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高二通用技术教案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

时间:2022-10-03 12:49: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通用技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1

  【知识要点】

  1.技术的产生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造纸术、印刷术、飞机)

  2.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3. 技术的基本要素(按表现形态分)

  ①经验形态:手工制作、操作机器的经验和技能(通过五感获得)

  ②实体形态:手工工具,机器装置,自控装置

  ③知识形态:知识是经验的固化,表现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4.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立体农业生态工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社会属性: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或支持(克隆人、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5. 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6.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

  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自然规律,它对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7.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和高造自然

  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②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不具有商业性;技术成果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可以商品化。

  ③任务不同: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以增进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改造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④与生产的关系不同: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联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本课程的核心章节,本节是教材分段探讨“设计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设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对正确判断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否当前可以解决和是否值得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节由“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两部分组成,并且对这两部分做了适当的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发现问题意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本节计划课时2课时,第1课时是让学生对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知道设计问题的,掌握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第2课时,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体会“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具体方法与过程。

  二、学生分析

  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整个设计的首要环节,但他们对“发现与明确问题”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需要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知道设计问题的。

  (2)、掌握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发现问题,并学会判断解决问题的价值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养成细心观察生活、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掌握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会分析发现问题的相关信息,判断问题是否值得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对技术问题敏锐性和发现欲望。

  四、教学重点

  明确问题:判断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否当前可以解决和是否值得解决。

  五、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判断问题的价值性。

  六、学法、教法及教学媒体

  1、学法指导

  本课以探究学习为主,采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观察学生表演,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技术问题的敏锐性和发现欲望。

  2、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场景、表格等多种教学方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始终围绕图片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引出本课

  主重内容,让学生亲身体会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教学媒体

  多媒体平台、CAI和小锤、小刀、保鲜膜等。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防溅雨伞”的图片告诉学生,因为人们发现“普通雨伞”不能防止人体侧面被打湿,所以人们发明这种“防溅雨伞”。利用新武黄立交桥的案例告诉学生,因为人们及时发现桥上有裂缝这个问题,所以才避免了一次重大桥梁事故的发生。最后,利用重庆綦江彩虹大桥跨塌事故(死亡40多人)告诉学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的后果。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就可以减少一些烦恼,甚至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所以,同学们发现问题重不重要?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三章 第一节 发现与明确问题。

  (二)新课内容

  第一环节 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仔细观察第1张图片。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老师活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然后进行分析、筛选,最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和思考,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填入表格中。

  发现问题:粉笔灰对老师有危害。

  2、请同学仔细观察第2、3张图片。问:你们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老师活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然后进行分析、筛选,最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和思考,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填入表格中。

  发现问题:小孩打针怕痛。

  那么,问题发现了,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不是,这时候发现的问题其实很模糊的,甚至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发现问题后,还需要明确问题,看这个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设计来解决。

  第二环节 明确问题

  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三个内容:

  1、判断是否可以解决

  这个问题有没有违反科学理论,有没有违反客观规律,凡是伪科学、反科学的问题都应该立即终止设计。(比如:永动机的问题。)

  2、判断是否当前可以解决

  指解决问题有没有超出当前的能力与条件。凡是超出了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物质条件、工作条件的问题,不适宜设计。(比如:有关药品的问题。)

  3、判断是否值得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投入产出比如何,社会效益如何,综合效益如何。还需要调查、收集人们对项目的需求,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看一看值不值得解决,值得解决,进而提出需要设计的问题,即设计问题。(比如:手机电池的问题。)

  教师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粉笔灰对教师有危害”和“小孩打针怕痛”的方法,然后,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到一个有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注: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老师可以推荐两种方法),再判断两个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是否当前可以解决和是否值得解决,最后让学生提出两个设计问题的名称。(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设计问题名称进行分析、筛选,选择两个合适的设计问题。如:吸尘黑板擦的`设计和无痛注射器的设计)。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解决的三个技术问题,最后提出设计问题的名称,填入相应的表格。

  练一练:

  场景: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表演“去核桃壳”和“盖保鲜膜”。

  要求:一组的同学观察看二组同学代表的表演,二组的同学观察一组同学代表的表演,认真思考,注意发现问题。

  表演时间:3分种。

  教师活动:从1组和2组分别抽同学回答发现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筛选,找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明确问题,最后提出设计问题的名称。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演,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最后提出设计问题的名称。

  (图1-1 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请同学观察(图1-1),这是我们学过的《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一共有8个环节。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我们学过的环节?对!就是第一个和第二个环节:发现与明确问题。

  其实在整个环节中,发现问题最为重要,发现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前提条件,没有问题就没有设计。你想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电冰箱,因为人们发现食物放久了会烂掉;人们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人们发现有文化能做更多的事,人生更有价值;高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课程,因为人们发现技术能够强国……等等(德育渗透)。其实,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由发现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发现问题非常重要。

