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2-10-20 00:31:16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问:

  两面各需要3分钟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如果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如果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

  2,探究分组烙

  (1)那4张饼怎么烙 (43=12(分)中的4指什么 )

  (2)介绍分组烙法

  (3)6张,8张,10张怎么烙 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4)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3,探究轮流烙

  (1)师:如果烙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呢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烙一烙

  1)请同学们静静的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烙,用了几分钟,它是最少时间吗

  2)有了想法后,先独自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动手烙一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过同桌听。

  师:想一想,我怎么向同学汇报,能让大家听的明白一些。

  (3)反馈交流:指名生回答:

  生1: 2张+1张,6分+6分=12分(让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③②3分钟②拿掉

  ③①3分钟③好了

  ①②3分钟①②也好了

  师:谁听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师指导口述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用学具烙一烙

  请每位同学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烙是不是9分钟

  (5)师: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烙法2就来得省时间呢

  ①请每个同学静静地想一想,把两种方法对比一下,为什么 (独立思考)

  ②汇报。根据生的汇报师小结:

  烙法1第二次的时候只放1张饼,太浪费了。烙法2每次都是两张饼在同时烙,不浪费。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给烙法2取名字

  师:烙法2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 (交替烙,轮流烙)

  4,探究分组烙+轮流烙

  (1)假如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谁来介绍一下方法

  (2)介绍分组烙+轮流烙法

  (3)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4)烙7张呢 9张呢 11张呢 怎样烙最省时间

  a,同桌合作烙一烙,并完成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b,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

  (5)那烙12个饼采用什么烙法省时呢,为什么

  (6)那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分组烙省时,什么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省时

  三,发展时间

  1,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3个饼,两面各需要烙3分钟,烙熟6个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饼如何烙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

  2、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算盘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记数的方法。

  2、三指分工协作的拨珠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下面各数。

  38 380000 380 3800000 308 3080000

  3、看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师演示)

  二、揭示课题。

  1、前面我们学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记数的方法,数数和记数除了可以用计数器外,还有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

  2、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还比较广泛。

  3、你想认识算盘吗?你想了解有关算盘的哪些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算盘的认识”。(板书课题:算盘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和定位。

  (1)让学生仔细观察算盘并用手摸一摸算盘的各部分,然后提出问题:你看到的、摸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在算盘上记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作个记号,定作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教师边说边在算盘上贴出“个”、“十”、“百”,同时让学生也在自己的算盘上写上“个”、“十”、“百”。

  (3)教师接着说明: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2、教学在算盘上记数时,注意结合1至9各数的特点,说明三指分工的拨珠方法。

  (1)在算盘上拨上1~9各数。

  拨上1、2、3、4时,用拇指拨下珠靠梁;拨上5时,一般不用五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用中指拨一个上珠靠梁;拨上6、7、8、9时,用拇指和中指同时拨珠靠梁。

  (2)在算盘上拨去1~9各数。

  拨去1、2、3、4都用食指,拨去5用中指,拨去6、7、8、9用中指和食指同时拨。

  (3)小结三指分工的拨珠方法: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中指——把上珠向上拨或向下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

  3、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读题。

  (2)让学生在算盘上找到个位、十位、百位所在的.位置,并告诉学生,拨数时也要从高位拨起。

  (3)学生试拨17、56、180、309和400这几个数,教师针对出现的错误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4)小结拨数方法:定好位后,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拨,0用空档表示。

  四、课堂练习

  提问: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算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本节课内容提示学生小结。)

  (2)拨珠时,三指分工的方法是怎样的?

  五、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计数器、算盘、第七册课本及教师用书。

  六、自我问答

  这节课我主要根据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从谈话引入“算盘的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拨数,同时让同桌之间相互说数和拨数,加深他们对算盘的认识和使用。在学生相互说数、拨数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动手操作的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一、指导思想:

  以《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不在家,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3、72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 )个0.01,0. 62是( )个0.01

  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

  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三、展开探究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项目:男子跳远

  姓名:小红小明小强

  成绩:2.84米3.05米2.□8米

  名次

  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

  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

  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从计数单位比。2.98里面有298个0.01,2.84里面有284个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转化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要比较2.88和2.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

  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二)回顾,验证。

  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

  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 □□。□□□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

  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

  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 10.57□

  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

  如果更改数字为10.58 10.58□结果可能会怎样?方框里是0呢?

  如果两个数字是10.58 10.587不添加新的数字怎样能使第一个数大?(可以该变数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小数点的位置)

  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方法)

  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四、应用

  1、在○里填上“>”、“<”或“ =”。第25页

  3元○2、6元6、35米○ 6、53米4、723 ○4、79 0.458 ○ 0.54

  2、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大。)

  3、判断

  (1)10.8 >1、08( )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2、299。( )

  (3)514、5米>5、451千米( )

