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中班数学排序教案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

时间:2022-12-22 08:20: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排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1

  设计意图:

  小朋友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双面胶

  2、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出示邀请卡,激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张邀请卡,我们来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老师:“亲爱的小朋友,我是图形国王,我想邀请大家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希望你们打扮的漂亮点!”

  2、出示一个图形单一的花环。

  老师:“老师也想去参加音乐会,所以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花环,我想戴着漂亮的花环去音乐会,老师戴上这个花环,好看吗?”(老师戴上花环,激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漂亮的花环是怎么做的?”让幼儿仔细观察花环,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老师:“咦!这是什么?”(指着小红旗)

  告诉幼儿观察花环的时候要从小红旗这边看过去。老师:“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小红旗:黄色圆形红色圆形黄色圆形红色圆形……(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来说一下规律)

  小结:老师准备的花环是用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3、出示另一个图形较多的花环。

  老师:“刚才花环的形状太简单了,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更多图形的花环。”让幼儿再观察这一条花环,并且让他们与上一条进行比较。小红旗:黄三角形蓝圆形黄三角形蓝圆形……

  小结:原来这个花环是由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很好看。

  4、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老师:“这边老师还有一条更加漂亮的花环,不过老师还没做好,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帮老师的忙,你们愿意吗?”

  可以叫小朋友上来继续完成,并给予评价表扬,再引导小朋友来总结一下。

  5、操作活动:(装饰花环)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老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花环,不过老师一个人做的太慢了,还没有全部粘好,小朋友自己去完成,好不好?”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

  6、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8、出示一条排列更复杂的项链。

  老师:“老师为了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还准备了一条项链,这条项链很长,你们来看看这条项链是怎么做的?”

  小红旗:黄正方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黄正方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小结:这条漂亮的项链原来是更多图形按规律排列的。

  9、操作活动:(装饰项链)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老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有这么一条漂亮的项链呢?”

  老师:“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材料,就等着你们给自己做一条漂亮的项链了。

  10、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1、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音乐会。

  12、老师:“好,音乐会开始了,我们快点戴上漂亮的花环和项链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邀请卡参加音乐会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一些简单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去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简单图形的排列特征。第三个环节让幼儿掌握复杂一点的图形的.排列规律和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个经验不足的我来说,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设计的内容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偏简单,这要求我要去更多的了解幼儿现在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在幼儿操作前应给予说明,让幼儿明白各种操作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操作过程,操作中给予指导,可以让幼儿相互检查所做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操作后要给予评价,评价时要围绕这个活动的目标来进行,这就需要更加明确活动目标;一些细节的东西也不容忽视,准备工作也要做的扎实。

  相信通过这样一次次的锻炼,我会做的更好!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探索按物体的高、矮、颜色进行分类排序。

  2、能用瓶子拼摆几种不同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

  高矮不一的怡宝牌纯净水瓶子若干(每组六个),瓶内装水,瓶盖内点上红蓝两种颜料,每小组桌上画一大一小两个红、蓝颜色的圆,活动室地上画一条长长的铁轨。(枕木红蓝相间)火车鸣笛的录音带。玩具火车一列。

  活动过程:

  1、教师放火车鸣笛的录音并出示一辆玩具火车引出操作材料。(纯净水瓶子)

  师: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幼:汽车、火车。

  师:这列火车今天给小朋友运来了很多礼物,你们猜猜会是些什么礼物呢?幼:、苹果

  师:他猜的是苹果,你来猜猜是什么?幼:香蕉

  师:嗯,香蕉,谁再来猜猜是什么?幼:玩具

  师;哦,玩具,真棒,还有谁想来猜猜?

  师:这些礼物就摆在你们桌上,大家看看是什么?幼:纯净水、饮料。

  2、引导幼儿观察桌子上摆放的纯净水瓶子有什么异同。

  师:小朋友看看你们桌子上摆放的纯净水瓶子有什么不同?幼:有的瓶子高。

  师:哦,有的瓶子高,还有的瓶子怎么样?幼:还有的瓶子矮。

  师:哦,还有的瓶子矮。小朋友在比比这些瓶子还有什么不同?(教师用手势提醒幼儿)

  幼:有的瓶子大,有的瓶子小。

  师: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瓶子里装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幼:有的瓶子里水多,有的瓶子里的水少。师:这些瓶子里的水有颜色吗?幼:没有。

  3、教师引导幼儿把纯净水变出颜色。

  师: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我要把这些没有颜色的水变成彩色的,大家注意看我是怎么变的。

  师:我变出了哪些颜色?幼:红色、蓝色。

  师:小朋友想变吗?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瓶水,我数一、二、三,大家开始变。师:谁来告诉我,你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幼:我的变成了红色,我的变成了蓝色。

  4、引导幼儿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颜色进行分类。

  师:现在我们和这些瓶子一起来玩游戏,请每组小朋友把相同的瓶子放在同一个圆里。师:谁来告诉我,你们那一组大圆里放的是什么样的瓶子?小圆里放的是是什么样的瓶子?

