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3 08:15:0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优选8篇

语文教案 篇1

  【案例背景信息】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一年级

  课的名称:松鼠和松果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文字,会写 “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拼音已掌握的较好,能给一、二类字注音认读,课文内容能事先预读下来。但个别字的分析还需要靠老师,对课文的理解很浅,还需通过老师教才能懂。

  【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学课文与增强环保意识联系起来,知道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对学生学语文的思维,知识积累,朗读处于启蒙基础阶段。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 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

  2、教学流程和活动设计思路:

  导课──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习感悟课文;指导朗读──指导书写──实践活动。

  3、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

  【教与学的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要点

  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猜谜、导入新课、分析课题、质疑(5分钟)

  出示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

  出示松果图,问:

  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

  松鼠和松果

  问:

  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揭示谜底:

  松鼠。

  观图答:

  松果。

  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学生质疑。

  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

  注意力集中在了图上。

  不太会提问题。 投影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5分钟)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3、让学生分段朗读。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⑴ 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⑵ 全班交流汇报。

  分段朗读。

  学生拼读起课文来。

  自然段标的不太一致。

  有少部分学生能说出自己是怎么认字的。

  基本读下。

  用投影显示生字,效果会好些。

  三、感悟文意、指导朗读(40分钟)

  1、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

  2、老师范读,(音乐与投影并用)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

  听读感悟后贴图画(按以下排列):

  高兴──动脑──担心──快乐。

  3、同学们,你喜欢哪个表情的小松鼠呀?那就朗读哪部分内容。

  教师随时指导。

  4、提问:小松鼠为什么要栽松果?

  引深到人类也应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一起朗读课文。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吧。

  学生按自己的看法答。

  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这篇童话的美──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并排列出来。

  发表看法。

  先练读,再汇报交流(要求读出各段相应的感情)。

  答:光吃不种以后一棵松树也没有了,也就没有吃的了。

  带着感情、表情和动作齐读课文。

  复述童话。

  答得较好,比较动脑筋。

  学生能否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

  回答是否正确。

  学生在读时如果老师让他们加上表情和动作,效果会很好。

  都懂得了这个道理。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还需练。

  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增加直观效果。

  投影显示贴图使观看清楚。

  学生读时放录音配乐,学生兴趣更高。

  用音乐配衬。 四、指导书写(10分钟)

  1、出示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读,认。

  2、指导书写每个生字。

  读认生字。

  注意观看。描红再临写一个。 学生很认真地读、写。 五、实践活动(课后画)

  “画未来”: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画出来。

  2、关键环节提炼:

  ⑴ 本节课采用了投影加录音的电教手段。

  ⑵ 解释:出示四幅表情图,可采用投影配录音的方法,这样音图结合可引起视觉、听觉上的集中注意,将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课文创设条件。这比老师干巴巴地讲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教学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还较简单,如能再花时间做成课件、动画效果会更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语文教案 篇2

  这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第一节问银河的名字,第二节问小动物,第三节问天气,第四节问是否邀请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同学读书的兴趣,培养同学主动发问的习惯。

  教时布置: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大胆的想像,学习向银河提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l、指导背诵整篇课文。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

  3、学写课后生字。

  4、练习搭配词语,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填空”。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同学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

  1、了解与银河有关的科学知识自

  2、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

  3、制作课件E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趣导入

  1、提起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小朋友一定不陌生。可你们知道,最近丁丁一直在考虑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丁丁到底在想什么?(播放银河录像)

  2、看了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原来,丁丁一直对银河充溢好奇。现在,他满脑子里都是对银河的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丁丁是怎么问银河的吗?〈播放课文录音〉

  2、跟老师一起学着丁丁的样子问一问银河,好吗?(出示课文内容)老师带领同学读课文。

  3、请你试着在小组内读一读,等下老师要请每个组的x号小朋友来试试。请小朋友哥听清两点:一是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比比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

  4、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充沛利用课件,随文读生字词)

  5、抽查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司

  三、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1、现在,老师这里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记牢。

  2、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

  4、老师评价(读得好的就给小组加食)

  5、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的星星,星星的反面藏着生字,同学抢着读生字,读.