  (4)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

  五、拓展,深化。

  用数字卡片2、 3、 4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单元分析

  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计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学生都见过计算器。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学生拿到计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计算器的一些了解。教材在简单介绍计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首先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怎样开机、怎样关机。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计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例题中的38+27和3018都是较小数的计算,这里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原因,一是较小的数能很快输入计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可以验证计算器计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计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省力。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计算,包括学生以前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计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通过这些计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第102页例题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计算器功能不完全相同,有些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有些计算器不能识别。例题立足于使用没有识别运算顺序功能的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指导学生按运算顺序在计算器上分步计算。第一步先算式题中的乘法,并把积记录下来;第二步再按清除键消去计算器上前面的积后,计算式题里的减法,得到最后的结果。至于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安排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计算。对于能识别运算顺序的计算器,教材通过第102页的底注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直接按键,不必按运算顺序按键。

  3? 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成组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同组算式中的规律。如第101页第4题: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 11111=

  = 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发现规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

  发现的规律可以在交流中讲出来,也可以通过接着再写几个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表现出来。如果让学生讲述发现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大致说对了就可以,并且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在上面的一组算式里,要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一些规律: (1) 各道题的乘数分别是1(一个1)、11(两个1)、111(三个一)、1111(四个一)、11111(五个1),依次增加一个1,所以下一道算式应该是111111(六个一)相乘。(2)各道题的积依次是一位数、三位数、五位数、七位数,接下去的算式的积应该是九位数和十一位数。(3) 各个积的最中间的一个数字依次是1、2、3、4,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一个数字肯定是5、6。(4)从第二个算式起,积的最中间数字的左右两边分别是1和1、12和21、123和321,左右两边的`数字是对称的,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数字左右两边肯定是1234和4321、12345和54321。同一种规律也可以不同的表达,如1234321的前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1、2、3、4,逐位多1,后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3、2、1,逐位少1。

  4? 通过推算,体会一亿有多大。

  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里的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三个栏目有相同的学习方法,都是从较小的、能操作的、易理解的数量开始,通过一步一步推算,得出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时间、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1亿粒大米的重量。在具体情境和推算活动中体会1亿有多大,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算是在表格里进行的,练习簿的本数、小朋友的人数、大米的粒数的末尾每次添上一个0,相应的时间秒数、长度米数、重量克数也同时在末尾添上一个0。学生进行这样的推算并不困难,只要细心些,不漏写或多写0就可以了。如果把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一边推算,同时读一读写出来的数,能减少错误。

  完成推算以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把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秒数换算成大约是3年时间,把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换算成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把13亿粒大米的克数换算成可供一个人吃大约223年。通过这些换算,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体会就丰富了、具体了。如果有学生在进行14000000040000000的计算时,想到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也是可以的。这个知识本册教材的前面已有安排,如42和4020的商相同,408和40080都商

  总之,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通过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视频、圆规、绳子、圆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情景引入

  同学们,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会形成怎样的波纹呢?(圆形的波纹)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发现圆,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

  2.欣赏生活中的圆

  (媒体展示)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素材,请大家欣赏。

  3.学生交流对圆形物体的感受和对圆的认识

  4.揭示课题

  看来,生活中圆真是无处不在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尝试探究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1.交流画法

  ①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②利用细绳、图钉画圆。(机动)

  2.介绍生活中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①展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师:体育老师经常在操场上画圆,他是怎样画圆的呢?(媒体演示)

  ②老师演示用绳画圆。

  师:那老师也试试看,在黑板上画圆。

  (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细绳扎上粉笔,拉直绕一圈。)

  师:借助绳子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板书:固定一点,确定绳长。)

  ③认识圆心和半径。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给它取个名字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根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板书“圆心O,半径r”)

  3.引出圆规:生活中除了用这些工具来画圆,聪明的数学家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圆

  1.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一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是用来旋转的。)

  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

  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画圆?画一个圆不成功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会的同学可在小组内传授经验,互相交流学一学。(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巡视指导。)

  3.老师示范用圆规画圆

  师:请看老师是怎样规范画圆的?边看边思考你刚才的画法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

  4.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画在作业单上),并交流画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5.师生边交流画法,边尝试第三次画圆。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画一个“×”,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上,握住圆规的把手,把带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交流总结:画圆三步骤: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

  6.学生第四次画圆

  请大家再一次拿出圆规画一个最漂亮的圆,画完后标上圆心“O”和半径“r”。

  学生展示,纠错

  师:画圆还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如果手捏住圆规的两个脚来画,会怎么样?画圆会成功吗?

  师生小结:就像体育老师用的绳子要拉直,不能改变绳子的长度一样。在画圆时,应保持圆规的两脚距离不变,即半径不变。

  (三)探究圆的半径的特征

  1.小游戏:比一比:在同一个圆上,谁在30秒内画的半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

  (圆有无数条半径。)

  2.师:请你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

  (四)问题解决

  师:小胖他们小队正准备做夺宝游戏呢!

  出示游戏图:×××××××××(队员)

  (宝藏)

  ①对于这样的队形,你觉得怎么样?

  ②要使这个游戏公平,你能设计出一个好队形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业单“我是数学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设计师”中的任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111页的第4题,教科书的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课堂作业】

  1.统计

  画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注意找出纵轴上的数据要准确,然后回答问题。

  3.练习二十一第16题

  画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4.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6.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1.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2.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统计

  知识点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观反映各数据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简单运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难点:体会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线)

  生活中,到处有线存在,你能否说说在哪里看到线的存在。

  (多媒体演示:各种线,引出有限和无限)

  创设情境,感知直线、射线、线段

  认识线段

  演示:将红外线手电筒的光线射到墙壁上。

  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大约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请你们画一画这条线大约的长度。

  这个长度是固定的吗?如何来表示这条线长度的固定性呢?

