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3-01-05 11:49: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

  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

  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

  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散文欣赏,扩展延伸

  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双手创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赏配乐散文《海底世界》。学生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海底美景,将文学和音乐整合在美术课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小学美术说课稿2

  一、《漂亮的瓶子》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美术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美术《漂亮的瓶子》(板书题目)。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约嘉宾,他是大耳朵图图,可能有些小朋友认识他。图图遇到了麻烦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带了剪刀、卡纸和彩笔,准备做手工,他想请大家来帮忙。到底是什么麻烦事呢?请看大屏幕。

  2、哦,原来是图图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着急,我们怎么帮帮他呢?

  (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图图做一个花瓶)

  我们可以帮图图设计一个花瓶(张贴:花瓶),设计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张贴:漂亮的),图图才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哟!

  二、教学新知

  1、中国人特聪明,在很久以前就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漂亮的中国陶瓷艺术吧。

  师:你喜欢这些瓶子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学生:因为它外形美观,制作精美,图案漂亮,色彩鲜艳)

  表扬懂得从细处观察的学生。

  2、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也有头有脚,它们的头叫做瓶口,脚叫做瓶脚,中间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细细的部分叫做瓶颈。有的瓶子两边还长了两只大耳朵,我们就叫它瓶耳(老师边展示课件花瓶的图案边讲解)。

  3、那老师如果在中间用一条线把瓶子分成了两半(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你发现瓶子左右两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学生: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观察得真仔细。是的,这条线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半,我们就叫它对称。

  老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啊?

  学生:我们看到的蝴蝶是对称的,蜜蜂是对称的,人也是对称的。

  4、(1)我们用手中的纸也能折出对称型。拿起你们手中的纸,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对称的长方形。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对好了,然后按平中间线。

  (2)在剪花瓶之前,我们要画出心中花瓶的样子。花瓶是对称的,我们只要画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师把连起来的这边放在左边,开口的这边放在右边,然后我以左边为瓶子的中间线,画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体:折剪法的提示)

  5、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大瓶子呢?(沿着纸的外形剪,尽量占满纸)

  6、要让花瓶变得更加漂亮,我们还得给它进行装饰,让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贴于黑板上)这是老师装饰的花瓶,那么大家看一下,我们怎样能够让花瓶更加美丽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装饰让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装饰花瓶时,我们可以给花瓶画上美丽的图案,涂上好看的颜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在花瓶上。

  7、别的小朋友也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体出示)

  师:1、这些瓶子美吗?

  2、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的?

  (学生回答省略)

  三、学生创作实践。

  1、大家想不想也有这么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动手设计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会儿老师把你们设计出的最漂亮的十个花瓶放到柜子里展出,然后选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给图图好吗?时间不多了,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赶快行动吧!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制作瓶子的时候。

  (1)要保持安静;(2)有问题请举手。开始行动吧!

  步骤如下:

  A对折纸,画出半个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画花纹,装饰美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图图非常感激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大家回家后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好吗?

小学美术说课稿3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千变万化的帽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4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帽子的种类和用途很多。除了有遮阳、保暖、美观的作用外,有的可以显示职业和身份,还有的可以保护头部避免或降低来自外力的伤害。古今中外的帽子文化更是值得探究的。本课教材的学习要求是:用纸制作各种帽子,而不涉及这方方面面的内容。对 这些内容,可以留待课后拓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课文的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的整体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a、重点是:把平面的纸通过折、剪、贴成立体的帽子。

  b、难点是: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立体帽子。教学安排:一课时(本说案为第一课时)。

  二、有机渗透,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就第一课时设想以下几种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创设与学生心境相匹配的情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机,所以在新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让学生戴上自己心爱的帽子创设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和教师一起欣赏各种帽子的图片。

  2、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气氛。

  3、引导观赏法。这是本组课文训练重点,为贯彻这一教学目标,在欣赏各种各样的帽子图片的部分和欣赏同学们作品的部分,我将用实物展示,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三、自主创新,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努力创设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本课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学会质疑问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潜能,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2、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同学解惑。

  3、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合作、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萧伯纳也曾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了便有了两种思想。”美术课中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作品的乐趣。

  四、优化结构,说程序。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情景创设,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2、欣赏、实践探究新知。(1)师生简要交流一下帽子的用途。(2)带着问题欣赏帽子图片。①帽子的基本造型。②帽子的装饰特点。