  既然发现问题这么重要,那么发现问题的什么呢?主要于人们的需求和愿望。所以同学我们一定要有新的需求和愿望,这样技术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发展。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3

  第一课时《系统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章中具有很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后,已经了解到了系统的含义并对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学生在理解了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特性以后,对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其他特性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系统的含义和类型之后,通常都会很想继续了解系统的特性。可以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实际的系统分析。因此,如何用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实际的问题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有关问题。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四、重、难点

  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增强学生的系统意识。

  难点:利用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因此,应以系统的基本特性作为教学主线逐步展开教学过程,以案例为载体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特点区别就是:教学资源都大量包含学生身边的事物当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这些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边的事例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感受知识亲近感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有条件时可安排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来学习本部分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的互动中来。

  六、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1课时

  1、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并由学生回答:系统、子系统和元素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系统类型的划分。

  2、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

  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学生回答系统的基本特性最重要的是哪两个?

  学生在阅读后,得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和相关性。

  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并举出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

  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并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例如:魔方是一个整体,单个的小彩块就不具有变换组合的功能;汽车上的零配件共同组成了汽车,使其具有了交通工具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功能,甚至会发生交通事故。

  讨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例;1+1>2的现象;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辩论:一个系统中,每个要素性能都好,则整体性能是否一定好?

  案例分析:

  ①某足球队的成员都是各国球星,但他们都不听教练的而各自去充分展示自己的专长,甚至相互抢球。最终这个球队却打不赢一支配合良好的普通球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有一位教师是班主任,为了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就充分利用同学们自习、晚辅导等时间给学生补课和测验。请问,他的这种做法会给班里的同学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

  2、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关的并不是独立的。

  案例分析:

  ①某同学不喜欢学习语文,上语文课时就看其他学科的书或睡觉。他认为不学这门学科对其他课没有任何影响,请谈谈他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②搬家时的家具进出和摆放需要事先设计和考虑吗?为什么?

  【讨论要点】重点讨论整体性与相关性。

  3、巩固练习

  用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解释“木桶理论”。

  第二课时《流程与设计》

  一、流程的含义

  1、环节(B级 理解 P40)

  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2、时序(B级 理解 P39)

  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3、流程(A级 了解 P41)

  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顺序,称为流程。

  二、流程设计

  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A级 了解 P45)

  设计一个技术活动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据该项活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变化规律,科学的安排活动的环节及时序,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具体要求:

  (1)提高效率。 (2)提高质量。 (3)保证安全。 (4)节省资源。 (5)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经济效益。 (7)其他,如注意环保等

  2、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B级 理解 P50)

  基本因素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3、流程设计的步骤(B级 理解 P51)

  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注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20xx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学习总结。

  4、流程的表达(B级 理解 P42)

  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

  流程图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图,因为这种形式既简单又明确

  WiseMedia

  5、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B级 理解 P42)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1)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2)按照每个小时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3)对某环节,按需要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简单注释,也可不做注释。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B级 理解 P54)

  (1)流程的优化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2)流程优化的目的

  既然是优化,就是要做得更好,也就要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完全。

  2、流程优化的内容(B级 理解 P54)

  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机关报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3、流程优化的条件。(B级 理解 P57)

  要进行流程的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内部条件:对流程内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2)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课时《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的涵义(A级 了解 P2)

  (1)涵义: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定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质(功能):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2、实体结构(A级 了解 P8)

  一般是实心的,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随比较大的力。

  比如长城、三峡大坝、锤子、厨房中的菜板子等等。

  3、框架结构(A级 了解 P9)

  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窗户、自行车、艾菲尔铁塔、桌子、书橱等等。

  4、壳体结构(A级 了解 P9)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能够巧妙地将外力分散到整个表面。

  比如鸡蛋、核桃、瓜子、头盔、锅碗瓢盆都是壳体结构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级 理解 P12)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B级

  3、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具有的的抵抗力被外力破坏的能力(B级 理解 P17)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级 理解 P17)

  5、连接方式:绞连接(轮子、轴承、风扇、人体四肢与躯干等等)、刚连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等等)。(B级 理解 P19)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20xx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20xx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

  2、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B级 理解 P24)

  四、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A级 了解 P30)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A级 了解 P30)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理解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结构和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结构和学习方法

  难点: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我暂且把这节课叫作“《通用技术》导学”

  二、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移价值的技术。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三、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国际形势与我国现状

  《能用技术》与能力的.培养

  《通用技术》与科技创新大赛

  四、怎样学《通用技术》

  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学课程模块建议: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建义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学分怎样评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参与程度操作考试

  考勤讨论、辩论、作业作品书面考试

  20%、20%、20%、40%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通用15篇)03-14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通用15篇03-14

发酵技术的教案10-20

高二化学《烷烃》教案09-25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2-24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1-19

【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3-14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3-14

【精】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3-14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热门】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