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10-23 10:51: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知道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感受保持健康的身体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及重要性。

  (二)行为与习惯

  1、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

  2、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学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

  (三)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教材图片、讨论交流、想象、知识竞赛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这是本课的重点。它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爱护,一个是保持。“爱护”是“保持”的基础。即只有主动自觉地爱护自己身体,知道自护自救,才能保护自己的身体,确保自身的健康。这个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从本课教材来看,本课由感受丹丹生病的经历、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恢复健康的妙计、认识正确爱护自己身体的行为、健康习惯自我检测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课件相应出示相关教材图片)。丹丹生病了的经历部分能帮我们导入课题“爱护自己的身体”并奠定了健康的身体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重要性的基调;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卫生保健常识;恢复健康的妙计和认识正确爱护自己身体的行为则是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爱护自己的身体;最后是爱护自己的身体是在以上情感激发和生活体验之后,以一份“健康自我检测表”引导学生注意自我保健。教材五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是教学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讲,认识用眼、用脑的卫生,知道防止过度疲劳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的重点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学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其侧重点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三条主线中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四个方面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课标角度)。同时本课为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学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是本课重点;当前,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每个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上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因此从小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单元目标的角度)本课课题《爱护自己的身体》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病的痛苦,及不爱护身体带来的伤害,在此基础上,感受身体健康的快乐和学会保健才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课题的角度)。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例,是耳熟能详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从当前我校三年级学生的“潜在状态”看,他们对各种各类的常见安全隐患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一些导致安全事故的日常行为缺乏认知,因而对日常学习、生活、游戏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安全常识,运用自己学会的安全常识、保健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实际的角度)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结合教师用书“活动设计参考”以及本校本班学生实际进行)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说说自己生病时的经历。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因此,我们让学生自身的经历谈起,才能真正得到感受。于是我们结合本课“丹丹生病了”作为切入点,并联想自身的经历进行学习体会。

  第一个环节,我们引导观看图片,了解丹丹生病的感受、原因。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最后定格画面,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因为人人都生病过,甚至有些同学正在生病,这样就自然地把别人的体验引到自身身上,在交流讨论体验生病的痛苦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比较真切地让学生体验到生病的痛苦。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消除了生病的痛苦的。初步探讨:丹丹为什么会生病,要怎样才能好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三个“健康锦囊”继续往下学习。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同身受,知道病痛带来的痛苦,并初步意识到是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会生病的。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认认我是谁——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日常保健。

  环节一,完成第一个“健康锦囊”。利用幻灯片出示人体的器官图,让学生进行认识,借助教材第2页的图文并茂的资源,引导学生认识说出人体主要器官的主要功能及日常生活中保护它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完成第二个“健康锦囊”。知道了保护身体的知识,那么现在咱们就打开廖叔叔的第二个“健康锦囊”,看他又给了丹丹什么妙计?你还有其他妙计吗?根据教材第3页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在生病后,要恢复健康可行的方法。

  环节三,完成第三个“健康锦囊”。幻灯片出示第5页,丹丹春游的情景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正确地爱护自己的身体,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避免。并根据图片内容,推测廖叔叔给丹丹第三个“健康锦囊”的内容。

  这一活动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器官有初步的认识,并知道一些器官主要的功能,及日常生活中保护它的相关知识。

  (三)我们拟通过“活动三”:健康知识接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型的健康知识竞赛。首先,课前分好参赛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科学的健康小常识,做成小卡片。(一般是关于保护自己身体的知识与方法,以及自护自救的知识。)接着,在比赛前,确定比赛规则。比赛先由教师出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优胜小组可以有权再出题,点明由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回答对的有权再出题,回答不对则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接着抢答,如此类推。最后,把优胜组的同学确定为“健康小天使”,并颁发奖状。

  这一活动主要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了解有关保护自己身体的知识与方法,确保自己身体健康的方法,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我们拟通过:“活动四” 健康习惯自我检测

  这一活动可根据教材第5页,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做一个简单的粗布检测,并完成表格。然后再提出一些自己知道的保健方法。最后,根据环节四中评选“健康小天使”的激励功能,继续设立“健康小天使”,即一学期都能按表格的要求做好的同学,可以评选为“健康大使”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自己努力做好表格中的要求,争当“健康小天使”,从而将保护意识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班是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前一个单元刚学习完,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掌握估计不会太难,但需要巩固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 (《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人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五)三读——领悟内涵: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七)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说幼儿

  《指南》提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想飞的小象》是一节中班语言活动,活动构思新颖,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是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社会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及故事本身的内容特点,我对活动制定了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能力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有专心倾听故事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喜欢参与语言活动,并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用语中。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

  1、小黑象头饰一个、活动挂图六幅

  2、“我不会……,可是我会……”句型图谱

  经验准备:

  幼儿已了解一些不同动作的不同技能,如:大象的鼻子能喷水、小狗的嗅觉灵敏等。

  四、说教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

  为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幼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让幼儿想说、敢说,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我运用主要运用了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创设语言环境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由教师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通过观察法,猜猜哪些动物分别获得了森林运动会的冠军,由此自然的引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并采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猜想这只想学飞的小象,能学会飞这个本领吗?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讨论十分激烈。

