯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说:我们的家庭之路上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现在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而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们在面对多种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的班级管理如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而简单地采取整体化一的措施,势必让这些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者无处躲藏,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结合朱教授的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利用x月份学校开展的“家长一日访谈“活动,为不同的学生家长,构建一个共同教育平台,是班级与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好机会,活动开展以来,我总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请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子之道”,讨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再让孩子当场发言,有时甚至请一部分问题学生发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们结合自己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学生不可能屏弃一切因素的干扰,带着纯而又纯的心理坐在教室内从事学习活动,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形成合力。一旦两种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学习、生活必将步入一个和谐的轨道,正如朱教授所言:当学生的父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这样就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从容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教师读书心得2

  自从工作以来,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一遍文章或一本好书。借这次寒假作业的机会,想着让自己沉淀下来,找个时间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然而大抵是太久不读书了,又要考虑到时间俗物各方面,一时之间对读什么书很是茫然。幸亏学校很有先见之明的考虑到了,推荐了很多好书,于是一早我就兴冲冲挑着自己感兴趣的买了。很可惜,事与愿违,一个春节过下来,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加上笔下生涩,竟是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这个心得只能姗姗来迟,粗糙难看了。

  从事历史教学也有几年了,自己其实一直知道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需要大幅度的改进,但是大概是有了职业倦怠,竟是不能下定决心,每每想到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勤奋好学便深感汗颜。其实自己才是更应该勤奋好学的那一个,不论是历史专业知识还是教育教学技能都亟待提升。而读书毫无疑问是提升的一个基础前提。基于自身目前这种麻木的状态,我深深的觉得首先要学习一下如何来读书,于是陈四益先生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英国艾德勒的《怎样读一本书》让我醍醐灌顶。

  关于老师读书的态度及怎样读书和读什么书的问题,我在网上曾经多次关注过,也见过很多人的观点及推荐的数目,但是陈先生关于读书态度的精辟见解和分析还是让我深深折服,感触颇深。“站着读”和“跪着读”实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跪”意味着屈服和逆来顺受,而“跪着读”体现的则是一种迷信书本,想书本“下跪“的读书态度。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吸收书中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所感悟。书本是一种知识的载体,书本的知识是抽象的,他传递着作者当时的所想所悟,建立起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读书更重要的还是读者自己对命运的感受,对事物的理解。如果一个人在读完一本书后一无所获,而只是不加自己理解地将书中的内容一切照搬且深信不疑。

  抱着这样读书态度的人,我相信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对于“站着读”这种读书态度,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有体现,先生提倡对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们都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在接受和传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提炼。特别是对于文化的继承,更需要我们以一种“取其精华,祛其糟粕”的方式来对待,万不可一股脑儿全体接受。古往今来,书中的确蕴涵很多经历时间的冼礼而流传下来千古名言,但其中也夹杂着不少谬误或是不适合如今时代发展的经验。

  如果读书之人再以谬传谬,后果不堪设想。孟夫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跪着读书,禁锢了人的思想和创造,阻碍了人类进步的`步伐。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去看待所读的书。在读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在交流中思考,因思考而质疑,甚至因质疑而反驳在读作者双方灵魂的撞击下达到读书的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使读书发挥出其更大的效益,才是真正会读书,读懂书。

  陈先生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给人们如何正确读书指明了方向,站着读书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读书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坚持着更是美丽的。在这个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提倡站着读书,其背后蕴涵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提倡我们要在站着读书的基础上学会站着做人。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自身的“挺直”才是教导学生的基础,如果不是站着读,而是跪着读,那这书不如不读。

  我们的老师讲课又何尝不是跪着讲呢?有时完全屈服于教参,屈服于专家,屈服于权威,而没有自己的丝毫见解,岂不悲哉!我们的学生听课难道不也是跪着听吗?大多数听从老师的讲解,听从资料书的解释,不敢质疑,不敢发问,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试想一下,这样的教育能向前发展吗?

