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时间:2023-02-22 09:49:23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教学经验教学总结4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4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教学经验教学总结4篇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1

  一学期就这样的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不断的进步着,不断的努力着。

  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时间》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二、在教学方面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懒散,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学习的懒人,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后进生辅导方面

  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中,我每天辅导两人,实行轮流制,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并在学生中,开展互相帮助,组长带头负责的方法,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个组进步快,不但组长得到奖励,其他组员也得到“星”的奖励。

  五、提高自身学习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品位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每一次的进步,都像给了我注射了兴X剂,使我有了向前冲的劲头。我知道,我要用心去品味。

  每一学期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每一学期的起点,在这之间,我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的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无止境,因此,我要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孩子们的那双清澈的眼睛,只为自己的那跳动的心。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一、在探究阅读中实现情感升华

  整个教学过程以情为主线。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认知与情感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便能形成一种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就努力体现这一理论,(感知“动人”——感受“动人”——探究“动人”——想象“动人”——感悟“动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从具体教学环节上说:

  1、导入时激发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一开始,教师就以“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为开

  白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的‘情’来感染学生。接着以“这样的一位女性,我们心底里为她骄傲。那么,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引入让学生在高涨热情地驱动下投入自主阅读中。

  2、初读时感受情——隐隐春山淡淡情

  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受故事动人。同时也推动自己情感的提升,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展示学生初读的成果,进而引出研读专题。

  3、研读中深化情——情渐深入渐无穷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并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学法的引导: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通过开展研究性阅读,读悟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动人”,提升自己的情感。

  4、交流中展示情——一言一语总关情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谈自己的体会,(乐意远嫁他乡、

  历尽苦传文明、受到热烈欢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此时学生的一言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告白。而且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碰撞和启发,进一步深化了各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

  5、想象中深化情——情到深处不言多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人民一道建设西,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让学生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推理想象,并内化自己的情感。

  5、回归中内化情——情到“心”处自然真

  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通过初读、研读,交流,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与文本的共鸣,此时的读也自然能有情有感了。

  6、拓展中延伸情——此“情”绵绵无绝期

  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引导点拨,回顾全文的“动人”,让学生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的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实现认知的构建。

  二、在探究阅读中发展学生个性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

  研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蕴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本课教学从初读感知到选择性检查,再到研读专题、交流汇报、推理想象无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感悟。

  研读是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必然会有些不同,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正是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和理解,如学生的读,学生的对“动人”点的选择。当然,同时教师也注意了正解价值观的导向。

  3.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创造。”

  在研读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讲对了要肯定、赞扬,讲错了进行热情帮助学生纠正。应该允许学生尝试错误,体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使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站起来发言,回答正确与不正确一样看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表示向他学习;回答不正确时,老师说:“感谢你的一参与,再想想应该怎样做,等会儿请你回答好吗?”

  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真实地展示自已的学情,就有机会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

  4.真诚尊重学习的选择性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根本上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创造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应当越好。然而,由于学生长期按教师的指令学习,只会用划一的方式去学习,这必然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学生也由于长期失去个人选择的机会,个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了压抑。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初读课文时,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同伴一起来分工朗读课文,让学生选择一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一个自已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把读的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深读课文时,启发学生去提炼了课文的主线,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研读专题,学生充分地展开有选择性地学习,选择自认为最“动人”的一处进行研读。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读的质量。

  同时,在布置作业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在探究阅读中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感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交流,先同桌后全班,使学吸取别人的精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阅读中引导探究学习,“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从哪里看出它的动人?”“选择一处研读,为什么动人?”确立研读专题后,开展板块式研究性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体验到构建,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四、在探究阅读中渗透科学方法论

  本课教学从上网收集资料补充课文的背景材料,从情境推想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情境推想“在四十多年里,为建设西,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这是本设计的亮点,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推理的同时让学生说明推理的理由,并让他们再到网上、图书馆查询资料,进行验证,以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让科学方法论承载语文本体,为学生终生持续发展奠基。

  1、本课教学中,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3、时间的安排上,研读第一个“动人”之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推理想象时间不够,学生的想象不能充分展示,从而造成亮点不亮。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3

  本学年,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这个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我觉得自己是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又充实。现对一学年以来在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作一个总结:

