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竹石》教案

《竹石》教案

时间:2024-03-27 17:47: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竹石》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竹石》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竹石》教案

《竹石》教案1

  教学目的:

  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梅花)。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竹石》教案2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用20分钟时间,走近一首古诗。这首诗叫——竹石。

  跟老师一起写一写题目。(师生板书课题)

  2.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一幅画,画的左上角题写了一首诗,就是《竹石》。像《竹石》这样题写在画上的诗,叫做题画诗。(板书:题画诗)

  大家已经读过这首诗了,我想问同学们:这首诗到底写的是竹还是石?

  那你知道“竹石”什么意思吗?(石缝间生长的竹子、扎根在石缝间的竹子。)

  《竹石》写的是竹,而不是石。其实不管是写竹还是石,写的都是物,《竹石》也是一首咏物诗。(板书:咏物诗)

  3.学诗的第一步:读!同学们预习时都读过了,能正确诵读吗?谁来读?

  指名读。(三名)

  相机点评:读得响亮、正确,有节奏感。

  同学们是不是已经会背诵了?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同学们从小读诗、背诗,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语感,把诗读得正确、读出节奏,基本没有问题,好极了!

  4.学诗的`第二步:解!就是要理解古诗的大意。请同学们对照字词注释,想象画面,自己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看屏幕上,老师理解的诗句的大意,供同学们参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5.学诗的第三步:思!光理解诗句的大意还不行,还得深入思考:诗中的哪些字词,让你深有感触?请选一个说说。

  (预设: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东西南北风)

  就诗中来看,竹子遭受的“千磨万击”是哪些?(破岩、东西南北风)

  除了“破岩”这样恶劣的环境、“东西南北风”这样四季的严寒酷暑,竹子还会遭到哪些磨难和打击?

  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竹子——(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想,此时同学们眼里的竹子,跟刚才我们初读古诗时眼里的竹子一定不一样。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竹子,你会用哪个词?

  (请学生相机板书到黑板上)

  6.通过深入思考,竹子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深刻起来、明亮起来、伟大起来。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的还是诗句,是竹子,还没有看到诗人。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五书中有一本书,叫《尚书》。《尚书》里有一句话,叫“诗言志”,意思是,诗歌是表达诗人的志向、情感的。大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写景的语言,都是抒发作者情感的语言。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墨梅》诗,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墨梅》也是一首题画诗、咏物诗,借写梅花,表达诗人刚正不阿、鄙视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利等美好的价值追求。

  《竹石》到底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情感呢?这就到了古诗学习的第四步:悟!请同学们结合竹子的特点,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好好悟一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7.出示郑板桥的介绍,师边读边讲述。

  你们觉得诗人想要借竹石表达什么呢?

  8.在结束这节小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再背一背《竹石》,记住这首诗,记住“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竹子,记住诗人郑燮。

  学生齐背。

  下课。

《竹石》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石灰吟》和《竹石》,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

  2、体会诗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志向;

  2、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就是在一首首诗歌的沐浴下长大的。有些诗,我们早已铭记于心。

  说到柳树,我们会想起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提起荷花,我们脑海里会浮现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谈到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谈到母爱,你必定会想起盂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古诗词,请大家看到16课《古诗三首》,今天呢我们要进行一次挑战,一节课学两首,看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石灰吟》、《竹石》,现在我们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

  (石灰、生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请完成表格第一栏

  (二)朗读诗歌,体会诗意

  1、自由朗读2遍,再读给同桌听。请同学展示朗读,请同学跟着朗读,然后播放名家朗读,请男生读《石灰吟》,请女生读《竹石》

  2、小组讨论,参考资料,说说你从诗句中分别读出了石灰和竹石怎样的特点,并完成表格第二栏

  (三)了解诗人,寻找共同特质

  1、师:相传这首《石灰吟》做于他17岁。当时他在求学路上经过一座石灰窑,正值师傅们在煅烧石灰石。他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便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何于谦看到石灰会这般激动,甚至为这平平无奇的石头赋诗一首,郑燮为何也会对着普普通通的竹子,而心潮澎湃,不仅为其作画一幅,还落笔题诗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他们的一生,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参照资料2作者生平,完成表格第三行、第四行。