  艾德勒的《怎样读一本书》却是用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英国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基本阅读能力匮乏而导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这里的阅读能力不是指读小说一样的识字能力而是指对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读这边文章的时候,我总是会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我的历史课堂,学生在把握重点,梳理知识方面的欠缺,当然,他们还只是初一,有很大的提升余地。但是即使如此,考虑到当今国家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如果他们的理解还是“跪着读”那样的全盘接受,后果会如何呢?我们民族的创新将来源于哪里呢?

  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一下自身的抱怨疑问。对于一个教历史的老师来说,历史是指过去了的事,也就是说,历史是既定的史实,似乎没有什么可供你发挥的余地。而历史又与政治息息相关,很多地方更是不容置疑或发挥。或者你并不赞成某个观点,但是在现在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下,在分数的单一标准下你还能怎么做呢?我只能说有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心情很复杂。

教师读书心得3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和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和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和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和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和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和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心得4

  一次无聊时,随手拿起《给教师的101条建议》随便翻翻。看了一会以后,不禁后悔起来。后悔的是:一本这么好的书天天在我脸前摆着,我却没有去看。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没有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它通过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

  读了“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这一章,使我明白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评价,我们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个人的意愿去设计他们的未来,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要围绕着“究竟为了谁?”来反思自己。孔子告诫我们一日要三省,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更应该日日反思,做到自我批评。

  当我读到“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这一章时,我恍然大悟,教师的时间应该从读书中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读着读着,顿觉眼前一亮,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像应彩云那些特级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状况,他们都能及时巧妙地做出引导,让课堂因生成而焕发精彩,给听课教师一种艺术的魅力和朴素的享受。原来是“读书”给他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展示出最本真的美丽。只有不断从书中汲取教育教学养料,积淀自己的内涵,才能在课堂上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课堂才会有效。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教师读书心得5

  学校孟主任买了几本教育书籍,我顺来看了一本,有不少收获,特别是孩子自己怎么学,和其他孩子怎么一起学,学习中的常见规律等,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给学习伙伴的作业

  学习伙伴是促进积极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对一的组成学习伙伴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组成形式,学习伙伴可以短期也可以长期。学习伙伴可以承担范围很广的任务。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学习伙伴一定作业,相互促进。例如:

  1、一起讨论作业;

  2、就某一个知识或者课堂活动相互交流;

  3、互评作业;

  4、对于某一次的共同阅读相互提问;

  5、一起回忆某个知识点;

  6、一起把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

  7、相互考查所学知识;

  8、对比课堂笔记;

  学习伙伴是相互的,给伙伴作业的时候也是给自己作业,或者两人一起完成,这避免了独学的弊端,同时也锻炼了孩子分享和倾听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期望

  1、对于所学学科的课程名称你有什么问题

  2、你想从这一课程中获得什么信息或技能?

  3、你不需要什么信息或技能?

  4、你想从这一课堂中得到什么?说出某一事情。

  5、你对这一课有何希望?你关心什么?

  6、课堂目标与你的需要匹配吗?

  7、你感觉自己需要拥有什么知识与技能?

  8、你对这一课程有何期望?

  9、为什么你会选这一门课?为什么你会来?

  10、对这一主题,你从以前的课堂中获得过什么?

  这是获取学生目标的10个问题,学生的需要、期望和关注点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

  在老师的备课中,这应该叫备学生,在这个备课环节中,老师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知识水平,对孩子自身的期望关注不够。

  例如在课程超市中的篮球班,我更多的是了解不同年级每个孩子的篮球水平,没有很好关注孩子选择篮球班他们自身的期望。他们通过参加篮球班期望得到什么或者获得什么?只是单纯的从我的角度去教孩子,如果课堂目标和孩子期望是一致的,那孩子在课堂中的'训练也会更为自觉更为积极。

  (三)成倍增长的学习效率

  在听讲型课堂中,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学习效率容易下降,但是研究显示:在课堂中加上视觉因素会增加14%-38%的记忆。在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中如果有视觉辅助,会有多至200%的提高。而且,如果使用视觉手段来辅助动词的呈现,那么所需时间可减少40%。一张图纸可能抵不上1000句话,但比仅仅说话的效率要高上3倍。

  其实,听觉和视觉是属于两个维度,教学中都含有这两个维度的话,所学知识会被两个传递系统所强化。在实际学习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偏爱的传递方式,如果课堂中或学习中包含这两个维度,那么就可以满足多种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

  因此,要注意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偏爱的信息传递方式,以达到成倍增长的学习效率!

