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3-01-24 14:08: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接下来,小编把精心挑选的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感慨万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文章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

  1、看课题,体会让的意思。将让字去掉,与课题作比较:(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别人看的意思。

  2、浏览课文,发现文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

  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

  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句子,划上横线。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抽学生读文,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预设二:应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理解应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3)指导朗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4)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又一次到了德国,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季羡林说的美丽指什么?德国人有什么特点?。

  (3)猜度季羡林的梦。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结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说说季老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

  五、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 奇

  花团锦簇 丽 特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的 的 我为人人

  景 民

  色 族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篇二: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到过国外去旅游?

  生:没有。

  师:想不想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一起到德国去领略一下德国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从题目的“让”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 “让”字我体会到养花的人为别人着想。

  生:我体会到养花的人舍己为人。

  生:我体会到养花的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德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生1:德国人很爱花。

  生2:在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所以说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

  生3:德国人把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他们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生4:德国有奇丽的风景,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

  师:是啊,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花养在屋子里,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他们自己养花是为了给别人欣赏,所以,季先生在重游德国时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奇特?)

  师:到底德国有怎样奇丽景色,为什么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我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边读或边听边画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学生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读完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你有话说吗?

  生1: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让我感到吃惊。

  生2:德国人养花是为了给别人看 ,多么无私呀!

  生3:德国的街道很美,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4:德国人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读书读得很仔细、很认真。让我们一起进入文本,欣赏德国奇丽的风景吧!

  (课件出示词语:吃惊 家家户户 花朵 脊梁)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请几名学生读词语)

  师: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每家每户的窗前都开满了鲜花,那景象美极了。

  生2:我仿佛看到一位德国妇女正在给花浇水,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生3:我仿佛看见作者在德国的街上散步,他看见满街的鲜花,心情十分高兴。

  师:季先生为什么吃惊?

  生1:德国爱花之真切让“我”感到吃惊。

  生2:因为德国家家户都养花。

  师:这是吃惊的原因之一。

  生:德国人养花不像中国人,他们喜欢把花养在外面,这是为了让别人看自己的花。

  师:这是第二个原因。

  师:是啊!德国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季先生之所以吃惊,是因为——

  (课件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生读以上句子)

  师: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让给别人看,而在屋里养花的人看到是什么呢?

  生:花的脊梁。

  师:什么是花的脊梁?

  生1:花的梗。

  生2:花的脊梁是指花的枝干。

  师:德国人真奇怪,自己养的花却没法欣赏到花的美丽,为什么还要养呢?

  (课件出示对话)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正是这样”中的“这样”指怎样?

  生:指的是自己养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师:女房东为什么 “莞尔一笑”?

  生:季先生猜对了,她养花确实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她才“莞尔一笑”。

  师:从女房东的笑,你看出了什么?

  生1:女房东是个性格开朗、大方的人。

  师:你真会读书!

  生2:德国人有着善良、纯洁的心灵。

  师:你的体会很深刻。

  生3:德国人总是为别人着想。

  师:德国人真够意思。

  师:谁能说出关于“笑”的四字词?

  (生众说纷纭。如:哈哈大笑、喜笑颜开、笑口常开、笑逐颜开、眉开眼笑、笑容可掬、笑里藏刀……)

  师:透过女房东这“莞尔一笑”,我们看到了德国人的不同寻常的民俗风情,那就是把自己劳动创造的美让给别人分享。让我们带着敬意再次走近女房东吧!

  (生再读对话)

  师:爱花的德国人在屋子里看到的只是花的脊梁,那么行走在街上的人们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请第一、二组同学朗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德国的街道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1:很美。到处开着鲜艳的五颜六色的花。

  生2: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3:花很多,大街上成了花的海洋。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出了鲜花怒放的街头,好美的景象啊!

  (课件出示四幅花的画面)

  师:你想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这些画面?

  (生各抒己见。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百花争妍、春暖花开)

  生:我想用花团锦簇来形容这些花。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词?

  生:因为这些花很多很美,一朵挨着一朵,互相拥挤,十分鲜艳。

  师:说得真好。

  生:我想用姹紫嫣红来形容这些花。因为这些花五彩缤纷,艳丽多姿,美丽极了。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课文的作者季先生就是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形容这些美丽的花的。

  (课件出示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词语,及时正音)

  师:许多鲜花争奇斗艳,簇拥在一起,这奇丽的景色!走在这满是鲜花的大街上,我们会感觉到了世外桃源。让我们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街头吧!

  (课件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学生齐读以上句子)

  师:多美的街道啊,你怎么一点儿也不高兴呢?你不喜欢花吗?

  生1:喜欢。

  师:那么朗读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读呢?

  生1:高兴的心情。

  师:说得对。你再来读一读,读出高兴的心情。

  (生1再读句子)

  师(问其他同学):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们认为该怎样读这个句子?

  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生:用舒缓的、委婉的语气读。

  师:看来你的感悟很深呀!

  生:放松的语气,声音平稳稍慢。

  生:声音要柔和,读出赞叹的语气。

  生:读出惊喜的心情。

  ……

  师:你们说得很好。在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悦的心情。

  (情境引读)

  师: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走穿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走过街上,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正因为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所以——

  (课件出示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喜欢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

  生: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板书:花的海洋)

  师:什么是花的海洋呢?

  生1:形容花很多。

  师:花的确很多。

  生2:五颜六色的鲜花簇拥在一起。

  师:花的颜色也多。

  生3:缤纷艳丽的鲜花争先巩后地开放,连成一片,才形成花的海洋。

  师:是啊,极目所致,都是五彩缤纷的鲜花。我们可以想象,花一定很多、很美,也很香。

  师:你们怎么理解“应接不暇”这个词?