  2、同学们的讲述和回答都非常精彩,现在我们看到这两栏(特点与品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共同特质,用一个词来形容石灰和诗人于谦,你会用?(清白)用清白形容石灰,老师能理解,因为不管历经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亦或粉骨碎身,石灰依旧保持着洁白无瑕的颜色,用清白来形容于谦,是想说于谦长得很白吗?那这个时候的清白代表着什么呢?【高尚的人格】 迁移学习,用一个词来形容竹石和郑燮。(坚劲)同样的在用坚劲形容郑燮的时候,你们是在赞扬什么呢?【不惧怕人生的挫折】 (四)托物言志

  1、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人写这两首诗是仅仅是想描绘和夸赞这石灰和竹石这两个事物吗?那诗人实际上是想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呢?展示诗文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这一次让我们在脑海中想着拥有高尚品格的诗人于谦,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于谦两袖清风的高洁,读出于谦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竹石》——即使艰难困顿了美好的生活,仍要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像岩竹一样坚劲勇敢即使风雨浸湿了荡气回肠的梦想,即使黄沙掩埋了跳动的希望,即使艰难困顿了美好的生活,仍要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像岩竹一样坚劲勇敢。

  让我们带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那么,这种明明是要写人,写自己的志向,却不直接写,而是通过写一个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作“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五)拓展提升,指导写法

  1、这类诗在我国的诗歌中很常见,而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方法后,我们也是可以写出来。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从这世间万物中选择一种事物,可以随便选吗?有什么要求呢?(特征相吻合)

  3、然后,描摹特点,最后,抒发志向

  4、小窍门:将表达人类品质和态度的词语直接加在这个事物上,这样就很容易让人从物联想到人了。示例说明:烈火焚烧(石灰经历)若等闲(态度),粉骨碎身(石灰经历)浑不怕(态度)

  四、作业布置

  1、背诵《石灰吟》和《竹石》

  2、阅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诗选,从其中选择一项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100字左右

  3、预习《夏日绝句》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阅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诗选

  2、选择一项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100字左右

《竹石》教案4

  一、设计意图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画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中国画欣赏美术欣赏的一种,有着美术欣赏共有的特点,同时又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目前的艺术欣赏(中国画欣赏)是儿童艺术中备冷落、忽视的一部分。教师一味的讲解作品的知识、技能、趣闻轶事,而缺少幼儿自身对国画作品的深入体验、独特感受和把握,使得有限的国画欣赏教育缺乏它特有的魅力,而不能有效的吸引儿童。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常性接触、对话、欣赏,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师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的语言,在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觉及综合艺术素养。

  本篇案例,结合《幼儿园整合课程》中涉及的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国画,并对此进行延伸,一方面对国画进行继续传承,激发孩子对国画的了解和喜爱;另一方面也探索出一种适合孩子们欣赏美术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人的姿态,增强对熊猫的喜爱,并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2、激发幼儿用动作、体态表现作品中动、静的美,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尝试学习水墨作画,初步了解湿画的特点。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竹子图片;墨水、宣纸、毛笔等。

  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中国画;熊猫是我国国宝;知道水墨、宣纸的特性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熊猫图片、竹子图片等,导入主题。

  指导语:这些熊猫在干嘛?他们这样可爱么?你喜欢熊猫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什么特点?

