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说课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1-09 08:07: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的解读

  1、对教材的理解(“解决问题”)

  低段要求:学会从图、文中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借助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常用综合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中段要求:能选择相关的信息数据,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从中渗透分析法。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将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例题的定位

  从例2表面呈现的形式来看:左边呈现的是分步计算;右边呈现的是综合计算。在教学时,不能定位为“单纯”地教学由分步到综合,也不能定位为“单纯”地教学“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这节课的教学应该定位是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

  ①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②知道乘、除法的意义

  ③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本课任务:

  找准问题,收集并选择相关的信息,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

  四、研究过程的打磨

  1、(复习学生已有知识对新课的学习有一定作用)课前是否复习?

  最初设计:

  用补充信息或补充问题的方式,复习用乘法或除法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问题:

  学生感觉枯燥;与例1的联系不够紧密。

  解决办法:

  1、继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2、把旧知的复习揉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区别。

  如: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这2题的解决是旧知,同时也是新知学习的思维步骤,是为解决“③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作铺垫。

  2、例题如何呈现?

  最初研讨:

  方案1:整体呈现——学生找信息较难。

  方案2:分步呈现——有利于学生观察;体现出知识的层次性。

  问题:

  学生找信息时,总想数出一小圈的人数。

  解决办法:

  让学生找出一眼能看出并能确定的信息。

  如:把主题图分步呈现:先出示2大圈的人,每大圈有5小圈;再出示“有60人表演”的信息。让学生观察、找信息。

  3、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会用连除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试教时:

  宋老师与我们组的老师同时感觉全过程“扶”得多,“放”得少;教学形式与手段单一;虽关注了说思路,但对“找中间问题”的思维训练给学生的时间与空间都不够。

  解决办法:(分4步完成)

  1、利用2个信息,解决一步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2、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用到哪2个信息?再列式计算。(渗透“分析法”解决一步的问题)

  3、“要知道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又该怎么解决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并同桌交流。(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4、(反馈)学生上台写出结果,并说出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4、如何有效体现解题策略多样化?

  试教时:

  老师对每个问题、每种方法平均使用力量,甚至把不好说出道理的方法:

  60÷5÷2=6(人)多次有意地呈现出来,学生只有挖空心思地去说理,这样人为地增加了难度。

  解决办法:

  1、以基础方法为主(连除),其他方法为辅。

  2、以面向大多学生实际水平为主,兼顾部分优生为辅。

  3、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学生没有提到的其他方法,则不用展示。

  5、练习形式与手段的选择:

  这节课中的练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求“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而图中“2辆车”属隐含信息。

  试教时:

  老师为降低难度,就把3种方法的算式直接都呈现出来,再让学生说每种方法每一步的思路,形式单一,而且学生对第一步到底该解决什么问题是模糊的。

  解决办法:

  1、明确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每辆车每次”的含义(图中“2辆车”属隐含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2、变形式、手段进行同类题型的练习,抓好切入点

  如:(我会连)

  ①平均每天售出多少张票?2×3

  ②一共演出了多少场?954÷2÷3

  ③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954÷2

  教师抓好切入点:

  1、“954÷2÷3中的2表示什么?3呢?”

  2、“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为什么用两步计算?”

  五、听后反思

  体会:

  1、课件的精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精神饱满;

  2、教师亲和的语气、潇洒的神态、独特地教学风格,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气氛活跃;

  3、教师能做到换位思考:精彩的设计,导致学生说理的清晰;

  4、教师“扶”“放”到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表达时间与空间,因而学生学得轻松;

  5、教师能灵活驾驭课堂,不拘泥教学设计。

  个人建议:

  1、教师评价语如果更丰富、及时,学生参与率一定会更高;

  2、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到及时反扣,也许效果更好。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24时记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时间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24时计时法的含义。对于怎样理解与运用24时计时法,其教学应把握两点:(1)要利用时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明白24时计时法是怎样得来的;(2)能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实践探索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设计理念:有位科学家说“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的源泉。要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本课教学的设计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五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瞧瞧。(课件出示课本52页图)

  2.谁来告诉大家百货的营业时间?(出示:早上9:00—晚上9:30)

  这两种计时的方法都能表示出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指早上9:00—晚上9:30)是我们平时习惯的说法,用了“早上、晚上”表示时间的词,这是普通计时法。

  (指9:00—21:00)是用什么方法计时的`?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请学生说说。)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为什么要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优越性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利用钟面来认识24时计时法。

  二、新课

  1.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引起一天的开始是1:00和夜里12:00两种答案的争论)

  (2)出示倒计时的场面: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3)现在该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了吧?深夜12时也叫做0时。0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4)咱们一起将时针、分针拨到0时,听清老师的要求,第一:请在钟面上拨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第二:请思考:时针在一天里走几圈,一天共多少小时?另外:拨钟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学生拨钟,师巡视)

  (5)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谁来拨给大家看看?请你拨给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6)对,一天里时针走了两圈,一天共是多少小时?那你能在钟面上把24小时数出来吗?(请一生上来拨、数。)

  2.课件演示和老师讲解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咱们也来数一数。(课件演示一日里时

  针走动的情况,同时师生共同数出一天有24小时。)