  对了,星星就作为奖品发给他。(做这个游戏时,老师可以让同学结合生字组词,学习积累词语。)

  四、表情朗读读书感悟

  ▲朗读难点: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1、丁丁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

  2、指名回答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每小节中的问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同学在读书中体验,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探究。如: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分开读等

  4、听课文录音模仿读

  5、全班齐读课文

  五、展开想像学习提问

  1、过波:(课间律动)听着小朋友的朗读,潘老师好像看到了银河里那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这些闪亮的星星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唱的那首歌一一《小星星》,小朋友会;不会唱?

  (师生边唱边扮演)

  2、满天的星星,初看好像同“银河”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家庭”飞从地球上看,银河就像一条横跨天空的.星星之河。下面,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银河,想一想:你要对银河提什么问题?(播放银河的录像)

  3、现在,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很多问题要问银河,你们能学着丁丁的样子问一问吗?可菌(出示课文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_?有没有_____?”

  (1)试着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

  ▲假如同学提到了牛郎织女星,老师可相机播放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录像片断让同学具体感知。

  六、思维拓展学会运用

  刚才,小朋友向银河问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那么,有谁能像丁丁一样把自身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那你就是小诗人啦!谁愿意来试试?(出示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老师要积极地鼓励同学大胆地来尝试运用,假如班级里有同学能做到这一点老师就应该和时褒扬,树立典范。)

  七、安排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选自身最喜欢的两个小节背一背

  (播放音乐结束教学)

  优秀教案意图: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启发同学考虑、提问,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同学主动发问的愿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沛利用多媒体手段瞅瞅进行教学,使同学不但能在富有童趣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生字,而且会结合录像或联系自身搜集的有关银河的资料,学习向银河提问,培养喜爱考虑、主动发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语文教案 篇3

  《枫桥夜泊》讲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夜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谁来读一读?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注意,这是古诗。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

  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师: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师: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1.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2.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3.没错,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4.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又听到了什么?

  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师: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生自由读)

  师:好,字字落实。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这叫清清爽爽,还要有板有眼地读。(生读)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师: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孤独吗?读杜甫的《绝句》会忧愁吗?为什么读《枫桥夜泊》读出的是凄苦、悲伤呢?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注释,更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是诗中那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向你传递这样的情绪?

  师: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生: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

  生:失眠、无眠、难眠、不眠。

  师: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

  师: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说。

  生:月落

  师: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幽暗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江枫。

  师: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

  师: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

  师:怎样的渔火?

  生: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他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

  师:在哪?(生: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生:半夜)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师:那是什么样的乌啼? (生: 孤独、凄惨)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

  生: 霜满天

  师:霜应该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满天呢?是不是张继感觉出了问题?

  生:是因为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所以,不是满天的霜,而是满天的——

  生:是寒满天,冷满天。

  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生:愁眠),都伴随着(生:愁眠),都笼罩着(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对愁眠。)

  师: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

  有人说这里的“对”是指“伴”。换上去读一读(生读),通吗?(生:通)。行吗?(生:行)。味道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师范读)

  生:最希望朋友来陪他。

  生:母亲、家人、妻子 ……

  师:但是,漫漫长夜,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生:对),只有——(生:对)。师: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生: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配乐,吟唱)、(生齐读)。

  师: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在心中轻轻念道——(生读诗)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接触会意字,体会汉字造字的奇妙。

  2.、认识一字多词现象,通过扩词活动拓展思维,并积累语言。

  3、学习“有……有……还有……”这一句式。

  4、展联想活动,丰富想象力。

  5、写字训练,练习左中右,上中下结构的字。

  6、大胆想象,学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

  练习一字组多词;写字训:练;学习用“有……有……还

  有……”这一句式说话;写有趣的话。

  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年龄段、学习状况、生活实际出发,构建游戏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引路、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要手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会意字,体会汉字造字的奇妙。

  2、认识一字多词现象,通过扩词活动拓展思维,并积累语言。

  3、学习“有……有……还有……”这一句式。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今天呀,文文和乐乐他们又逛到语文乐园里去了,他们又见到了什么好玩的呢?咱们也去看看,也去玩玩游戏吧!

  二、我来试试

  1、动手屋:CAI出示“动手屋”,文文和乐乐到了“动手屋”,这儿有些什么游戏可以玩呢?

