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2-12-22 16:04: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运用系统方法,发现教育问题,结合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解决问题,作出评价,并不断的进行完善的过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

  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总结,善于应用,才能不断的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熟悉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承上启下,准确授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为准确制定目标奠定基础。该“会运用……”,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上课时就明确学习目标,使其学习有方向,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案例(一):单词的教学

  在单词教学中如何变单一为多样,变死板为生动?  我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单词的使用语境, 如在教授cook和cooker这两个单词的时候,我分别出示了几张图片(一些橱具和两位橱师),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知,从第一印象开始就对他们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从而避免了对这两个词汇的混淆。然后再通过"He is a good cook, he has a lot of cookers。"这样的例句加深学生对他们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invent单词时,让学生连带掌握相关单词,通过举例句:The great inventor invented lots of inventions。知识浓缩后易于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反思:仁爱版的教材词汇量大,单词长,生僻词较多,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呢?美国学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实践证明,拼图法,数字游戏,单词接龙游戏,小歌诀,顺口溜等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过时,教师再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幻灯片,动漫等手段,真正达到重情景,重趣味,重运用,使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加入这些美味的"作料",无疑是一种优化组合的创新,它不但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案例(二):结合实际操练对话

  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是往往学习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英语,还不能开口说英语,而只能纸上谈兵.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运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如我在教授"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 ?  B: No, I'm afraid I have no time 。 A: How about tomorrow?  B: OK, I have time then 。What's up?  A: Let's go to the zoo。  B: Sounds great。  A: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  B: I like lions。 They are strong。  A: How about you ?   B: I like pandas , they are cute。" 这个对话,在第二天提问时,学生的背诵情况很好,但当我要求他们重新组织一个对话时,效果不尽人意.要么两人一组的搭配不合适,按照固定的座位进行操练,有的搭配过于悬殊,开展不了对话;要么只会运用近期的知识点,稍微久远的就遗忘。

  教学反思:针对以上所出现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二:任务型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认为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采取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英语教学观”,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一条“开放”与“搞活”之路。本人认为教师必须转变另一观念——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应当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例如当今流行的email(电子邮件),surf on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等。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就是让英语真正“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工具作用。

  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教学的“开放”与“搞活”恰恰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实践,促进了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然而,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怎样改革才能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更能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仍然需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不懈探索和实践。

  初中英语七年级unit 8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句是这一课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个中心任务——用反意疑问句谈论不同季节的天气。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对本课进行了整合,正如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而且程晓棠教授说过,好的任务型活动应该具有系列性,即在同一个话题下开展不同的活动,下一个活动在前一个活动的结果中产生。经重新整合过的教学内容,更好的体现了任务与任务之间环环相连,所有的活动始终围绕大的.中心任务展开。我想通过展示以下不同的教学活动过程来谈一下我的课后思考与启示。

  教学案例

  Theme: Dates, months and seasons

  Function: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Structure: Tag questions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form tag questions and answer them

  Teaching aids: recorder and computer aids

  Teaching aim: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by using tag questions

  Teaching process:

  Step 1。 Leading—in

  Daily report (A story about polar bears)

  Step 2。 Pre—task

  1。Talk (Make up dialogues about their favourite seasons) / Report (The seasons in one’s hometown / UK / Germany /…)

  2。Discussion (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among different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by reading the map of China / the world )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Beijing   Wuhan   Kunmin   Hangzhou

  England   Germany   Toronto   Sydney

  Step 3。 While—task

  1。Listening comprehension。(Tape listen and answ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now?”)

  2。 Reading comprehension。(Ask and answer ta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in pairs )

  3。 Role—play。 (Practice the dialogue and then act the dialogue in group of three after listening and repeating the tape。)

  4。 Form tag questions and then answer them according to the truth。

  5。 Brainstorming。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each group try to imagine some words or phrases related to the 4 pictures of the seasons。)

  6。 Competition。 (The students from each group try to make as many tag questions as they can, and then answer them。)

  Step 4。 Post—task   The results

  Group1/Spring  Group2/Summer  Group3/Autumn  Group 4 /Winter

  Step 5。 Home work   Finish off the rest of the exercises。

  课后反思 :

  在明确了任务目标后,精心设计恰当而又有效的活动,积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交流的语言环境,把课本材料还原成活生生的交际语言,既紧扣了教材,又抛开了教材,然后再回到教材。让每个学生进入活动角色,积极用英语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语言交际能力。由于学生值日报告的内容(关于北极熊)事先是未知的,所以我一边听一边思考,尽快把话题引到天气与季节上,同时也引出了反意疑问句。对话如下:

  T: So the polar bear is really lovely, isn’t it?