  (四)学习需要主动性

  “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

  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

  需要教的东西比讲出来的东西多得多。学习绝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塞入学生的头脑,而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参与和操练。

  是的!学习单单依靠外力的强制是不具有持续性的,学习需要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这样学习才能具有持久性。

  学习主动性是可以培养的,例如:

  1、团队:创设合作、相互依赖的氛围;

  2、合作: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关注孩子感受、价值与态度。

  当然,方法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找到孩子能主动学习的源动力,主动学习永远要比被动学习具有持续性和愉悦性!

  (五)“议长制”参与法

  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积极学习,议长制就是一中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团体成员轮流对主要问题作出简短反应。如果想要快速地从每一个孩子获得一些信息,议长制是个好方法。

  在实施议长制时,孩子可以选择“Pass”来弃权,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在该过程中可要求孩子都给出自己的解释。回忆自己的课堂,进行提问时,如果孩子没有回答,可能紧接着就是下面的问题:

  “好好想一想。”

  “其他同学能帮帮他吗?”

  “大胆的说,不要紧!”

  ......

  孩子不会的时候或者没有考虑成熟的时候,他们也有Pass的权利,同时也能让课堂更为有效。课堂中如果孩子不能回答某个问题,我会尊重他们Pass的权利!

  (六)成倍增长的学习效率

  在听讲型课堂中,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学习效率容易下降,但是研究显示:在课堂中加上视觉因素会增加14%-38%的记忆。在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中如果有视觉辅助,会有多至200%的提高。而且,如果使用视觉手段来辅助动词的呈现,那么所需时间可减少40%。一张图纸可能抵不上1000句话,但比仅仅说话的效率要高上3倍。

  其实,听觉和视觉是属于两个维度,教学中都含有这两个维度的话,所学知识会被两个传递系统所强化。在实际学习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偏爱的传递方式,如果课堂中或学习中包含这两个维度,那么就可以满足多种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

  因此,要注意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偏爱的信息传递方式,以达到成倍增长的学习效率!

  (七)你知道大脑怎么工作吗?

  大脑并不像录音机或录像机那样,大脑不仅仅接受信息,它会加工。为了有效地加工信息大脑会向内或向外的进行反思,这时如果我们与别人讨论信息,如果有人叫我们提问,那么大脑能学习的更好,

  研究表明,让孩子与同伴讨论老师在课堂上一定时间间隔内呈现的内容,相比没有任何讨论停顿的控制组孩子,这些孩子的成绩要高上两个等级。

  如果对知识做以下事情,学习会得到加强:

  1、用孩子自己的话陈述知识点;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印证知识点;

  3、找到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4、生活中实际应用。

教师读书心得6

  读了《有效教师》一书,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爱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才能让孩子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将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让那颗未泯的童心生根发芽。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象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 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教师读书心得7

  近日有幸阅读了《现代教师读本》(教育卷)这本书,对于“要保持水源的的清洁”一节颇有感触。

  文中用“水源”来形容人的心灵和思想,用清洁的水源来说明纯净的心灵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我想,教师的心灵正如泉源,而学生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而昼夜不息。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泉源污浊,那么涓涓的小溪怎么可能清澈,而如果是无比清澈的泉源呢?那是一种惬意,一种难以言语的温馨。正如心灵的纯洁,会激起高尚的行为,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生活动力。教师和学生正如泉源和溪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文中苏霍姆林斯基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位19岁的青年,在公园一条狭小的路上相遇一位素不相识的16岁青年,仅仅由于对方不愿让路,他竟动了刀子,把对方杀死,继而捅伤了急速奔过来的16岁青年的母亲。而更令苏霍姆林斯基倍感震惊的是,当他读着这位19岁青年写来的`信时,信中流露出的竟然只有慌乱和恐惧,没有忏悔,更没有对罪行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是他们内心的“精神空虚”。他说:“可怕的精神空虚,不懂得生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教师读书心得8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做老师最本质,甚至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孩子。”这种道德要求教师要以爱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好。但是,他们不应该选择所有“爱学生”作为一般崇高的师德。他们必须看老师爱学生的动机和方法是否正确,尤其是老师爱的效果。正如敬爱的周总理所说,我们要“爱学生,教好学生”。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怎么办?说说何士德。为此,相互信任现在是人们所说的“热爱生活”的几种表现形式。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