  一、做到认真备课,授课。

  在备课时,我力争将教材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认真思考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英语听、说的潜力相对较弱,在授课时我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和枯燥问题趣味化,尽力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真读单词的潜力,在持续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大听写单词的力度。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上都用心与其他老师商讨,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而且做到亲自督查每位学生的默写、背诵课文。

  四、在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外,还培养他们自学的潜力,鼓励他们自己找阅读的材料,从而提高阅读潜力,为下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是一种考验,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下个学年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所教年级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4

  “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这句话既阐明了“思”和“行”两者的关系,也道出了一个规律性的认识。“三思而后行”已被人们普遍重视,对于“行而再思”则往往忽略。就教学工作而言,“思”、“行”、“再思”,三部曲就是指备课、上课和课后的教学反思三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任教者本身,还是指导教学的同志,对备课、上课两个环节抓得都比较紧,也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这是对的,但是对课后教学反思和有益的教学小结,普遍地不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并非小事一宗,“三思”是为了“再行”,因此它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继续,也是“再行”的必然准备和借鉴,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是职业的需要,许多同志正是这样辛勤的耕耘、反思、剖析、总结、学习,日积月累,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后反思,主要是根据现代教学认识论和学习心理理论提出的,其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课后总结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很好的掌握这个信息反馈机制,才能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的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一、课时后反思主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术、技能素质、情感、思想品质以及运动负荷等目标,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应检查课前制定这项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如能记住所传授知识、动作要点、锻炼方法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能完成动作技能、技巧的所占的百分比,能接受教师指令性意见的学生占的百分比;平均心率和课的密度是多少;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

  2.反思教情。就是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是否突出“三基”,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准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是否注意了系统性、规范性和量力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启发性(对问题做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运用的有效程度如何等。另外还包括教师驾驭控制课堂教学的情况,讲解是否简明扼要,释放动作是否准确、优美,保护与帮助方法是否正确、得法,各部分、各环节涉及安排是否合理,组织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及性别特征,语言和非语言刺激是否恰到好处,指令性意见是否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等。

  3.反思学情。掌握好学生的学情是提供课堂想过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应总结好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理论认为:“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既要落实参与的广泛性,还要突出参与的真对性,又要注重参与的层次性,更要激活参与的创造性。其次应总结本质(一般)学情,教师研究本质学情,就要考察分析所教对象的群体特点,掌握群体年龄特征、身体素质状况、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体育素养等,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教师又要重视分析个别学情,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情,注重观察他(她)们的课题反应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就应在课后总结中及时制定补救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4.反思天气情况。天气变化对室外课影响很大,教师下课后记录月、日的天气情况,以便为以后安排符合自然气候的运动项目提供依据。

  5.反思场地、器材使用情况。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传播知识、技术、发展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媒介。为此,教师应对课题活动场所与器材的布置用法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是否能满足学生的用量;场地是否整洁,标志线是否合理、清晰,器材的布置是否合理、美观、实用、安全等。

  6.反思损伤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情况。教学中学生一旦出现损伤或意外事故,下课后教师要分析其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其情景、部位、伤情以及对活动的限制程度等进行总结,采取何种措施能避免其发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

  二、单元后反思即是指一个项目结束后的总结。一个项目结束后,教师应在其中的各个课时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交叉本项目教学计划和落实情况,对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如学生的达标率、技评情况、兴趣发展情况、习惯养成、意识的培养等,从课时的定性到单元后的定量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

  2.考查本项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否遵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

  3.反思本项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案情措施的选取效果,检查各环节的组织管理经验,进一步探讨本项目的教学的一般规律。

  4.考查分析学生的体育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体能变化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思学生在本项目学习、锻炼中遇到的困难、损伤情况,分析其原因,考察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教学。

  5.确立本项目在整个教材中的比重。

  6.检查本项目的安排时间是否符合自然气候。

  三、学习后反思

  学期结束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的一环,它既是对本学期教与学年总的考察和评价,同时又通过教学反馈的总反馈,为下一个教学总体规范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学期后的反思应在各个课时后反思和单元后反思的基础上,对本学期的教学效果综合考查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使其达到理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以揭示教育规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实践。

  总之,课后反思是通过教学实践,对备课的效果做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又弥补了备课的不足,增进了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从课后反思中又可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备课乃至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依据,不断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