  小结:科学家想到要把这条线堵住,截住,就用两个端点,把它固定住。像这样的线就是我们已学过的线段。谁来说说线段的特点.

  认识射线

  演示: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你看到线了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线?

  请你再一次画一画这条线。

  怎样表示这条线是向一边无限延长的呢?

  为什么不在另一边画端点?

  师:像这样的线叫射线。

  射线有什么特点?

  练习:把线段怎样改变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引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的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

  能否在射线上找到一条线段?

  线段与射线有什么关系?

  认识直线

  刚才把一条线段额一端无限延长,可得到一条射线。如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结果是什么?

  (引出将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直线)

  1.说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练习:能否在直线上找到一条线段和射线?

  说说射线、线段和直线的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他们有什么区别?

  长度(无限或有限)端点度量与直线的`关系

  线段

  射线

  直线

  巩固练习

  下面哪些线是线段、射线、直线

  2、判断

  一条直线长5厘米。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黑板的边长是一条射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没有端点。

  射线比直线短。

  数一数,下列共有几条线段

  总结:今天学习后,对线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

  长度(无限或有限)端点度量与直线的关系

  线段

  不可延长两个端点可以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

  一端可无限延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直线

  两端可无限延长无端点不可度量是一条直线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4课时画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吗?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回,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介绍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

  三、与小动物交朋友: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队伍一排一排的排得多整齐呀!它们好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想跟哪个小动物交朋友,你说它的位置在哪里?说得对,它就成为你的好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第( )组,第( )个;第( )列,第( )行

  四、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1、第几组,第几个

  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板书:第 组第 个)

  2、问:你知道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

  问:你是怎么数的?(从左边开始数第几组,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

  问:要说清小朋友的位置要讲清哪些条件?(要讲清是第几组第几个。)

  让每个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3、游戏:我来当裁判

  听清游戏规则:请一个同学报自己的位置,大家来做小裁判。(注意把话说完整:我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如果这个同学位置报对了,大家就说yes;报错了,就说no。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老师报位置,是你的位置你就站起来,大家判断,看站得对不对?

  四、出示课本的座位表

  1、自由说:

  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

  小青的位置在哪?可以怎样说。

  3、操作: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请表示方法不一的几个学生板演)

  4、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法表示,能用数字来表示吗?让学生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1)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小青在第3组第2个就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像这样(3,4)我们可以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说一说3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观察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小组讨论)

  一个数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表示纵向的数,这是约定俗成的。使用数对时横向从左往右看,纵向从下往上看。

  (2)尝试用这样(指数对)的方法表示小敏、小华的位置。先说两人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3)尝试看数对找位置,完成试一试第二题。

  (4)仔细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

  师归纳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两个数据。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方式:

  用两个数据a 和b 记(a ,b),

  a表示: 列,

  b表示: 行

  五、学校附近的地图:

  1、看图,说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游乐场的平面图: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七、知识窗: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八、走进电影院:

  (1)认识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

  出示电影院座位图,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样的.规律?(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 :而第几号就比较特殊,把所有的单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右依次是1、3、5 把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 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2)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

  回头看,那是单号门、双号门。靠走廊的桌子上有排数。凳子上有第几号,请单号的同学起立,再请双号的同学起立。(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殊的排列方式。)

  (3)根据电影票找相应的位置。

  先示范帮一位同学找位置。再全班同学找,提醒:A、从两旁出去,后面进门,进门后,先找第几排,再找第几号。B、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C、坐好后,相邻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D、同时要守次序,不要拥挤,做个文明的小观众。(电脑出示文字:欢迎光临蓝猫影院,并放一段音乐。)

  (4)小红和小明去看电影。小红的票是:2排6座;小明的票是:5排9座 。他们进电影院后发现有两个门,他们该怎样找呢?

  九、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要铺地砖。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只告诉他们一些磁砖的位置。你能找出来吗?动手涂一涂。

  (7,2)(5,3)(9,3)(3,4)(7,4)(11,4)(5,5)(9,5)(7,6)

  十、小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在电影院找位置,在战争中确定对方的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或地区的位置,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不同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盒∶鳌⑿『旌托∏浚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一、巩固准备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5÷7 42÷6 80÷4 39÷3 63÷9 56÷8

  45÷5 96÷8 54÷6 72÷6 64÷4 51÷3

  3×20 4×12 27×2 45-39

  2、谁最棒

  47-(23+14) 63÷(14÷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说说我们在计算中,见过那些括号?

  (2)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认真观察,全班交流讨论

  ⑵汇报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与,你明白了运算顺序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规范的进行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根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谁?

  2、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中括号

  47-(23+14) 360÷[(12+6)×5]

  =47-37 =360÷[18×5]

  =10 =360÷90

  3÷(14÷2) =4

  63÷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