  3、交流观察和欣赏图片而得出的结论。

  4、请学生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由会的学生进行解决。

  5、教师适时地拿出该基本型制成的帽子,让学生观察。

  6、作业要求。

  7、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帽子,教师巡回指导。

  8、交流展示------帽子展示会

  9、课堂小结及课后拓展。板书设计:帽子展示会(四周是几顶造型特别的帽子-----学生作品)课件设计:包括课题、各种帽子的图片、帽子的基本型、帽子的制作步骤。(详见四年级美术《千变万化的帽子》幻灯片。)

小学美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地位、作用。

  《适合纹样》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课型。本课和《相同图案排排队》、《点、线、面》、《会变的花树叶》、《鸟的纹样》、《鱼的纹样》、《人物装饰画》等课形成线性脉络递进地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

  作为一个中年段的图案设计类课型,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让学生寻找、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实用性、美观性。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定位离适合纹样高度的严谨性和艺术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从具体学情出发,降低专业难度,将重点放在“适合”的对比教学上,通过观察、对比、找一找合适的家等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体悟什么叫“适合”。从而按“适应性”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变化的纹样,为后面的图案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手段,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活中观察美、领悟美,运用创造美的能力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了解适合纹样的“适合性”特点,通过夸张、变形、添加、简化等表现手法计适合纹样。

  三、教学难点:

  运用形式美法则,组合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设计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范画、上色工具。

  2、学生:上色工具、绘画纸。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相同图案排排队》、《鸟的纹样》等课后对图案的设计有一定认识:知道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能表现出节奏美、韵律美;同时,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纹样的设计是对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而四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让学生设计纹样的时候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将纹样安排在一定的几何形框架内,使学生体悟纹样必须与外形相适合。

  七、教法选择。

  感知新知时,以旧知导入,创设情境法为主;学习新知时,以引导发现法、示范讲解法、欣赏比较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辅导法、练习法为主;评价、拓展时,以多元评价法、激励评价为主。

  八、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多处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学生之间能互相讨论、合作学习,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九、教学设计及依据。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认识、回忆纹样。

  师用课件出示“鸟的纹样”,今天在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些老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学生课堂展开讨论,回忆“鸟的纹样”。

  2、创设情境,了解适合纹样。

  鸟儿们在森林里飞来飞去,变换着不同的姿态,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课件出示四种不同几何形)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吧,他们分别应该呆在哪个家里面?学生针对情境游戏,开展活动。

  3、探索发现,揭示课题。

  当孩子们为不同形状的鸟儿找到了自己的家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为了进一步鼓励孩子发现纹样的适应性,教师点击课件,突出纹样的几何形,帮助孩子们发现适合纹样的特点。

  教师小结:像这样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中,即使去掉了边框,也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图案被称为“适合纹样”。今天让我们来走进“适合纹样”的世界。出示课题《适合纹样》。

  设计意图:“适合纹样”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觉得本节课的内容不难,首先让学生了解、回忆学过的纹样,并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适合纹样的独特之处,掌握适合纹样的重要特点。

  (二)自主探究、感知体验。

  1、辨别适合纹样。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出示几组纹样,设计小侦探的游戏,让学生辨别哪些是适合纹样,找出非适合纹样的图案,以此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2、了解适合纹样的形式。

  承接上一个环节,教师提出:适合纹样千变万化,但其实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此发现适合纹样的对称美。

  师小结: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体现了美术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如左右对称、离心式、向心式、旋转式。像这一类适合纹样我们称为对称式。

  出示第二组适合纹样。这组还是对称式的吗?它们是不是适合纹样?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间再次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这一类纹样虽然不对称,变化很大,但是注重整体构图的协调、平衡,我们称之为均衡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发现适合纹样的组合形式,弄清适合纹样的构成方法,为下面的设计打下基础。

  3、学习适合纹样的'绘制方法。

  继续创设情境:森林里的鸟儿都找到了家,只有小鱼没有找到合适的家。它可着急啦,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它找到适合的家?(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探索发现)

  教师出示另一条鱼,让学生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发现可以用夸张、变形以及添加、简化的方式让纹样适合几何形。

  如果我要画出对称式,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发学生讨论,教师出示对称式的画法,最后得出结论,除了均衡式画法,也可以有规律的重复纹样来绘制对称式的适合纹样。

  最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完成适合纹样的绘制。并总结绘制过程:

  (1)夸张变形画主纹样,使之适合几何形;

  (2)添加背景,使之构图饱满;

  (3)点线面装饰;

  (4)添加色彩,(可以是和谐色、也可以是对比色、也可以是具有黑白灰效果的单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比以及示范让学生学习探究适合纹样绘制的方法。