  生1:花很多,看不完。

  生2:花的颜色很多,眼睛都看花了,还是看不过来。

  生3:每一朵花都很美,看得眼花缭乱,还是不知先看哪一朵才好。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说得好极了。

  师:行走于花海之间,如同徜徉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想把所有的花尽收眼底,可是眼睛却“应接不暇”。谁会用“应接不暇”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生1:今天是街日子,许多行人走在街上,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生2: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游人们真是应接不暇。

  生3:校门的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行人们应接不暇。

  生4:校园的花坛种着各种各样的花,我想一饱眼福,可一时间却应接不暇。

  ……

  师:同学们的说话能力很强。老师很高兴听到这么多同学精彩的发言。

  师:假如你正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1:我会很高兴。

  生2:我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生3:我会被这美丽的花所陶醉。

  生5:我想把德国的花搬到我国。

  师:老师喜欢大胆想象的同学。

  生4:这花真香啊,要是我们学校也有这么多的花,那该多好啊!

  ……

  师:美丽的鲜花静静地绽放,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我深深地呼吸着花的香甜气息,尽情地享受着花恩赐予我的快乐,我陶醉了。

  师:在德国,就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这一种境界指什么?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真是一语道破了天机。美丽的大街,花香醉人,令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奇丽景色离不开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这一段话中,你们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呢?

  生:“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体现了“我为人人”;“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体现了“我为人人”。

  (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为人人;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师:如果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

  (学生说了很多,如:很、非常、格外、十分、特别等)

  师:什么是耐人寻味呢?

  生:耐人寻味就是意味深长。

  师:不错。可作者为什么说“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人为一组交流,合作)

  生1:因为德国人每个人都为别人着想,别人的快乐就是他们的快乐,所以说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生2:德国人觉得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让给别人分享,那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说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生3:大家的快乐才是自己真的快乐,我也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

  师: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老师把这八个字调换一下位置,你们知道为什么?

  生1:只有每个人做到“我为人人”,才有可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世界。

  师:你很会表达。

  生2:首先自己要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为自己着想。

  师:说得没错。

  生3:“我为人人”是“人人为我”的前提条件。

  ……

  师: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所以,要想人人为我,首先必须做到我为人人。

  师:如果每天精心地护理着一盆盆鲜花,可你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和花朵的背影,你的心情会烦燥、糟糕吗?

  生1:不会。因为别人看到了我那美丽的鲜花,别人高兴了,我也会高兴的。

  生2:不会。我能看见别人灿烂的笑脸,我能不能看到花,我都不在乎。

  生3: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回别人的快乐,我会很快乐的。

  ……

  师:如果你每天走在街上,都能看到这些怒放鲜花的景象,你又在想什么呢?

  生1:我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养花的人,我很感谢他们。

  师:你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2:养花的人真善良。

  师:会赞美别人的人更应该得到别人的赞美。

  ……

  四、小结。

  师:为别人养花的德国人们心灵无比纯洁高尚,他们心中有他人,真心为别人着想,他们在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让我们再次走进德国,伴随着季先生重温旧梦——

  (引导配乐情境朗读,过朗诵边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 钢琴曲《思乡曲》)

  漫步在

  花团锦簇的大街之上 温馨惬意

  遨游于

  姹紫嫣红的楼宇之间 流连忘返

  沐浴着

  芬芳的花海之香 遐想联篇

  编织了 四五十年的童话

  倾刻间 梦想成真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篇三:

  单元目标

  第八组教材的学习,有这样几个要求:

  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是要注意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材解读: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本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课时目标:

  通过对以上单元目标、教材的解读,我们把这一课第二课时的课时目标设定为:

  1.品读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感知异域风情,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初步感受德国人优雅、含蓄的处事风格。

  教学难点:

  前2点目标在课堂落实中还是比较容易的, “初步感受德国人优雅、含蓄的处事风格。”我们作为难点来突破,是我们解读教材、处理教材的一大亮点。因为整篇都有一种优雅、含蓄的这种淡淡的韵味,但是又不是很明显,蕴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需要细细去品味,所以把之作为难点来处理。

  教学流程:

  一、以“独特的养花方式”引入

  独特的养花方式有2层意思:一是在家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二是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二、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行为美

  研读重点句子,抓住3个“都”与 “脊梁”来体会感受。

  三、感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景色美

  研读重点句子,让学生自主理解、感悟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渗透作者多角度描写景色的写作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再通过看图片风景、小练笔,达到更深一层次的体会。

  四、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境美

  通过前2个环节的铺垫,这一境界美较容易理解。

  五、感悟“莞尔一笑”的含蓄美

  通过分角色对话朗读,来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再揣摩女房东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比较“莞尔一笑”与“微微一笑”,来感受德国人、优雅、含蓄、内敛的处事风格,从领悟德国人的言语神态与养花方式的异曲同工,感悟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六、抓住“美丽”总结课文

  七、延伸作业

  1.推荐阅读:《再返哥廷根》,进行课外的拓展;

  2.背诵并抄写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上完感受:

  1.德国人优雅、含蓄的处事风格,作为难点来突破,比较难。

  2.在引领学生朗读感受时,老师的指导、调控不是很到位。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01-07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1-2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总结11-1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04-3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05-02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日记03-07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日记10-02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案 08-31

中班社会教案:自己被别人打了怎么办10-06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散文09-25