  幼:我们大圆里摆的高瓶子,小圆里摆的矮瓶子。小圆里放的红色水瓶子,大圆里放的蓝色水瓶子

  5、引导幼儿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颜色进行排序。

  师:现在我们和这些瓶子一起再来玩排队的游戏。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让这些瓶子排队的?

  幼:矮的排前面,高的排后面。师:瓶子这样排队像什么?

  幼:一列火车、毛毛虫、一座桥。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桌上的瓶子进行排队,看看那些组跟老师排的不一样。

  教师分组指导幼儿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颜色进行有序排序。

  6、引导全班幼儿按瓶中水的颜色搭一列长火车。

  师:我知道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现在我们就用手中的瓶子搭一列火车,让火车送你们去看看爸爸妈妈。好吗?教室里有一条长长的铁路,请小朋友把装红色水的瓶子摆在红色枕木上,把装蓝色水的瓶子摆在蓝色枕木上。幼儿动手摆弄操作。

  师:火车搭好了,要出发了,谁想坐车去看妈妈?幼:我想去。

  师:你妈妈在那里打工?幼:在成都。

  7、师幼一起表演唱《火车呜呜叫》两遍。活动结束。

  课后研讨分析记录:

  一、研讨关于活动导入的简洁性问题

  园长:你用火车鸣笛的录音导入目的是什么?它的价值在哪里?

  教师:以“火车鸣叫的声音”的形式导人,一方面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后面的游戏做铺垫。

  园长:你为什么让孩子猜礼物而不直接告诉孩子礼物是什么?在这个环节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你怎么看?

  教师:我让孩子猜礼物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活动中当孩子放得很开时,我应及时把话题收回来,这样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费很多时间。教研组成员讨论分析:对于教师的第二个问题,出发点固然很好,但其实是陷入了形式主义。教学双方在做着看似有趣但毫无意义的游戏。或许一开始幼儿会被教师神秘的语气吸引,投入到猜想中,但当幼儿盲目地猜了几遍仍不切主题时,随之而来的是失落感。我们应该摈弃这种形式上的“花架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进行实质性的探索。所以,导入部分我们应开门见山,紧扣主题。

  二、研讨关于回应的有效性问题

  园长:我记录了一下,在第一环节猜礼物和第二环节观察瓶子不同点的`师幼对话过程中,你重复幼儿的语言多达六次,你觉得每一次都有必要重复幼儿的回答吗?

  教师: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对话过程中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回应幼儿,就出现了有意无意地重复幼儿回答的状况,习惯成自然了。

  教研组成员讨论分析:教师频繁出现重复幼儿回答的原因在哪里?追根究底,一是语言贫乏,二是缺乏教育机制。教师提的第二个问题很开放,虽然这时幼儿的回答很散,教师无法预计,但教师可因势利导,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如当幼儿先关注到高瓶子时,教师可随即问:“谁找到高瓶子了?举起来给我看看。”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体检查验证的过程。当幼儿找出高瓶子后。教师可接着问:比较一下,这些高瓶子他们又有什么不同?(有些瓶子有商标,有些没有,有些装的水多,有些装的水少。)当把有关高瓶子的问题一一解决后,紧接着教师再问:除了高瓶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样的瓶子?这样的教学思路才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接过孩子抛过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教师为了匆匆赶过程往往无视幼儿的反应,即使关注到了也显得回应贫乏、语言单一,只会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简单重复已有经验,而是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建,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教师在与幼儿相互“发球”“接球”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有时面对幼儿的问题,可“正面发球”,直接告知;有时可以打个“擦边球”,采用侧面引导的方式。

  三、研讨关于整合的有机性问题

  园长:你安排孩子用瓶子摆火车并表演《火车呜呜叫》这两个环节教育意图是什么?教师:意图在于将活动与我园的县级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婴幼儿心理健康干预研究》结合起来,我班有很多留守幼儿,平时他们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个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弄、表演让他们思念爸爸妈妈的情绪得以释放。

  教研组成员讨论分析:从动手操作再到表演,虽然这个环节与音乐活动结合起来看似很丰富,但教师并没有大胆放手让孩子自由的去摆弄探索发现瓶子的分类排序的规律,而是很仓促的就让孩子进行表演。可见,整合绝不是简单相加拼凑的拼盘,而是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一堂好课中的整合就如一盘菜肴。既要有主次之分。有主要领域的凸显:又要有营养素之间的合理搭配,不同领域间的有机融合;更要有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品菜的孩子吸取更多的营养。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相关文章:

《按规律排序》中班教案03-23

《按规律排序》教案03-08

按规律排序教案04-18

幼儿园大班数学《长短、宽窄、厚薄排序》教案05-25

中班数学教案04-01

中班数学左邻右舍教案07-16

中班数学5的加法教案03-26

中班数学教案小猫钓鱼教案06-17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朋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