  (三)欣赏交流、启发创作。

  1、欣赏发现,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适合纹样呢?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小结:自古以来,适合纹样就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如我们熟悉的青花盘、汉代的砖瓦、古代的门窗上都大量使用适合纹样,如今,适合纹样更加广泛地装点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观察力、感受力,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创作,运用方法绘制适合纹样。

  设计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妈妈喜欢什么礼物呢,丝巾是不错的礼物,我们来设计一块丝巾送给妈妈怎么样。出示三种几何形:方形、三角形、圆形,在设计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的,吸取同龄同学作品的优点,寻找灵感。

  教师出示作业设计内容以及要求。由于四年级的孩子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提供一些设计素材,以此启发学生的灵感,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适合纹样运用到生活中,利用母亲节的礼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此更好地完成本课的作业。

  (四)展示评价。

  创设情境——丝巾展销会。在展示区分别贴上色彩美、构图美、纹样新颖,让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作品贴进适当的栏目,完成自评。其他学生则以挑丝巾的形式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表扬作业亮点,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课件,适合纹样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吗?学生欣赏。

  师小结: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无处不在,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适合纹样,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可以表现适合纹样……学了今天的一课,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更多的美,也能把这些美再次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六)板书设计。

  十、综述:

  以上是我对《适合纹样》这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思考。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意识的去关注生活中的纹样,生活中的美。这一学习过程将强化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小学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出处、分析

  《出壳了》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第八课,本课教材除了从自然生命的规律发展出发,从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以外,也以孵化作为引子,根据生命形成的过程,延伸到创作的发生、发展、生成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能大胆联想,创造出新颖的、表现独特的作品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概括的造型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生命的奥秘,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小动物出壳时的情景。

  2、技能目标:通过记忆和大胆的想象,用自己独特构思的表现形式来感受生命的不屈和美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

  (三)教学重点 :用独特的构思表现动物破壳而出的情景。

  (四)教学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观察——引导——启发——创造”,以小鸡出壳为线索,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三、说学法

  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观察尝试表演的学习方法(2)大胆、创造的造型表现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二)在欣赏 ,感受小动物出壳时的情景。

  (三)创新与表现

  (四)欣赏与评价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每个宝宝都是妈妈经历了十月怀胎,你们也是。在妈妈的肚子里经历了 十个月,在出生那天,就用手脚蹬。是告诉妈妈,“我要出来了!”这天是你的生日也是妈妈受苦的一天。妈妈经历着痛苦也享受着幸福,因为妈妈有了你这个可爱的孩子。动物也是一样,他们有他们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

  鸡蛋宝宝带着妈妈的体温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它在鸡妈妈的精心孵化下,蛋宝宝的内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变成了一只小鸡,到了第21天的时候,小鸡终于破壳而出了。

  (二)在欣赏 ,感受小动物出壳时的情景。

  接着,请同学们来做做小鸡从壳里出来的样子。(破壳——用嘴啄开壳啄开一圈——完全破壳——挣脱卵壳——用脚伸展——步入壳外世界。)

  有的很新鲜、有的很自豪、有的很娇气躲在妈妈的身边、有的很友好和其它小伙伴一起打闹、而妈妈看到那么多的孩子出世了,又是爱惜又是激动。

  还有什么动物是象小鸡一样从壳里出来的?如:恐龙、企鹅,鸡,鸭、鸟类、鳄鱼、蛇(教师课件展示各类的动物的形象)

  它们一出生最想干什么?比如小海龟、企鹅等等。(播放课件)

  我们共同欣赏小朋友的画。(播放课件)

  小组讨论、交流。

  小朋友们,我们不但观察了小动物出壳的情形,还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想画什么?(如:小鸡和鸡妈妈、小鸭刚出壳的情形、小海龟奔向大海的情形。)

  (三)、创作与表现

  与学生探究小动物出壳的表现方法:

  (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妈妈和出生的小动物、未出生的小动物 的心情。

  播放以出壳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同时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影响下创作出新颖的、表现独特的作品来。

  (四)、欣赏与评价

  教师收起几个学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让大家评一评。从以下几方面来评:造形美、色彩美、装饰美等三个方面来品评。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并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鼓励同学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小学美术说课稿6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

  技能目标:

  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

  情感目标:

  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不同的折法和染法。

  难点:

  染纸颜色搭配;多种形式的染纸作品。

  围绕三维目标我设计了四大块面的活动:

