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10-25 10:31: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汇编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说课稿汇编5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是由我们一年级语文组给大家带来一节习作课。

  首先,由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我们这节习作课。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们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新教材中实行了认写分开,要求学生多认少写,并且在这个学期中,学生只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笔画简单的字。所以,如果我们想让他们和高年级的学生一样展示一节高水平的说写兼会的写作课,那可能是他们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应当让学生学会说,说好每一个词,说好每一句话,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今天将由钟秀华老师为大家展示一节口头作文课。

  今天我们口头作文课的课题是:《小兔运南瓜》。《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口语交际。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第二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这一课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把想到的办法串到图中说一个完整的故事。4、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5、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6、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难点:

  1.看懂每幅图的图意,把几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

  2.学习小兔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个好的情景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激趣,引发学生说的愿望和激情。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小动物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所以我们一开头就用课件出示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白兔,让孩子们一见就喜欢上它,并跟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呢?(生小白兔)孩子们,快跟小兔打个招呼吧。这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了这个新朋友的`身上,肯定对它的到来感到很好奇。接下来,老师马上就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就要跟孩子们讲个关于小兔的故事。说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静静地等待老师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也马上调动起来了。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时候啊,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地上种下了南瓜。秋天到了,果实成熟了,兔妈妈想熬些粥喝,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这时老师会边把小兔的贴图出示在板书上)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小兔高兴地跳了起来。(出示帖图大南瓜)

  2、为什么小兔会跳了起来,师出示课件,并由师提问:你们瞧,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谁能用“小兔看见了一个又——又——的南瓜。”说一句话。这时我们为了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南瓜,我们也特意准备了一个真的大南瓜。让学生去摸一摸,抱一抱,真实的感受了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南瓜,有了这么一个活教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下子就会把想到的好词好句都倒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3、学生说完南瓜,接着问题也就出来了,“小兔看着这又大又圆的南瓜,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会说,这么大南瓜,小兔这么小,它怎么能运回家呢?)

  师:是呀,兔子小,南瓜大,小兔要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家的确不容易。(板书运)

  二、观察第三幅图,了解结果

  1、出示第三幅图,师提问,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的眼睛都瞪大了,兔妈妈会怎么说呢?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想像兔妈妈对小兔说的话。

  三、展开想象,表达交流。

  1、有了故事的开头,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果,可是过程我们却不知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师说:大南瓜终于被小兔运回家了,小兔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大南瓜运回家的呢?请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看谁想的办法最好,最合理。孩子们先在学习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说清楚。能把自己的办法说清楚的同学都能获得“聪明兔”的称号。(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得到调动。)

  2、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是重点之一,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展开想象,然后组间交流启发,全班汇报、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这时教师把握的重点是让学生把自己想到办法表述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对象是不断变化着的,组内交流时对象是同伴,全班交流时对象又变成了小白兔,随着对象的改变,学生的表达方式也应有适当的变化。教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3 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运南瓜的方法的关键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到的办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其思考的角度,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地想办法。如,学生说出小兔看到路边有人骑车经过,上前去请他帮忙运一运;小兔见南瓜太大,就请来自己的好朋友——一群猴子帮着抬回家。教师可点出这是用请别人帮忙的办法来运的。这实际是在点拨学生可以再从不请人帮忙的方面去想,或继续补充请人帮忙的办法。如果学生说小兔找来绳子拴住南瓜拉,找来木棒撬着移,教师可点出小兔在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力气的,这实际在启发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一些办法可能开始没想到,在交流之中互相启发后会想出。如,把南瓜侧着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向朋友借来小车,把南瓜移到车上拉回家。如果有学生开始就说出了把南瓜滚回家,教师也还应启发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绝不可局限于一种,否则达不到启发想象的目的。在交流中始终要重视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

  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 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实践操作。师再次拿出带来的南瓜,让学生上来试一试自己想到的办法是不是对的,能不能帮小兔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把想像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办法得到了具体的实施,会让孩子们感到很有成就感,也为孩子们编故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整体观察,讲故事。