  出示吴作人作品《熊猫竹石图》,介绍吴作人。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指导语:

  1、看到这幅画,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在吴作人爷爷画的熊猫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学一学。

  3、 吴爷爷画了这幅熊猫图,请你们也来试试。(幼儿尝试进行作画)

  (三)幼儿尝试作画,针对作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并尝试解决。

  指导语:

  1、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2、你画的和画上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看吴爷爷的.作品中是怎么达到这个效果的?(吴作人运用湿画的方法,使得每只熊猫感觉上去毛茸茸的。而且每个幼儿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再次观察吴作人的作品时,能看到不一样的特点。)

  3、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候,老师给与帮助。)

  4、那我们再试一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作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并作出评价。

  五、效果评析

  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初次观察熊猫的、竹子、石头的实际的图片,并回忆出自己曾经见过的形态、特点。再过渡到吴作人大师的作品《熊猫竹石图》,在此之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中国画与照片上实物的不同之处,也感受了解了中国画的魅力。在幼儿初次作画的之中,遇到画熊猫、竹子、石头的各种问题,在和原画相比较的过程中,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并尝试找到原因。再次创作之时达到幼儿自己预期的效果,并且加深了对作品本身的认识。

  在进行国画欣赏中,创作本身就加深了欣赏者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竹石》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强调握笔的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试着看注解,读懂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3.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古代有很多画家和诗人。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咏物言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忍、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汪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知识链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自主学习】

  1.我会读:攻击、坚强。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磨万南(带数字的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的意思。

  1 破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任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读课文,梳理内容。查阅作者资料,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探究】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竹石》表现了竹子什么特点?

  【练练测测】

  【拓展延伸】

  创作竹子图画,并题诗句《竹石》。

  【教师反思】

《竹石》教案6

  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破磨击尔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2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板书:竹石

  二、学习古诗

  1 学生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 全班集体正音。

  3 教师吟诗,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

  4 小组讨论。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站立,扎根。破岩:风化的岩石。磨:磨难。坚劲:坚定,强劲。尔:那。任:任凭。

  5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

  1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2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3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四、课外拓展

  1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要求默写《竹石》,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教案7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石灰吟》。

  2.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竹石》教案8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原文解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竹石》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背诵王冕的《墨梅》。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小结: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

  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

  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

  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岩中”

  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

  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

  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

  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四、理解诗意,拓展延伸。

  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

  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

  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

  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

  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

  6.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7.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

  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以及:

  竹清·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中四句)宋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

  五、布置作业。

  默写《竹石》

  收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竹石》教案10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一、导课激趣是前提

  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

  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

  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

  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

  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依然挺立着,可见竹子多么坚强。

  生丙:我还有补充,一个破写出了山上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竹子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但它还是乐呵呵地生活着,你说坚强不坚强?

  生丁: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看出竹子已经经历很多很多的磨难,一个还字说明竹子没有被困难压倒。

  生戊:任尔一词也说明竹子不怕艰难险阻。可见竹子刚强不屈。

  感受: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再读读、再议议对岩竹那种伟大的.坚强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彻了。因而对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

  四、训练朗读是重点

  小学生学古诗,我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多读,要在读中做文章。因为,只有让学生反复读,才能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接触,才能引导学生反复地感悟文本。学生感悟文本次数量的增多,必然为达到质的改变。这个质变是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获得的。我采用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自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细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等自主感悟;四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将竹子的顽强性格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五是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引导链接是延伸

  学生通过学习,对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像竹子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链接。我是引导学生与日记、周记链接。

《竹石》教案11

  教材说明: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

  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个人自学

  依照学法自学《墨梅》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

  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4、诵读感悟

  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三)写法

  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作者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

  三、巩固

  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竹石》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课件:图上有什么?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2、体会词意:

  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

  三、朗读诗词。

  1、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

  3、说说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四、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竹与石的对话。

  2、评读。

  3、指名回答: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4、再次指导朗读古诗: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可以采用对读、指名读、齐读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2、导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松竹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你还会背哪些关于竹的典故或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3、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教案】相关文章:

《竹影》教案11-11

《竹影》教案优秀08-10

《搭石》教案03-31

《中国石》教案01-23

玩竹梯大班教案02-06

河中石兽教案01-08

《黄山奇石》教案11-14

《石壕吏》教案12-09

《竹石》读后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