  活动一设计意图:欣赏染纸作品首先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其次师生通过问题交流,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从而初步达成本节课的认知目标,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设计意图:首先学生动手尝试,自由发挥想象折一折、染一染、想一想,开拓了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愉快的探究染纸方法。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验中的发现,在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交流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归纳出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再次,教师在学生较欠缺的作品上适时给予直观演示,为学生清晰具体的感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三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作业,内化并运用技能技法,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达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作业要求设计意图,为了鼓励学生“从实践到创造”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两个展版的作业展示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把音乐引入课堂,为了能陶冶学生情操,调节作画情绪。

  活动四设计意图:总结或拓展,能让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进一步探究其他染色技法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反思:

  学生思维停在表面时,设计怎样的问题把他们引到深入?

  如何更有效的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小学美术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能够用对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说出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2.是否能留心观察对印作品产生的肌理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笔、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及范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学生在纸上试一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诗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帮他出主意,主要谈谈,什么情况下印的很清晰,什么情况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时教师可以举例相关学生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些物品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出那些?

  活动二:

  教师示范:调色,绘画,对印。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由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情况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老师让孩子使用水粉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并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活动三:

  学生作业展示,请学生谈谈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收拾与整理

  第二节

  活动一:展示学生上节印制的作业,让学生将作业拿得远一点,“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来的东西象什么?”然后进行添画。构图有缺陷的,用添画来补救;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画使它具体;色彩不丰富的,用添画来点缀。可以直接用笔画上去,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

  活动二:

  展示作品,欣赏学生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如:平衡、完美等等,学生所说的与对称相关的都予以肯定。另外,在对印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偶然的、奇妙的效果,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活动三:

  有目的的创作一幅对印作品,再进行添画。收拾与整理:

  将工具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

  课后拓展:将作品制成卡片送给师长或朋友。

小学美术说课稿8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四年级的第十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来说,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欣赏自然与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综合能力。这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表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花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第二部分是美术作品中的花,这里包含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方法、材料各不相同,风格迥异,其中还提出了中西方绘画比较的问题。第三部分是花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中间无形中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作品中的花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在教学中,对于本课的三部分,教师可选取其一或两部分重点完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故要削枝强干。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显性目标:

  ⑴、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⑵、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2、隐性目标: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⑵、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

  重点:认识自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难点: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3、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进行教学。 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一)、导入:(通过鲜花实物,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教师出示一支鲜花,介绍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从而引出课题。

  2、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里,组成美丽的瓶花。

  3、请学生谈自己此刻的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花带给我们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结合演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欣赏活动及评述讨论。)

  1、了解生活中的花。

  (1)看到美丽的瓶花,让学生谈谈花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

  (2)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花可以装饰美化生活,还能表达我们的心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艺术中的花。

  (1)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画《银莲花》、《蓝花瓶》的表现形式,小组讨论分析其特点。

  (2)指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中国画《写生玉簪》、《露气》这两幅作品的内涵。

  3、小组再次合作探究: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教师适时的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绘画大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中西绘画风格的不同。

  (三)、组织“每人献一朵花”的绘画接力比赛。

  (四)、师生互评:

  教师选小评委用贴星星的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画,看哪个组得到的星星多。教师进行鼓励性总评。

  (五)、课堂小结:艺术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简单的介绍,请各位领导和教师给予指导。

小学美术说课稿9

  一、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二、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三、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四、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小学美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大树的故事

  生长姿态颜色外型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说教法:

  1、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树的美,创造大树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力。我采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了探究学习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为导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

  五、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主要学法:(1)欣赏、联想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认识人与大树的关系(2)交流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成长。(3)表演法:学生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大树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六、小结: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受时空制约的,美术课教学同样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本身对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小学美术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六面怪脸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六边形三角锥体”的造型,然后,发挥大胆想像进行描绘造型,创造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脸谱形象。六面怪脸这种外沿为六边形、内接三角锥体的造型,本身就具有一种形式美感。用其作为脸谱造型的基础,用具象观念看似乎离奇,从抽象观点着眼就不尽然了。

  二、学情分析

  《六面怪脸》是三年级教材,三年级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制作平面的面具,基本掌握了一些平面面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也只是对面具的初步认识,知道面具是一种玩具。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由平面变成半立体,由具体的形状向比较夸张、甚至有些抽象的形状变化,与高年级立体抽象知识相接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说教法

  1、实物观察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分享材料特点,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帮助学生最直观、最准确地了解六面怪脸的主要特点。

