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报告范文>读后感>《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时间:2023-03-07 11:17: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理智与情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1

  这个故事读完了,确实不如《傲慢与偏见》看着舒服,主题鲜明。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地方就只是结局处让人的感慨。

  故事结局中露西在这件事上的全部作为,尤其她最后获得的成功,满可以拿来作为一个人最鼓舞人心的样板,说明一心一意图谋私利,不管在进行中表面上会有多大障碍,总是能万事大吉,大叫好运的,只要不怕花时间,昧着良心就行。

  玛丽安和布兰顿上校结合了,威洛比丢失了她的爱。一个放荡、奢靡的贵族纨绔和一个自己不爱的有钱的内心恶毒的女人结婚了。而这同时他爱上了玛丽安,知道了自己曾经对玛丽安的感情是如此无法忘记。他得到玛丽安结婚的消息,内心不可能不痛苦。

  埃莉诺和爱德华结婚了,他们经历了太多。爱德华也因此得到了解脱。埃莉诺不再需要为别人担心,她享有自己的小生活。她的哥哥及罗伯特也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每对情侣都情投意合,有相同的爱好。

  这种结局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而看似完美的结局,是否完美呢?首先直率、感情不受任何障碍的'露西拥有无限的才华。她本来可以得到威洛比的情谊,而只是因为金钱使得这种关系不能实现,这正是现实生活。这部小说且不从它讽刺高层社会的颓废奢靡的生活方式。仅从现实世俗的观念来看,这部小说语言不及《傲慢与偏见》风趣幽默、主题突出,其现实意义却能与现代世俗相符。玛丽安和布兰顿相差十九岁,十七岁的少女要克服自己“容易犯错的恋爱观”,等到自己内心平静下来和曾经自己认为老得不能结婚的人生活在一起,这是多大的悲哀。

  反省现实,青春的青涩让你拥有自己的第一份爱,带着自己的天真无邪,纯净的爱着世界上的人。而人到成年,内心拥有自己的成见,理会世俗带来的困扰,寻求一份适合的爱。只是理性吧!就是理智,不是情感。成年的谁都不会再是玛丽安。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2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着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处女作。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情感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揭露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一种风俗,重门第而不顾儿女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

  《理智与情感》无时不散放着理性的光芒,并以书中主人公卓越的理智的头脑和其机敏与智慧,当然了,还少不了她心中炽热的感情,来表现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中心思想。这是一部寓于情趣与幽默的作品。它以两姐妹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很多情况下,理智应更胜于情感的主张。在简.奥斯汀的时代,对情感的赞美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内容,许多人都认为有无法克制的强烈情感才是优秀人物的表现,而无论这种感情是否会给其自身或其家人带来痛苦。如果想要克制或隐藏,那便是错误。而简则通过两姐妹的故事对这种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书中可看出,她认为诚挚热烈的感情固然重要与可贵,但仍需理智去控制与调节,毕竟情感是感性的,任其随意发展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不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会有伤害。只有同时具备理性的头脑和思维,才能避免或把这种伤害降为最低,这无疑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理智与情感好比一把双刃剑,坚持理智,可能会伤了情感,照顾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很多取舍,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驾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3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的《理智与情感》,也许它一直安静地躺在我的枕边,从中文到英文,从文书到电影,日日年年醉,一岁一心情。小时候的《理智与情感》是枯燥的,两个女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际遇,相同的幸福结局。世界上的幸福总是相似的,我从她们身上找到了辛德瑞拉的影子,只是这次的王子不再英俊。于是,一幅英国十八实际的画卷,成了我童话时代的晚霞,那时候,我仍然相信每个故事都真实可信,每种幸福都理所当然。

  直到学会忙忙碌碌地生活,没有一种东西比读过的旧书更能调剂枯燥了,于是,我重新翻开《理智于情感》,看理性的埃莉诺如何以一颗包容笃定的心去抚平所有的苦难,而感性的玛丽安又是如何学会理智,学会成长。玛丽安曾认为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爱情,于是她拒绝了布兰登上校,那个和她一样知道很多悲伤的曲子的人,也正是她美丽的钢琴声打动了上校。然而,人的一生终究有很多次选择,一次落水并不能阻止我们再次乘船,因为每一艘新到的船都可能载着我们的幸福靠岸。