  2)小黑象讲述故事——《想飞的小象》

  教师有感情的将故事,引导幼儿带着 “故事里的小象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这个问题,认真倾听故事,寻求答案。 并在故事讲解后,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脉络,如:小象为什么想飞?故事里还有些什么小动物呢?他们对小象说了些什么?幼儿在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挂图,自然过渡到第二次讲述。

  3)教师结合活动挂图,第二遍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法,结合挂图二次讲述故事,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体验故事内涵,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同样运用了提问法并在幼儿讨论后对答案进行总结,梳理。如: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到了什么?蛇会飞吗?它又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狮子和老虎又是怎样说的呢?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谈话活动“我的本领”

  本环节,结合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整合观念,在帮助幼儿理解体验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把故事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借此了解幼儿的情感发展现状。通过谈话法,鼓励幼儿大胆地,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本领。

  当幼儿对故事本身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达到了较好的程度时,教师还应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引导幼儿根据句型图谱创造性地进行用“我不会……,可是我会……”的句型进行语言表述。并在幼儿取得成功时,运用赏识鼓励法,予以肯定。

  综上,我们认为语言领域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成网络状的活动群,这是一个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整合过程。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发展。

说课稿 篇4

  一,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2、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地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积累成语。

  3、教学重点:

  (1)、 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4、教学内容:

  (1)、 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 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 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 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因而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只能在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生动形象化的解说。据七年级文言文课文的选材来讲,本册所选的都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较易理解并掌握的故事性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法设想: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 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 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 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具准备: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四,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禀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讲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索然无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叙事生动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等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局部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就有了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操作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要求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进行积累运用。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朵。“这句写得好,它是文章的议论部分,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写出了狼和人的斗争狼最归是失败了的,表现了人的智慧。

  (四)、整体朗读,加深印象

说课稿 篇5

  今天有幸聆听了聂老师执教了《植物的睡眠》的第一课时,张老师在执教本堂课中有许多成功之处和诸多的靓点,值得学习。她对学生进行了学科学、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教育。我对本堂课作一简评:

  第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密,使用了四环节教学。先出示具体的学习目标,再出示自学辅导1:(1)自读课文,看课文介绍的植物有哪两部分的睡眠情况不一样?哪些段落是写叶子的睡眠?(2)哪些段落是写花的睡眠。完成任务后又出示了自学辅导2:(1)思考再读课文,看叶子、花朵睡眠的植物有哪些?怎样睡眠的。在完成新课学习之后,将老师带全班同学总结全文,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第二教学过程详细。

  聂老师,利用图片边看图边引导孩子自主提问时做得还不错,先问问孩子你是怎样睡觉的'?孩子纷纷发言,然后引导孩子自主提问: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题目,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孩子纷纷举手: 植物为什么要睡眠?有哪些植物需要睡眠呢?植物睡觉时的样子怎样呢? 聂老师再讲课时重难点突出,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课下搜集资料,看看他们有哪些奇妙的变化。培养和激发学生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情感,受到了爱科学的教育。

  总之,聂老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教态自然,课件字体清晰、问题明确、逐步展开、次序性好,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是一堂成功的优质课。

说课稿 篇6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机械波"是高一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质点的振动在连续介质中传播的过程,由于其运动形式相对复杂、形成过程较抽象。因此,是本章的难点内容之一。

  由于理解机械波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且是对前半部分机械振动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又跟以后学习的电磁振荡、电磁波、光波有许多共同规律及特征,故这部分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科考试说明,物理教学应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也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目标

  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过程:明确波传播的是能量、波形和振动形式,而不是质点;理解横波、纵波的概念及波峰、波谷、疏部、密部的定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观察、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1)重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3)疑点: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向外迁移。

  (4)关键点:建立振动与波的联系。

  4.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但尚未涉及波的知识。因此,本节课从研究质点的振动出发,去掌握波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引导分析动态过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二、教法

  1、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有趣、极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所以本节课采用实验演示法,增加感性认识(所有仪器:水波演示仪、横波演示仪、纵波演示仪)。

  2、由于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易掌握。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通过观察、推理达到接受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展示具体目标
复习旧课(3分钟)

例:使A球摆动,则B、C、D球也会跟着摆动。问:


1、用生动的语言简单描述几种波,如: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危害,在型开幕式上为什么会出现上下起伏的人波等。


1、演示水波、绳子形成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得出:机械波就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板书:五、波的分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有机械波就有机械振动;(2)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3)没有机械振动就没有机械波;(4)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5)没有媒质就没有机械波;(6)有媒质就有机械波。


师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七节机械波


  (一)机械波:机械波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二)产生条件
  1、振源
  2、介质
  (三)形成过程:每个质点的振动都会带动周围质点振动,从而使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开来。
  (四)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力,质点并示随波迁移。
  (五)波的分类
  1、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六、附件
  (一)附图:



  (二)附表:振动与波动的区别与联系:






振动波动
区别概念`振动是单质点(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往复运动。波动是质点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单个质点振动,引起介质中相邻质点依次振动,并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
产生条件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又受到一个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既要有振源的振动,又要有介质将振动传播出去。

联系振动是波动的成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波动中每个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未随波迁移,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