  (2)一天一共是24小时,我们把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3.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得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1)孩子们通过拨钟知道了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那仔细观察,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2)抽生汇报。(钟面外圈的数字表示中午12时到夜里的24时,是时针走第二圈时对应的时刻。问:第二圈的数具体表示什么?你能找一个数举例吗?(时针从0时起共走了几小时)

  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12。相差12是什么意思?(外圈比内圈多12)

  (3)在实际生活中,钟面上只有第一圈的数,咱们又怎样利用刚才找到的两圈的关系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呢?(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候?(学生引起争论:上午9时和晚上9时)师:这个时刻既可以表示上午9时,也可以表示晚上9时。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4)上午9时和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抽生回答,求证:你们也这样认为吗?怎么想的?)(板书答案)

  (课件演示)上午9时是时针时走第一圈所指的时刻,表示一天过去了9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直接说9时。(板书:9时)

  (课件演示):晚上9时是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从0时起,时针走过了中午的12时,进入了第二圈后又走了9小时,所以用9加上第一圈走了的12小时就等于21小时,表示一天过去了21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1时。

  (6)讨论、提炼方法:我们用24时计时法表示了上午9时,晚上9时,还用不用说上午几时,晚上几时?(就直接说几时)。那么怎样用24时计时法准确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和第二圈的时刻?(学生讨论)

  请学生回答。

  师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7)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几时?怎样算的?(板书)

  师小结: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

  4.(1)P53的“做一做”:认识了用24时计时法计时的方法,现在咱们就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连一连。

  学生翻书第P53页,先独立完成,再讲评:15时30分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说?怎么知道的?23时呢?

  (2)书P54第1题

  5.教学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

  (1)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小节目呢:(视频:大风车),是什么时候播出?对于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论:(课件出示)谁说得对?谁又不对呢?学生判断。再出示第三个用24时计时法的,这样说对吗?他也没说是上午还是下午啊?

  (2)师:孩子们想一想,24时计时法的优点在哪一点?(简洁,不易出错)所以,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课件出示)24时计时法的简洁、不易出错的特点使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国际通用的一种计时法。

  6.教学P53、例3(计算经过的时间)

  (1)我们工作室的老师们今天下午2时40分乘列车从北京出发,离开咱们在16时45分正点就能到达三石家庄。(出示两个钟面),算一算,乘列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2)要求乘乘列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就是求什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让学生思考一下)同桌的孩子讨论讨论。(板书:下午2时40分------19时45分)

  (3)谁来说说你怎样解决?

  (3)学生回答,师:对,你的方法可以用图来表示:(出示线段图)。师在线段图上说详细点:出发时刻是14时40分,到达时刻是16时45分,要求乘乘列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就是求14时40分到16时45分中间这一段经过的时间,就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4)你能算出百货商场全天的营业时间吗?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收获?

  (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反思自己学习方式的习惯,通过评价激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4-65页的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现实情境,根据4只小猴平均分4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是几分之几的问题。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1/4”来表示。“想一想”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初步体会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刚才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认识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桃片、小棒。

  二、说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形象体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利用农远资源中的图片创设小猴分桃的情境贯穿整个新课的教学,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通过上网查阅,浏览网上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案例资源吸收别人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整合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情境:老师带来了一个桃子,准备把它分给2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并适时复习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及各部份表示的意义。

  (2)课件出示复习题1:用分数表示红色部分。(请个别学生说说想法)

  (3)课件出示复习题2:请学生用分数表示红色部分(说说想法)

  此题主要复习一个物体的1/4,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1/4做好铺垫。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揭示课题)

  (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第二环节: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的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我主要创设三个情境,分三步进行教学:

  1、初步体会(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情境:孙悟空给小猴们准备了一盘桃,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一? 你知道吗?请你拿出4个纸桃片片帮小猴分一分!

  我先引导学生运用纸桃片片分一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估计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会得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再运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我们可以把这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4份中的1分,可以用1/4来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也可以表示1个物体。)

  2、加深理解。(课件出示“想一想”题图)

  (1)提问: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2)先让学生拿出学具纸桃片分一分,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出现1/2和2/4两种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用1/2表示更符合题意

  再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是要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2.

  (3)对比1/4和1/2.(课件出示4个桃的1/4和4个桃的1/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知道同样是把4个桃平均分,分成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可以是多个物体)

  2、 加深体会:(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如果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演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第三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如此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疑点并及时给予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填空,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2)比一比,说一说,第一行的两幅图表示的平均分和第二行两幅图表示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这两行的两幅图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第一行每份是一个的情况,第二行每份是几个的情况,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充分的比较,讨论,加上我的概括归纳,学生能更好地感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表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不管每份是多少个,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2、比较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观察填写,填完后再交流,指名回答。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体会:这2副图虽然都是12个小方块,但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

  3、操作练习

  (1)、涂色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

  教师指导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确定平均分成几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涂色,涂好后看看这一份有几个,然后课件演示订正。

  (2)、小棒游戏

  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之间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知道不仅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也能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拓展延伸:你还能用分数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吗?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便于学生归纳小结,突出教学重点。

  以上说课,仅是我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做法。如何在信息

  化的今天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有待于我们农村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