  相比玛丽安,姐姐埃莉诺更为理智,她可以与吝啬刻薄的一目兄弟谈论生意上的事,也可以在自己痛彻心扉的时候给予妹妹最真挚的安慰,她甚至能够祝福爱人的一去不返。最喜欢看埃莉诺平淡温和的笑容,仿佛能够消退所有的事与愿违。当最后腼腆爱德华回到她的身边对她说:“我今天来这里并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的.心将永远属于你……”最感人的告白从最不浪漫的人物口中说出,一向理智的埃莉诺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而我,也终于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顺理成章,幸福,需要长久的等待,更需要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

  一个人幸福与否,只要看她在一天平息后,能不能感受到宁静,能不能有一种充实和饱和填满心灵。如果是,时常感伤的人也是幸福的。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4

  我是强忍着也没有最终把这本书看完。也许有空还是看原文吧。

  可能是因为时代久远,风俗有异,也可能是翻译得不够准确流畅,有些地方简直费解。重要的地方比如当时人们对订婚的意义是如何界定的,如果约束力强的话,爱德华对艾莉诺产生感情明显不道德,然而如果订婚的约束力很弱,爱德华却并没有表现出要取消婚约,甚至连坦诚相对也没有做到。艾莉诺对外没有像妹妹那样张扬自己的情感可以称作为理智,但是她和爱德华之间连这种必要的沟通也没有,和妹妹的盲目又有什么区别?

  另外,虽然任何虚构的、非虚构作品都会包含作者的.品味和观点,纯粹的客观是不可能的,但是说教意味太浓的小说难免无味。人物的设定、情节的发展完全都是服务于作者早就预设好的立场,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变成步法固定的棋子,没有活力。也可以说是,把复杂的生活改造的过于简单,这种简单主观性又太强。

  读书不是为了挑刺,因为是经典,所以期望太高,困惑比较多。其实感动的地方也很多,能让我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

  首先是书里面两姐妹的审美比很多人要丰盈。她们看待初次见面的人也好,喜欢的人也好,除了外貌、装束,还会仔细观察他们的性格、态度、人品、教养,甚至是学识、趣味。她们的审美其实就是简奥斯汀的审美吧。在其他小说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有人会关注那么内在的东西,在简奥斯汀那里却是必不可少的呢,这点有趣。

  还有就是艾莉诺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既不会像露西姐妹那样刻意逢迎,又不会像妹妹玛丽安过于爱憎分明。从善意的角度来看待别人,对不那么喜欢的人仍然能尽力应对,照顾颜面。还有艾莉诺对妈妈和妹妹的体贴、周到,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感,是最让人感动的。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5

  简·奥斯汀以反讽刺的手法写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但写作技巧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人物个性描述的都非常真实细腻,让人由衷地感叹简·奥斯汀对人性的.洞察。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揭露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一种风俗,重门第而不顾儿女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如同书名展现的那样,整个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玛丽安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约翰·达什伍德夫妇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威洛比是感情上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简·奥斯汀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物加以赞扬,尽管对哪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极度鄙视的态度。简·奥斯汀最赞赏的是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也阐述了简·奥斯汀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即不能没有感情,也不能过于理智。故事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士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选择伴侣的自由。这在当时的英国,应该是一种叛逆的行为。

  理智与情感好比一把双刃剑,坚持理智,可能会伤了情感,照顾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处理情感,能在情感的一定范围内保持理智,当然最好,这是运用这把双刃剑的最好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面临着取舍时,你是理智多于情感呢?还是情感多于理智?或是像威洛比先生哪样,表面上很有情感内心却很自私自利。所以,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驾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相关文章:

理智与情感作文01-25

情感与理智作文10-12

有关情感与理智作文01-30

情感与理智作文四篇12-07

情感与理智作文4篇12-07

【精选】情感与理智作文四篇12-02

【精选】情感与理智作文4篇12-05

情感与理智作文八篇11-29

【精品】情感与理智作文3篇12-18

关于情感与理智作文3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