  有的老师抱着“善待学生而不是给好面子”的态度,批评和斥责学习和道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甚至变相使用体罚和体罚,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非常叛逆,老师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老师,让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放荡,失去争取进步的信心。我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厌学,上课经常走神或者做小动作,对作业极度迷茫,甚至根本不做。我多次直接严厉地批评过他。没想到他不悔改,反而变得更加抑郁,看起来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差点晕倒。之后我冷静下来,回忆自己的言行,才惊讶于自己对他的态度太过极端简单草率。后来我又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揣摩他,抓住他爱赞美的特点,试图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重复他的老问题时,我没有一味地批评他,而是回避了这件事,称赞他爱大脑,声音洪亮。就这样,他入迷了,坐直了,注意力也集中了。他在那堂课上正确大声地回答了问题,课后也做得很好。

  所以,经历和教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不应该轻易批评学生,也不应该用抄袭、背罚、体罚等单调的惩罚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情深”,实则表现出“恨”的行为,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做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很贵或者说是在践踏老师。学生会有更挑剔、更受惩罚、更倾向于与老师作对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不尊重态度和行为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胖”的爱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检测教育结果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是,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可以区分不同学校的'教育效果,决定学生的入学率。于是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部分老师很大程度上使用了海问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但老师们却不为所动,依然孜孜不倦地收集资料,绞尽脑汁,不断出题,让学生们没日没夜地去做!一定要!一定要!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很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的时候,老师不高兴,甚至发脾气。责备、谩骂、歧视、课业惩罚、体罚等层出不穷。

  这种教育只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恐惧,越来越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想象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后可能会感到疲劳。当他们下班回家时,他们可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和看电视。除了上课时间,学生课后还有很多作业等着他们,连周六周日休息日也不例外:背书和作业很多,所以学生真的比大人还忙,还累!学生长此以往还能吃饭吗?知识掌握了吗?这种教育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显而易见。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关注优秀和差的学生,而忽视中间学生的爱”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之分,当然也有夹在优差两端的中学生。有的老师更注重“两头”。由于应试教育泛滥,他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老师总是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少数有望开学的“尖子生”一直对他们比较关注和照顾,甚至经常开“小火炉”、“改造后进生”都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所以,“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是老师不懈的努力,而“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力一般,不起眼,没有突出的表现,却不会给老师带来麻烦,很多老师往往就此作罢。

  ,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这样“中间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

  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好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第一,爱应该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爱。教师不仅要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对于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发现其优点,找出爱的理由,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

  第二,爱应该是细腻的,要做到无微不至的爱。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第三,爱应该是严峻的,要做到刚柔相济的爱。教师爱学生并不是无要求的爱,并不是爷爷奶奶式的爱,并不是无限的爱。爱中有要求,爱中有希望,爱中有原则。

  显然,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做一个真正有爱的小学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9

  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教师读书心得1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可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教育专著,很有感触。

  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从“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阐述了自己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的思考,这实实在在是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思想在为我们解惑;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的心灵受到激荡,“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随意”与“从容”,突然间我觉得以前的.“随意”是一种逃避,以前的“从容”包含着惰性;博士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运用了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他们凝练、隽永的文字和独到教育的阐释给我深深的启迪,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教师读书心得11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积极。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读书心得12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领教师在读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0月6日晚上,实验二小全体教师相约在学校会议室隆重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期的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让我们的生命更灿烂”。

  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掌声不断。大家围绕九月份的阅读主题:“《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感言”畅所欲言:王娟娟老师的《读书感悟成长收获》,董亚红的《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提高》,李佳老师的《更新观念愉快教学》,王银淑老师的《让生命的价值在课堂中闪光》,张艳敏老师的《对合作学习的思考》,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品味在读书中不断成长的感悟与体会,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最后栗晓燕副校长就我校教师读书现状、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教师怎么去读书以及对教师下一阶段读书提出几点指导性的建议,交流会在和谐、愉快、奋进的氛围中结束。