  S: Yes。 (by most of the students)

  T: As we now know the seasons are not so obvious and the weather is always so cold, do you like the seasons there?

  S: Yes。 / No。 (the answers are quite different)

  T: That is to say 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 Now would you please make up a dialogue or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seasons。

  可见任务型教学不如五步教学法来得相对“可靠”与“安全”,后者在教师控制下,学生所做的事情是教师可以“预知”的。而前者“再现社会情境的真实性的特点使得活动的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接着,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中国与世界地图,并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阅读地图谈论不同城市在不同季节的天气,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活动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便很自然地引出对话的主题——悉尼的天气。对话如下: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now ( December )?

  S: It’s cold / hot。(students have different answers)

  T: Now let’s discuss when spring / summer / autumn / winter is in Australia ?

  S: It’s from …。(向学生展示澳大利亚与北京相同月份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及风景、人文图片课件)

  T: That means when it’s winter in China, it’s summer in Australia。 So it’s hot now, isn’t it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本堂课实际上也是英语课、地理课的整合。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中提到“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激活了他们先前关于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知识,使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联系,使所学知识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综合。

  本课最后一项任务(Competition)比较具有挑战性(或未知性),我除了明确操作步骤,还提示学生运用自己的“前知识”(knowledge about the four seasons)和“前技能”(tag question)。因此,在完成此项任务前,我设计了“脑力风暴”(brain storming),让全班学生群策群力快速联想与春、夏、秋、冬有关的词,使学生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偏离任务的中心。

  本课的高潮分别是开头由学生谈论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和最后两项任务——脑力风暴和看图造句(用反意疑问句造句并回答)比赛。高潮1:课堂外,学生自觉搜集、整理、归纳材料,自编对话谈论自己家乡及国外的季节,学会了主动学习,从各方面获得信息并加工处理成为自己所需要的语言交际素材,活动“能够促使形式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完成任务中自信心不断增加,当学生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英语的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程度。高潮2: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话题(泉州的四季),情绪较高,心情愉悦。学生平等参与、自由使用,有更多的独立性,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也就渐渐掌握了用反义疑问句进行问答的语言形式。由于看图造句(描述一年的四季)回答为开放性任务,学生在提问和回答时都有可能会犯一些语法错误,我便宽容地对待,即不随意打断,而是让他们先进行交流,然后,请同组内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来帮助指出,既可以加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点评: 本节课任务与任务之间相互关联,并体现层层递进。随着课堂进程的发展,任务在其语言知识的难度上、内容的拓展上、能力的训练上、意义的启发上都体现了渐进性、发展性。渐进性、发展性的任务设计能使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几点思考:

  1.如何处理班额大、学生多,教师指导有困难的问题;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率。注重结合对任务结果的评价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重视学生课外任务(如:Report/Talk)的完成情况(没有轮到的学生怎么检查),特别是在完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是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学生包揽全局,或语言水平低的学生跟不上活动节奏时应采取什么措施,即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课堂,有效地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参与程度。

  3.本堂课能基本上围绕课文中的话题,在一项大任务中通过完成各项小任务来渗透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但如何解决讨论内容及表达方式单一及学生思维狭窄的问题;如何能不设框架,尽量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任务,应是我们今后值得尝试和思考的课题。

  4.任务实施前的准备是课上还是课下做,需要多长时间,生词和语言现象如何处理,怎样在语法和词汇中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初中生能力有限,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如何为他们完成任务提供适当且必要的帮助,以及如何把握任务的难度等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5.在设计任务时,我们更偏重于活动型(比较适合善于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的初中学生),今后如何设计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型的任务,使学生体验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仁爱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教学给你案例分析02-26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02-26

教学案例分析07-14

教学案例分析01-19

《雷雨》的教学案例分析02-28

黄鹂教学案例分析02-27

小班教学案例分析02-27

英语教学案例12-27

排队风波教学案例分析02-02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