  1、学生展开想像,想到了很多好办法,有些办法也得到了实施,这时老师做一个总结,引出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师:刚才孩子们帮小兔想了很多运南瓜的办法,接下来就请孩子们和自己的同桌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说一说,再把你们的办法带进图一,图三中,合起来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准备选哪一种方法运南瓜,

  3、师再指名学生说选的方法。在这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强模仿性和指向性,我们想要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方法编故事,首先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比如:一个孩子如果用滚的办法加到故事里讲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我们接下来听到的都是这个类似的故事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展开他们想像的翅膀去编不一样的故事。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方面下了较大的工夫。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编故事这几个教学环节,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拓宽自己想象的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得《新加坡教育导报》中曾介绍过几种培养想象力的方法: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活动中激发想象。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说过,她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就是通过听故事培养起来的!教学时,引导孩子们把经过交流后想出的办法,再连起课文的两幅图编故事。孩子会显得非常活跃,交流汇报时把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五、课后作业

  现在一年级的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大都都是在家长的辅导下完成的,家长每天会询问孩子们在学校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所以我们的这一节课的课后作业也是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这个方法不但让学生的每天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更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时间,使家长也更好了解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我们的教学提出好的意见提供了一个桥梁。

  课后作业的题目是:“我说您写”我是指孩子们,您是指家长。要求让学生把今天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帮你把说的故事写下来。通过在课后完成的写故事,给学生有机会自己想,自己说。又给学生想象力的拓展提供了一方无拘无束的天空。

  六、在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谣中,老师出示小兔运南瓜回家课件结束这节课。(这又是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从想像到看到真家的情境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图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一个语言文字化的过程,在这相互转化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这就是我们这节口头作文课的说课内容,如果你也想把你的现在的想像变成真实的情境,那就请你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份好奇的心情走进秀华老师的这节《小兔运南瓜》吧!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学生情况

  我班是4岁左右的幼儿,喜欢唱歌活动。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交流,喜欢尝试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所以特选取了《小雨沙沙沙》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从歌曲的.角度来感受春天。从当前的季节来感受歌曲。

  二、教材

  1。歌曲〈小雨沙沙沙〉曲调优美,音域适合中班幼儿。歌词用词简洁,用排比句描绘出春天的景象,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调动起孩子的情感。

  2。活动目标:

  能够感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表现的内容。

  学唱歌曲,能够正确的再现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基本达到人声和谐,情感和谐。

  在快乐的情景中自由表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课件

  歌曲录音。(演唱5遍,伴奏1遍)

  歌曲图谱

  洒水壶

  4。活动重难点:

  能够正确的再现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自然,

  投入的歌唱,和谐的歌唱。

  二、教法

  听唱法

  图谱记忆法

  游戏法

  整体教学法

  三、学法

  体验法

  直观记忆

  四、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律动

  2练声

  二、学习歌曲

  1导入歌曲

  2熟悉旋律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歌曲,边听边想,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请小朋友仔细听,仔细感受,把你听到的节奏用手拍出来。

  请小朋友用手拍腿,随音乐旋律拍出节奏来。

  3熟悉歌词

  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听后讲述歌曲的内容

  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唱一次,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看动画,记忆歌词

  (请小朋友看《小雨沙沙沙》的动画片,请你仔细的听歌词)

  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沙

  小雨在哪里?――――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

  花儿快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摇尾巴,向上爬)

  看图谱

  师:最开始是小雨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然后是小雨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最后是是小雨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爬。

  出示图谱,按歌曲图谱练唱歌词,(放伴奏录音)老师示范,幼儿唱。

  “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唱这首歌。”

  4幼儿练唱歌曲

  播放动画,集体演唱。

  随录音演唱

  请小朋友一边唱,一边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雨要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唱歌舞蹈,来,我们一起和小雨唱歌跳舞吧。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操场上》。具体程序如下:

  一、说教材:

  《操场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热闹非凡的图画,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儿歌的教学和生字的书写主要放在第二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新课程提倡多认少写,在这堂课上一共要认的字是14个,写的只有4个。我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认识提手旁和足字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及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本节课,我们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打、球、拔、拍、跳、高、步、足”9个生字。学习提手旁

