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话题作文>植物作文>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

时间:2023-01-11 01:59:53 植物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1

  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妈正在上网。突然,房间里的灯闪了几下,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里的灯全部暗了下来。啊,停电了。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了一根点燃的。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

  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蜡烛,看它一点一点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它燃烧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这么说,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这就是蜡烛的精神。

  突然,家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原来是来电了。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了,化为了灰烬。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2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冬日飞雪里傲然绽放的梅花,不仅笑得灿烂美丽,而且香气怡人,沁人心脾。梅花那渗透在骨子里的坚强,不仅让人敬佩,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里,所有的花儿都沉睡了,唯有梅花傲然挺立。世上有很多花儿都需要绿叶的衬托,才能显出美丽,可是梅花不需要这样,因为梅花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哪怕是这样,梅花依然那么美,在凛冽的寒风中,它开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为我们弹奏了一首春天的乐曲。看,白梅花好像一团雪被刻成了花的样子;粉梅花给人多么温暖的感觉;红梅花好像一团火挂在枝头。冬天里,雪下得越大,梅花就开得越美丽,走近细看,它的花瓣上,还有小冰晶在闪烁着。

  梅花与桃花、梨花不一样。一般的.花儿喜欢在春天展示自己,争香斗艳,得到人们的赞美。可梅花是谦逊的,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它默默地合上花瓣,站在花丛中微笑。

  不只是花,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梅花一样不怕恶劣的环境,我们一定会成功的。让我们学会把困境转化成帮助自己成功的工具,让困难变成成功的加速器,不是很好吗?

  不与别人争香斗艳,而是坚持自己“凌寒独自开”,这不就是走向成功的台阶吗?梅花,我从你身上得到了太多的启示,我赞美你,梅花。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3

  朋友,你最喜欢那种植物,是“花中之王”——牡丹,还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蓉?是醉人的茉莉,还是芳香迷人的桂花?是婀娜多姿的.柳树,还是娇艳的美人蕉?你可能还不知道吧,我却最喜欢那平凡的小草。

  别看小草不起眼,但它那柔中有刚的性格让我赞叹。小草的全身都是绿色的,头很尖,像一把把尖刀刺向蓝天。特别是在夏天,草坪上一片翠绿,美丽极。一阵阵微风从远处吹来,小草们就会跳起团体操。你看,它们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弯腰触地,时而又扭动腰肢,多像婀娜的少女在跳舞、玩耍!这时候你若是来欣赏一下,你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陶醉在它们翩翩起舞的优美舞姿中。

  小草还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哩!春天到,小孩子们可以躺在草地上打滚,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的玩耍嬉戏。最美的是躺在草地上数天上的星星。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草坪上荡漾着。

  风雨刚过,我去看小草。小草似乎已经奄奄一息,我心里想:“你也太柔弱吧。”可是太阳刚一出来,它就马上顽强地挺直腰杆。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4

  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虽然不美丽,但却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切都是对生命的渴望而得来的力量!草,不管闪电雷击,不管狂风骤雨,不管严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惧。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于是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我漫步在小路上,看路旁那一棵棵嫩绿葱郁的小草,陷入了沉思……也许,有很多人都把小草当成是弱小、无能的象征,认为它们那矮小的'身躯经不起一点儿风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我眼里的小草,是那样的顽强,那样的富有生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和精神

  一到春天,小草们就睁开朦胧的双眼,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与人们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带来的喜悦与温暖。它们散满大地,为这块抚养它们的“母土”铺上了绿地毯……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才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当然,小草的可敬之处不单单是在这里,它们身上还闪耀一个亮点——顽强不屈的精神。小草虽然没有参天大树那样的高大挺拔,也没有花朵那样的鲜红美丽,但是,它们的精神足以盖过这一切,足以让人们重新去认识并惊叹它们。

  暴风雨里,高大挺拔的大树被连根拔起,五颜六色的花朵已花残叶败,而小草呢,却以一种比物质的力量更加有力的力量赢得了胜利……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5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这正是我们的。他们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都在认真的工作着。 就像梅花一样,冬天百花凋谢,唯独梅花生机勃勃。

  我喜欢梅花,是因为它拥有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6

  小草,是一切有土壤的地方都存在的小植物,它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它不像大树那样傲然屹立,更不似鲜花那样婀娜多姿,然而,我却喜爱这样的小生命!

  小草从不需要人们去伺弄它,也从不娇气。就算被车轮碾过或被人从身上踏过,它仍然挺直腰板,无怨无悔地展示着翠绿的色彩,使人们一看就有舒服感。

  小草从不炫耀自己,总是无悔地衬托别人。人们一向都喜欢花儿,可是如果没有小草那青青的映衬,花儿还会显得那么美丽吗?它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是一成不变的青绿色,到了冬天,花儿凋谢,大树落叶,它才变得和大地一样黄,朴实无华是它独有的风格。

  最可贵的是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天干旱的时候,庄稼、花儿都干渴得耷拉着脑袋,显出一副可怜相。你再看小草,它们仍然顽强地昂着头,像坚强的小战士。当一场巨大的暴风雨过后,花儿被吹打得七零八落,花瓣遍地都是,就连小树也被吹得东倒西歪;小草好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着地,但小草是不会向暴风雨屈服的!过一会儿,再看小草,它已经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说:“我们热爱生命!不管有再大的风雨我们依然顽强!”是啊,小草没有花儿那样美丽,没有白杨那样挺拔,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啊!

  我喜爱小草!我佩服小草!我要做像小草一样的人;要做一个朴实无华、坚强不屈的人!

植物的借物喻人作文7

  我很喜欢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离开了,秋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用一支美丽的画笔,把枫树染红了,把小草染黄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风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平原公园每年的秋季都要举办菊花展览,展览期间俨然就是花的海洋。

  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陈毅爷爷曾这样写诗赞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的确,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