  一年来,我校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契机,以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为抓手,倾力打造名师队伍,目的'是以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除了每学期正常的教研活动之外,学校还定期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读书范围既可以是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著作,也可以是教师自己选定的相关作品。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活动,教师为学生树立了努力学习的榜样,逐渐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习惯,让学习成为改进工作和激发创新精神的动力,使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读书心得13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化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独生子女的时代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教育手段也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成为了历史。因而,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了时代的基本要求。

  寒假中,除了享受节日的喜庆外,我还不忘对自己的业务素质加以提升。于是,我认真阅读了李玉平教授主编的《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一书,读后深受启发。这本书,主要以案例展示,理论拓展两种形式,对当今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及解决的方法策略作出了详尽而全面的剖析。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很值得一读。在此,我只对本书中感受颇深的几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课前准备

  传统的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等。而现在这个名词已经被“教学设计”所代替。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在第一种中,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程式化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学法引导,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等。这种设计,对老师而言,只不过是教学程序的一个文本体现,具体有多少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再看看第二份乌老师的教案,你很难找到上述提到的那些条条框框,而令人惊叹的是她的“学生风采”一栏。

  在这栏里,详尽的记叙了学生课堂中的种种表现及教师的感受。看完后,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份教案。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对教案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势:教案是上课时教学计划,是备课的记录,是课前的准备,我们需要将它设计的无缺。乌老师正是打破了这一“常规”,她认为教师对小学内容早已“熟烂在胸”,用不着写成详细的文字材料,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创造,这是最珍贵的。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为学生的表现预留出空间来。乌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课改的一个很好的示例。我想今后我们在设计教案时,是否也应向这方面发展呢?

  二、合作学习

  一提到分组合作,我们自然会想到小组合作。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场景。有些教师甚至将一些毫无讨论价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学习。而有些教师在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就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讨论,也不进行指导和调控。细想想就不难感受到,这样的讨论有多少价值,在浪费了时间之后,学生又获得了多少收获。

  其实,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犯过类似的毛病。在学习完本书后,我才终于找到了病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对合作学习的概念不甚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在观念上过于迷信于合作学习的'作用,认为它无所不能。

  2、过于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概念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3、组织形式不确定,学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讨论和交流具有随意性,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

  4、对于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表现欲强;而学习不好的“搭便车”。课堂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现象,主要是教师在合作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优势互补,在角色安排上也缺乏明确的分工。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为此,我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我认为: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它不同于一般性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讨论、交流是建立在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并指向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

  2、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考虑学习任务是否有必要通过合作来完成,需要选好合作学习的材料,提出有挑战性,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小组研讨。

  3、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独立的思考,学生会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4、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研讨,备课。老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指导。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成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5、课堂评价时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更要关注学生的团体,对于积极合作,善于合作的小组,老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6、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我们一般要强调异质分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

  7、教师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光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一次航海旅行。那么,教师是“指南针”,学生才是真正的“航海家”,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去做。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学会转变自己,而转变自己最好的帮手就是“向学生学习”,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14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教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我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我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我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本事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研究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我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可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学校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学校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教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学校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当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欢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我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欢乐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15

  在这本书中,第一篇就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十分精彩: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来看,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拿传统的讲授法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就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而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用心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超多材料、带给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其实这段话告诉我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新课程标准到此刻为止已实施五年,五年来,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新课标十分强调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与权威,因而,教师总是板着脸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学生不得发问,不得说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劲讲,“讲清、讲透”,在教师讲清楚的状况下,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都被老师讲完了。而在新课标中,再三强调既要

  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不怕学生问住自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倾听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课文的好处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教学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的结晶。记得在走出师范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师范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资料、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一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潜力,而思考便能够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正如威尔逊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没教几年的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师范里一位导师曾说过:“教书不必须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学会创新。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那里,我个性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状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能够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语文教学及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