  和足字旁。

  2、会读6个新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及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和2个偏旁,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三、说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引导着我们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境界,语文学习的过程从诗意的角度来描述应该是一次生动的心灵体验过程,在不经意间,积累、理解和运用着语言,陶冶情感,丰富心灵,完善人格。我校“真实,互动,灵动,扎实”童真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凸现我校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就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将老师们引向一个光明的圣地。

  记得《教育建模》中有这样一句:“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因此依据我校的童真教育我设计了一种

  “读—说—背—演”的低段阅读教学模式

  本模式中:

  读——将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 多种方式的读

  2 有目的地读。

  3 有层次地读。

  4 有指导性地读。(读,不等同与认读文字,同样的文字不同的学生在读,呈现出不的效果,无法去评估谁读的就是好的,在用心地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去理解,就是合适地读,贴切的读。)

  说—— 是对话,是交流,是相互的促进!

  1 说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

  2 说自己的感悟,理解,将本课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是原有的知识系统相结合,有创意地说。

  3 设计问题引读课文,帮学生理清文章的线条,用自己的话为背诵做好铺垫。

  4 语言的组织与处理运用能力,我校言语交际能力的体现。

  背——水到渠成,自然积淀,语言得到熏陶与感染!

  演——生动的情景再现,是实践也是再生!

  入境体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他们对演的.喜爱远远超过了老师的预设,将自己设想成其中的一员,与文中的角色共同体验各种情感。

  然而,这毕竟不是艺术类的表演课,不要牵强地要求学生演得像或不像,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在表演中的状态是否能进入情境,能演出自我的独体感受。

  总之,“读—说—演—背” 低段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力足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将课上得实在,将课堂生活化,生动化,互动化,生成化!诚然,各自的航线不同,出发点不同,信念的追求不同,最终影响着各自是否能到达某一领地。

  四、说教法:

  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以及多种形式反复学习,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有读生字、读词语;形式上,有小老师领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领读、齐读,有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等。我还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认生字,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

  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多种形式地学。我用复现的方法,第一次出现是在说话的时候,让学生初步感知。第二次则是在看图片的时候出示。第三次是去掉了拼音让学生认读。第四次是让学生看着不带拼音的卡片做动作。第五次是讲提手旁和足字旁以带拼音的形式出现的。第七次是单个的字出现,(这一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由于实际原因没有进行)最后一次是在玩帮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出现的。这样这几个字前后一共是出现了七次。

  教学流程: 1、启发谈话,看图说话。这一环节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出示图画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自由述说,此时学生说得肯定是零零碎碎的。第二、自由述说后再引导学生“这么大的操场,这么多小朋友在活动,我们的眼睛真不知看哪里好?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介绍这幅图,让大家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适时引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表达更确切,说得连贯、通顺,学生自练后在小组里试说,初步培养学生言之有序的表达能力。2、借助拼音识字。这一环节我重视读的训练,注意多读。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形式上,有小老师带读,有学生自我展示读,有师领读,有齐读,有分组读等,在多样的朗读中汉字多次复现,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有利于汉字的识记,而且培养了语感。3、借助图画识字。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在此教学中学生既观察又思维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4、归类识字,认识提手旁和足字

  旁两个偏旁。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培养他们浓厚的识字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游戏与动手操作是学生最喜欢的而且很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在课上安排了让学生动一动的环节。让学生看着老师给出的卡片,不出声做动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爱动的特性,而且也巩固了知识。同时,这为后面让学生区分这些词,起了铺垫的作用,学生可以更简单的分出哪些是用手做的,哪些是用脚做的。最后又用小游戏结束,让学生学的有趣又开心。老师的教学艺术的价值不是给“鱼”,而是授“渔”。虽然只是多了“三点水”,可是这“三点水”却可以改变这一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1、操场上

  操场上 真热闹

  六、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操场上》这一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在指导感情朗读:我先让学生读,然后自己评价读得怎么样,然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说学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说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说教学过程】