  2、拆字游戏。

  (1)CAI出示“艳”字。

  乐乐:这个字我们没学过.可是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艳”字可以拆成“丰”和“色”,色彩丰富,鲜艳美丽。小朋友,你会这样玩拆字游戏吗?

  (2)CAI出示“裕”。尝试拆字理解,同座互议。指名反馈。

  小结出: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3)CAI出示“灾”“功”字。尝试拆字理解,小组讨论。

  指名反馈。(不必要求说得很好,意思接近即可)

  小结:室中失火,酿成火灾。努力工作,就会成功。

  (4)拓展:乐乐: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字呢?(如炎、休、林等)

  3、游戏“花儿开”。

  (1)CAI出示”亮”字,呈花蕊的`形状。

  (2)谁能让花儿展开花瓣呢?请用“亮”说词,说一个词,花儿展开一片花瓣。

  (3)这儿还有三朵花没有开,谁能让花儿快快开呢?CAI出示“活”“神”“整”三宇。

  (4)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讨论一个字。

  (5)小组反馈,其他组可补充。

  (6)小结:乐乐: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四朵花儿开了花,其实我们学过的许多生字都可以“开花”呢!你能再帮一个生字开花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说)

  4、游戏“找兄弟”。

  (1)CAI出示三个句子。

  ①圆圆的月亮上有松树,有星星,还有熊先生和松鼠自己。

  ②小松鼠在树上蹦跳。

  ③房间里有大人,有小孩,还有两只可爱的小狗。

  (2)这三个句子中有两个是兄弟,你能找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吗?

  (3)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4)小结:这两个兄弟呀,都是含有“有……有……还有……”的句子。

  (CAt打出词组“有……有……还有……”)你能再帮它们找一个兄弟,再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5)学生思考,同座互说。

  (6)指名说,学生评。

  (7)把自己想到的句子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教师巡视帮助。

  三、小结

  这节课大家收获真不少,玩了三个游戏,学会了不少知识,下节课“探索园”再见吧!

  四、作业

  和同学或父母玩“花儿开”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展联想活动,丰富想象力。

  2、写字训练,练习左中右,上中下结构的字。

  3、大胆想象,学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1、出示话题:看到月亮,让我想到……

  2、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

  4、动笔写一写。

  二、写一写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师范“游、鱼”。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我的作品

  1、教师举一有趣的事,说说你们生活中有趣的事吧?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六)

语文教案 篇5

  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韩愈所说的勤,表现为口勤(多吟诵),手勤(多翻阅),脑子勤(多咀嚼、多思考),日以继夜地学习。他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勤奋以学,长年不懈,这是他对前人治学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他自己治学多年的宝贵经验的结晶。如他所说: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

  韩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领悟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博与精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没有精,博也只不过是一种大杂烩。他一方面强调博学,提出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另一方面又要求精约,提出提其要,钩其玄。这就是说,学习时要把握住要点,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他一方面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反对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另一方面又要求学习时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深入钻研并沉醉于古籍之中,细细体味其精华。

  3.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韩愈认为师古圣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而要学习其思想、方法,要活学。如果只会背诵,模仿古圣贤人的陈词滥调,那么到头来只不过是一个剽贼罢了。降而不能乃剽贼。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反对沿袭剽窃,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他反对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他主张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闳其中而肆其外。他说: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韩愈在文学上的较深造诣,能够造语生新,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就在于他能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在于他深入思考: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

  韩愈提出的业精于勤提要钩玄含英咀华由统要中师意不师辞以及闳中肆外心惟其义等学习方法,是一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见解,可以做为我们进学的参考。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2、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3、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6、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7、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首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出示课件引入)

  设计理念: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 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风?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以轻风拂过声,营造出浓浓的诗 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 )

  a. 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

  b.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c. 集体齐读字词。

  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

  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体味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1、过渡:

  风就像一位淘气的娃娃,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细读品味。

  设计理念: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分别指名赏读。 (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随机精读感悟三个小节。

  a、指名读,集体评议。

  b、抓重点词读读感悟微风轻拂的意境:颤动-抖动; 林木点头;起波-荡起波纹。

  c、指导赏读。(读出对风的喜爱,语气轻柔、愉悦的语调)个别范读、齐读、小组赛读。

  d、画一画风(分小组画)、展示评比。

  设计理念:三节课件都可以分别点击出重点词语,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同时伴着轻柔的音乐,徐徐送来的微风,在充分的诵读中,让课堂诗意流淌,诗意浓浓,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这三节诗所描写的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请具体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理念:体会三节诗所描写的风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诗人精巧的行诗设计与安排。

  四、拓展练习

  写一写风,积累背诵我能行。

  1、当个小诗人,同桌互说。

  2、(出示课件)完整地编一小节,集体交流。

  设计理念:此处课件及时出现,可以积极地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积累背诵。(将续写的小诗和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

  4、选读精美的小诗。

  A、课件出示。

  B、课外自读。

  设计理念: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把学校小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才是我们教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一本教育科书,把学习的语文学习引领入生活,培养会终生学习的学习型学生。

  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是重要的。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要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苹果。

  五、小结。

  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细心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中感觉得心应手。学生读得有感情,大多数能背诵。识字方法交流时,虽然,发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别是记“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卧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学生记忆深刻。

  不足之处是:课件的设计有一点问题,动画态的画面运用过多,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冲淡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后的课件应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语文的特性。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致女儿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作者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没有回避,没有敷衍,更没有说教,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联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而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涉及的话题“爱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但还未必真正懂得爱情。学生如果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上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一方面使得情感内敛的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有人指点迷津。而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因此,要对学生多加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忐忑、繁衍”等词语和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学习联系西方文化背景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②通过搜集有关“爱情”的诗词、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同时搜集有关爱情的诗词、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读课文,思考:上帝在创造了人后,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4、读文时,找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或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你遇到这样的疑惑时,你会问你的父母吗?(不会)可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代我们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的父亲是如何回答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写给女儿的这封信。(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作者,你知道哪些?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这里,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文学常识进行交流,实现资料共享。)

  2、利用屏幕显示本文的生字、词,找学生读并要求在练习本上写出加点字的读音,然后对正,再交流释义遇见困难的生词。

  3、读文反馈:(用屏幕显示思考题,找生回答)

  读中领悟故事的寓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四)读后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组内交流思考结果。

  2、班内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点拨疑难之处。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体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间的对话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五)品味语言:

  学生齐读最后的两段。

  师:这几句话道出了爱情的真谛,其实文中还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值得品味。请再读课文,找出这样的语句并揣摩其含义,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与组内的同学交流。然后班内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提示: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爱情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拓展延伸:

  1、交流学生搜集到的歌咏爱情的诗词和名言警句。

  (通过这一环节,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加深对爱情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爱情是如此的美好,那么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大家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此引入对“早恋”的探讨,引导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别走入“早恋”的误区,从而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小结:

  师:爱情是美好的,可中学生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正象文中所说的: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送给大家一句话: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屏幕显示)

  课程进行到此,你应该对爱情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那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呢?请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利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爱情的认识。)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爱情的诗词、名言和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把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写在日记中。

  (为了让学生将课堂的学习热情保留到课后,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设计此作业。)

  板书设计:

  (本着简洁、直观、醒目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友情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时间的考验)(死亡的考验)

  (利用这一等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爱情的真谛;利用这一不等式引导学生走出早恋的误区。)

  【教学反思】

  1、“三五三”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因为本篇是涉及到“爱情”,对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有些畏首畏脚,当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时,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进一步的调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 篇8

  1.写鹤群飞翔于空中,主要是从直观形象上表现鹤的精神,鹤姿极为美妙,给人一种视觉美,鹤在队形变换时,整齐划一,这正是鹤的团体精神的体现。

  2.鹤是动物中的弱小者,因而凶恶的鹰冲击时,它们"慌乱""陷入一片混乱",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而当同伴遭受苍鹰攻击,有生命危险时,弱小的'鹤团结一致,以众击寡,这又是一种本能反应。两相比较,更加突出鹤群的整体精神。

  3.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愿或不敢帮助别人,人类必须要有极高的道德境界才能表现出英雄行为。就鹤而言,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竟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这实在令人惊叹。

  4.主要修辞方法是比喻,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将鹤群翔空的美妙姿态和搏击场面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5.注意把握要点,主要是表现出一种整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