  2、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教材中制作步骤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演示法:

  本节的演示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适当的指导性演示。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四、说学法:

  主要采用观察想象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目标

  1、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

  3、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六、教学重点:是立体造型的六面怪脸制作方法

  七、教学难点: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

  八、说教学过程

  我们教研的这节课,主要从美的探索——美的指导——美的创造——美的拓展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美的探索

  在美的探索和指导环节中,教师先出示六面怪脸的精美范品,让学生通过尝试拆开后拼合和分析书中的制作步骤图,尝试自己做。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演示制作方法,如遇到困难,教师提供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折剪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美的想象

  本环节抓住六面怪脸的“怪”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从色彩、五官形状方面思考问题。将动物、机器人、动画人物等形象都可以作为六面怪脸的表现内容。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教师配以适当的演示使学生更好的抓住“怪”这一特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美的创造

  好的范品能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通过六面怪脸范品欣赏,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六面怪脸。伴随着音乐声进入师生共同创作阶段。

  四、美的赏评

  让学生将六面怪脸面具戴在脸上,直观感受面具的美感。指导学生从“怪”的角度去评议,教师适当点评。

  五、美的拓展

  出示多种材料、不同方法设计的六面怪脸,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创作六面怪脸。

小学美术说课稿12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生活中冷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认识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正确运用冷色调画一幅画,初步了解冷色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知道冷色调所表达的感受,提高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画、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色彩感觉,为后面设计冷色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生活中的冷色。

  2、引导启发

  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先感受什么是冷色,然后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自己区分冷暖色,以此来引出色彩的相对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到这里学生都会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注意力开始分散,所有我随之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判断画面的.冷暖,也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生情况。在这些画中我有意选择了几幅冷暖色兼具的画,引导学生探讨冷色调画中有暖色出现,有什么作用?然后就是画法的不同表现,尝试不同的画法,体会不同造型特点的乐趣。

  3、大胆创作

  设计一个情境,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符合本课的要求。在整堂课中,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 交流 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交流评价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5、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与家人共同分享。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说课稿13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平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说课稿1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各种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体会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卡纸、竹篾、胶水、水笔、金色的锡箔纸等。

  2、教师准备一些彩灯图片及一些制作彩灯的实物材料。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2、导入:

  扎糊是 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广泛用于彩灯、风筝等工艺品的制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扎糊的方法制作一个彩灯。板书课题:第8课 扎扎糊糊

  3、新授。

  (一)欣赏扎糊的彩灯的图片。

  小朋友们,你们见到过 扎糊的彩灯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彩灯的世界。

  教师逐张出示彩灯的图片,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哦:我们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哪种呢?

  (二)并列放置彩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说说喜欢哪种,并说说理由

  (三)扎糊的制作演示

  ⑴师:下面我先要讲解扎糊的基本步骤

  设计样式----扎骨架----裱糊彩纸----剪纸贴花或是绘彩装饰

  ⑵演示制作鱼灯的步骤

  ①将一个竹篾弯成圆形,用绳固定住接口处

  ②在彩纸上画出一条鱼的形状不能小于竹圆的'大小

  ③用胶水将竹圆粘在鱼形彩纸的背面,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个同样的鱼形,鱼的表面用金色的锡箔纸进行装饰

  ④将两条纸鱼的一端粘好,另一端用一张小卡纸连接固定,并留出空间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制作前先让学生看看以前画过的彩灯图,如小鸡,小兔,桃子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大胆想象

  四、作品评比。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表扬有创意、有特色的作品,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平时多注意观察,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什么民间艺术的存在?(剪纸什么的)

  六、课程结束。

  教师引导学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制作出最优秀作品的同学,结束本课。

  《扎扎糊糊》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的是:我能够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并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选择了难度一般的彩灯来进行制作,亲自示范制作过程,耐心指导学生制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本节课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上示范制作彩灯的过程稍显仔细使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有点拖堂。今后,我会努力锻炼自己,改掉不足,积极吸取其他教丰富的课改经验,努力充实自己,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美术说课稿15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性绘画。本课主要是对以前绘画内容作一个回顾,使学生在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和掌握绘画人头像的特点及 方法。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特点,并能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来描画记忆,完成人头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绘画的表现特点及绘画方法。

  2、 激发学生记忆和思维,引发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想象完成绘画内容。

  四、 说教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不断采用观摩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此外,我还使用师生共评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巩固所学知识。

  五、 分析学法

  以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通过绘画演示,讨论,合作等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与掌握绘画人头各个表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