  一、整合单元内容,导入生命主题本课题比较特别,是两个“生命”词重复,这课题已经紧扣本单元主题“热爱生命”,所以我先通过复习17、18两课内容导入,既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又能顺利板出课题第一个“生命”。然后通过介绍杏林子引出课题第一段,又顺利板出课题第二个“生命”。分层次地板题,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课题。这时请学生读题,这里的读题目,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之余也和作者产生同一疑问,带着问题学下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前半部分叙述了这三个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这时指导学生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又理清了课文叙述脉络,即课文“怎样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理解内容的同时领悟表达方法,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三、在说话训练中走近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引领学生品读飞蛾挣扎求生的事例时,当学生从“只要、就、稍”等词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体会到飞蛾珍惜生命后,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学生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点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争取;加油!努力!一定要从这里逃出去,重获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话题的设计既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质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四、在说话训练中升华生命感悟,在学完飞蛾求生、香瓜子茁壮成长两个事例后,我问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

  [出示幻灯片] 生命

  生命

  生命……

  学生写到:生命是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里跳动的青蛙;生命是校园里开得火红的木棉花;生命是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在孩子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就结课会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上,而设计了这个练习后等于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因为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着老师说:“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连起来,就是生命的诗篇、生命的赞歌啊”教师如诗般的语言,神奇的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弧度制说课稿》下面我将从(1)教材(2)教法(3)学法(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

  说教材

  1、教材的分析

  说课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弧度制。通过本节弧度制的学习,我们很容易找出与角对应的实数而且在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另外弧度制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带来很大方便。

  2、教材的处理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我将两课时合为一个课时:

  即:将弧度制的概念与弧度制的运用合并为一节课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角度和弧度的转化,掌握圆心角与弧长公式,会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角度和弧度关系的探究,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现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弧度的意义,圆心角的大小公式和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说教法

  1、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愉悦互动的环境。

  教学过程设问、引导、启发、发现式教学方法。

  2、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1、学情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

  正因为如此才会激发学生为何学习弧度的兴趣。

  2、学法 指导学生学会提炼问题结论,

  指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分析

  (一)问题导入:

  回忆1°的角是如何定义的.?

  教师应说明用度作为单位不足之处(1)书写时单位容易忘记(2)它是

  六十进制运算麻烦。

  复习度量角的大小第一种单位制—角度制的定义。

  复习圆心角与圆周角的概念。

  设计意图:这样引入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要引入和如何引入弧度制?

  (二)、讲解新课:

  提出课题: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它的单位是rad 读作弧 度。 弧度制的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 的角。

  规 定:

  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

  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

  零角的弧度数是0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量相同(都是0)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强化自我意识,促进由学会到会学转化,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公式推导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当角用弧度制表示时,

  其绝对值等于圆弧长与半径的比,即:

  并由学生推导出弧长公式:

  说明:一定是用弧度制表示的角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360°=2p rad 180°=p rad

  注意:

  1、弧度与角度的换算,可以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也可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

  2、一般地,“弧度”与“rad“通常略去不写,而只写这个角所对应的弧度数.

  3、采用弧度制后,角与实数之间就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公式的推导,融教学内容于解答启迪之中,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习题讲解

  例1 把角度化成弧度:(1) (2) (3)

  例2 把弧度化成角度:(1) (2) (4)

  练习 :103页 习题5.2-1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度与弧度之间的转化及一些特殊角的弧度数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五)实践应用

  例3 某机械采用带传动,由发动机的主动轴带着工作机的从动轮

  转动.设主动轮A的直径为100mm,从动轮B的直径为280mm

  问主动轮A旋转,从动轮B旋转的角是多少?(精确到 )

  例4 求如图5-12所示的公路弯道部分

  弧AB的长(单位m,精确到0.1 m)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六)、归纳小结

  1、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弧度的意义;

  3、弧度制计算公式及简单运用。

  作业:P105

  习题5.2第2、3、4、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教材中,5.1-1是弧度制的基本概念,5.1-2是利用弧度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我认为本节知识,对于汽修和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应以实践为主,因此将5.2-1和5.2-2合为一节课。首先介绍弧度制的相关知识,后半节课着重让学生自己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之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深入思考,掌握其内容,理解其本质,知道其外延。当然,学生对新概念的再思考,来源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取决于教师本身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新概念的再思考、再加工。所以,我认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取决于教师独具匠心的“问”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对于本课题中问题的设计,我也注意到: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能够让学生再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严谨性,同时也为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